后跟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1370阅读:907来源:国知局
后跟贴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后跟贴,包括一基体,基体分为两面,基体的其中一面设置凸起层,凸起层包括多个凸起,所述凸起在后跟贴与脚部接触时产生的弯曲形变角度为10°-7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跟贴通过在基体上设置凸起层,并合理地规划凸起层的高度,达到了较好的缓冲效果和防滑效果,提高了人体脚后跟部的舒适度。柱状的凸起层采具有大量空隙,使该后跟贴兼具有透气、按摩脚部以及保护脚皮肤的多种功能。同时由于其透气性能非常好,可以使鞋子内部空气保持干燥,避免滋生细菌使鞋子产生异味。
【专利说明】后跟贴【【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后跟贴,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防滑、缓冲、透气等多功能的后跟贴及鞋子。
【【背景技术】】
[0002]现代社会,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对穿在脚上的鞋子的舒适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由于鞋子都是大批大量按照同样的尺寸规格,相同的工艺做成的,而人的脚形却千差万别各不相同,所以买的鞋子也难免保证符合所有人的脚型。特别是女士在穿高跟鞋时,高跟鞋的后跟处经常会留下空隙,造成脚经常会脱离高跟鞋,鞋子容易掉落。即使没有掉落,也会造成脚后跟与鞋之间不断的摩擦,这会对脚后跟造成损伤,并且影响脚的舒适度。在后跟处垫上布条或卫生纸等方式虽可起到一定作用,但布条和卫生纸没有固定,在走动的过程中反复摩擦容易脱出,这种方法仅可作为临时应急之用。
[0003]请参阅图1-图2,为现有技术公开的一种后跟贴10。其包括基体101和凸台103,基体101呈长形片状,两端较宽,中间略窄。凸台103置于基体101正面中间部分,其对应于人体脚后跟内凹的部位。该后跟贴10背面涂有胶水层(图未示),用于将该后跟贴10贴于鞋子对应脚后跟的部位。由于在后跟贴10中间位置设置有凸台103,该凸台103可以防止脚脱出鞋子。
[0004]但是上述后跟贴10没有对凸台103的高度进行合理的设计,全部都是统一高度,不能适应脚与鞋子不 同的大小形状。另外,当人脚伸进鞋子时,容易将该后跟贴10踩下使后跟贴10脱落,脚上提的时候,凸台103对脚后跟的摩擦力还不够,仍然容易导致走路时脚脱出鞋子。
[0005]鉴于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后跟贴实为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0006]为克服现有技术的鞋子透气性不好,防滑效果不佳,不具有按摩功能,鞋子容易脱出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透气、按摩、缓冲、防滑及防刮脚等功能的后跟贴。
[0007]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后跟贴,包括一基体,基体分为两面,基体的其中一面设置凸起层,凸起层包括多个凸起,所述凸起在后跟贴与脚部接触时产生的弯曲形变角度为10° — 70°。
[0008]优选地,所述凸起在后跟贴与脚部接触时产生的压缩形变量为10%—60 %。
[0009]优选地,凸起高于基体的高度为或3_5mm,或5_10mm。
[0010]优选地,基体的厚度为0.5—10mm。
[0011]优选地,凸起为圆柱体,或棱柱体,或横截面为五角星的柱体,或横截面为弯曲面的柱体,或横截面为字母形的柱体。
[0012]优选地,凸起层的横截面积大小为基体横截面积大小的10%—80%。
[0013]优选地,基体与凸起层一体成型,基体上连接有一基底,基底覆盖在基体上,且形状和基体相同,其厚度为0.5-10mm。
[0014]优选地,基体的背面设置有粘胶层。
[0015]优选地,相邻凸起之间存在间隙,间隙大小为l-10mm。
[0016]优选地,所述凸起在基体上的高度为2.5mm,或3.5mm,或5.5mm。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跟贴通过在基体上设置凸起层在脚部移动时,使脚部接触该后跟贴并对其施加的压力使该凸起产生法向方向的压缩形变和垂直于法向方向的弯曲形变,从而达到防滑且舒适的效果。通过合理地规划凸起层的高度,适应使用者不同的需要,并且达到了较好的缓冲效果和防滑效果,提高了人体脚后跟部的舒适度,使得使用后跟贴不再只是必要,更是一种享受。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作后跟贴的材料硅橡胶卓越的耐老化的性能增加了后跟贴的耐用性。后跟贴经常是与脚部皮肤直接接触的,硅橡胶的稳定性也保证了它不会对脚部皮肤产生刺激,增加了安全性。提供的制作后跟贴的方法方便于对其实行大批量规模化的生产,提高其商业价值。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后跟贴的示意图。
[0019]图2是现有技术提供的后跟贴的剖视图。
[0020]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后跟贴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后跟贴竖直方向的剖切图。
[0022]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后跟贴的示意图。
[0023]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后跟贴的竖直方向的剖切图。。
[0024]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后跟贴穿鞋时的受力状态示意图。
[0025]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后跟贴脱鞋时的受力状态示意图。
[0026]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后跟贴使用状态竖直方向剖视图。
[0027]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后跟贴使用状态水平方向剖视图。
[0028]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后跟贴在使用时切向弯曲示意图。
[0029]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后跟贴在使用时法向压缩示意图。
[0030]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变形结构一的示意图。
[0031]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变形结构二的示意图。
[0032]图1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后跟贴的示意图。
[0033]图16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后跟贴的竖直方向的剖视图。
[0034]图17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变形结构提供的后跟贴的示意图。
[0035]图18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变形结构提供的后跟贴竖直方向的剖视图。
[0036]图19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后跟贴的示意图。
[0037]图20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变形结构一的示意图。
[0038]图21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变形结构二的示意图。
[0039]图22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变形结构三的示意图。
[0040]图23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变形结构四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004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42]请参阅图3和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后跟贴20,其包括基体201及设置在基体201上的凸起层203。基体201呈长形片状,两端较宽,中间略窄。凸起层203置于基体201正面中间部分,其对应于人体脚后跟内凹的部位。该后跟贴20背面设置有双面胶,用于将该后跟贴20贴于鞋子对应脚后跟的部位。其中,凸起层203高于基体201的高度为或3_5mm,或5_10mm。基体201的厚度为0.5_10mm。
[0043]基体201和凸起层203的材料均选用硅橡胶,硅橡胶的邵氏硬度A为10_50度,优选20度,伸长率为200% -800%,也可以是:基体201和凸起层203采用PVC(Polyvinylchloride polymer,聚氯乙烯)、热塑性油墨、EVA(Ethylene-vinyl acetate copo,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高回弹海绵、TPU(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 s,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PU (Polyurethane,聚氨基甲酸酯)等柔软弹性材料。
[0044]基体201和凸起层203的材料也可以选用纯棉布、超纤布、天鹅绒等单面或双面带细绒的可折叠柔软材料,优选天鹅绒。基体201的背面设置有粘胶层(图未示),粘胶层为粘胶剂或双面胶等粘性材料。
[0045]请参阅图5-图6,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后跟贴30,包括基体301及凸起层303,凸起层303包括多个圆柱体凸起3031,圆柱体凸起3031均匀分布在基体301上,其顶部为圆顶结构,其高于基体301的高度为或3-5mm,或5-10mm。圆柱体凸起3031的横截面直径为l-10mm。圆柱体凸起3031之间存在间隙,相邻圆柱体凸起3031之间的间隙为l-10mm。我们指定凸起层303的横截面积为凸起层303最边缘的圆柱体凸起3031围成的面积,则在本实施例中,该面积为基体301横截面积的100%。
[0046]基体301和圆柱体凸起3031的材料均选用硅橡胶,硅橡胶的邵氏硬度A为10_50度,优选20度,伸长率为200 % -800 %,也可以是:基体301和圆柱体凸起3031采用PVC(Polyvinyl chloride polymer,聚氯乙烯)、热塑性油墨、EVA(Ethylene-vinyl acetatecopo,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高回弹海绵、TPU (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PU (Polyurethane,聚氨基甲酸酯)等柔软弹性材料。
[0047]基体301的材质也可以选用纯棉布、超纤布、天鹅绒等单面或双面带细绒的可折叠柔软材料,优选天鹅绒。基体301的背面设置有粘胶层(图未示),粘胶层为粘胶剂或双面胶等粘性材料。
[0048]请参阅图7当人穿鞋子的时候,脚后跟与该后跟贴30接触,后跟贴30上的圆柱体凸起3031与脚后跟接触后受力向下弯折,这样,通过该弯折作用的缓冲,该后跟贴30可以避免脚将该后跟贴30踩下并使其脱落。
[0049]请参阅图8,当人脱鞋子的时候,脚后跟与该后跟贴30接触,后跟贴30上的圆柱体凸起3031与脚后跟接触后受力向上弯折,这样,通过该弯折作用的缓冲,可以增大脚与鞋子的阻力,避免脚在走路的时候脱出鞋子。
[0050]在走路的过程中,脚后跟与后跟贴30直接发生作用,圆柱体凸起3031发生垂直于鞋底方向上的形变,从而对脚后跟产生弹性形变力。该弹性形变力的反作用力直接作用于后跟贴30及鞋子,从而防止鞋子从脚上滑落,起到很好的防滑效果。同时由于圆柱体凸起3031的材质较软,其可以对脚部产生较好的缓冲效果。
[0051]请参阅图9,在使用后跟贴30时,足部I与后跟贴30发生接触,凸起层303上的圆柱体凸起3031适应足部I的形状不停地发生形变。其中,部分圆柱体凸起3031在足部I凹陷的部分突出,填补凹陷的部分,足部I在向上抬的过程中会受到这部分圆柱体凸起3031的阻挡,产生压力,从而阻止足部I脱出鞋子。在我们规定圆柱体凸起3031自然状态下垂直于基体301的方向为法向方向,脱鞋时脚后跟和鞋后跟的相对运动方向为切向方向。足部I与后跟贴30发生接触,顶部凸起30311向切向方向运动,产生弯曲形变;中部凸起块30312在法向方向上发生压缩形变。部分圆柱体凸起3031会像上部凸起30313 —样既发生切向方向的形变,又发生法向方向上的压缩。这些形变产生的弹力的合力一部分用于平衡脚的压力,另一部分提供摩擦力用于防止鞋子脱落。圆柱体凸起3031之间留有足够的空隙,以提供切向形变的空间。
[0052]请参阅图10,除了切向方向外,在环绕脚后跟周围的方向,即垂直于法向方向的其他方向上,圆柱体凸起3031也会发生弯曲形变和压缩形变,从而适应足部I的形状在脚后跟周围形成对足部I的包裹。由于凸起层303是由多个圆柱体凸起3031组成的,圆柱体凸起3031在足部I不同的对应方位会发生不同的压缩形变和弯曲形变,圆柱体凸起3031间设置的空隙可以保证为圆柱体凸起3031的形变提供足够的空间,其对足部I的包裹会比较全面,增加防滑和舒适的效果。环绕脚后跟的同一排圆柱体凸起3031之间也留有足够的空隙,以提供垂直于方向方向的其他方向上的形变的空间。
[0053]请参阅图11,当圆柱体凸起3031发生弯曲形变时,圆柱体凸起3031会产生恢复原来状态的“回复力”。我们指定圆柱体凸起3031弯曲的角度为弯曲形变角度,即图中的a。在走路的过程中,圆柱体凸起3031的弯曲形变角度虽然随受力的不同不断发生变化,但其切向方向上的合力总能提供一部分防止鞋掉落的力,产生动态平衡,维持脚后跟与后跟贴30之间的相对位置。另外,其不断变化的弯曲形变也可以提供支持脚部的缓冲力。
[0054]请参阅图12,当圆柱体凸起3031发生法向方向上的压缩形变时,圆柱体凸起3031受到脚部的压力产生支持脚部的缓冲力,同时产生切向方向上的摩擦力。这时,我们指定圆柱体凸起顶端30310法向方向的位移为圆柱体凸起3031的法向形变量,即图中的b。
[0055]完成圆柱体凸起3031的形变,或者产生足够大的反弹力(也即摩擦力)需要圆柱体凸起3031具有一定的弹性,与此同时,硅橡胶材料制成的圆柱体凸起3031在脚部与该凸起不接触时,还要能回复的原始状态,这样才能保证在每次穿鞋时都能顺利的达到“跟脚”的效果。而在硬度上最佳优选硅橡胶,邵氏硬度A为10-50度,最好为20度。
[0056]当然,由于硅橡胶材料相对较软,且为圆柱形,在受到脚部施加的外力时,其形变方向可以为多种,其形变量也可以为多种,圆柱体凸起3031受到脚部压力后的法向形变量最好为圆柱体凸起3031原始高度的10% — 60%,弯曲形变角度为O — 90°,在正常使用时为 10° — 70°。
[0057]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变形结构一提供一种后跟贴40,其结构与第二实施例大体相同,其包括基体401、设置在基体401顶部的凸起层403。不同之处在于,凸起层403包括多个棱柱体凸起4031。基体401的结构和材质与第二实施例中的基体301相一致。棱柱体凸起4031的形变量、间隙和材质与第二实施例中的圆柱体凸起3031相一致。
[0058]请参阅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变形结构二提供的一种后跟贴50,其结构与第二实施例大体相同,包括基体501及设置在基体501上的凸起层503,凸起层503包括多个凸起5031。凸起5031的形变量、间隙和材质与第二实施例中的圆柱体凸起3031相一致。基体501的结构和材质与第二实施例中的基体301相一致。不同之处在于,凸起5031为横截面为五角星的柱状结构。
[0059]请参阅图15-图16,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一种后跟贴60,其结构与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后跟贴30大体相同,该后跟贴60也包括基体601、凸起层603,凸起层603包括多个圆柱体凸起6031,圆柱体凸起6031的形变量、间隙和材质与第二实施例中的圆柱体凸起3031相一致。基体601的结构和材质与第二实施例中的基体301相一致。不同之处在于圆柱体凸起6031仅位于基体601的上部、中间部位或下部,基体601的其他位置没有圆柱体凸起6031。凸起层603的横截面积为基体601横截面积的10% — 80%。将基体601的高度进一步地扩大有利于增大设置在基体背面的粘胶层(图未示)的面积,进一步增加后跟贴60与鞋子粘接的牢固程度,延长使用寿命。
[0060]请参阅图17-图18,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变形结构提供一种后跟贴600,其结构与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后跟贴60大体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基体6001连接有基底6005,基底6005完全覆盖在基体6001上,且形状和基体6001相同。基体6001的其中一面上与多个圆柱体凸起60031 —体成型,另一面上连接基底6005。基底6005的厚度为
0.5-10_。基底6005的材料可以为纯棉布、超纤布、天鹅绒等单面或双面带细绒的可折叠柔软材料,优选天鹅绒,其上设置有粘胶层(图未示),基体6001的结构和材质与第二实施例中的基体301相一致。圆柱体凸起60031的形变量、间隙和材质与第二实施例中的圆柱体凸起3031相一致。该基底6005的结构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及其变形。
[0061]请参阅图19,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提供一种后跟贴70,后跟贴70包括一凸起层703和基体701,凸起层703包括多个横条状凸起7031,其中横条状凸起7031高于基体701的高度和材质与第三实施例中的圆柱体凸起6031相一致。基体701的结构和材质与第三实施例中的基体601相一致。
[0062]请参阅图20,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变形结构一提供一种后跟贴80,后跟贴80包括一凸起层803和基体801,凸起层803包括多个弧形凸起8031,其中弧形凸起8031高于基体801的高度和材质与第三实施例中的圆柱体凸起6031相一致。基体801的结构和材质与第三实施例中的基体601相一致。
[0063]请参阅图21,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变形结构二提供一种后跟贴90,后跟贴90包括一凸起层903和基体901,凸起层903包括多个波浪线凸起9031,波浪线凸起9031的横截面为弯曲面,其中波浪线凸起9031高于基体901的高度和材质与第三实施例中的圆柱体凸起6031相一致。基体901的结构和材质与第三实施例中的基体601相一致。
[0064]请参阅图22,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变形结构三提供一种后跟贴100,后跟贴100包括一凸起层1003和基体1001,凸起层1003包括多个短条状凸起10031,其中短条状凸起10031高于基体1001的高度和材质与第三实施例中的圆柱体凸起6031相一致。基体1001的结构和材质与第三实施例中的基体601相一致。
[0065]请参阅图23,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变形结构四提供一种后跟贴200,后跟贴200包括一凸起层2003和基体2001,凸起层2003包括多个凸起20031,凸起20031的形状有波浪线、横条、弧形、字母、圆柱体、五角星、棱柱体等多种形状,其中凸起20031高于基体CN 203762414 U书

说6/7页2001高度和材质与第三实施例中的圆柱体凸起6031相一致。基体2001的结构和材质与第 三实施例中的基体601相一致。
[006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跟贴30、40、50、60、600、70、80、90、100、200还可以有多种变 形结构,比如凸起层303、403、503、603、6003、703、803、903、1003、2003还可以是分为几个 区域或不同形状和高度,不同尺寸或不同排布规则的凸起以更好地与人的脚后跟相接触。
[0067]在使用时,由于鞋子都是大批大量按照同样的尺寸规格,相同的工艺做成的,而人 的脚形却千差万别各不相同,所以买的鞋子也难免保证符合所有人的脚型。当脚型小于鞋 子本身的大小时,穿上的鞋子就容易掉。此时,贴上后跟贴20、30、40、50、60、600、70、80、90、 100,200的鞋子可以较好地适应人脚的大小。配合脚型小于鞋子的程度,提供凸起层203、 303、403、503、603、6003、703、803、903、1003、2003 高于基体 201、301、401、501、601、6001、 701、801、901、1001、2001的高度为1_3_,3-5_和5_10_三种规格,以便使用者根据自己 的脚型和鞋子的大小选择适合自己的后跟贴20、30、40、50、60、600、70、80、90、100、200。同 时也可以通过改变基体 201、301、401、501、601、6001、701、801、901、1001、2001 的厚度来实 现同样的效果,其厚度可以选择0. 5—10臟。并且,当凸起层203、303、403、503、603、6003、 703、803、903、1003、2003 高于基体 201、301、401、501、601、6001、701、801、901、1001、2001 的高度为 l-3mm 时,特别是2. 5mm 时,后跟贴 20、30、40、50、60、600、70、80、90、100、200 的 防滑效果较为突出,此时凸起层 203、303、403、503、603、6003、703、803、903、1003、2003 在 和脚后跟产生接触并发生作用时只会产生较小的形变和位移,可以牢牢地抓住脚后跟。当 凸起层 203、303、403、503、603、6003、703、803、903、1003、2003 高于基体 201、301、401、501、 601、6001、701、801、901、1001、2001 的高度为 5_10mm 时,特别是5. 5mm 时,后跟贴 20、30、 40、50、60、600、70、80、90、100、200 的缓冲效果较为突出,此时凸起层 203、303、403、503、 603、6003、703、803、903、1003、2003在和脚后跟发生作用时会产生较大的形变和位移,使脚 后跟部有软软的感觉,有助于提高舒适度和保护脚后跟。当凸起层203、303、403、503、603、 6003、703、803、903、1003、2003 高于基体 201、301、401、501、601、6001、701、801、901、1001、 2001 的高度为 3-5臟时,特别是3. 5臟时,后跟贴 20、30、40、50、60、600、70、80、90、100、200 的兼具较好的防滑效果和较好的缓冲效果,此时凸起层203、303、403、503、603、6003、703、 803、903、1003、2003在和脚后跟发生作用时会产生较为适中的形变和位移,既可以牢牢地 抓住脚后跟,又可以提高舒适度和保护脚后跟。
[006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跟贴30、40、50、60、600、70、80、90、100、 200 通过在基体 301、401、501、601、6001、701、801、901、1001、2001 上设置凸起层 303,403, 503、603、6003、703、803、903、1003、2003,在脚部移动时,使脚部接触该后跟贴30、40、50、 60、600、70、80、90、100、200并对其施加的压力使该凸起产生法向方向的压缩形变和垂直于 法向方向的弯曲形变,从而达到防滑且舒适的效果。通过合理地规划凸起层203、303、403、 503、603、6003、703、803、903、1003、2003的高度,适应使用者不同的需要,并且达到了较好 的缓冲效果和防滑效果,提高了人体脚后跟部的舒适度,使得使用后跟贴20、30、40、50、60、 600、70、80、90、100、200不再只是必要,更是一种享受。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作后跟贴 的材料硅橡胶卓越的耐老化的性能增加了后跟贴20、30、40、50、60、600、70、80、90、100、200 的而耐用性。后跟贴20、30、40、50、60、600、70、80、90、100、200经常是与脚部皮肤直接接触 的,硅橡胶的稳定性也保证了它不会对脚部皮肤产生刺激,增加了安全性。提供的制作后跟贴20、30、40、50、60、600、70、80、90、100、200的方法方便于对其实行大批量规模化的生产,
提闻其商业价值。
[0069]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跟贴20、30、40、50、60、600、70、80、90、100、200时,将后跟贴20、30、40、50、60、600、70、80、90、100、200放入鞋中,粘贴在与脚后跟对应的位置。
粘贴牢固后即可使用。操作简单方便,节省了穿鞋的整体时间。
[0070]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跟贴20、30、40、50、60、600、70、80、90、100、200时,可
以有效地缓解长时间穿高跟鞋带来的脚后跟部的摩擦损伤,有效缓解脚后跟部的肌肉不适。因其柔软和防滑的特性,更适合经常需要穿高跟鞋的人群。
[007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后跟贴,包括一基体,基体分为两面,基体的其中一面设置凸起层,凸起层包括多个凸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在后跟贴与脚部接触时产生的弯曲形变角度为10° —7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跟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在后跟贴与脚部接触时产生的压缩形变量为10% — 6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跟贴,其特征在于:凸起高于基体的高度为l_3mm,或3-5mm,或 5~1 Omnin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跟贴,其特征在于:基体的厚度为0.5 — 10mm。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跟贴,其特征在于:凸起为圆柱体,或棱柱体,或横截面为五角星的柱体,或横截面为弯曲面的柱体,或横截面为字母形的柱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跟贴,其特征在于:凸起层的横截面积大小为基体横截面积大小的10% — 8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跟贴,其特征在于:基体与凸起层一体成型,基体上连接有一基底,基底覆盖在基体上,且形状和基体相同,其厚度为0.5-10mm。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后跟贴,其特征在于:基体的背面设置有粘胶层。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跟贴,其特征在于:相邻凸起之间存在间隙,间隙大小为1 -1 Omnin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跟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在基体上的高度为2.5mm,或.3.5mm,或 5.5mm。
【文档编号】A43B23/00GK203762414SQ201420032265
【公开日】2014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17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17日
【发明者】秦孝兰 申请人:东莞市蓝蕙日用品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