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遮护件的湿气排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81094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用于遮护件的湿气排出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用于头盔的遮护件,包括遮护件的头盔和用于遮护件的湿气排出系统。



背景技术:

诸如摩托车头盔之类的头盔典型地具有本体部分和遮护件。本体部分由填塞部分和外壳形成,填塞部分由适合于吸收冲击的材料形成。在使用中,头盔本体配合于例如摩托车手的使用者的头部上,且填塞部分搁置抵靠使用者的头部。头盔本体典型地具有为佩戴者提供观察窗口的开口,且该开口被透明的遮护件覆盖。在典型的摩托车头盔中,遮护件枢转地安装至头盔的本体,使得其可从遮护件位于佩戴者眼睛的前面的第一位置抬升至遮护件定位在观察窗口的开口的上方的第二位置中。

对佩戴头盔的摩托车手而言共同的问题是,当骑摩托车通过诸如雨水之类的降水时,水滴或雾滴倾向于形成于遮护件的外表面上,这会模糊骑手的视野。

当骑手以高速行进时,水滴和雾滴倾向于被碰击遮护件的空气驱向遮护件的侧边缘和底边缘。然而,当骑手以低速行进时,碰击遮护件的空气典型地不够强以引起水滴被迫至遮护件的边缘。为了重新获得通过遮护件的清晰的视野,骑手典型地不得不使用他或她的手或臂将水滴从遮护件擦去,或将遮护件上抬,使得水滴不再模糊骑手的视野。然而,明显的是,如果遮护件被移出骑手的视线,则风和雨水会吹到骑手的脸上,从而可能进一步模糊他或她的视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头盔的遮护件,遮护件包括:用于将空气输送至遮护件的表面的空气输送元件,空气输送元件包括:用于接收来自空气源的空气的第一槽道;具有出口的第二槽道,空气通过该出口可输送至遮护件的表面;以及用于将第二槽道连接成与第一槽道流体连通。

第一槽道、第二槽道和连接件槽道可在截面上基本为圆形。连接件槽道的截面面积可小于第一槽道和/或第二槽道的截面面积。第一槽道和第二槽道可基本相互平行布置。连接件槽道可基本垂直于第一槽道和/或第二槽道布置。

出口可包括狭缝。

第一槽道可形成于遮护件内,使得第一槽道没有突出超过遮护件的表面的部分。第二槽道可形成唇部,唇部突出超过遮护件的表面。

遮护件还可包括形成于遮护件与出口相邻的表面上的脊部,脊部构造为在穿过出口的空气中产生柯安达效应。

出口可构造使得空气可沿基本平行于遮护件与出口相邻的表面的方向离开出口。

第一槽道可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来自空气源的空气可经由第一端被接收,且第二端可包括空气屏障,以阻止空气流动超过第一槽道的第二端。

遮护件还包括用于将遮护件与头盔连接的连接件。连接件可构造使得,当遮护件连接至头盔时,遮护件可在允许空气经由连接件输送至空气输送元件的第一构造与限制空气经由连接件输送至空气输送元件的第二构造之间运动。连接件可为可枢转的连接件,用以将遮护件枢转地连接至头盔。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用于头盔的遮护件,遮护件包括:用于将空气输送至遮护件的表面的空气输送元件,空气输送元件包括:用于接收来自空气源的空气的至少一个进口;以及多个出口,空气可通过这些出口输送至遮护件的表面;以及相邻于多个出口形成的脊部,用以在穿过多个出口的空气中产生柯安达效应。

遮护件还可包括用于将遮护件与头盔连接的连接件。连接件可构造使得,当遮护件连接至头盔时,遮护件可在允许空气经由连接件输送至空气输送元件的第一构造与限制空气经由连接件输送至空气输送元件的第二构造之间运动。

连接件可为可枢转的连接件,用以将遮护件枢转地连接至头盔。

至少一个进口可包括:在第一端处,用以接收来自空气源的空气的第一进口;以及在第二端处,用以接收来自空气源的空气的第二进口。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头盔的遮护件,遮护件包括:用于将空气输送至遮护件的表面的空气输送元件;用于将遮护件与头盔连接的连接件;以及形成于连接件内的槽道,用以将空气从外部源经由连接件输送至空气输送元件;其中,连接件使得当遮护件与头盔连接时,遮护件可在允许空气经由连接件输送至空气输送元件的第一构造与限制空气经由连接件输送至空气输送元件的第二构造之间运动。

连接件可为可枢转的连接件,用以将遮护件枢转地连接至头盔。

空气输送元件可为歧管且包括:在第一端处,用以接收来自空气源的空气的第一进口;在第二端处,用以接收来自空气源的空气的第二进口;以及多个出口,空气可通过这些出口输送至遮护件的表面。

遮护件还可包括相邻于多个出口形成的脊部,用以在穿过多个出口的空气中产生柯安达效应。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头盔,包括:本体;以及如上所述的遮护件。

头盔本体可包括填塞部分和外壳。头盔可包括用于将空气输送至空气输送元件的头盔导管。头盔导管可安装在壳体内。头盔导管可至少部分地嵌入头盔本体的填塞部分内。

头盔导管可包括用于接收来自空气源的空气的进口和用于将空气输送至空气输送元件的至少一个出口。头盔导管可包括用于将空气输送至空气输送元件的第一端的第一出口,以及用于将空气输送至空气输送元件的第二端的第二出口。头盔导管可与头盔本体一体形成。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头盔遮护件的湿气排出系统,湿气排出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头盔;空气源;用于在空气源与头盔之间运输空气的导管。空气源可包括空气泵。空气源可安装至车辆。空气源可构造为接收来自车辆的动力,且可通过使用与车辆一体形成或安装在车辆上的控制器来控制。导管可能可拆卸地连接至头盔。

将理解到,本发明的各方面的特征可与本发明的其他方面的特征结合。

附图说明

现将参考附图并确实仅以示例的方式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中:

图1是摩托车和佩戴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构建的头盔和遮护件的骑手的侧视图;

图2A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构建的头盔的侧视图,头盔呈第一构造;

图2B是呈第二构造的图2A中的头盔的侧视图;

图3是图2A和2B中的头盔本体的立体图;

图4是图2A和2B中的头盔的遮护件的立体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用于将图4中的遮护件连接至图3中的头盔本体的机构的剖视图;以及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用于将图4中的遮护件连接至图3中的头盔本体的机构的侧视图;

图7是与图4中的遮护件连接的图6中的机构的侧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构建的湿气排出系统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构建的遮护件的立体图;

图10是图9中的遮护件的侧视图;以及

图11是图9和10中的遮护件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图1示出了摩托车10和摩托车上的骑手12。将理解到,尽管在该实施例中本发明以摩托车手12骑行摩托车10的背景描述,但本发明可应用于诸如滑板车、自行车、卡丁车、汽车、小机动车等之类的其它车辆。

摩托车10包括后轮14、前轮16、摩托车本体18和手柄20。将理解到,摩托车10包括对于理解本发明不必要的多个附加的部件。例如,摩托车还包括定位于本体18内的发动机(未示出)。

骑手12佩戴由头盔本体24和遮护件26形成的头盔22。将参考图2和3更详细地论述头盔22的构建。端口28从头盔22的头盔本体24的基座延伸,并经由管道或脐带32连接至空气泵30。脐带32由诸如橡胶之类的柔性材料形成,且在第一端联接至空气泵30,并在第二端经由端口28联接至头盔22。空气泵30构造为将空气沿脐带32泵送至头盔22。端口28与歧管或空气输送元件34连接,歧管或空气输送元件34安装在遮护件26上或与遮护件26一体形成。如将参考图2和3论述的,在端口28与空气输送元件34之间形成连接,用以将被泵送的空气输送至空气输送元件。

在使用中,来自空气泵30的空气沿脐带32被泵送至空气输送元件34。空气输送单元34将空气引导至遮护件26的表面上,并用于排出存在于遮护件26的表面上可能模糊骑手的视野的诸如水滴或雾滴之类的湿气。

在该实施例中,空气泵构造为以脉冲的方式泵送空气。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空气泵30可以连续的方式泵送空气。由于脉冲的空气对于将湿气从遮护件移除更有效,故而脉冲空气输送是优选的。

现将参考图2和3更详细地描述头盔22。图2A和2B是头盔22的侧视图。遮护件26通过一对连接件36枢转地连接至头盔本体24(在图2A和2B中仅一个连接件可见)。连接件36允许遮护件26在如图2A中所示的第一关闭构造与如图2B中所示的第二开启构造之间运动。摩托车手12典型地在他或她骑行摩托车10时以图2A中所示的关闭构造使用头盔22,这时,遮护件26作为阻止风、湿气和碎片进入他或她的眼睛的屏障。当摩托车10不运动时,例如当摩托车手已经到达他或她的目的地时,则他或她可能使遮护件26移动到如图2B中所示的第二开启构造。

在某些实施例中,连接件36与头盔本体24一体形成。在其它实施例中,连接件36是分离的单元,构造为配装到形成于头盔本体24内的互补的孔或凹部内。

脐带连接端口28与头盔的基座相邻,位于头盔22的一侧上。在本说明书中,头盔的基座被认为是头盔的用于接收摩托车手12的头部的开口形成的部分。换言之,端口28位于头盔的下侧,使得在使用中,端口28相对接近摩托车10。端口28可为用以将管子或管道的两部分连接在一起的任何已知的端口或装置。例如,端口28可为任何卡合的连接件。理想地,端口28构造为通过将脐带推压进入端口而接收脐带32。将脐带32推压进入端口28的动作引起脐带例如通过咔嗒声卡合到位,使得使用者可识别脐带已经正确地配装在端口内的时间。端口28还优选地构造使得如果施加足够的力的话,脐带32可从端口释放。例如,如果沿基本从端口28向下或向一侧的方向牵拉脐带32,则脐带可从端口脱开,从而将脐带与头盔22断开。该布置作为安全机构,使得如果摩托车手12卷入事故中并由此他或她跌落摩托车10,则脐带32从端口28释放,从而阻止对摩托车手的头部的运动的任何限制。

再次参考图1,脐带32被示出连接至空气泵30,空气泵30附连至摩托车10。脐带32可通过使用与上述端口28相似的端口连接至空气泵。替代地,可使用更持久的连接。在某些实施例中,脐带32缠绕在卷轴38上储存。卷轴38是构造为当脐带不使用时自动缠绕脐带32的自动缠绕卷轴。当摩托车手12需要将脐带32连接至他或她的头盔22时,他或她朝向头盔牵拉脐带,从而将脐带从卷轴38解绕。当脐带32已被解绕足够的长度时,摩托车手12可将脐带插入头盔22上的端口28内。当诸如在骑行结束不再需要脐带32与头盔22之间的连接时,摩托车手将脐带从头盔释放,并允许卷轴38自动将脐带缠绕起来用以存储。

尽管在图1中,卷轴38和空气泵30被示出安装在摩托车10的后部,但将理解到,空气泵和卷轴之一或两者可安装在摩托车上的其它位置,特别是在摩托车的本体18上。在某些实施例中,空气泵30构造为接收来自摩托车的发动机的动力。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空气泵30接收来自诸如安装在摩托车10上的电池(未示出)之类的辅助动力源的动力。

再次参考图2A和2B,端口28被示出经由以虚线示出的头盔导管40与连接件36流体连通。尽管在图2A和2B中仅一个连接件36可见,但将理解到,端口28还同样经由头盔导管40与位于头盔22的相对侧上的连接件流体连通。在一个实施例中,头盔导管40至少部分地嵌入头盔22的内部填塞部分(图2中未示出)中。在其它实施例中,头盔导管40可位于头盔22的填塞部分与头盔的外壳之间。例如通过将导管模制在头盔填塞部分或外壳上或内,头盔导管40可与头盔本体24一体形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歧管34为形成于或接近遮护件26的顶部边缘处的细长结构。在其它实施例中,歧管34与遮护件26一体形成,且可定位在遮护件的其它位置,例如与顶部边缘分离。将参考图6和7更详细地论述歧管34。然而,总体上歧管34为管状构件,其具有在各端处的进口42和至少部分地沿歧管的长度间隔开的多个出口44。歧管34的进口42可直接地或经由附加管45连接至连接件36。空气可经由空气进口42输进歧管,并可经由空气出口44离开歧管。通过歧管34馈送的空气经由出口44被引导至遮护件26的表面上。

歧管34的每个进口42与一对连接件36中的一个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连接件36中形成有槽道(图2A和2B中未示出),使得当遮护件26在图2A所示的构造中关闭时,空气能够从头盔导管40流至歧管34,但当遮护件被抬升并运动至如图2B中所示的打开构造时,连接件36的布置使得头盔导管40与歧管34之间的通道至少部分地阻塞,从而限制空气流至歧管。空气被引起流过连接件36内的出口孔(未示出),而不是流过歧管34。

图3示出了头盔22的本体24,而未示出遮护件26和连接件36。头盔导管40被示出从端口28起绕头盔本体24的内表面朝向在头盔本体的侧边的开口46、48延伸。开口46、48成形为接收用以将遮护件26连接至头盔本体24的连接件36。

从图3中,可见到头盔导管40基本为“T”或“Y”形,其中,进口部分50连接至端口28,第一臂52构造并定位成连接至一对连接件36中的第一个,以及第二臂54构造并定位成连接至一对连接件36中的第二个。通过将头盔导管40成形为叉形,借助第一臂52和第二臂54,可能确保进入歧管34的每个进口42的空气压力基本相等。这用于保持沿歧管34的长度的相对恒定的空气压力。

尽管在某些实施例中,端口28可位于头盔本体24的左手侧上,但在其它实施例中,端口可位于头盔本体的右手侧。替代地,端口28可位于或接近于头盔本体24的前面或后面。通过将端口28定位于接近头盔本体24的基座,摩托车手12能够轻易地定位端口并在骑上摩托车10后将脐带32插入端口内。使用者可例如使用摩托车10上的侧面安装的后视镜来辅助定位头盔22上的端口28。

图4示出了遮护件26,其中,连接件36接近遮护件的各端定位。连接件36可与遮护件26一体形成,或通过形成于其内的孔(未示出)配装至遮护件。歧管34绕遮护件26的上边缘延伸,且在各端连接至连接件36。将参考图5详细地描述连接件的结构。然而,总体上在该实施例中,每个连接件由固定地附连至遮护件26的外部56和固定地附连至头盔本体24内开口46、48的内部58形成。

现参考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连接件36的剖视图。在该实施例中,连接件36的外部56和内部58可分别通过强力粘合剂附连至遮护件26和头盔本体24。内部58具有凹部60,凹部60构造为接收外部56的互补形状的突部62。当外部56的突部62被推压进入内部58的凹部60足够远时,围绕内部58的周缘形成的缘部64可接合并卡入围绕突部62的周缘形成的互补形状的槽道66,从而将外部与内部连接,并因而将遮护件26与头盔本体24连接。在该实施例中,突部62和凹部60基本为截头锥形。然而,应理解到,突部62和凹部60可具有任何合适的互补形状。

内流体槽道68通过连接管70馈送入凹部60。连接管70布置成连接至头盔导管40,用以接收来自脐带32和空气泵30的空气。

外流体槽道72形成于连接件36的外部56中,从突部62的壁至出口74。出口74可直接地或经由诸如管子45(参见图4)之类的附加的管子或管道连接至歧管34的进口42。外流体槽道72成形并定位成使得当外部56与内部58连接且遮护件26位于其如图2A中所示的关闭构造时,内流体槽道68和外流体槽道72对准,且空气能够从连接管70流至出口74。然而,当遮护件26运动至其如图2B中所示的第二构造中时,内流体槽道68和外流体槽道72不对准,且从连接管70至出口74的空气流动被限制。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连接件36。在该实施例中,连接件36包括细长孔76和空气屏障区域78,空气能够穿过细长孔。在图7中,连接件36被示出附连至遮护件26。遮护件26上的歧管34在连接件36的孔76处的空气进口42终止。以虚线示出的头盔导管40也终止在连接件36的孔76处,使得空气能够从头盔导管穿过连接件中的孔,并经由空气进口42进入歧管34。

如上所述,连接件36允许遮护件26相对于头盔本体24枢转。在该实施例中,遮护件26可枢转约45度角。因而,当遮护件26位于其关闭位置时,认为其位于非转动位置,且歧管34的空气进口42位于细长孔76的第一端76a,与在图6中标记为“0度”的线对齐。随着遮护件26顺时针旋转(开启遮护件),歧管34的空气进口42沿细长孔76的长度运动。空气将继续从头盔导管40流过孔76并进入歧管34,直至空气进口42到达细长孔76的第二端76b,这代表了如图6中所指示的约30度的转动。随着遮护件26进一步打开,歧管34的空气进口42转动超过细长孔76的端部76b。连接件36形成头盔导管40与空气进口42之间的屏障,且由此空气不能从头盔导管流进歧管34。而是,空气从头盔导管40流过细长孔76,并通过形成于遮护件26中的通气孔80。当遮护件26打开至其完全程度时,其相对于头盔本体24的转动约为从其原始关闭的位置起45度。在其打开位置中,歧管34的端部与空气屏障区域78接合。

该实施例中,当遮护件位于其关闭位置或当遮护件被少量打开(通过30度左右的转动)时,连接件36的布置引起空气从头盔导管40流入歧管34,但当遮护件完全打开时,进入歧管的空气流动被限制。

图8是歧管34和遮护件26沿图4中的线A-A的剖视图。歧管34接近遮护件26的顶部边缘形成并与遮护件26为一体。在其它实施例中,歧管34可形成于遮护件26的顶部边缘处,且与遮护件分离地形成并连接至遮护件(即不与遮护件形成为一体)。槽道82沿歧管34的长度延伸,且多个出口44形成于歧管的底壁中。在该实施例中,脊部84或柯安达带沿歧管34的长度就形成在歧管34的下方,但脊部可形成于遮护件26的更下部,使得在歧管与脊部之间存在间隙。在其它实施例中,多个单独的突起可形成于歧管下方,每个突起定位在多个出口44中的一个下方。随着空气穿过出口44朝向遮护件26的表面,空气经过脊部或突起84。由于引起流体被吸附至表面的、被称为柯安达效应的效应,脊部84引起空气沿由箭头X所示的路径行进。以此方式,穿过出口或各出口44的空气较不可能远离遮护件(的方向)流动,而是随着其向下流动被驱向遮护件的表面。由此,通过空气的湿气移除效果可能更有效。

在某些实施例中,不是多个出口44,而是单个出口可以狭缝形式沿歧管的至少部分长度形成于歧管34内。以此方式,空气能够以空气刃或空气帘的形式、而不是以多个单独的空气射流的形式流出歧管。

图8示出了歧管34的出口44,出口44定向使得空气能够沿远离遮护件的表面的方向流出。如以上所阐述的,接近出口44形成的脊部84引起离开出口的空气由于柯安达效应而被驱向遮护件的表面。在某些实施例中,每个出口44形成和/或定向使得空气能够沿基本平行于遮护件的表面的方向流出出口。同样,在这些实施例中,脊部84引起流出每个出口的空气由于柯安达效应而被驱向遮护件的表面。

在图2A、2B和4中,空气输送元件或歧管34被示出位于接近遮护件26的顶部处,其中,一个或更多个出口44定位使得空气能够朝向遮护件的底部边缘流过遮护件表面。然而,如上所述,歧管34可定位在遮护件26上的其它位置。图9、10和11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遮护件26包括形成于或接近遮护件的底部边缘处的歧管34。在该实施例中,空气可从歧管34内的出口朝向遮护件的顶部边缘被引导越过脊部84。

在该实施例中,歧管34由多个路径或槽道形成。经由遮护件26可连接至头盔的连接件36在图9和11中标为36a和36b。第一连接件36a位于遮护件的第一侧26a上,且第二连接件36b位于遮护件的第二相对侧26b上。第一空气输送槽道86与第一连接件36a流体连通,使得空气可经由第一连接件流入第一空气输送槽道。第一空气输送槽道86在空气屏障88处终止,空气屏障88基本位于沿遮护件的长度的中心。也就是说,空气屏障88大约位于遮护件上相对于第一连接件36a和第二连接件36b的中点处。第二空气输送槽道90与第二连接件36b流体连通,使得空气可经由第二连接件流入第二空气输送槽道。第二空气输送槽道90也在空气屏障88处终止,使得空气不能够在第一空气输送槽道86与第二空气输送槽道90之间流动。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空气离开槽道92位于第一空气输送槽道86下方,且经由第一对连接件槽道94与第一空气输送槽道流体连通。在该实施例中,空气能够从第一空气输送槽道86经由两个连接件槽道94流入第一空气离开槽道92。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可设置单个连接件槽道94或多于两个连接件槽道,以使空气能够在第一空气输送槽道86与第一空气离开槽道92之间流动。第一空气离开槽道92具有闭合端92a和92b。在遮护件上相对于第一连接件36a和第二连接件36b的大致中点处,闭合端92b基本与空气屏障88对齐。

相似地,在该实施例中,第二空气出口槽道96位于第二空气输送槽道90下方,且经由第二对连接件槽道98与第二空气输送槽道流体连通。在该实施例中,空气能够从第二空气输送槽道90经由两个连接件槽道98流入第二空气离开槽道96。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可设置单个连接件槽道98或多于两个连接件槽道,以使空气能够在第二空气输送槽道86与第二空气离开槽道96之间流动。第二空气离开槽道96具有闭合端96a和96b。在遮护件上相对于第一连接件36a和第二连接件36b的大致中点处,闭合端96b基本与空气屏障88对齐。在该实施例中,空气输送槽道86、90全部形成于遮护件内,使得空气输送槽道没有从遮护件的表面突起的部分。

在该实施例中,连接件槽道94、98彼此间隔开,且每个连接件槽道与空气离开槽道92、96的端部间隔开。由此,最接近空气屏障88的连接件槽道94、96也与空气屏障间隔开。该布置使得空气在流过连接件槽道进入空气离开槽道92、96之前能够集合在空气输送槽道的在连接件槽道与空气屏障88之间的体积内、在所谓的“死端部”区域中。这增大了空气通过连接件槽道的流速。

在该实施例中,连接件槽道94、98定向成使得它们基本垂直于空气输送槽道86、90且垂直于空气离开槽道92、96。换言之,连接件槽道94、98构造为使得流过它们的空气沿基本垂直于空气能够流过空气输送槽道86、90和空气离开槽道92、96的总体方向的方向流动。在其它实施例中,连接件槽道94、98可以不同的定向布置。

空气离开槽道92、96中的每个包括基本沿其长度形成的出口44。每个出口44呈狭缝的形式,狭缝构造为沿基本平行于遮护件26在出口处的表面的方向引导来自空气离开槽道92、96的空气。如可从图10中所见的,空气离开槽道92、96形成于唇部内,唇部从遮护件26的表面稍向外突起,以使出口44能够将空气沿期望的方向(即,平行于遮护件在出口处的表面)引导。然而,在该实施例中,形成于遮护件26本身内的空气输送槽道86、90不突起超过遮护件的表面。

出口44位于遮护件26的各侧上的布置提供了空气在遮护件表面的中心部分上的均匀分配,该部分是最期望湿气被清除的区域。

每个空气输送槽道86、90和空气离开槽道92、96具有基本圆形的截面,圆形截面的直径在约4mm至6mm之间,优选地直径为约5mm。连接件槽道94、98中的每个也具有基本圆形的截面,但直径稍小于空气输送槽道86、90和空气离开槽道92、96的直径。例如,连接件槽道94、98中的每个可具有约3mm至5mm之间、且优选地为约4mm的横截面直径。通过以稍小于空气输送槽道86、90和空气离开槽道92、96的直径的直径形成连接件槽道86、90,空气能够比流入空气输送槽道的空气以更高的速率并在更高的压力下流入空气离开槽道。

第一空气输送槽道86从接近遮护件的第一端定位的第一连接件36a延伸至空气屏障88。相似地,第二空气输送槽道90从接近遮护件的第二端定位的第二连接件36b延伸至空气屏障88。然而,包括出口或多个出口44的第一空气离开槽道92仅围绕遮护件26的前部在第一空气输送槽道86的下方从第一端92a延伸至第二端92b,且相似地,第二空气离开槽道96仅围绕遮护件26的前部在第二空气输送槽道90的下方从第一端96a延伸至第二端96b。该布置使得空气能够被引导至遮护件的表面在使用中基本在使用者的眼睛的前面的部分上,但空气不被引导至遮护件表面连接件36a、36b附近、遮护件表面的不需要清晰的侧部分上。

图11示出了遮护件26的正视图,其中空气屏障88定位使得阻止空气从(当从图11中观察时位于遮护件的左手侧的)第一连接件36a中的空气进口(图7中42)流入图11中的遮护件的右手侧上的第二空气输送槽道90。空气屏障88还阻止空气从(当从图11中观察时位于遮护件26的右手侧的)第二连接件36b处的空气进口(图7中42)流入图11中的遮护件的左手侧上的第一空气输送槽道86。

空气屏障88设置成阻止否则可能由来自第一连接件36a、流动在第一空气输送槽道86中的空气与来自第二连接件36b、沿相反的方向流动在第二空气输送槽道90中的空气的碰撞引起的紊流。当流过第一空气输送槽道86或第二空气输送槽道90的空气遇到空气屏障88时,其通过槽道的流速显著减小,且上槽道内的空气压力增加使得空气更轻易地流过连接件槽道94、98进入空气离开槽道92、96。

在图9、10和11中所示的实施例中,脊部84形成于空气输送槽道86、90的上方。脊部84具有基本半圆形截面。如图9和10中可见,脊部84的宽度在遮护件的中心处最大,该处脊部的宽度为约5mm至11mm,且优选的宽度为约8mm。脊部84的截面直径朝向其端部减小,使得脊部84在各端处收小至点100。脊部的宽度和高度随着脊部绕遮护件的侧面延伸而减小的原因是为了补偿遮护件从其中心至其侧面的形状和轮廓上的不同。在接近遮护件的侧面处,较小的脊部84就能够在从出口44流动的空气中产生足够的柯安达效应。

头盔22、空气泵30和用于将空气从空气泵输送至头盔的遮护件26的装置的组合可被认为是湿气排出系统。

对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对上述实施例的各种修改将是明显的。例如,在一个替代的实施例中,空气泵30可自动地开动。在一个实施例中,如果与其附连的摩托车的速度增加超过预定值,则空气泵30自动开启。类似地,如果摩托车的速度降至预定值以下,则空气泵30可自动关闭。

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的是,遮护件和头盔本体可构建为分离且独立的实体。根据本发明构建的遮护件可配装至具有适合于将空气输送至遮护件的歧管的导管的任何合适的头盔本体。由此,将理解到,遮护件可独立于头盔本体制造和出售。替代地,遮护件和头盔本体可一起作为完整的头盔系统出售。在又一替代例中,遮护件和头盔系统可与空气源和导管一起出售用以将空气从空气源输送至头盔。

至此,已用单独的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到,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或来自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特征可根据需要组合。将理解到,可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而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