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在脚上的物品的编织方法、穿在脚上的物品的制造方法及穿在脚上的物品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38590阅读:571来源:国知局
穿在脚上的物品的编织方法、穿在脚上的物品的制造方法及穿在脚上的物品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由横编机以无缝制方式编织的穿在脚上的物品(footwear)的编织方法、穿在脚上的物品的制造方法及穿在脚上的物品。



背景技术:

使用横编机以无缝制方式编织鞋帮、袜子等穿在脚上的物品的技术已被众所周知。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具有开口部并具备覆盖穿用者的脚的鞋形状的基底编织物部的穿在脚上的物品及其编织方法。在专利文献1中,还编织了与基底编织物部同样地具备鞋形状的追加编织物部。此追加编织物部和基底编织物部,由成为鞋口的部分相连。因此,通过将追加编织物部折入基底编织物部的内部,能制作二层构造的穿在脚上的物品。二层构造的穿在脚上的物品在强度上优异,耐长时间的使用。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3/108506号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作为由编织得到的穿在脚上的物品的优点,可以举出具有轻而薄、不过度地紧固穿用者的脚的柔软度。特别是,在浅口鞋等女性用的穿在脚上的物品中,要求与穿着感觉的提高相关的柔软度。因此,不要求如专利文献1的穿在脚上的物品的那样整体地成为二层构造的穿在脚上的物品,而要求仅要求强度的部分成为二层构造的穿在脚上的物品。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编织局部地成为二层构造的穿在脚上的物品的穿在脚上的物品的编织方法。另外,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造局部地成为二层构造的穿在脚上的物品的穿在脚上的物品的制造方法及由该穿在脚上的物品的制造方法得到的穿在脚上的物品。

为了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穿在脚上的物品的编织方法,是使用横编机编织穿在脚上的物品的编织方法,该横编机具备前后相向的前针床及后针床,该穿在脚上的物品具有鞋口并具备覆盖穿用者的脚的鞋形状的基底编织物部,在该穿在脚上的物品的编织方法中,从上述基底编织物部的脚尖侧或脚后跟侧开始编织,并在针床的前后方向相向的状态下分别编织上述基底编织物部的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使上述基底编织物部完成,并且,在编织上述基底编织物部之前或编织中途,与上述基底编织物部分开地编织一端开口、另一端闭合了的袋状的追加编织物部,由使用了重叠线圈的接合将上述追加编织物部的开口边缘部的一部分和上述基底编织物部的在上述鞋口的边缘部中的脚尖侧边缘部或脚后跟侧边缘部接合。

本发明的穿在脚上的物品的制造方法,具备:准备由本发明的穿在脚上的物品的编织方法得到的穿在脚上的物品的准备工序;将配备在上述穿在脚上的物品上的上述追加编织物部折回,在上述基底编织物部的一部分上形成上述基底编织物部和上述追加编织物部重叠的二层状态的折回工序;和为了维持上述二层状态,将上述追加编织物部固定在上述基底编织物部的固定工序。

作为本发明的穿在脚上的物品的制造方法,可以举出在上述折回工序中,将上述追加编织物部覆盖在上述基底编织物部的外侧。

本发明的穿在脚上的物品,是具有鞋口并具备覆盖穿用者的脚的鞋形状的基底编织物部的穿在脚上的物品,其中,具备追加编织物部,该追加编织物部被形成为一端开口、另一端闭合了的袋状,其开口边缘部的一部分与上述基底编织物部的在上述鞋口的边缘部中的脚尖侧边缘部或脚后跟侧边缘部接合,上述基底编织物部和上述追加编织物部由使用了重叠线圈的接合以无缝制方式接合,在上述基底编织物部的一部分上,形成了将上述追加编织物部在折回了的状态下重叠了的二层区域。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穿在脚上的物品的编织方法,能在鞋形状的基底编织物部的脚尖部分或者脚后跟部分上编织追加编织物部,该追加编织物部用于形成编织物重叠成二层的二层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穿在脚上的物品的制造方法,仅通过将由上述编织方法编织的追加编织物部折回固定在基底编织物部,就能制作在基底编织物部的脚尖部分或者脚后跟部分上形成了二层区域的穿在脚上的物品。

根据将追加编织物部覆盖在基底编织物部的外侧的本发明的穿在脚上的物品的制造方法,能做成能从穿在脚上的物品的外部看见追加编织物部的状态,能使追加编织物部成为穿在脚上的物品的设计的一部分。例如,通过调整追加编织物部的大小或者使编织追加编织物部的编织纱线的颜色成为与基底编织物部不同的颜色,能使穿在脚上的物品的设计变化。另外,通过将追加编织物部覆盖在基底编织物部的外侧,存在能够由追加编织物部隐藏接合部等外观因设计而不好的部位的情况。

本发明的穿在脚上的物品,因为其脚尖部分或者脚后跟部分由二层区域局部地加强,所以成为薄而轻、柔软这样的编织产品的特性不会被损害的穿在脚上的物品。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所示的浅口鞋形状的鞋帮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所示的鞋帮的编织步骤的模式图。

图3是表示将基底编织物部和追加编织物部接合的步骤的编织工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实施发明的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穿在脚上的物品》

在图1中,表示浅口鞋形状的穿在脚上的物品(鞋帮)1。穿在脚上的物品1具备基底编织物部2和追加编织物部3(参照剖面线部分),该基底编织物部2具有鞋口5,被形成为鞋形状,该追加编织物部3覆盖在基底编织物部2的脚尖部分上。基底编织物部2由覆盖穿用者的脚底的鞋底罩20和覆盖穿用者的脚背侧的部分的脚背罩21构成。在图1中不能见到,但在追加编织物部3的内部,存在与追加编织物部3相同形状的基底编织物部2。通过在此穿在脚上的物品1的底上安装具有后跟的外部鞋底,能制作浅口鞋。

基底编织物部2和追加编织物部3,使用横编机以无缝制方式编织成一体。追加编织物部3通过编织与形成于基底编织物部2的鞋口5的边缘部之中的脚尖侧的一部分接合。在此,在图1中,将成为编织的主要部位的位置由涂黑箭头表示。附加在涂黑箭头上的大写英文字母与在后述的穿在脚上的物品的编织方法的说明中参照的图2、图3的拉丁字母相对应。

编织基底编织物部2和追加编织物部3的编织纱线不被特别地限定,但在本例中,使用包含热熔接线在内的编织纱线来编织基底编织物部2和追加编织物部3。只要是包含热熔接线在内的编织纱线,则通过将穿在脚上的物品1嵌入脚型内进行热处理,能将穿在脚上的物品1成形为所希望的形状。

基底编织物部2和追加编织物部3被固定,以便相互的位置不偏移。基底编织物部2和追加编织物部3,既可以通过由热熔接线进行的粘接固定,也可以由缝制固定。当然,它们也可以并用粘接和缝制来固定。

《穿在脚上的物品的编织方法》

基于图2的模式图说明上述穿在脚上的物品1的编织方法的一例。在图2中,在成为穿在脚上的物品1的编织的主要部位的位置附加了拉丁字母。另外,在图2中,由粗线箭头表示编织的行进方向(与线圈的方向相同)。在编织中使用的横编机,能使用具备前针床和后针床并可在前后的针床之间进行线圈的移圈的2张针床横编机。当然,使用4张针床横编机等的2张针床横编机以外的横编机也能编织穿在脚上的物品1。

首先,如图2(a)所示,从基底编织物部2的脚尖侧开始编织,编织基底编织物部2直到形成开口部5的一部分为止。基底编织物部2的纸面跟前侧的部分相当于基底编织物部2的右侧部分,基底编织物部2的纸面里侧的部分相当于基底编织物部的左侧部分。右侧部分由横编机的前针床编织,左侧部分由后针床编织。因此,在基底编织物部2的线圈纵行方向端部之中,线e-f-h成为被卡定在前针床上的状态,线e-g-h成为被卡定在后针床上的状态。在编织基底编织物部2时,最好从脚尖逐渐增大基底编织物部2的编织宽度,以便基底编织物部2的脚尖侧的部分沿着脚的形状。

另外,如图2(a)所示,与上述基底编织物部2一起,也编织一端开口另一端闭合了的袋状的追加编织物部3。本例的追加编织物部3编织成其始端部闭合了的袋状。追加编织物部3的始端部,由于被配置在图1所示的穿在脚上的物品1的脚尖侧,所以最好从始端部到终端部逐渐增大追加编织物部3的编织宽度。追加编织物部3的线a-b-d成为被卡定在前针床上的状态,线a-c-d成为被卡定在后针床上的状态。此追加编织物部3的编织,既可以在编织基底编织物部2之前进行,也可以一边编织基底编织物部2一边进行。

接着,对追加编织物部3的线b-d-c隐藏线圈处理,并且一边增加基底编织物部2的编织线圈横列数量一边逐渐将基底编织物部2和追加编织物部3接合(参照后述的图3)。其结果,如图2(b)所示,追加编织物部3的开口边缘部的一部分,与基底编织物部2的鞋口5(参照图1)的边缘部之中的脚尖侧边缘部接合。基底编织物部2和追加编织物部3接合部的两端部x、y,与图1所示的x、y的位置相当。

上述基底编织物部2和追加编织物部3的接合的方法,只要是使用了重叠线圈的接合方法则不被特别地限定。使用图3的编织工序图说明该接合方法的一例。在图3所示的编织例中,一边增加基底编织物部2的编织线圈横列数量一边逐渐接合基底编织物部2和追加编织物部3。此图3中的“s+数字”表示编织工序的编号,fb表示前针床,bb表示后针床。

在s0中,表示图2(a)时的线圈的卡定状态。从此状态对在s1中由虚线表示的追加编织物部3的b-d-c的线圈进行隐藏线圈处理。隐藏线圈处理是如下的公知的编织处理,即,通过反复进行使邻接的线圈相互重叠形成在其重叠线圈的线圈纵行方向连续的线圈,将追加编织物部3的线圈纵行方向端部的线圈从针床卸下。

接着,如由s1的两端箭头表示的那样,使被卡定在fb(bb)上的基底编织物部2的线圈和追加编织物部3的线圈之中的相互接近的线圈彼此相互重叠(参照s2)。在此,当将基底编织物部2的线圈和追加编织物部3的线圈重叠时,如s2所示,既可以使追加编织物部3向基底编织物部2的一侧移动,也可以与图示的例子不同,使基底编织物部2向追加编织物部3的一侧移动。

如s2所示,如果形成了由二重圆表示的重叠线圈,则如由c字状的往复箭头表示的那样,编织在包含重叠线圈在内的基底编织物部2的线圈的线圈纵行方向连续的线圈列。由此c字状的编织将重叠线圈固定,将基底编织物部2的一部分和追加编织物部3的一部分接合。以后,通过使追加编织物部3向基底编织物部2侧移动并在fb和bb上形成重叠线圈,和反复进行在包含重叠线圈在内的基底编织物部2的线圈的线圈纵行方向连续的线圈列的编织,能由使用了重叠线圈的接合将基底编织物部2和追加编织物部3接合。在通过将基底编织物部2和追加编织物部3接合形成的接合部,当然包含重叠线圈,通过看穿在脚上的物品1能确认该重叠线圈。

如图2(b)所示,如果基底编织物部2和追加编织物部3的接合结束了,则如图2(c)所示,编织基底编织物部2的剩余部。基底编织物部2的剩余部,能由使用了fb和bb的c字状的编织等进行编织。通过适当增减上述剩余部的编织宽度,能做成沿脚的形状的基底编织物部2。

《穿在脚上的物品的制造方法》

如果由上述的穿在脚上的物品的编织方法得到了图2(c)所示的穿在脚上的物品1,则将追加编织物部3以翻过来的方式折回,盖在基底编织物部2的脚尖部分的外侧,在该脚尖部分中形成基底编织物部2和追加编织物部3重叠的二层状态。通过将追加编织物部3覆盖在基底编织物部2的外侧,能做成从穿在脚上的物品1的外部能看见追加编织物部3的状态,能使追加编织物部3成为穿在脚上的物品1的设计的一部分。例如,通过调整追加编织物部3的大小或者使编织追加编织物部3的编织纱线的颜色成为与基底编织物部2的编织纱线不同的颜色,能使穿在脚上的物品1的设计变化。

基底编织物部2的线圈的方向和覆盖在基底编织物部2上的追加编织物部3的线圈的方向成为相同的方向。这是因为根据使用图2、图3说明的穿在脚上的物品1的编织方法编织基底编织物部2和追加编织物部3的缘故。

在此,也可以将追加编织物部3向基底编织物部2的内部折回,将追加编织物部3配置在基底编织物部2的脚尖部分的内部。在此情况下,能做成不能从穿在脚上的物品1的外部看见追加编织物部3的状态,能得到简单的设计的穿在脚上的物品1。

最后,通过将穿在脚上的物品1嵌入脚型内进行热处理,使图1所示的穿在脚上的物品1完成。此时,包含在编织基底编织物部2的编织纱线和编织追加编织物部3的编织纱线在内的热熔接线熔化,追加编织物部3被固定在基底编织物部2。其结果,成为基底编织物部2和追加编织物部3重叠的二层状态被维持了的穿在脚上的物品1。在此,为了二层状态的维持,既可以在基底编织物部2和追加编织物部3之间涂覆粘接剂,也可以在热处理后的穿在脚上的物品1上进行缝制。

《效果》

以上说明的穿在脚上的物品1,其脚尖部分由追加编织物部3局部地加强。将要求强度的脚尖局部地加强了的穿在脚上的物品1具备薄而轻、柔软这样的编织产品的优点,在穿着感觉上优异。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1中,从与穿在脚上的物品1(基底编织物部2)的脚尖相当的位置开始穿在脚上的物品1的编织。与此相对,也可以从与图1所示的穿在脚上的物品1(基底编织物部2)的脚后跟相当的位置开始穿在脚上的物品1的编织,在脚后跟的位置形成追加编织物部。在该情况下,编织基底编织物部2的脚后跟侧的部分,并且编织与该脚后跟侧的部分接合的袋状的追加编织物部3,将基底编织物部2的鞋口5的边缘部中的脚后跟侧边缘部和追加编织物部3的开口边缘部的一部分接合即可。接合的方法,能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进行。

<其他>

具备局部地加强基底编织物部的追加编织物部的穿在脚上的物品,也可以是袜子。例如,作为这样的袜子,可以举出只到穿用者的踝附近为止的短袜。

符号的说明

1:穿在脚上的物品

2:基底编织物部

20:鞋底罩

21:脚背罩

3:追加编织物部

5:鞋口。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