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化妆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38669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一次性化妆棉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卸妆等所使用的一次性化妆棉。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一种具有含有亲水性纤维的缓冲层和包覆该缓冲层的包覆片的一次性化妆棉。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具有缓冲层和包覆片的一次性化妆棉,包覆片由具有0.1旦尼尔~3旦尼尔的纤维直径的纤维无纺布形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56-9810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该化妆棉能够用于化妆水的轻拍、乳霜类的去除,但在用于乳霜类的去除的情况下,一般而言,在化妆棉涂敷清洁剂等化妆液来使用。对于这样的化妆棉而言,由于与肌肤接触,因此,要求不会给使用者带来刺激感的柔和的肌肤触感。

不过,在专利文献1的化妆棉中,若为了减弱刺激感而缩小包覆片整体的纤维直径,则存在包覆片变得易于破裂而降低擦拭性的隐患。另一方面,若由具有超过1旦尼尔的比较大的纤维直径的纤维无纺布形成包覆片,则在擦拭化妆之际使用者易于感到刺激。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是以往的技术的改良且肌肤触感柔和、擦拭性较高的化妆棉。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课题,本发明在于对具有含有亲水性纤维的缓冲层和包覆所述缓冲层的包覆片的一次性化妆棉的改良。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化妆棉中,所述包覆片具有:外层,其形成所述肌肤抵接面,以平均纤维直径是10μm以下的第1纤维为主地构成;内层,其被所述外层包覆,以平均纤维直径比所述第1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大的第2纤维为主地构成,所述化妆棉的所述肌肤抵接面的表面粗糙度的平均偏差(smd)是1.20μm以下,且平均表面摩擦系数(miu)是0.35以上。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次性化妆棉的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包覆片具有外层,该外层形成所述肌肤抵接面,以平均纤维直径是10μm以下的极细纤维为主,因此,能够获得柔和的肌肤触感。而且,包覆片具有以平均纤维直径比外层的极细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大的第2纤维为主地构成的内层,肌肤抵接面的表面粗糙度的平均偏差(smd)是1.20μm以下,且平均表面摩擦系数(miu)是0.35以上,因此,擦拭性较高。

附图说明

附图表示本公开所涉及的本发明的特定的实施方式,不仅包括发明的不可或缺的结构,也包括可选择的和优选的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公开所涉及的一次性化妆棉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2是沿着图1的ii-ii线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化妆棉的展开俯视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包覆片的制造工序中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5是包覆片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6是沿着图5的vi-vi线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图7是由图6的单点划线vii包围的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8的(a)是表示化妆棉的变形例1的与图2同样的图。图8的(b)是表示化妆棉的变形例2的与图2同样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的实施方式涉及作为本发明的例子的图1~图8所示的一次性化妆棉,不仅包括发明的不可或缺的结构,也包括可选择的和优选的结构。

参照图1和图2,作为本发明的一次性化妆棉的一个例子的化妆棉10具有:彼此正交的第1方向s和第2方向r;第1面11和位于与该第1面11相反的一侧的第2面12;沿着第1方向s延伸的两侧缘13、14;沿着第2方向r延伸的两端缘15、16;在第1方向s上彼此分开的第1端部17和第2端部18;位于第1端部17和第2端部18之间的中间部19。在中间部19,第2方向r的宽度恒定,在第1端部17和第2端部18中,分别以第2方向r上的尺寸朝向端缘15、16变小的方式使侧缘13、14倾斜。化妆棉10包括:含有亲水性纤维的缓冲层20;包覆缓冲层20的包覆片21。中间部19的第1方向s上的尺寸比第1端部17的第1方向s上的尺寸和第2端部18的第1方向s上的尺寸大。

<缓冲层>

缓冲层20是以亲水性纤维为主的纤维集合体,只要不妨碍缓冲层20所需要的吸水性,该纤维集合体也可以混合有疏水性纤维。具体而言,含有约80质量%以上的亲水性纤维。作为亲水性纤维,能够使用例如人造纤维、棉纤维、丙烯酸纤维等。作为疏水性纤维,能够使用例如聚乙烯、聚酯、聚丙烯等合成纤维、或它们的复合纤维等。在本实施方式中,缓冲层20由以人造纤维为主的纤维集合体形成。在使用了人造纤维作为亲水性纤维的情况下,与使用了棉纤维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使化妆水浸渗地使用之际的释水性。

优选的是,在一个化妆棉10中,缓冲层20的质量是约0.2g~0.4g。优选缓冲层20的在中间部19处的每单位面积的质量比在第1端部17和第2端部18处的每单位面积的质量小。另外,缓冲层20的在第1端部17和第2端部18处的每单位面积的质量能够设为大致相同或互不相同,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端部17和第2端部18处的每单位面积的质量大致相等。另外,例如,通过使缓冲层20的在第1端部17处的每单位面积的质量比在第2端部18处的每单位面积的质量大,从而能够使在手指放入随后论述的袋50地使用化妆棉10之际手指所插入的一侧的端部(第1端部17)的柔软性提高,能够形成为柔和的肌肤触感。

<包覆片>

参照图2和图7,包覆片21包括位于非肌肤抵接面侧的内层(支承层)23和位于肌肤抵接面侧的外层(擦拭层)24。外层24由以平均纤维直径是10μm以下的吸湿性的第1纤维(吸湿性纤维)26为主的熔喷纤维无纺布形成。作为第1纤维26,能够使用例如尼龙6、尼龙66等聚酰胺纤维、丙烯酸纤维、或亲水化处理后的疏水性纤维等。具体而言,第1纤维26的含量是约80质量%以上,优选含有约95质量%以上,在本实施方式是100质量%。

内层23含有由例如具有吸水性的人造纤维、纸浆纤维等纤维素系纤维(高吸湿性纤维)等、热粘接性纤维(疏水性纤维)构成的第2纤维27。内层23由约50质量%~100质量%的纤维无纺布形成,该纤维无纺布含有约0~50质量%的热粘接性纤维(疏水性纤维)等。作为热粘接性纤维,能够使用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合成纤维、或使用了它们两种以上的复合纤维等。

第1纤维26的平均纤维直径比内层23的第2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小。具体而言,第1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优选是10μm以下,更优选是约5μm以下,第2纤维27的平均纤维直径是约10μm~20μm。另外,第1纤维26的吸湿性比第2纤维27的吸湿性低,在本说明书中,将第1纤维26也称为极细纤维和/或低吸湿性纤维,将第2纤维27也称为高吸湿性纤维。这样,通过使外层24的第1纤维26的吸湿性比内层23的第2纤维27的吸湿性低,在涂敷有清洁剂等化妆液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化妆液的快速吸收而使化妆液在化妆棉10的肌肤抵接面保持一定时间。

内层23的厚度尺寸t1是约0.10mm~0.25mm,在本实施方式中,是约0.16mm。内层23的每单位面积的质量是约10g/m2~35g/m2,更优选是约15g/m2~30g/m2。内层23的密度优选是约0.08g/cm3~0.2g/cm3,在本实施方式中是约0.12g/cm3。外层24的厚度尺寸t2是约0.05mm~0.15mm,在本实施方式中是约0.09mm。外层24的每单位面积的质量处于约5g/m2~30g/m2的范围,更优选处于约5g/m2~15g/m2。外层24的密度优选是约0.05g/cm3~0.2g/cm3,在本实施方式是约0.11g/cm3。在外层24的每单位面积的质量是约10g/m2以下的情况下,优选内层23的质量是约25g/m2以上。优选外层24的厚度尺寸t2是内层23的厚度尺寸t1的约20%~60%的大小。

包覆片21的厚度尺寸t3优选是约0.2mm~0.3mm,包覆片21的每单位面积的质量优选处于约25g/m2~40g/m2的范围。另外,包覆片21的比容积是约50m3/kg~200m3/kg,在本实施方式中是约145m3/kg。优选外层24的厚度尺寸t2比内层的厚度尺寸t1小。

<厚度尺寸的测定方法>

在对包覆片21施加了3.0gf/cm2的载荷的状态下,使用厚度计(株式会社大荣科学精器制作所制、uf-60)来测定包覆片21的厚度尺寸。使用显微镜(株式会社基恩士制、realsurfaceview显微镜(リアルサーフェイスビュー顕微鏡)ve-7800)来测定内层23和外层24的厚度尺寸。包覆片21、内层23和外层24各自的密度基于密度(g/cm3)=每单位面积的质量(g/m2)/厚度尺寸(mm)×10-3算出,包覆片21的比容积(m3/kg)作为密度(g/cm3)×103的倒数而算出。

包覆片21的开孔率处于约10%~50%的范围,而且,更优选是约35%以下。包覆片21的肌肤抵接面由以作为平均纤维直径10μm以下的极细纤维的吸湿性纤维(第1纤维26)为主的纤维无纺布形成,且具有该开孔率,从而吸湿性纤维在肌肤抵接面中成为比较密地配置的状态,纤维间的空隙变小而化妆液的保持性变高。

<开孔率的测定方法>

能够通过以下的方法测定包覆片21的开孔率。将从化妆棉10去除了缓冲层20的状态的包覆片21取出,将包覆片21固定于26mm×90mm的载玻片,将该载玻片安放于胶卷暗盒并利用扫描仪(精工爱普生公司制gt-x750)读取,使用图像软件(adobephotoshopelements3.0)读入图像,修整处理成24mm×50mm。之后,利用绘图软件(日文:ペイントソフト)转化为256色的位图,使用直方图分析软件进行直方图处理,然后进行二值化处理,使纤维成为黑色、开孔部成为白色,由此求出开孔率。

参照图2和图3,包覆片21具有:肌肤抵接面和位于与该肌肤抵接面相反的一侧的非肌肤抵接面;彼此正交的长度方向y和宽度方向x;沿着长度方向y延伸的第1侧缘部31和第2侧缘部32;沿着宽度方向x延伸的第1端缘部33和第2端缘部34,由第1侧缘部31、第2侧缘部32、第1端缘部33以及第2端缘部34划定包覆片21的外形。在本实施方式中,长度方向y和宽度方向x分别与化妆棉10的第1方向s和第2方向r一致。

包覆片21具有:第1弯折线35,其位于第1端缘部33侧,沿着宽度方向x延伸;第2弯折线36,其位于第1弯折线35与第2端缘部34之间,沿着宽度方向x延伸,包覆片21被划分成:第1区域41,其位于第1端缘部33与第1弯折线35之间;第2区域42,其位于第1弯折线35与第2弯折线36之间;第3区域43,其位于第2弯折线36与第2端缘部34之间。第2区域42的长度方向y上的尺寸m2比第1区域41的长度方向y上的尺寸m1、第3区域43的长度方向y上的尺寸m3大。另外,第1区域41的尺寸m1、第3区域43的尺寸m3比第2区域42的尺寸m2的二分之一大,第3区域43的尺寸m3是第1区域41的尺寸m1以上。第1侧缘部31和第2侧缘部32分别在第1弯折线35的附近和第2弯折线36的附近朝向宽度方向x内侧呈凹曲状。第1弯折线35与化妆棉10的一个端缘15对应,第2弯折线36与化妆棉10的另一个端缘16对应。

缓冲层20在将包覆片21展开了的状态下配置于包覆片21的非肌肤抵接面侧。出于方便说明,缓冲层20具有在宽度方向x上彼此分开的第1侧域75和第2侧域76、位于第1侧域75与第2侧域76之间的中央区域77。第1侧域75是从第1弯折线35(端缘15)的位于第1侧缘部31侧的一端部78a起位于宽度方向x外侧(从第2弯折线36(端缘16)的位于第1侧缘部31侧的一端部78b起位于宽度方向x外侧)的区域。第2侧域76是从第1弯折线35(端缘15)的位于第2侧缘部32侧的另一端部79a起位于宽度方向x外侧(从第2弯折线36(端缘16)的位于第2侧缘部32侧的另一端部79b起位于宽度方向x外侧)的区域。中央区域77是在宽度方向x上位于第1弯折线35的一端部78a与另一端部79a之间(第2弯折线36的一端部78b与另一端部79b之间)的区域。缓冲层20在第1侧域75和第2侧域76中的每单位面积的质量大致相等,缓冲层20在中央区域77中的每单位面积的质量比在第1侧域75和第2侧域76中的每单位面积的质量大。

第1侧域75、第2侧域76以及中央区域77分别具有配置于包覆片21的第1区域41的第1缓冲部71、配置于包覆片21的第2区域42的第2缓冲部72、配置于包覆片21的第3区域43的第3缓冲部73。第1缓冲部71在第1区域41中配置于形成化妆棉10的第1端部17的区域,第2缓冲部72配置于第2区域42的整个区域,第3缓冲部73在第3区域43中配置于形成化妆棉10的第2端部18的区域。

在包覆片21的第1区域41与第2区域42之间夹有缓冲层20的状态(即,夹着第2缓冲部72的一部分和第1缓冲部71的状态)下,包覆片21的第1区域41沿着第1弯折线35向第2区域42的非肌肤抵接面侧弯折,在第3区域43与第2区域42之间夹有缓冲层20的状态(即,夹着第2缓冲部72的一部分和第3缓冲部73的状态)下,第3区域43沿着第2弯折线36向层叠到第2区域42的第1区域41的肌肤抵接面侧弯折。在该化妆棉10中,缓冲层20在第1端部17和第2端部18处的每单位面积的质量比在中间部19处的每单位面积的质量大。另外,缓冲层20在第1端部17、第2端部18以及中间部19各自的第2方向r的中央区域(即,配置缓冲层20的中央区域77的区域)中的每单位面积的质量比在位于中央区域的第2方向r外侧的两侧域(即,配置缓冲层20的第1侧域75和第2侧域76的区域)中的每单位面积的质量大。而且,优选的是,缓冲层20在第1端部17和第2端部18的两侧域中的每单位面积的质量比中间部19的中央区域中的每单位面积的质量小。

这样,对于化妆棉10而言,缓冲层20在第1端部17和第2端部18中的每单位面积的质量比在中间部19中的每单位面积的质量大,因此,能够防止使用中的化妆棉10的走样。对于化妆棉10而言,缓冲层20在第2方向r上的两侧域中的每单位面积的质量比在第2方向r上的中央区域中的每单位面积的质量小,因此,能够在中央区域中提高化妆棉10的缓冲性,在两侧域中,能够使层叠起来的包覆片21在两侧接合部44牢固地接合。

层叠起来的第1侧缘部31和第2侧缘部32分别通过基于热或超声波的浮花/沉花加工进行热粘接,由此,形成将折叠起来的包覆片21接合而成的两侧接合部44。第1区域41和第3区域43形成化妆棉10的第1面11,第2区域42形成第2面12。在第1面11,利用层叠到第1区域41和第2区域42的第3区域43形成袋50。在两侧接合部44,缓冲层20以被第2区域42与第1区域41和第3区域43夹着的状态与包覆片21热粘接。

参照图1,两侧接合部44从第1弯折线35延伸到第2弯折线36,包括位于第1侧缘部31的第1接合部45和位于第2侧缘部32的第2接合部46。第1接合部45和第2接合部46分别具有沿着第1方向s(长度方向y)延伸的直线状部47和位于直线状部47的第1方向s外侧的一对倾斜部48。在本实施方式中,直线状部47位于化妆棉10的中间部19,倾斜部48位于化妆棉10的第1端部17和第2端部18,直线状部47的长度方向y上的尺寸比倾斜部48的长度方向y上的尺寸大。在本实施方式中,各接合部45、46由大致圆形状的许多熔接点形成,但也可以形成为其他形状,例如,大致四边形状的熔接点、连续或非连续的线状。

在倾斜部48,与直线状部47相比,层叠起来的包覆片21间的接合强度变高。通过使位于化妆棉10的角部的倾斜部48的接合强度比较高,能够防止使用中的化妆棉10的走样。另外,优选的是,在倾斜部48的位于化妆棉10的两端缘15、16的外端部48a,接合强度形成得比倾斜部48的其他部位的接合强度高。参照图1和图3,化妆棉10的侧缘13与第1接合部45之间的分开尺寸和化妆棉10的侧缘14与第2接合部46之间的分开尺寸(位于各侧缘13、14与各接合部45、46之间的、包覆片21的非接合部的第2方向r上的尺寸)d1优选处于约0.5mm~5mm的范围,第1接合部45和第2接合部46的宽度尺寸(第2方向r上的尺寸)d2分别优选处于约0.5mm~5mm的范围。

袋50由两侧接合部44、在两侧接合部44之间延伸的第2弯折线36和第2端缘部34划定,由第2端缘部34形成袋50的沿着第2方向r(宽度方向x)延伸的开口缘51。在袋50中,第1区域41和第3区域43层叠的层叠部的第1方向s上的尺寸l2具有化妆棉10的第1方向s上的尺寸l1的约20%~50%的大小。化妆棉10的第1方向s上的尺寸l1是约45mm~65mm,第2方向r上的尺寸l5是约65mm~85mm。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缘51位于化妆棉10的中间部19,包覆片21的第1端缘部33侧的端缘33a位于中间部19。开口缘51也可以是位于化妆棉10的第1端部17的结构。

在该化妆棉10中,能够在第1面11或第2面12涂敷清洁剂而用作卸妆用的垫,或者,为了擦掉毛孔的污垢或去除旧的角质,在第1面11或第2面12涂敷化妆水(所谓的擦拭化妆水)而用作化妆水用的垫。在擦拭化妆之际,将化妆棉10的第1面11或第2面12按压于肌肤而擦拭,因此,与使化妆水浸渗而与脸接触来使用的面膜相比,要求使用者感觉不到刺激的程度的所需的柔软性。尤其是,在使擦拭化妆水浸渗地使用的情况下,在将毛孔的污垢、旧的角质去除掉的同时要求感觉不到刺激的程度的比较高的柔软性。

对于本实施方式中的化妆棉10,形成第1面11和第2面12的外层24由以作为平均纤维直径是10μm以下的极细纤维的吸湿性纤维(第1纤维26)为主的纤维无纺布形成,因此,与由比较大的纤维直径的纤维无纺布形成外层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刺激感,获得柔和的肌肤触感。而且,该极细纤维是熔喷纤维,因此,与使用分割型纤维作为极细纤维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纤维直径均匀,且使纤维的周面平滑,能够进一步提高柔和的肌肤触感。另外,内层23以平均纤维直径比吸湿性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大的纤维素系纤维为主,因此,通过使用极细纤维,能够防止包覆片21的强度降低。

即,在包覆片21仅由极细纤维形成的情况下有可能韧性较弱而无法稳定地擦拭角质等,然而,通过层叠由平均纤维直径比极细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大的吸水性纤维(第2纤维27)构成的内层23来支承由极细纤维(第1纤维26)构成的外层24,从而使包覆片21具有所需的韧性而能够稳定地擦拭角质等。

另外,在内层23含有疏水性的热塑性纤维的情况下,内层23的吸湿性/吸水性降低,因此,引入被保持到外层24的化妆液等的作用受到抑制,能够使该效果进一步提高。而且,层叠起来的第1侧缘部31和第2侧缘部32通过基于热或超声波的浮花/沉花加工而在两侧接合部44进行热粘接时,彼此相对的内层23和外层24被接合,但两层的构成纤维不同,因此,接合强度有可能变低。通过内层23含有热塑性纤维,从而两侧接合部44处的接合强度提高,能够防止该部分在使用中剥离。

<包覆片的制造方法>

构成包覆片21的外层24和内层23能够通过机械交织法、流体交织法(水流交织法、空气交织法)、针刺交织法而一体化,优选通过水流交织法而一体化。只要起到后述的本申请发明的效果,也能够通过利用粘接剂(粘合剂)接合两层23、24来形成包覆片21,但通过水流交织法使两层23,24一体化,包覆片21的柔软性优异,肌肤触感良好。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包覆片21的制造工序中的主要的部分的侧视图,图5是包覆片21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参照图4而对制造工序中的主要部分进行叙述,首先,将层叠成为内层23的材料的第1纤维网状物91(下层)和成为外层24的材料的第2纤维网状物(上层)92而成的纤维层93在高压水流的喷射作用下向机械方向md输送。作为选择项而一边从罐94供给水膜一边使纤维层93的形态稳定,之后,向作为开孔支承体95的环状带状的网筛引导,使抽吸部96从该筛孔的下方起作用而排水,并且,从其上从具有预定的直径·间距的多个喷嘴97的节流孔喷射高压水流。沿着与机械方向md交叉的方向(交叉方向)配置有多个喷嘴97。虽未图示,但网筛是通过彼此交叉的不锈钢制的多个线材(例如,彼此正交的经的线材和纬的线材)平纹织而形成的,具有线材彼此交叉的多个结节部。在本制造工序中,通过向外层24侧喷射高压水流,从而肌肤相对面侧的平滑性提高而肌肤触感变得良好,但只要起到后述的本申请发明的效果,就既可以向内层23侧喷射高压水流,也可以从内层23侧和外层24侧这两面喷射高压水流。

通过该喷射处理,第1纤维网状物91的纤维和第2纤维网状物92的纤维交织,并且,开孔支承体95上的构成第1纤维网状物91的纤维中的位于结节部上的纤维在喷射水的作用下移动,从而在结节部周边再次排列,形成不存在该纤维的开孔80。另外,在第1纤维网状物91,在从沿着交叉方向排列的多个喷嘴97喷射的高压水流的作用下形成沿着交叉方向排列的多个槽部82,并且,形成位于槽部82之间的凸条部81。开孔80位于槽部82。另一方面,高压水流直接喷射的第2纤维网状物92比较薄,在尼龙等极细纤维随机排列而纤维彼此能移动的状态下被喷射处理,因此,不会如第1纤维网状物91那样被赋形而形成多个开孔80,纤维能解开彼此的交织而同样地扩展,从而形成网状。因此,构成第2纤维网状物92的极细纤维即使在第1纤维网状物91的开孔80处也是以堵塞该开孔80的方式存在。

参照图5~图7,在通过已述的制造方法制造成的包覆片21中,构成外层24的极细的第1纤维26同样地扩展而形成网状,因此,在将其压靠于脸部以进行擦拭时,第1纤维26能够进入毛孔将化妆粉、皮脂等刮出,从而起到刷除功能。另外,低吸湿性的第1纤维26在肌肤抵接面上扩展成网状,从而浸渗到化妆棉10的化妆液在肌肤抵接面上形成同样地扩展的大致均匀的液膜,与肌肤的密合性提高,在用作化妆面膜的情况下,能发挥与肌肤良好的服帖性。

另外,外层24通过第1纤维26比较密地配置成网状而形成有比较小的纤维间隙,因此,与纤维间隙比较大的情况、如内层23那样形成有多个开孔80的情况相比,化妆液等的液保持性良好。因而,即使是使比较少的量的化妆液浸渗到化妆棉10的情况下,化妆液也不会被缓冲层20瞬时吸收,能够利用处于湿润状态的外层24擦拭化妆粉、肌肤的污垢。在包覆片21中,优选凸条部81和槽部82沿着第1方向s或第2方向r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凸条部81和槽部82沿着第2方向r延伸且在第1方向s上交替地排列。

另外,内层23由平均纤维直径比第1纤维26的平均纤维直径大的第2纤维27形成,且具有凹凸状,因此,具有所需的片强度。因而,包覆片21整体具有适度的韧性,在与肌肤滑动接触了时能够抑制外层24歪扭而进行稳定的擦拭操作。另外,从外层24移动到内层23的化妆液沿着槽部82向内层23整体扩散,并且从多个开孔80向缓冲层迅速地移动。

另外,优选的是,形成外层24的第1纤维26由沿着第1方向s、第2方向r延伸而在第1面11和第2面12上不存在纤维的末端部的连续的纤维(连续纤维)形成。在第1纤维26是在第1面11和第2面12上存在纤维的末端部那样的短纤维(staple)的情况下,在使用之际,该末端部有可能碰到肌肤而对肌肤带来刺激,但通过采用末端部仅存在于第1侧缘部31和第2侧缘部32的、在第1面11和第2面12上连续的纤维,与使用短纤维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肌肤触感。在这样的外层24中,优选的是,第1纤维26是长纤维,在纤维层93的状态下,纤维长度比较长,例如,比化妆棉10的第1方向s和/或第2方向r上的尺寸大。再次参照图1和图3,在本实施方式的化妆棉10中,在化妆棉10的作为包覆片21的切断边的两侧缘13、14的内侧形成有两侧接合部44,因此,在第2面12的由两侧接合部44和两端缘15、16划定的化妆液涂敷区域中,不存在作为连续纤维的吸湿性纤维的末端部,能够获得良好的肌肤触感。

在内层23含有疏水性的热塑性纤维的情况下,内层23的吸湿性/吸水性降低,因此,引入被保持到外层24的化妆液等的作用受到抑制,能够使该效果进一步提高。而且,在两侧接合部44,在层叠起来的第1侧缘部31和第2侧缘部32利用基于热或超声波的浮花/沉花加工来热粘接时,彼此相对的内层23和外层24被接合,但两层的构成纤维不同,接合强度有可能变低。通过内层23含有热塑性纤维,两侧接合部44处的接合强度提高,能够防止该部分在使用过程中剥离。

在化妆棉10的肌肤抵接面,平均表面摩擦系数(miu)是0.35以上,表面粗糙度的平均偏差(smd)[单位:μm]是1.20以下。而且,肌肤抵接面的平均表面摩擦系数(miu)优选是0.45以下,表面粗糙度的平均偏差(smd)更优选是1.00以下。表面摩擦系数的平均偏差(mmd)优选是0.010以下。

这样,通过使用平均纤维直径是10μm以下的极细纤维而使平均表面摩擦系数(miu)比较高地为,高达0.35以上,能够使肌肤抵接面的丝滑感(日文:ぬめり感)增加而使其具备能被肌肤吸附那样的触感(密合感)。而且,对于表面粗糙度的平均偏差(smd)是1.20以下即凹凸较少的平的擦拭面,通过使平均表面摩擦系数比较高,能够将进入到毛孔的污垢刮出。在本实施方式的化妆棉10中,外层24含有极细的第1纤维26,因此,在肌肤抵接面形成较小的多个边缘部分,具有比较高的摩擦阻力,通过在凹凸较少的平面上形成该边缘部分,在擦拭时,无需用力擦拭肌肤就能够将进入到毛孔的微细的污垢刮出,擦拭性优异。包覆片21的极细纤维层(外层24)由内层23支承着,因此,难以产生破损、歪扭,易于使极细纤维(第1纤维26)与肌肤密合,尤其是,在涂敷有清洁剂等的状态下,与单层使用极细纤维层的情况相比,能够使擦拭性提高。另外,通过将表面摩擦系数的平均偏差(mmd)设为0.010以下,能够获得平滑的肌肤触感,这样,通过使表面粗糙度的平均偏差和表面摩擦系数的平均偏差这两者比较小,在涂敷有化妆液之际,易于在肌肤抵接面形成更均匀的液膜,能够使密合感进一步提高。

另外,对于化妆棉10而言,在厚度方向z上向肌肤抵接面滴下用0.005质量%的蓝色1号着色后的纯水0.02ml,所产生的液滴在所述肌肤抵接面上消失的时间至少约0.3秒以上,优选是约7秒以下,而且,更优选是约5秒以下。在该化妆棉10中,于在作为卸妆用而使用之际涂敷了一般的使用量(约2ml)的化妆液(清洁剂等)的情况下,从涂敷化妆液到与肌肤接触为止所需的时间期间,液体能够恰当地保持于肌肤抵接面。另外,通过将液滴的消失时间设为约7秒以下而使化妆棉具有适度的吸水性,能够使擦拭性提高。

<变形例>

图8的(a)是化妆棉10的变形例1的与图2同样的示意性的剖视图,图8的(b)是化妆棉10的变形例2的与图2同样的示意性的剖视图。变形例1和2的化妆棉10的基本的结构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基本的结构相同,因此,以下仅说明不同点。

变形例1中的化妆棉10具有由包覆片21的第2端缘部34沿着在宽度方向x(第2方向r)上延伸的第3弯折线60而以内层23处于内侧的方式弯折成的第1弯折端部53。第1弯折端部53的长度方向y上的尺寸l3是约1mm~5mm,位于第1端部17。袋50的开口缘51由第3弯折线60形成。在该化妆棉10中,包覆片21在袋50的开口缘51处被折回,因此,能够提高开口缘51处的片强度。另外,在第1弯折端部53处,第1区域41的外层24与第3区域43的外层24在相对着的状态下,在两侧接合部44处被彼此接合,因此,在形成外层24的吸湿性纤维是尼龙6或尼龙66、形成内层23的纤维素系纤维是人造纤维的情况下,能够提高第1弯折端部53处的第1区域41和第3区域43的接合强度。此外,第1弯折端部53也可以是位于中间部19的结构。

变形例2中的化妆棉10具有:由包覆片21的第2端缘部34沿着在宽度方向x(第2方向r)上延伸的第3弯折线60以使内层23处于内侧的方式弯折而成的第1弯折端部53;由包覆片21的第1端缘部33沿着在宽度方向x(第2方向r)上延伸的第4弯折线61以使外层24处于内侧的方式弯折而成的第2弯折端部54。第1弯折端部53位于第1端部17,第2弯折端部54位于第2端部18,第1弯折端部53的长度方向y上的尺寸l3、第2弯折端部54的长度方向y上的尺寸l4分别是约1mm~5mm。在该化妆棉10中,能够获得变更例1的效果。另外,对于第2弯折端部54处的两侧接合部44,第1区域41的内层23与第2区域42、第3区域43的内层23以相对的状态被接合,在内层23含有热粘接性纤维的情况下,能够提高第2弯折端部54处的接合强度。此外,第1弯折端部53和第2弯折端部54也可以是分别位于中间部19的结构。

以下,具体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等,当然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包覆片:厚度0.25mm、每单位面积的质量30g/m2

外层:厚度0.09mm、每单位面积的质量10g/m2

熔喷无纺布(尼龙6:100质量%)、

第1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4μm

内层:厚度0.16mm、每单位面积的质量20g/m2

水刺无纺布(人造丝:80质量%、热粘接性纤维20%)、

第2纤维(人造丝)的平均纤维直径16μm

[实施例2]

包覆片:厚度0.25mm、每单位面积的质量30g/m2

外层:厚度0.09mm、每单位面积的质量10g/m2

熔喷无纺布(尼龙6:100质量%)、

第1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4μm

内层:厚度0.16mm、每单位面积的质量20g/m2

水刺无纺布(人造丝:100质量%)、

第2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15μm

[比较例1]

包覆片(单层):厚度0.27mm、每单位面积的质量30g/m、

熔喷无纺布(尼龙6:100质量%)、

平均纤维直径4μm

[比较例2]

包覆片(单层):厚度0.25mm、每单位面积的质量30g/m、

水刺无纺布(棉:100质量%)、

平均纤维直径10μm~20μm

[比较例3]

包覆片(单层):厚度0.25mm、每单位面积的质量30g/m、

水刺无纺布(人造丝:100质量%)、

平均纤维直径15μm

针对各实施例和比较例进行由平均表面摩擦系数(miu)、表面摩擦系数的平均偏差(mmd)、表面粗糙度的平均偏差(smd)、滴下试验、擦拭试验构成的测定试验和感官试验,将测定和感官评价的结果表示在表1中。此外,本测定是基于通常公知的作为表示无纺布的肌肤触感的特性值的加多技术株式会社制的kes的特性值(参考文献:手感评价的标准化和分析(第2版)、著者川端季雄发行昭和55年7月10日)测定的。

[表1]

表1所示的测定试验的测定方法、评价基准如以下那样。此外,各测定基于预定的基准以a(优异)、b(良)、c(普通)、d(差)进行了评价。

<表面特性的测定方法>

使用加多技术株式会社制kes-fb4,将各样品的第2面的第1方向和第2方向上的中央部的1.0cm×1.0cm的范围作为试样,配置于平滑的金属平面的试验台而进行了表面特性的测定。使在其表面上施加10gf的载荷且卷绕有0.5mm直径的钢琴丝的宽度0.5cm的接触端子与试样压接而进行表面粗糙度的测定,另外,将10根与用于表面粗糙度的测定的接触端子相同的钢琴丝排列并利用重锤以50gf的力使接触面与试样压接来进行表面摩擦的测定。在表面摩擦和表面粗糙度的测定中,使试样以0.1cm/sec这一恒定速度水平地移动2cm,对试样施加20gf/cm的一轴张力。根据测定结果求出平均表面摩擦系数miu、表面摩擦系数的平均偏差mmd、以及表面粗糙度的平均偏差smd[μm]。在各样品的第2面(不具有袋50的开口缘51的面)的第1方向和第2方向上分别进行测定,将其平均值作为各样品的值。

《评价基准》

1.平均表面摩擦系数(miu)的值

a:0.35以上

b:0.30以上且小于0.35

c:0.25以上且小于0.30

d:小于0.25

2.表面摩擦系数的平均偏差(mmd)

a:0.010以下

b:超过0.010且0.015以下

c:超过0.015且0.020以下

d:超过0.020

3.表面粗糙度的平均偏差(smd)的值[μm]

a:1.20以下

b:超过1.20且1.40以下

c:超过1.40且1.60以下

d:超过1.60

<擦拭试验的测定方法>

使用本发明的化妆棉10和比较例的化妆棉进行了化妆品(粉底)的擦拭试验。试验装置使用了株式会社trinity-lab(日文:トリニティーラボ)制的摩擦磨损测定装置tl201ts。此外,化妆棉以没有涂敷化妆液等液体的状态进行了试验。首先,在宽度26mm、长度90mm的长方形的载玻片上,以距长度方向的端缘20mm的位置为中心,将0.02g的化妆品涂敷成直径13mm的圆形状而作为试验片。接着,将化妆棉10以第2面12成为暴露面的方式夹持于试验装置的垫专用夹具(进深20mm、宽度70mm),针对涂敷化妆品后经过了40分钟的试验片,一边对专用夹具施加恒定的载荷(对与试验片接触着的化妆棉10的面积5.2cm2施加100g的载荷)一边以移动速度2.5mm/s在从试验片的端缘起移动距离60mm的范围内擦拭了化妆品。

接着,利用扫描仪(精工爱普生公司制gt-x750)读取擦拭了化妆品之后的试验片,之后,使用图像软件(adobephotoshopelements3.0)读入图像,使用直方图分析(histgramanalysis)软件进行直方图处理,进行了二值化处理。将擦拭化妆品前的试验片的二值化处理的值设为100,擦拭后的试验片的二值化处理的值以比率表示,作为擦拭率。各例中的样品数分别设为n=3,算出来其平均值。此外,在本测定中,使用了一般性地广泛流通的粉底(含有例如防腐剂、表面活性剂、紫外线吸收剂、焦油系色素以及人工香料等作为成分的化妆品)作为化妆品。

《擦拭率的评价基准》

a:90%以上

b:80%以上且小于90%

c:70%以上且小于80%

d:小于70%

<液滴的消失时间(滴下试验)的测定方法>

通过以下的测定方法在20度、60%rh的恒温恒湿室中测定了液滴的消失时间。将化妆棉10以第2面12(不具有袋50的开口缘51的面)成为上面的方式载置于试验台,从距试验台的载置面的高度为5mm的位置向第2面12的第1方向s和第2方向r上的中央部滴下0.02ml的以0.005质量%的蓝色1号着色了的纯水(蒸馏水)。对液滴从附着于第2面12到消失(液珠状的液滴被吸收而直到液珠从第2面12消失)进行动画拍摄,对其时间进行了计数。各比较例的化妆棉也同样地进行了测定。各例的化妆棉的缓冲层的结构相同,为人造纤维100%。各例中的样品数分别设为n=20,算出来其平均值。

《评价基准》

a:0.03秒以上且5.0秒以下

b:超过5.0秒且7.0秒以下

c:超过7.0秒且15.0秒以下

d:除此之外

<感官评价>

使2ml的纯水(蒸馏水)向各化妆棉的第2面渗透,10名女性参与者以4级对用各化妆棉将涂敷于脸部的0.2g的粉底擦拭了时的湿片的“柔和度”、“丝滑感(密合感)”、“擦拭感”进行了评价。

1.柔和度

a:柔和

b:有点柔和

c:哪个也说不上

d:不柔和

2.丝滑感

a:有丝滑感

b:有点丝滑感

c:哪个也说不上

d:没有丝滑感

3.擦拭感

a:有擦拭感

b:有点擦拭感

c:那个也说不上

d:没有擦拭感

<测定结果>

如表1所示那样,在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化妆棉10的第2面12侧,平均表面摩擦系数(miu)是0.35以上,表面摩擦系数的平均偏差(mmd)是0.010以下,表面粗糙度的平均偏差(smd)是1.20以下。比较例1的化妆棉的平均表面摩擦系数是0.35以上,表面粗糙度的平均偏差是1.20以下,但表面摩擦系数的平均偏差超过0.010。比较例2的化妆棉的平均表面摩擦系数小于0.30,表面摩擦系数的平均偏差超过0.010,表面粗糙度的平均偏差超过1.20。比较例3的化妆棉的平均表面摩擦系数小于0.30,表面摩擦系数的平均偏差超过0.010,表面粗糙度的平均偏差超过1.60。另外,在擦拭试验中,实施例1、实施例2的化妆棉10以及比较例1的化妆棉的擦拭率是90%以上,在不涂敷化妆液的状态下呈现了超过90%的较高的擦拭率。另一方面,在比较例2和比较例3的化妆棉中,擦拭率小于80%。另外,在滴下试验中,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化妆棉的液滴的消失时间(平均值)是0.3秒以上且5.0秒以下。另一方面,比较例1的化妆棉的液滴的消失时间处于7.0秒~15.0秒的范围,比较例2和比较例3的化妆棉的液滴的消失时间小于0.3秒。

根据该测定评价的结果,在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化妆棉10中,第1纤维26在肌肤抵接面描绘不规则的弧而扩展成网眼状,从而肌肤抵接面比较平滑,在化妆液等液体供给到肌肤抵接面的情况下,液体能同样地向肌肤抵接面扩展而形成均匀的液膜。另外,对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化妆棉10而言,在外层24含有由极细纤维构成的第1纤维26,因此,在肌肤抵接面侧形成有较小的多个边缘部分,具有比较高的摩擦阻力,因此,操作性优异,在擦拭时,能够将进入到毛孔的微小的污垢刮出。

这样,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化妆棉10的肌肤抵接面利用由极细纤维构成的第1纤维26形成,比较平滑且摩擦阻力比较高,因此,在感官评价中,“柔和度”、“丝滑感”、“擦拭感”的评价也是“a”,该化妆棉10的特性在实际使用感上得到了确认。另一方面,比较例1~比较例3的化妆棉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的化妆棉相比并不光滑,尤其是,比较例2和比较例3的化妆棉的表面比较凹凸,摩擦阻力比较低,因此,无法如实施例1和实施例2那样形成均匀的液膜,且无法发挥充分的刷除功能,在感官评价的所有项目中评价都不是“a”。

对于构成本发明的一次性化妆棉10的各构成构件,除了能够使用说明书所记载的材料之外,还能够没有限制地使用在这种物品中通常所使用的各种公知的材料。另外,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第1”、“第2”和“第3”的用语仅用于区别同样的要素、位置等。

与以上所记载的本发明有关的公开能够整理成至少下述的事项。

一种一次性化妆棉,其具有肌肤抵接面,其包括:缓冲层,其含有亲水性纤维;包覆片,其包覆所述缓冲层,在该一次性化妆棉中,所述包覆片具有:外层,其形成所述肌肤抵接面,以平均纤维直径是10μm以下的具有吸湿性的第1纤维为主地构成;内层,其被所述外层包覆,以平均纤维直径比所述第1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大的第2纤维为主地构成,所述化妆棉的所述肌肤抵接面的表面粗糙度的平均偏差(smd)是1.20μm以下,且平均表面摩擦系数(miu)是0.35以上。

上一段落所公开的本发明能够至少包括下述的实施方式。

(1)所述肌肤抵接面的表面摩擦系数的平均偏差(mmd)是0.010以下。

(2)所述化妆棉具有第1方向和与该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在所述外层中,所述第1纤维同样地扩展而形成网眼状,在所述内层形成有沿着所述第2方向排列的多个开孔,所述第1纤维跨越所述开孔中的至少一部分。

(3)所述内层具有沿着所述第2方向延伸的多个凸条部和位于所述凸条部之间的槽部,所述凸条部和所述槽部在所述第1方向上交替地排列,所述多个开孔位于所述槽部。

(4)所述外层的密度是0.05g/cm3~0.2g/cm3,所述外层的厚度尺寸是所述内层的厚度尺寸的20%~60%的大小。

(5)所述第1纤维是尼龙。

(6)所述第2纤维是吸湿性比所述第1纤维的吸湿性高的纤维。

(7)所述第2纤维是含有人造丝的纤维素系纤维、含有棉的纤维素系纤维中的至少一者。

(8)所述外层和所述内层通过水流交织法而一体化。

附图标记说明

10、化妆棉;17、第1端部;18、第2端部;19、中间部;20、缓冲层;21、包覆片;23、内层;24、外层;26、第1纤维;27、第2纤维;80、开孔;81、凸条部;82、槽部;s、第1方向;r、第2方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