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头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98983阅读:654来源:国知局
运动头盔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用于体育运动的保护头盔。这样的运动尤其可以是广义上的自行车运动,例如公路自行车运动或场地自行车运动。本发明还延伸至用于攀岩、探洞、登山、高山滑雪、越野滑雪、雪地冲浪实践的头盔。一般而言,头盔构成对头部的保护,以防止当使用者摔倒或当一个物体被掷向使用者方向的时候颅骨可能受到的撞击。



背景技术:

这样的头盔一般包括一个帽体(coiffe)和一个颈部帽带(sangle jugulaire)。

帽体旨在覆盖使用者的颅骨。帽体赋予头部以保护。更通常地,其由一个外壳(coque externe)和一个内部无边帽(calotte interne)构成。外壳一般是刚性的,其由热塑性材料例如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或PC(聚碳酸酯)构成。目前,内部无边帽由膨胀材料例如EPS(膨胀聚苯乙烯)或者EPP(膨胀聚丙烯)制造。

颈部帽带与帽体连结。其一般与帽体在三处连接:在左侧面的前部部分,在右侧面的前部部分,以及在中间的后部部分(于枕骨处)。这样的构造使得能够产生两个侧向环。第一个环在左侧面的前部部分与帽体的中间后部部分形成。第二个环在右侧面的前部部分与帽体的中间后部部分之间形成。每个环围绕着耳朵的下部部分并且向下延伸为一个扩展部,该扩展部的端部具有一个固定部件。每个环的扩展部旨在固定于下巴的下方。一个环的固定部件适于在下巴下方或在面颊处与另一个环的互补固定部件配合。借助于这样的方法,两个环相互连结,使得能够将帽体维持在头部上。帽体被帽带束住,一旦帽体欲脱离颅骨,帽带即抵靠于下巴。为了能调节颈部帽带的长度从而适于使用者的形态,颈部帽带包括两个单独的帽带。更通常地,这两个帽带在扩展部处连结,更具体地,在固定部件处连结。在互补的固定部件处,相同的帽带与该部件连接。互补固定部件与帽带之间的连接于是成为通过(passant)型的。帽带因此可以自由地横向滑动通过。同样类型的连接将颈部帽带连接于帽体的中间后部部分。

存在不同的将颈部帽带固定于侧面前部部分处的方式。例如,文献US 5,269,025、US 2007/044210、US 8,091,148、US 5,005,220记载了某些方案。在所有这些情形下,颈部帽带借助于专门贡献给所述固定的部件固定于帽体,至少在帽体的前部部分。

根据头盔的使用,使用者可固定附属物于头盔。例如,其可附加帽檐(visière)以保护眼睛不被太阳照射和/或不被雨点打到。其他的附属物是可构想的。这可以是护目镜(écran de protection oculaire)、灯、等等。这些附属物一般通过颈部帽带固定部件的各种特有的支撑件固定于帽体。

这些构造使得附属物能够适当的定位,然而却使得头盔的构思更为复杂。因此,帽体包括了多个凹槽用于各种固定支撑件,或者用于颈部帽带或者用于帽檐。这些凹槽损害了头盔的外部美观并且使结构变得脆弱。此外,由于专门的固定支撑件,还增加了头盔的组成部件个数,使头盔变得沉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一个或多个不足。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尤其是提出一种改良的头盔。

一个目的尤其是提出一种减轻的头盔结构。

另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美观的头盔。

另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具有简化构造的包括尽可能少的组成部件的头盔。

另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经济的头盔。

因此,本发明在于一种用于体育实践的头盔,其包括旨在定位于颅骨上的帽体、颈部帽带、至少一个旨在与帽体连结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颈部帽带钩挂装置。所述支撑件另外包括附属物固定元件,所述固定元件被设计为能方便地将附属物从支撑件拆除。

因此,支撑件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其作为颈部帽带在帽体上的锚定点,并且另一方面,其作为附属物的固定元件。这样的构思使得能够减少部件个数,因为不再需要用于固定附属物的专门的部件。头盔因此包括了更少的组成部件并且因此重量减轻。帽体不会因互补的凹槽变得脆弱。仅仅支撑件是可见的,改善了外部设计式样。实际上,采用传统的构造,对于每个侧面前部部分,帽体包括两个增添的插入物,一个用于颈部帽带,一个用于附属物。颈部帽带的这一个总是显眼的。附属物的这一个仅当附属物未安装至头盔时可见。采用提出的实施方案,当附属物未组装时,仅仅支撑件在帽体的每个侧面前部部分是显眼的。一旦附属物安装于头盔时支撑件就不再可见。

根据本发明有利的但非必要的方面,这样的前部挡块(butée)可具有一个或多个以下特征,包括所有技术上可能的组合:

-旨在通过固定元件组装于至少一个支撑件的附属物是帽檐或遮挡盖(cache)或护目镜或灯,

-支撑件适于与帽体的前部部分连结,

-固定元件从帽体的外部是可及的,

-帽体包括一个外壳和一个内部无边帽,并且支撑件连结于外壳和/或内部无边帽,

-支撑件相对于帽体是可拆卸的,

-当支撑件组装于帽体时,支撑件相对于帽体的外部罩壳表面是缩进的,

-支撑件固定元件包括两个孔,所述两个孔旨在接收布置于附属物的两个销钉,

-支撑件包括至少一个锚定机构,所述至少一个锚定机构能够维持支撑件连结于帽体。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通过参考附图以非限制性的示例说明的方式给出的如下说明显而易见,其中:

-图1为本发明的头盔及关联附属物的前部透视分解示图;

-图2为装备有帽檐的头盔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颈部帽带支撑件的俯视透视图;

-图4为颈部帽带支撑件的俯视图;

-图5为图4的沿V-V的剖面图,其上附加一个旨在与支撑件和一部分帽体配合的遮挡盖;

-图6为图4的沿VI-VI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2示出了用于自行车运动的头盔。当然,本发明不限于这种运动,可以转变为用于其他体育实践的头盔。

在该实例中,头盔1包括一个装备有颈部帽带4的支撑件3的帽体2。

帽体2可通过所谓的热成型方法或者“模内(in-mold)”方法制造,所述方法允许通过注射将外壳21与内部无边帽22连结。其他制造帽体的方法是可构想的。例如,外壳21可通过模塑制造,并且之后通过任何合适的手段与独立地通过注射制造的内部无边帽22组装在一起。在这些实例中,帽体因此包括一个由ABS或PC或通过其他聚合物制成的硬的外层。该硬的外层对应于外壳。外壳21限定一个朝向外的显示头盔外部设计特征的外部罩壳表面S2。该外层为撞击和穿孔提供防护。帽体另外包括一个用诸如EPS或EPP等膨胀材料制成的缓冲层。该缓冲层对应于内部无边帽。内部无边帽的一部分可以是外部可见的。外壳也保护内部无边帽,后者具有较低的耐穿孔性。

帽体还配备有横穿帽体的通气开口23,使颅骨在体育实践过程中空气流通。

帽体在其前部部分(即头盔的前部,位于纵向上的中间部与头盔的前端之间)还包括两个横穿帽体的侧孔24。所述侧孔24相对于帽体的中间矢状平面对称布置。所述侧孔位于帽体的前三分之一部分内,略微在太阳穴上方。

左侧和右侧的每个侧孔24旨在接收颈部帽带4的支撑体3。

支撑体3一方面使得颈部帽带4与帽体2连结,另一方面使得附属物固定于头盔。附属物可以是遮挡盖5、帽檐6、目镜、灯或其他物体。图1示出了两种类型的附属物的组装:或者是遮挡盖5、或者是帽檐6。

在该实施方案中,颈部帽带4通过两个前部侧面支撑件3以及一个后部支撑部件(未示出)组装至帽体2,后部支撑部件位于帽体的后部部分,在枕骨处。

前部侧面支撑件3是相同的。一个这样的支撑件示于图3至6中。

在该实例中,支撑件3形成一个沿纵向方向X-X延长的部件,如图4所示。定义一个横向轴线Y-Y,为与纵向轴线X-X垂直的方向。支撑件3包括一个椭圆形的片31,由上表面311和下表面312限定。一个纵向壁32在下表面312的中心区域凸出并且沿纵向轴线X-X延伸。纵向壁位于片31的中心。其尺寸设计为下表面312的区域不被纵向壁覆盖。有利地,这些不被覆盖的区域围绕纵向壁。

纵向壁32旨在插入侧孔24中。其尺寸设计为当支撑体组装至帽体时不与侧孔24相互影响。此外,片31的尺寸设计为不可横向穿过侧孔24。于是,当将支撑件组装至帽体时,纵向壁从外部罩壳表面S2伸入至侧孔的内部,但其插入受到片31的限制。从而下表面312抵靠于帽体。

帽体的侧孔24有利地包括凸肩241从而片31大致埋入帽体。在本发明的意义上,凸肩241的内部不被认为是界定帽体的外部罩壳表面S2。因此,当支撑件组装至帽体时,上表面311相对于外部罩壳表面S2缩进。这使得不会影响头盔的空气动力学特征,并且不会损坏组装的支撑件,因为其能够被帽体保护。根据示出的实例,外壳21覆盖了凸肩241的内部,如图5所示。由此,片31能够抵靠于外壳21。其是刚性的,这改进了当在拉拽颈部帽带时支撑件在帽体上的力的复原。支撑件与帽体的相对位置大致保持相同。帽带的长度调节不受影响。或者,可设想外壳21不覆盖凸肩的底部而是片31抵靠于内部无边帽22。

为了维持支撑件与帽体的连结,纵向壁32可包括一个锚定机构,该锚定机构使得能与侧孔24的内壁242相互干涉。在该实例中,锚定机构由沿着纵向壁32的纵向方向X-X凸出的两个钩子321实现。两个钩子321布置为接近纵向壁的自由下表面322。当插入支撑件时,两个钩子略微变形并且伸入内部无边帽的材料中。这样的连接允许非常好的表现而不易于拆除。可构想除此之外的其他锚定机构。这可以是横穿帽体的夹子。可以是一系列锯齿。锚定机构可允许是否对支撑件进行拆除。

或者,支撑件自由地安装于帽体。在该情况下,一旦通过颈部帽带向支撑件施加压力支撑件即保持在其凹槽中。该压力将片31按压于帽体。

有利地,支撑件可拆卸地安装于帽体,这使得能够在部件或关联的帽带损坏或者磨损时进行更换。

根据一个变型方案,支撑件可粘接于帽体或者模制于其上或者旋拧安装,而无特殊的钩挂机构。

支撑件的第一个功能是将颈部帽带4的端部与帽体2连结。为此,支撑件3具有颈部帽带的钩挂装置32、33。在该实例中,颈部帽带4在纵向壁32处与支撑件3连接。片31包括一个大致为矩形的中央开口33,该开口的长度大于颈部帽带的宽度,且该开口的宽度大于纵向壁的宽度。中央开口33的位置和尺寸被设计为能够产生两个垂直通道331,各自位于纵向壁32的一侧。换言之,中央开口33在纵向壁的每一侧贯通片31。借助于这样的构造,颈部帽带4可围绕纵向壁32,如图6所示。帽带顺着纵向壁32的第一侧表面323前进,穿过第一垂直通道331,经由纵向壁的上方,至中央开口33的内部,穿过第二垂直通道331,并且顺着纵向壁的第二侧表面323前进,所述第二侧面的位置与第一侧面相对。最后,帽带的端部与帽带的一个重叠部分汇合。于是,该端部通过合适的手段(例如通过缝线(couture)41)固定于重叠部分。帽带因此形成一个闭合的环,围绕着纵向壁32。这样的组装能够将帽带4与帽体3连结。

有利地,纵向壁32的侧表面323包括一个挖空部分(évidement)34,该部分的宽度大于颈部帽带的宽度。该挖空部分使得容纳帽带从而帽带的任何部分都不超过纵向壁32的每个侧表面323。帽带相对于侧表面323始终是缩进的。如此,当插入装备了帽带4的支撑件3时,帽带不影响侧孔24的内壁242。这使支撑件向帽体的安装变得容易。

另一方面,中央开口33的尺寸设计为当帽带经过纵向壁32周围时帽带完全容纳在中央开口33中。因此,帽带的任何部分都不会超过片31的上表面311。帽带相对于该上表面311始终是缩进的。如此,帽带不会是暴露的,并且被支撑件3保护。

作为变型方案,可以想象钩挂装置由一个贯通孔实现,该孔沿Y-Y方向,在纵向壁的宽度上,从一个侧面到另一个侧面,正好在片31的下方。在该情形下,不再需要具有横穿片31的中央开口33。

其他钩挂装置是可构想的。例如,支撑件可模制于帽带上。还可以转换现有技术所述的方案,如例如示于文献US 5,005,220、US 5,467,485、US 8,0911,148或US 2007/0044210中的钩挂装置。

本发明在于颈部帽带4的支撑件3还包括一个附属物固定元件35。

在本发明的意义上,附属物可以是一个遮挡盖5,如图1和5所示,一个帽檐6,如图1和2所示。本发明不限于这两种附属物。还可以是护目光学镜、灯、装饰物等等。

在所述实例中,附属物5、6通过两个销钉55、65固定于支撑件3,所述销钉与支撑件的互补孔35配合。

尽管目前描述的是遮挡盖5的销钉55,然而其他相容的附属物当然也可以配备类似构思的销钉55。

销钉55凸出于一个大致平的接触表面51。销钉55的形状大致为逐级的圆柱体。第一圆柱体551(其直径为d51、高度为h51)从接触表面51凸出,并且延伸出第二圆柱体552(其直径d52略微大于直径d51)。销钉55的端部是鼓起的。

此外,支撑件3包括两个贯通孔35。两个孔的位置相对于横向中面Y-Y对称,位于中央开口33的两侧。孔35被布置为延伸横穿片31和纵向壁32。孔35因此出现在片31的上表面311和纵向壁32的自由下表面322。每个孔35的形状大致为逐级的圆柱体。第一内孔351从上表面311延伸,深度为h31,略微小于销钉55的高度h51。第一内孔351的直径d31大于销钉55的直径d51,而略微小于销钉52的直径d52。该第一内孔351延伸为第二内孔352,该第二内孔的直径d32大于或等于销钉55的直径d52。孔35的总深度优选地大于销钉55的总高度。

显然,两个孔35之间的距离等于附属物的两个销钉55、65之间的距离,从而彼此配合。

这样的尺寸能够使附属物4、5与支撑件3连结。当附属物被组装至支撑件时,每个销钉55、65伸入支撑件的对应的孔35中。在第一时间,两个圆柱体552略微旋拧安装在第一内孔351中。通过继续按压附属物,第二圆柱体552于是嵌入至第二内孔352中,此处不再旋拧安装至孔35。在这样的构型中,附属物的接触表面51按压在支撑件的上表面311。借助于这样的表面接触以及销钉55的第二圆柱体552的直径d52与孔35的第一内孔351的直径d31之间的差别,附属物稳定地保持于支撑件上。该差别促使一旦附属物欲脱离支撑件第二圆柱体552就挡靠于第一内孔351。高度h31与h51的区别限定了组装的余量并且还有助于附属物组装的稳定性。

为了实现该组装,销钉55、65和/或孔35是可变形的以使第二圆柱体552可以穿过第一内孔351。此外,这些部件的尺寸应当被设计为第二圆柱体552与第一内孔351之间的旋拧相对容易,从而使得使用者不费力气地将附属物就位。为了使组装更简单,附属物和/或支撑件是塑料材料制成的。例如,它们由聚酰胺(PA)制成。

关于遮挡盖5,其尺寸被设计为当将其组装至支撑件3(其本身固定于帽体2)时,其外部罩壳表面52补齐帽体的外部罩壳表面S2。因此,一旦遮挡盖5与支撑件3连结,其外部罩壳表面52即相对于帽体的外部罩壳表面S2齐平或者略微缩进。该尺寸使得不损害头盔的空气动力学特征。这尤其意味着当支撑件安装于帽体时,支撑件相对于帽体的外部罩壳表面缩进。

在该实例中,孔35构成附属物固定元件,如销钉55、65构成附属物的互补固定元件。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样的实施方案。可以构想其他替代方案以将附属物5、6固定于支撑件3。这可以是通过磁铁、通过夹子、通过粘接带、通过型钩子、通过按扣或任何其他合适的手段固定。有利地,固定元件应当被设计为能够容易地拆除附属物从而取下和/或更换。

如说明书可见,附属物可拆卸地安装于支撑件。

为了使用者更方便地更换附属物,固定元件从帽体外部是可及的。

在一个变型方案中,本发明涉及一种颈部帽带的后支撑件,其位于帽体的后部部分中,位于枕骨处。该支撑件包括一个在本发明意义上的附属物固定元件。于是,附属物可以是信号尾灯、能够改善头盔空气动力学特征的垫片(becquet)、或者任何其他附属物。这使得能够减少头盔的组成部件个数,如前所述。

本发明因此涵盖一种体育头盔,其配备有在帽体的前部部分和/或帽体的后部部分中的支撑件。

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方案。这些实施方案可以组合。

本发明不限于前述实施方案,而是延伸至被所附权利要求书覆盖的所有实施方案。

附图标记

1-头盔

2-帽体

21-外壳

22-内部无边帽

23-通气开口

24-侧开口

241-凸肩

242-内壁

S-外部罩壳表面

3-支撑件

31-片

311-上表面

312-下表面

32-纵向壁

321-钩子

322-内表面

323-侧表面

33-中央开口

331-垂直通道

34-挖空部分

35-孔

351-第一内孔

h31-高度

d31-直径

352-第二内孔

d32-直径

4-颈部帽带

41-缝线

5-遮挡盖

51-接触表面

52-外部罩壳表面

55-销钉

551-第一圆柱体

h51-高度

d51-直径

552-第二圆柱体

d52-直径

6-帽檐

65-销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