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合气体检测报警与安全帽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73966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合气体检测报警与安全帽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合气体检测报警与安全帽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化工行业的危化品爆炸事故频发,气体检测报警设备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遍布石油化工冶炼行业的各个阶段,包括运输、储运、管道和例行巡检都要求携带一定的气体检测报警设备同时佩戴安全帽,目前的方式是巡检人员头顶佩戴安全帽,手持气体检测报警仪,然而这样就造成了巡检人员双手被占用,不能灵活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的情况。而本发明正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出的一种集合气体检测报警与安全帽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正是针对以上不足而提出的。

一种集合气体检测报警与安全帽的装置,包括安全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帽装置中设有气体检测报警单元,所述气体检测报警单元中设有中央控制单元,显示单元,供电单元,语音模块,多级报警驱动单元,声报警单元,光报警单元,震动报警单元,无线通讯模块;所述中央控制单元分别连接显示单元,供电单元,多级报警驱动单元,语音模块,无线通讯模块;所述多级报警驱动单元通过语音模块连接声报警单元,通过光报警驱动单元连接光报警单元;所述多级报警驱动单元连接震动报警单元;所述安全帽装置上设有气体传感器,所述气体传感器连接中央控制单元。

所述气体检测单元采用锂电池供电。

所述中央控制单元采用单片机。

所述光报警单元采用led

所述显示单元采用液晶屏。

所述声报警单元采用喇叭。

所述震动报警单元采用振动马达。

所述语音模块采用可编程的人声及特定的模拟声,最高支持45种声音及语音。

所述无线通讯单元采用频率为433mhz无线电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将气体检测报警仪与安全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解放人的双手,同时提供声光报警,无线通信的二次传输方式,确保了报警信息的有效传递。气体检测报警单元嵌入在安全帽右侧,外面有显示屏、控制按键,检测口,声报警单元、光报警单元、震动报警单元,当可燃或有毒气体达到设定值,就会触发光报警及语音报警和震动报警,较以往更加清晰明确报警信息,保证人员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安全撤离现场。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中气体检测装置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安全帽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集合气体检测报警与安全帽的装置,包括安全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帽装置中设有气体检测报警单元,所述气体检测报警单元中设有中央控制单元,显示单元,供电单元,语音模块,多级报警驱动单元,声报警单元,光报警单元,震动报警单元,无线通讯模块;所述中央控制单元分别连接显示单元,供电单元,多级报警驱动单元,语音模块,无线通讯模块;所述多级报警驱动单元通过语音模块连接声报警单元,通过光报警驱动单元连接光报警单元;所述多级报警驱动单元连接震动报警单元;所述安全帽装置上设有气体传感器,所述气体传感器连接中央控制单元。

实施例2

所述气体检测单元采用锂电池供电。

实施例3

所述中央控制单元采用单片机。

实施例4

所述光报警单元采用led

实施例5

所述显示单元采用液晶屏。

实施例6

所述声报警单元采用喇叭。

实施例7

所述震动报警单元采用振动马达。

实施例8

所述语音模块采用可编程的人声及特定的模拟声,最高支持45种声音及语音。

实施例9

所述无线通讯单元采用频率为433mhz无线电波。

实施例10

声报警单元、光报警单元、震动报警单元采用多级报警组合方式,最多为三级报警方式,一级报警对应特定的一级光报警闪烁模式、一级特定频率声报警声音、一级轻微震动报警模式;二级报警对应特定的二级光报警闪烁模式、二级特定频率声报警声音、二级渐强震动报警模式;三级报警对应特定的二级光报警闪烁模式、三级级特定频率声报警声音、三级强烈震动报警模式。

这样就便于现场使用人员清晰的了解所处的状况,同时通过分级的声光报警也能指示周围人员,避免不必要的慌张。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合气体检测报警与安全帽的装置,包括安全帽装置,所述安全帽装置中设有气体检测报警单元,所述气体检测报警单元中设有中央控制单元,显示单元,供电单元,语音模块,多级报警驱动单元,声报警单元,光报警单元,震动报警单元,无线通讯模块;所述中央控制单元分别连接显示单元,供电单元,多级报警驱动单元,语音模块,无线通讯模块;所述多级报警驱动单元通过语音模块连接声报警单元,通过光报警驱动单元连接光报警单元;所述多级报警驱动单元连接震动报警单元;所述安全帽装置上设有气体传感器,所述气体传感器连接中央控制单元。本发明将气体检测报警仪与安全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保证人员第一时间安全撤离现场。

技术研发人员:王正君;王锡铜;杜世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哈尔滨东方报警设备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6.06.24
技术公布日:2018.01.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