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温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83371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降温服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人体降温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降温服。



背景技术:

由于人体微环境关系到人的健康和工作效率,对人体微环境温度的调节越来越受到重视。通常情况下,人体微环境温度的调节主要依靠大空间降温,如风扇及空调的利用,但是大空间降温能量耗散量大,能源消耗率大,不利于持久绿色发展。因此,寻求一种便携式的、高效的降温方法,对于人体微环境温度调节至关重要。

基于上述需求,降温服应运而生,特别是对于从事特殊职业的人群,如焊工、矿工、环卫工、士兵、警察等,通常面临高温环境,急需成熟的商业降温服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而目前,各种降温服的研究只是处于理论阶段,真正成熟的商品少之又少,制约降温服商品化的决定性因素无外乎于,降温系统的稳定性、长久性、安全性、轻便性,高效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环路热管技术,减少了降温过程的动力消耗,实现了对人体微环境的主动式、低能耗、绿色环保的高效降温,且安全可靠、高效耐用、实用性强的降温服。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降温服,包括

降温服本体,

用于降温的环路热管系统,

冷却热管热端的散热系统,

其中,降温服本体分为三层,

环路热管系统包括设置在降温服本体最内层和中间层之间的蒸发器,设置在降温服本体中间层和最外层之间的贮液器,设置在降温服本体最外层外侧的冷凝片,蒸发器和冷凝片之间通过蒸汽通道软管和液体通道软管连接形成环路,

散热系统为设置在降温服本体最外层外侧的自带电源的风扇,风扇位置与冷凝片位置对应。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

(1)本发明利用环路热管的毛细抽吸换热原理,减少了降温过程的动力消耗,实现了对人体微环境的主动式、低能耗、绿色环保的高效降温。

(2)本发明由于采用的环路热管的尺度小,布置在降温服上的器件对人体的影响相应要小,故该降温服具有良好的可穿着性。

(3)本发明所采用的环路热管技术最早用于航天工程中的热控制,该技术不仅安全、耐用、稳定、传热效率高且产品微型化技术成熟,因此,用于降温服中安全可靠。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降温服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降温服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和图2:

本发明一种降温服,包括

降温服本体1,

用于降温的环路热管系统,

冷却热管热端的散热系统,

其中,降温服本体1分为三层,

环路热管系统包括设置在降温服本体1最内层和中间层之间的蒸发器3,设置在降温服本体中间层和最外层之间的贮液器2,设置在降温服本体1最外层外侧的冷凝片6,蒸发器3和冷凝片6之间通过蒸汽通道软管5和液体通道软管4连接形成环路,

散热系统为设置在降温服本体1最外层的自带电源的风扇7,风扇7位置与冷凝片6位置对应。

蒸发器3为设置在降温服本体1最内层和中间层之间的不同位置相互并联的蒸发片。

蒸发器3带有二次芯。

冷凝片6和风扇7通过加固件共同固定在降温服本体1的最外层外侧。

冷凝片6为多孔冷凝片。

实施例:

结合图1和图2:

一种降温服,包括降温服本体1,用于降温的环路热管系统,及冷却热管热端的散热系统。所述降温服本体1分为内层8、中层9、外层10三层。环路热管系统包括:多块并联的蒸发片,贮液器2,蒸汽通道软管5,多孔冷凝片,液体通道软管4。散热系统为自带电源的小功率风扇7。在降温服本体1的内层8和中层9之间布置多块并联的蒸发片,在降温服本体1的中层9和外层10之间布置贮液器2,多孔冷凝片和散热系统布置在降温服本体1的外层10的外侧,蒸发片和多孔冷凝片之间通过蒸汽通道软管5和液体通道软管4连接,风扇7和多孔冷凝片通过加固件共同固定在降温服本体1外层10的外侧。实际工作中,环路热管内充注工质为水或其它冷剂。该降温服中的功能部件尺度小,人体穿戴后不会明显感到不适。

工作原理,人体穿上降温服后,开启风扇7,位于降温服本体1的内层8与中层9之间的多块并联的蒸发片吸收人体热量,其内的工质发生相变,通过蒸汽通道软管5,进入位于降温服本体1外层10外侧的多孔冷凝片中,再次发生相变,把热量传递给外界,自身成为液体,通过液体通道软管4进入位于降温服本体1中层9与外层10的贮液器2,再由贮液器2进入多块并联的蒸发片。贮液器2具有调节作用,蒸发器3带有二次芯,可保证该系统稳定运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