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衬衫上的泡泡袖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3528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应用于衬衫上的泡泡袖的制作方法,衬衫包括相拼合的衣身布片(40)和衣袖布片(50),且于所述衣身布片(40)和衣袖布片(50)相拼合处设置有多个活褶(60),其特征在于,所述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预设的设计参数裁制出衣身版的衣肩部分(10),所述衣肩部分(10)上具有原袖窿弧线c、肩线j,且所述原袖窿弧线c两侧的端点为S点和T点,所述肩线j与所述原袖窿弧线c相交于M点,所述肩线j为一线段且长度为所述衣身布片(40)的肩宽;

步骤二,根据预设的设计参数裁制出衣袖版的袖山部分(20),并形成有与所述原袖窿弧线c相配的原袖山弧线e,且所述原袖山弧线e两侧的端点为R点和Q点,于所述袖山部分(20)上绘制与所述肩线j相配的直线k,所述直线k与所述原袖山弧线e相交于O点;

步骤三,缩减所述肩线j的长度,且缩减量为一预设的长度L1,并于两个端点S点和T点之间绘制一条圆顺的新袖窿弧线d,所述新袖窿弧线d与所述肩线j相交于N点,线段MN的长度等于所述长度L1的大小;

步骤四,于两个端点R点和Q点之间绘制一条圆顺的且与所述新袖窿弧线d相配吻合的新袖山弧线f,所述直线k与所述新袖山弧线f相交于P点,且线段OP的长度为一预设的长度L2;

步骤五,由S点和T点之间的所述原袖窿弧线c、新袖窿弧线b合围成的区域作为第一活褶板块,将所述第一活褶板块划分为若干个活褶块(70);

步骤六,额外裁剪出全部的所述活褶块(70),并将每一所述活褶块(70)按排列顺序拼对于所述新袖山弧线f上,构成位于所述袖山部分(20)上的活褶块(30);或者,

在所述新袖山弧线f上按排列顺序绘制出与所述第一活褶板块中每一活褶块(70)相配对应的活褶块(30);

并且,相邻的所述活褶块(30)的侧边缘延长线相交于所述原袖山弧线e上;

步骤七,以所述衣身版为模版裁制出所述衣身布片(40),且所述衣身布片(40)的衣肩部分的下弧形轮廓以所述新袖窿弧线d为基准轮廓线;以所述衣袖版为模版裁制衣袖布片(50),且所述衣身布片(40)的袖山部分的上轮廓以所述新袖山弧线f及各个活褶块(30)的边缘线为基准轮廓线;

步骤八,拼合所述衣身布片(40)和衣袖布片(50),且所述衣身布片(40)上与所述新袖窿弧线d相对应的轮廓线和所述衣袖布片(50)上与所述新袖山弧线f相对应的轮廓线相配吻合,将所述衣袖布片(50)上的每一活褶(60)远离袖山的一侧向远离衣肩的方向翻折,并缝合至所述衣袖布片(50)上,再将每一所述活褶(60)的侧边缝合至所述衣袖布片(50)上,用以形成泡泡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衬衫上的泡泡袖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褶块(70)的数量为八个。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衬衫上的泡泡袖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度L1的大小为1cm至1.5cm。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衬衫上的泡泡袖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第四个所述活褶块(30)和第五个所述活褶块(30)相邻的一侧边缘相重叠,所述直线k与第四个所述活褶块(30)的上侧边缘相交于H点,线段HP的长度等于所述长度L1的大小。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衬衫上的泡泡袖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度L2的大小为1cm至1.5cm。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于衬衫上的泡泡袖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度L1的大小与所述长度L2的大小相等。

7.如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应用于衬衫上的泡泡袖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袖山弧线e的长度大于所述原袖窿弧线c的长度,所述新袖山弧线f的长度大于所述新袖窿弧线d的长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于衬衫上的泡泡袖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衣袖布片(50)上每一所述活褶(60)的远离袖山的一侧缝合于所述衣袖布片(50)上与所述原袖山弧线e相对应的弧形线位置上。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