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轴前挡风面摩托车头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39656阅读:5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轴前挡风面摩托车头盔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摩托车头盔,尤其是涉及了一种双轴前挡风面摩托车头盔。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摩托车普及率越来越高,特别人流较多道路狭窄的地区,摩托车则更是占绝大多数。但是由于摩托车本身速度快、安全防护性低等原因,造成其事故发生率极高,而且伤亡率也高,日常人们驾驶摩托车等机动交通工具,都会优先考虑到对头部的保护,受到冲击或撞击时保护好头部,减轻冲击或撞击时对头部造成的伤害,但目前市面上普遍的摩托车头盔只限于后脑和脸部的保护,没有特意的针对下巴保护,部分带有下巴保护罩的是一体成形不可分离,这种结构较为简单但由于下巴保护罩占了脸部很大一部分面积,会影响到驾驶人的鼻口呼吸特别是在天气较热的情况下不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轴前挡风面摩托车头盔,本带双轴前挡风面摩托车头盔解决传统摩托车头盔的单一性,将前挡风面和下巴保护罩分成两组活动组件,分别连接头盔中心左右两侧对称的两组轴柱,根据使用者需要可以分别上下翻动前挡风面和下巴保护罩,两组轴柱之间互不影响,避免两者在同轴中翻动相互摩擦产生阻力,影响两者相互的正常翻动,下巴保护罩在不使用时可翻转至头盔后脑底部与胶条吻合固定避免滑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轴前挡风面摩托车头盔,由头盔、钉孔、侧盖、侧盖内壁角、旋转柱、镜片定位柱、挡风镜片、定位孔、镜片活动槽、卡角、缓压槽、下巴保护罩、 旋转柱轴孔、垫片槽、垫片、骡孔、骡钉、U字胶条组成,所述头盔左右两侧中心点水平设有钉孔,侧盖内侧面设有侧盖内壁角,侧盖外侧面对应钉孔位置设有旋转柱,所述镜片定位柱位置根据挡风镜片与旋转柱所需转动范围的顶角处设在侧盖外侧面固定,挡风镜片两侧末端对应镜片定位柱位置处开有定位孔,镜片活动槽对应旋转柱位置处设在挡风镜片两侧,镜片活动槽内槽面积根据在旋转柱的转动弧度大小而定,镜片活动槽内槽边设有若干个卡角,卡角之间的间距为旋转柱直径长,缓压槽设在挡风镜片上贴近镜片活动槽外侧处,所述旋转柱轴孔对应旋转柱位置处设在下巴保护罩左右两侧,垫片槽对应旋转柱轴孔中心设在下巴保护罩左右两侧面上,垫片中心开有骡孔,骡钉钉身穿过垫片骡孔将垫片嵌入垫片槽中,挡风镜片定位孔套在镜片定位柱上,骡钉钉体穿过镜片活动槽和旋转柱内,骡钉钉体末端与钉孔螺旋连接固定,头盔底边轮廓上粘有一层U字胶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所述头盔左右两侧中心点水平设有钉孔,侧盖内侧面设有侧盖内壁角,侧盖内壁角的壁角形状与头盔左右两侧表面的轮廓吻合平铺,起到支撑固定侧盖作用,侧盖外侧面对应钉孔位置设有旋转柱,所述镜片定位柱位置根据挡风镜片与旋转柱所需转动范围的顶角处设在侧盖外侧面固定,挡风镜片两侧末端对应镜片定位柱位置处开有定位孔,镜片定位柱起到了对固定挡风镜片定轴的作用,镜片活动槽对应旋转柱位置处设在挡风镜片两侧,镜片活动槽内槽面积根据在旋转柱的转动弧度大小而定,镜片活动槽内槽边设有若干个卡角,卡角之间的间距为旋转柱直径长,缓压槽设在挡风镜片上贴近镜片活动槽外侧处,旋转柱与镜片活动槽结合有效限制挡风镜片的转动区域,卡角起到了固定挡风镜片作用避免挡风镜片翻动后滑落,卡角之间形成一个卡层,可以根据翻动的角度不同固定着挡风镜片,缓压槽能缓冲旋转柱和卡角之间滑动产生的积压力,避免挡风镜片因两者之间的挤压力导致变形或破裂,所述旋转柱轴孔对应旋转柱位置处设在下巴保护罩左右两侧,垫片槽对应旋转柱轴孔中心设在下巴保护罩左右两侧面上,垫片中心开有骡孔,垫片为弹性材料避免骡钉、下巴保护罩、挡风镜片、侧盖和头盔之间活动产生的挤压力导致变形或破裂,骡钉钉身穿过垫片骡孔将垫片嵌入垫片槽中,挡风镜片定位孔套在镜片定位柱上,骡钉钉体穿过镜片活动槽和旋转柱内,骡钉钉体末端与钉孔螺旋连接固定,旋转柱带动下巴保护罩翻动,挡风镜片与下巴保护罩为两轴活动互不影响,下巴保护罩可180度旋转,头盔下巴端左右两侧设有扣头当下巴保护罩下滑至下巴处与头盔左右两侧扣头扣合,当牵起下巴保护罩可180度旋转将下巴保护罩翻转于头盔后脑位置,头盔底边轮廓上粘有一层U字胶条,可将下巴保护罩180度旋转后往头盔底部推压,罩部中心处顶角面与头盔底边U字胶条面接触挤压摩擦粘合,U字胶条为耐磨胶材料具有足够的摩擦力,使下巴保护罩不会因晃动而滑动,本实用新型解决解决传统摩托车头盔的单一性,将前挡风面和下巴保护罩分成两组活动组件,分别连接头盔中心左右两侧对称的两组轴柱,根据使用者需要可以分别上下翻动前挡风面和下巴保护罩,两组轴柱之间互不影响,避免两者在同轴中翻动相互摩擦产生阻力,影响两者相互的正常翻动,下巴保护罩不使用时可翻转至头盔后脑部扣合固定避免滑动,具有安装使用简单、实用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头盔底边U字胶条结构示意图。

图1中:头盔1、钉孔2、侧盖3、侧盖内壁角4、旋转柱5、镜片定位柱6、挡风镜片7、定位孔8、镜片活动槽9、卡角10、缓压槽11、下巴保护罩12、 旋转柱轴孔13、垫片槽14、垫片15、骡孔16、骡钉17、U字胶条18。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轴前挡风面摩托车头盔,由头盔1、钉孔2、侧盖3、侧盖内壁角4、旋转柱5、镜片定位柱6、挡风镜片7、定位孔8、镜片活动槽9、卡角10、缓压槽11、下巴保护罩12、 旋转柱轴孔13、垫片槽14、垫片15、骡孔16、骡钉17、U字胶条18组成,所述头盔1左右两侧中心点水平设有钉孔2,侧盖3内侧面设有侧盖内壁角4,侧盖内壁角4的壁角形状与头盔1左右两侧表面的轮廓吻合平铺,起到支撑固定侧盖3作用,侧盖3外侧面对应钉孔2位置设有旋转柱5,所述镜片定位柱6位置根据挡风镜片7与旋转柱5所需转动范围的顶角处设在侧盖3外侧面固定,挡风镜片7两侧末端对应镜片定位柱6位置处开有定位孔8,镜片定位柱6起到了对固定挡风镜片7定轴的作用,镜片活动槽9对应旋转柱5位置处设在挡风镜片7两侧,镜片活动槽9内槽面积根据在旋转柱5的转动弧度大小而定,镜片活动槽9内槽边设有若干个卡角10,卡角10之间的间距为旋转柱5直径长,缓压槽11设在挡风镜片7上贴近镜片活动槽9外侧处,旋转柱5与镜片活动槽9结合有效限制挡风镜片7的转动区域,卡角10起到了固定挡风镜片7作用避免挡风镜片7翻动后滑落,卡角10之间形成一个卡层,可以根据翻动的角度不同固定着挡风镜片7,缓压槽11能缓冲旋转柱5和卡角10之间滑动产生的积压力,避免挡风镜片7因两者之间的挤压力导致变形或破裂,所述旋转柱轴孔13对应旋转柱5位置处设在下巴保护罩12左右两侧,垫片槽14对应旋转柱轴孔13中心设在下巴保护罩12左右两侧面上,垫片15中心开有骡孔16,垫片15为弹性材料避免骡钉17、下巴保护罩12、挡风镜片7、侧盖3和头盔1之间活动产生的挤压力导致变形或破裂,骡钉17钉身穿过垫片15骡孔16将垫片15嵌入垫片槽14中,挡风镜片7定位孔8套在镜片定位柱6上,骡钉17钉体穿过镜片活动槽9和旋转柱5内,骡钉17钉体末端与钉孔2螺旋连接固定,旋转柱5带动下巴保护罩12翻动,挡风镜片7与下巴保护罩12为两轴活动互不影响,下巴保护罩12可180度旋转,头盔1下巴端左右两侧设有扣头当下巴保护罩12下滑至下巴处与头盔1左右两侧扣头扣合,当牵起下巴保护罩12可180度旋转将下巴保护罩12翻转于头盔1后脑位置,头盔1底边轮廓上粘有一层U字胶条18,可将下巴保护罩12 180度旋转后往头盔1底部推压,罩部中心处顶角面与头盔1底边U字胶条18面接触挤压摩擦粘合,U字胶条18为耐磨胶材料具有足够的摩擦力,使下巴保护罩12不会因晃动而滑动。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控制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