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尖缓冲耐磨半码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39508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足尖缓冲耐磨半码袜。



背景技术:

由于鞋子的尺码间的差值是固定的,而人脚长度是不定的,甚至部分人存在大小脚的困扰,因此对于大小脚、半码脚的购鞋者来说,往往只能选择偏大的码数。然而,偏大的鞋子会造成行走不稳当,为了克服这一问题较常用的方法是穿着较厚的袜子或者增加鞋垫,但是这种方法降低了袜子的透气性和鞋子的舒适度,此外,大多袜子都是采用纯棉编织而成,不具备抗菌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透气、舒适、抗菌的足尖缓冲耐磨半码袜。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足尖缓冲耐磨半码袜,包括罗口、袜筒、袜身、袜跟和袜头;罗口和袜筒连接;袜筒和袜身连接;袜跟与袜筒和袜身连接,且袜跟位于袜筒与袜身的连接转折处;袜身和袜头连接;其特征在于:袜跟和袜头的组织结构为毛圈组织,且在这两者的毛圈组织中衬入锦纶纤维纱线;袜头的毛圈长度为2.3-2.7mm,高度为1.5-2mm;袜筒和袜身这两者的袜面的组织结构为集圈组织,袜身的袜底的组织结构为平针组织。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袜头的毛圈长度为2.5mm。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集圈组织为1+1网眼组织。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透气、舒适、抗菌,在袜头部分毛圈长度足够长以增大半码脚型,解决鞋子半码问题,同时又有利于对足尖足跟处起到缓冲作用,缓解脚部疲劳;适用于各种人群用于对脚型不一导致的鞋子偏大问题,可以取代目前市场上的半码垫产品,更可为足部活动量较大者提供足尖的缓冲耐磨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罗口1、袜筒2、袜身3、袜跟4和袜头5。

罗口1和袜筒2连接。

袜筒2和袜身3连接。

袜身3和袜头5连接。

袜跟4与袜筒2和袜身3连接,且袜跟4位于袜筒2与袜身3的连接转折处。

袜跟4和袜头5的组织结构为毛圈组织,且在这两者的毛圈组织中衬入锦纶纤维纱线。袜头5的毛圈长度为2.3-2.7mm,高度为1.5-2mm;本实施例中,袜头5的毛圈长度达2.5mm;毛圈长度足够长以增大半码脚型,这样的设计既符合人体工学,又有利于运动时对足尖足跟处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缓解脚部疲劳,同时还可以解决鞋子半码问题。这种设计既缓冲了行动过程中足尖的冲击又填充了鞋子多余的空间,增加摩擦力使鞋子穿得更稳。

袜筒2和袜身3这两者的袜面的组织结构为集圈组织;袜身3的袜底的组织结构为平针组织,保证袜品具有质地轻薄、吸湿透汽、耐磨、无闷热感等特点,弥补了用户双脚脚型不一导致的鞋子偏大偏小的问题,解决了半码鞋的购鞋问题。上述集圈组织为1+1网眼组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体采用透气抗菌的棉纤维与涤纶混纺纱交织编织,使袜子具有一定的抗菌防臭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织法如下:

在编织罗口1时,使用涤棉混纺纱线和尼包莱卡氨纶纱线进行编织,同时加入橡筋,使口部具有良好的弹性收缩性;编织袜筒2和袜身3时,使用涤棉纱线作为表纱进行编织,里纱使用30/70莱卡氨纶,其袜筒2和袜身3这两者的袜面组织结构为1+1网眼结构,袜底的组织结构为平针组织,使袜子保持良好的透气性;编织袜跟4时,使用针筒往复回转的方法编织,以此来编织大袜跟增加足跟包覆舒适度;编织袜跟4和袜头5时,增加一根锦纶纤维和涤棉纤维来编织毛圈组织,袜头5的毛圈长度达2.3-2.7mm,可以有效填充由于脚型不一导致鞋子偏大的空间,因锦纶丝有较好的弹性和耐磨性,结合毛圈结构可以提高行行动过程中的稳定性,能减少足尖收到的压力和冲击力,提高袜尖的耐磨性和袜品的使用寿命。同样,在部位5使用毛圈组织的编织方法,毛圈高度为1.5-2mm,原料同样使用锦纶纤维和涤棉纤维编织,能在行走过程中起到缓冲和保护的作用。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