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鞋底及测试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3340阅读:679来源:国知局
测试鞋底及测试鞋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试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测试鞋底及测试鞋。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市场未出现商业生产、销售并提供给消费者个人使其不借助专用设备、专用场地并由专业人员实施的用于测试足型的专用足型测试鞋。消费者欲购买适合自己足型的运动鞋大致通过以下三类途径:一、某些品牌运动鞋专卖店店员在店内用其公司生产的专用设备测试消费者足型,大部分是静态测试,比如,裸足站立通过三维扫描等方式采集消费者静态足底压力分布图和裸足三维尺寸推断足型(足内翻、正常足、足外翻、足过度外翻,下称足型),通过测量足弓高低推断足型,通过膝关节旋内旋外辅助推断足型,通过店员在消费者后方观察消费者下肢(小腿)与足跟在踝关节处是否为一条直线或形成的角度推断足型等等;也有动态测试,比如,通过观察消费者步态(内、外八字)推断足型、通过观察消费者在跑步机上跑步过程中足部与小腿在踝关节处角度变化来推断足型等。二、某些专业运动测试机构的专业人员采用专用测试鞋(鞋底内置密度不同、分布在不同部位的压敏电极,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与专用设备连接转换成直观的压力分布图等)或鞋垫(如压电薄膜电极采集信息方式)测量足底在静态或动态时压力分布;有些机构是通过专用设备观察记载运动员在跑步机上的步态及足部着地方式等来判断足型,为消费者选鞋提供相对准确的参考依据。三、有经验的专业人员让消费者提供穿到一定时间、磨损到一定程度的运动鞋,通过观察该鞋鞋底磨损位置、磨损面积判断足型,为消费者选鞋提供大致准确的参考依据。

然而,上述第一种方式得到的静态足底压力分布图,仅仅是消费者选鞋的一种参考因素,因为人跑步时动态足底压力分布与人站立姿态时静态足底压力分布有差异,人站立时双足着地,压力均匀分布在双脚(包括足跟),人在跑步时蹬地瞬间是单足支撑,前脚掌及脚趾发力,为维持跑步时向前的直线运动和左右平衡,既需要脚掌(脚趾)有一个向前的蹬力,又需要一个维持左右平衡的向内分力,上述内向分力在静态足底压力分布图中很难体现。实践证明,通过测量足弓高低推断足型,通过膝关节旋内旋外辅助推断足型,通过在消费者后方观察下肢(小腿)与足跟在踝关节处是否为一条直线或形成的角度推断足型等方式判断足型与消费者真实足型的吻合度尚有一定差距,所以依靠此类方法采集的图形用来推断足型并作为选择运动鞋的依据,其可靠性很难保证。上述第二种方式中得到的动态足底压力分布图准确性较高,但受测试设备、专用场地及检测人员多寡及水平等限制,特别是压电薄膜类检测设备比较昂贵,检测设备有一定的使用期限,分散到消费者单人次检测成本较高,国内能够开展此项检测的机构较少,目前,欲想使足型测试成为一个大众项目较难实现。上述第三种方式有以下不足:1、消费者提供给专卖店的鞋子需要较长时间磨损;2、消费者提供给专卖店的鞋子磨损面积和深度不好把握(一双鞋鞋底磨损不足或过度磨损的鞋底对专业人员判断足型帮助不大);3、消费者提供给专卖店的鞋底磨损图形的形成原因可能比较复杂;4、消费者提供给专卖店的鞋底磨损图形不能较准确反映消费者足底真实用力位置和用力大小;5、消费者根据磨损鞋底自我判断足型较为困难,即使是专业人员,不借助专用设备,仅凭借目测观察磨损的鞋底图形来进行较精确判断足型也不易,消费者获取市场在销的适合自己足型的运动鞋的其他信息也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试鞋底及测试鞋,解决了鞋子磨损时间长,鞋子的磨损图形不能较准确反映消费者足底真实受力位置和受力大小以及测试成本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试鞋底及测试鞋,包括:测试中层和测试底膜;

所述测试中层包括缓冲层和外凸层,所述外凸层的底部均匀排布有多个大小一致的凸起结构;

所述凸起结构表面有第一标识,所述测试底膜表面有与所述第一标识相异的第二标识;

所述测试底膜完全贴合在所述外凸层表面,且与外凸层固接。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结构为棱台形、圆台形、圆柱体、正方体或长方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外凸层与所述测试底膜采用粘接的方式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测试底膜为易磨损测试底膜。

进一步地,所述外凸层为带弹性的耐磨层。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层为平面结构,所述凸起结构的底端形成的同一平面与所述测试底膜的底端形成的同一平面均与所述缓冲层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测试底膜的厚度小于测试中层的厚度。

进一步地,测试鞋底还包括鞋垫,所述鞋垫完全贴合在测试中层上表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基于所述的测试鞋底的测试鞋,包括鞋面和测试鞋底,所述鞋面固接在所述测试鞋底侧围。

进一步地,所述鞋面粘接在所述测试中层侧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试鞋底,凸起结构表面有第一标识,测试底膜表面有所述第一标识相异的第二标识,测试底膜由于采用了不耐磨材料,当测试底膜被磨损掉后,暴露出外凸层的凸起结构,由于第一标识与第二标识相异,所以能够很容易识别出被磨损掉的部分。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试鞋底,多个凸起结构大小一致且均匀排布,统计测试底膜磨损后暴露的凸起结构的数量,便可以较准确计算出磨损面积,如遇某一凸起结构没有被完全暴露之情况(该凸起结构下表面的测试底膜没有被完全磨损掉),则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加以解决,这种在外凸层设计凸起结构的办法克服了以往消费者提供的已磨损鞋子之磨损面积不好计算的缺点。

最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试鞋底,缓冲层为平面结构,凸起结构的底端形成的同一平面与测试底膜的底端形成的同一平面均与缓冲层平行,使消费者足底对测试鞋底各处不同的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通过磨损后测试鞋底的磨损图形能够直接、客观的得以体现。

上述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试鞋底及测试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测试结果准确,加工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的测试鞋底的侧视图;

图2为基于图1所述的测试鞋底的测试中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基于图1所述的测试鞋底的测试底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基于图1所述的测试鞋底的凸起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基于图1所述的测试鞋底磨损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基于图1所述的测试鞋底的测试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鞋面; 2-测试中层; 3-测试底膜;

4-鞋垫;

21-缓冲层; 22-外凸层; 23-凸起结构;

231-第一标识;

31-第二标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的测试鞋底的侧视图;图2为基于图1所述的测试鞋底的测试中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基于图1所述的测试鞋底的测试底膜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基于图1所述的测试鞋底磨损后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

本实施例提供的测试鞋底,包括:测试中层2和测试底膜3;

测试中层2包括缓冲层21和外凸层22,外凸层22的底部均匀排布有多个大小一致的凸起结构23;

凸起结构23表面有第一标识231,测试底膜3表面有与第一标识231相异的第二标识31;

测试底膜3完全贴合在外凸层22下表面,且与外凸层22固接。

结合以上对本实施例的描述,测试鞋底分别设有两个不同标识的凸起结构23和测试底膜3参与形成磨损图形,消费者在穿着此鞋运动时,测试底膜3会在着力点部位被不同程度、不同面积的被磨损掉,压力小的时候可能仅在测试底膜3厚度内磨损,随着压力增加和磨损次数增加导致相应部位测试底膜3逐渐被完全磨损掉且磨损面积不断加大,暴露的测试中层2的凸起结构23数量会越来越多,而不受力处被覆的测试底膜3依然在原位。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标识231和第二标识31可以为图案、颜色等,在此就不一一说明。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凸起结构23为棱台形、圆台形、圆柱体、正方体或长方体结构。外凸层22与测试底膜3采用粘接的方式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凸起结构23的与外凸层22与测试底膜3的连接方式不仅限于上述几种,在此就不一一说明。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测试底膜3为易磨损测试底膜。外凸层22为带弹性的耐磨层。目前市售所有运动鞋的大底由耐磨材料构成,短时间内不能磨损形成有参考价值的鞋底磨损图形,而本实施例测试底膜3的不耐磨材料的选用有针对性的解决消费者提供给专卖店的鞋子需要较长时间磨损问题。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缓冲层21为平面结构,凸起结构23的底端形成的同一平面与测试底膜3的底端形成的同一平面均与缓冲层21平行。本实施例的测试鞋底各层(含鞋垫4)仅提供使消费者试验时感觉舒适的最低限度的缓震结构,不设计为了适应足弓的支撑材料和足跟矫正等特殊包裹形状(如稳定型、控制型跑鞋在鞋底部内侧、鞋帮、鞋垫4处使用的支撑材料和固定足跟的特殊包裹形状)。本实施例提供的测试底膜3、测试中层2及鞋垫4各层的厚度和此三层总厚度(在每个凸起结构23下表面被覆的测试底膜3下表面处测量)在整个测试鞋底均匀分布、薄厚一致,使消费者足底对测试鞋底各处不同的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通过磨损后得到的磨损图形能够直接、客观的得以体现。以往消费者使用市售的绝大多数运动鞋,因其具有一定的支撑结构和一定的包裹形状(如大多数运动鞋在足内侧纵弓最高点处下方往往采用离地设计),使足底对鞋底直接的压力传导在相应鞋底磨损位置、面积和程度上会有一定移位,从而使该鞋的磨损图形不能客观、准确反映消费者足底对测试鞋底的压力位置、面积和程度。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测试底膜3的厚度小于测试中层2的厚度。缓冲层21厚度不大于5mm,凸起结构23厚度不大于5mm,外凸层22厚度不大于8mm,测试底膜3厚度不大于2mm。测试底膜3的厚度最小,是为了使消费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测试结果。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还包括鞋垫4,鞋垫4完全贴合在测试中层2上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测试鞋磨损后鞋底图形是由一部分没有磨损掉的测试底膜3和由于受力大小不同而分布在不同部位、暴露一定数量的凸起结构23(两种相异标识)组成的图形。由于以往消费者提供给专卖店的鞋子对判断者来讲有两个难点:其一,市售运动鞋的大底是由同一种标识并具有一定厚度的耐磨材料构成,没有磨损掉的部位与已经磨损掉的部位的标识相同,对观察者判断磨损部位与面积造成很大困难,而本实施例提供的测试鞋的测试底膜3较薄且易磨损掉,该层被磨损掉后立即暴露另一种标识的凸起结构23,测试底膜3与凸起结构23两种不同的标识为观察者判断磨损部位提供了方便;其二,市售测试鞋磨损后暴露的图形往往是不规则形状,统计、计算面积有一定难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试鞋由于在外凸层22设计了有规律排列的多个凸起结构23,统计暴露的凸起结构23的数量,便可以较准确计算出磨损面积,这种在外凸层22下表面设计凸起结构23的办法克服了以往消费者提供的已磨损鞋子的磨损面积不好计算的缺点。当试测试鞋的前掌和脚趾对应部位约有50%左右面积的测试底膜3被磨损掉时,此时分析该图形并计算和统计暴露的凸起结构23的数量,就可以较准确地了解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某一单项运动后足底对测试鞋底不同位置压力的近似平均值,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以往消费者提供给专卖店的测试鞋磨损位置、面积和深度不好把握的问题。

图6为基于图1所述的测试鞋底的测试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

本实施例提供的提供的测试鞋,包括鞋面1和测试鞋底,鞋面1固接在测试鞋底侧围。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鞋面1粘接在测试中层2侧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试鞋为一次性用鞋,除为获取必要的试验数据而设计的必要结构外,其他不影响测试的结构尽量简化,商业化生产后成本较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试方法与专业化测试机构需要到特定地点,由专业人员用专用设备(如压电薄膜类、压敏电极类)测试相比,后者所使用的设备相对比较昂贵,加上交通费用、人工成本、场地租金等使单人次测试成本较高。前者在方便性和经济性方面优势明显。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试鞋使用方法简单、获取鞋底磨损图形简便、消费者与测试鞋的销售单位和运动鞋销售单位(实体店、网店)信息交流迅捷。测试鞋使用场地要求不高,比如,一段比较平直的水泥路面即可测试,试验结束后目测、使用手机拍照或下载专用软件后扫描即可获取鞋底磨损图形。测试鞋使用后得到的磨损图形可以作为以下用途:1、消费者可以持磨损后试验用鞋到某品牌运动鞋专卖店或手机拍照、扫描后将相关图片提供给网店,专业人员可以依据此图判断消费者者足型并为消费者推荐合适鞋型;2、消费者将此图形手机拍照或扫描后发送给测试鞋销售单位,该单位利用专用计算机判读软件分析该图形,并与该软件存储的图库进行比对,快速判断消费者足型类别(足内翻、正常足、足外翻、足过度外翻)、消费者足跟落地位置(足跟外侧、内侧或中间位置落地)、足弓高低(根据消费者足内侧纵弓最高点处相对应部位的测试底膜3横向磨损情况),还可推测步态(内八字、正常与外八字)的概率等,测试鞋的销售单位还可以将消费者拍照、扫描的图形转换成可读性更强、更直观的足底压力图加上其他采集的信息通过手机等传回消费者。测试鞋销售单位如果与众多不同品牌的运动鞋销售部门合作,可以将适合消费者足型的时下销售的许多不同品牌的运动鞋鞋型等信息提供给消费者,为其提供极大便利。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试鞋销售单位能够将上述将专用计算机判读分析软件、存储的图库及大量不同品牌运动鞋鞋型信息等信息融入手机软件,消费者下载后即可以得到自我测试、自我判断、自主选购的“互联网+”效果,极大提高广大消费者选鞋的准确性、经济性与便利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