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带有外挂式拉片的拉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16349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不带有外挂式拉片的拉头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不带有外挂式拉片的拉头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上最普遍使用的拉链上的拉头大致上由四部分的零件所组成,分别为拉头本体、帽盖、马勾以及拉片,使用者透过拉动拉片来带动拉头本体,藉以达到开合拉链的目的;现有拉片为一外挂式配件,目的是让使用者在拉头上有一施力点,能更方便顺畅的使用拉链,但是在运动、服装面料趋势、户外需求等的使用状况中,拉片反而会让消费者产生使用上不方便、 困扰的现象。

带有拉片的拉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缺陷:

1、人们在户外运动、跑步时,拉头上外挂式的拉片,往往会跟着身体的摆动而随之晃动,进而在过程中产生干扰与不舒适,让人们无法真正尽兴的享受运动畅快感。

2、现今户外服装面料越来越朝向更轻薄的趋势发展,但外套服装在洗涤搓揉的過程中,拉头上的外掛式拉片零件,因为是凸出于外面的附加物,所以可能会增加与服装面料勾扯的机率,进而造成服装破损的现象产生。

此外,带有拉片的拉头结构,皆会存在着若使用者带著手套欲拉动拉链,因手套厚度干扰,产生不易碰触拉动到拉片的问题,进而在使用上产生困扰,现有拉链拉头无法达到满足消费者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解决上述现况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不带有外挂式拉片的拉头结构,其目的在于在拉头本体外围设置拉头壳体,通过拉动、按压拉头壳体来带动拉头马勾动作,既能免外挂拉片,同时使拉头拥有自锁功能,拉头更简洁,使用者操作更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不带有外挂式拉片的拉头结构,用于开合拉链的拉头本体;拉头本体包括上导板和下导板,上导板与下导板形成一个使拉链开合的导腔;上导板与下导板之间设有连接上导板与下导板的机芯,机芯位于拉头本体的前端;

用于安装拉头本体且作为拉链拉力部的拉头壳体;拉头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与下壳体的一端设有连接部;上壳体、下壳体和连接部形成一个开口的用于容置拉头本体的容置腔。

更优地,所述机芯内设有至少一个凹槽,该凹槽的开口面向拉头本体的前端;凹槽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弹簧,弹簧的伸展方向和从凹槽底部往开口方向一致,部分弹簧延伸到凹槽外。

更优地,所述上导板的顶部的中间位置设有至少一个用于与拉头壳体配合安装的上导板安装部;部分上导板安装部开设有至少一个安装槽,该安装槽从拉头本体的后端部分延伸至前端部;

所述安装槽内设有至少一个穿透上导板的透孔,该透孔位于拉头本体的后端。

更优地,所述安装槽内设有具有自锁功能的马勾;马勾后端部分的弯勾位于安装槽的透孔中,穿过透孔,部分延伸到导腔中;

马勾的前端部分沿着与马勾夹角大于30°的方向弯折,弯折部分延伸至机芯的端面,并与从机芯内延伸到外部的弹簧相抵触;

马勾前端部分的弯折处设有沿着与马勾夹角小于120°的方向凸起的解锁块,解锁块的凸起方向与马勾前端部分的弯折方向相反;拉头本体安装在拉头壳体上时,解锁块延伸至拉头壳体上。

更优地,所述下导板的底部的中间位置设有至少一个用于与拉头壳体配合安装的下导板安装部;

所述下导板安装部上靠近拉头本体后端的位置设有至少一个卡点,拉头本体与拉头壳体通过该卡点卡紧固定。

更优地,所述上壳体的内壁上设有用于安装拉头本体的上壳体安装部,由容置腔的开口端延伸至连接部的位置;

上壳体上靠近连接部的位置设有至少一个穿透上壳体的马勾解锁槽;拉头本体装入容置腔内时,马勾上的解锁块穿入马勾解锁槽。

更优地,所述下壳体的内壁上设有下壳体安装部,由容置腔的开口端延伸至连接部的位置;

所述下壳体安装部上设有与下导板安装部上的卡点相配合的卡槽,该卡槽位于下壳体安装部的开口处,与卡点相对应的位置上;拉头本体安装时通过卡点卡入卡槽中卡紧固定。

更优地,所述连接部将上壳体、下壳体衔接成一整体结构;

连接部的内侧设有用于按压马勾的凸台,在外部按压连接部时,可透过连接部的凸台按压马勾解锁。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具有顶盖的不带外挂式拉片的拉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开合拉链的拉头本体;拉头本体包括上导板和下导板,上导板与下导板形成一个使拉链开合的导腔;上导板与下导板之间设有连接上导板与下导板的机芯,机芯位于拉头本体的前端;

用于安装拉头本体且作为拉链拉力部的拉头壳体;拉头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与下壳体的一端设有连接部;上壳体、下壳体和连接部形成一个开口的用于容置拉头本体的容置腔;

顶盖;所述顶盖安装在上壳体顶部。

更优地,所述上壳体的顶部设有一个以上的注塑孔;所述顶盖的底部设有一个以上与注塑孔相对应的注塑柱;上壳体与顶盖通过注塑柱插入注塑孔中注塑成一整体结构。

采用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

1、拉头本体外围设置拉头壳体,通过拉动、按压拉头壳体来带动拉头马勾动作。拉头结构回归一体式的设计结构,减少外挂式配件的干扰,使得拉头结构更简洁,藉以避免如运动时拉片会晃动产生干扰的问题。此外,不带外挂式拉片的拉头结构,防止拉片与面料发生勾扯,造面料破损的现象,减少资源浪费。

2、拉头壳体顶部上的顶盖为可更换式设计,可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设计拉头壳体顶部的顶盖外观,藉以本实用新型使用范围更广泛,生产成本低。此外,顶盖采用塑胶材料制成,在顶盖表面设置多个凸起,便于使用者在拉头顶盖上施力,操作更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实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实例1结构的截面图。

图3为拉头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拉头本体的主视图。

图5为拉头结构的左视图。

图6 为图4中的A-A剖视图。

图7为拉头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拉头壳体的主视图。

图9为拉头结构的左视图。

图10为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顶盖的主视图。

图12为顶盖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具体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不带有外挂式拉片的拉头结构,其包括用于开合拉链的拉头本体1和用于安装拉头本体1且作为拉链拉力部的拉头壳体2。本实用新型中的拉头结构通过使用者在拉头壳体2上施加拉力,拉头壳体2带动拉头本体1运作,实现拉头本体1拉合或拉开拉链。

如图3至图6所示,上述拉头本体1可采用各种不同材质制做,以达开合拉链之实用功能。拉头本体1包括上导板11和下导板12,上导板11与下导板12形成一个使拉链开合的导腔。上导板11与下导板12之间设有连接上导板11与下导板12的机芯13,机芯13位于拉头本体1的前端,机芯13将位于拉头本体1前端的导腔分成两个导腔口,拉链经过两个导腔口进入导腔,在导腔中闭合。反之,拉链从导腔经导腔口出,拉链打开。

机芯13内设有至少一个凹槽,该凹槽的开口面向拉头本体1的前端,凹槽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弹簧14。弹簧14安装在凹槽中,使弹簧14的伸展方向由凹槽底部往开口方向伸展,部分弹簧14延伸到凹槽外。

上导板11的顶部的中间位置设有至少一个用于与拉头壳体2配合安装的上导板安装部111,本实施例中将上导板安装部111设置成沿着拉头本体1前端往后端方向导向的导轨或滑槽,将拉头本体1安装在拉头壳体2中时,上导板安装部111起安装导向作用。部分上导板安装部111开设有至少一个安装槽,该安装槽从拉头的后端部分延伸至前端的端部。安装槽内设有至少一个穿透上导板11的透孔,该透孔位于拉头本体1的后端。

安装槽内设有具有自锁功能的马勾15,马勾15后端部分的弯勾位于安装槽的透孔中,穿过透孔,部分延伸到导腔中,马勾15的弯勾部分卡住拉链的运作,实现自锁功能,防止拉链滑脱,给用户带来不便。马勾15的前端部分沿着与马勾15夹角大于30°的方向弯折,弯折部分延伸至机芯13的端面,并与从机芯13内延伸到外部的弹簧14相抵触,在弹簧14的作用下,马勾15前端的弯勾卡紧在透孔中,防止弯勾在拉链的作用力下,往安装槽的方向运动,脱离透孔,达不到自锁的效果。马勾15前端部分的弯折处设有沿着与马勾15夹角小于120°的方向凸起的解锁块151,解锁块151的凸起方向与马勾15前端部分的弯折方向相反。拉头本体1安装在拉头壳体2上时,解锁块151透过拉头壳体2上的马勾解锁槽,作用在拉头壳体2上的力传递到解锁块151上,解锁块151在力的作用下往拉头本体1的前端运动,进而将马勾15后端的弯勾抬起,脱离透孔,使得拉头本体1解锁,拉头可正常运作。

下导板12的底部的中间位置设有至少一个用于与拉头壳体2配合安装的下导板安装部121,下导板安装部121与下导板安装部121的位置相对应。本实施例中将下导板安装部121设置成沿拉头本体1前端往后端方向导向的滑轨或滑槽,将拉头本体1安装在拉头壳体2中时,下导板安装部121起安装导向作用。下导板安装部121的后端设有至少一个卡点,拉头本体1与拉头壳体2通过该卡点卡紧固定。

如图7至图9所示,上述拉头壳体2外观可为任意的形体造型,拉头壳体2包括上壳体21和下壳体22,上壳体21与下壳体22之间设有连接部23,该连接部23位于上壳体21与下壳体22的一端,通过连接部23将上壳体21、下壳体22衔接成一完整形体,并形成一个开口的可容置拉头本体1的容置腔,容置腔的开口端为拉头本体1的进位部。拉头本体1以其前端靠近连接部23,其后端靠近容置腔开口端的方式进行安装。

上壳体21的内壁上设有用于安装拉头本体1的上壳体安装部211,本实施例中的上壳体安装部211设置成由容置腔的开口端延伸至连接部23位置的滑槽或导轨,与上导板11上的导轨或滑槽配合安装。拉头本体1装入容置腔内时,拉头本体1上的上导板安装部111与上壳体安装部211配合安装,即上导板安装部111沿着上壳体安装部211装入容置腔内。上壳体21上靠近连接部23的位置设有至少一个穿透上壳体21的马勾解锁槽,拉头本体1装入容置腔内时,马勾15上的解锁块151穿入马勾解锁槽,解锁块151部分从该马勾解锁槽穿出。

下壳体22的内壁上设有用于安装拉头壳体的下壳体安装部221,本实施例中的下壳体安装部221设置成由容置腔的开口端延伸至连接部23位置的滑槽或导轨,与下导板12上的导轨或滑槽配合安装。上壳体安装部211与下壳体安装部221的位置相对应。下壳体安装部221上设有与下导板安装部121上的卡点相配合的卡槽,该卡槽位于下壳体安装部221的开口处,与卡点相对应的位置上。拉头本体1装入容置腔内时,拉头本体1上的下导板安装部121与下壳体安装部221配合安装,即下导板安装部121沿着下壳体安装部221装入容置腔内,拉头本体1安装到位后,下导板安装部121上的卡点卡入下壳体安装部221的卡槽中,达到卡紧固定的目的。

连接部23的内侧设有用于按压马勾15的凸台,该凸台位于连接部23的下端部。当使用者从连接部23外侧施加力时,透过连接部23的凸台按压马勾15,马勾15后端部的弯勾往上运动,解锁马勾15自锁功能,拉头可沿着拉链运动,开始运作。当使用者取消在连接部23外侧施加的力时,弹簧14复位,使得马勾15运动,马勾15后端部的弯勾往下运动,卡入透孔中,锁定拉链,回复拉头的自锁功能。

实施例二:本实施例是基于实施例一所述的一种具有顶盖的不带外挂式拉片的拉头结构,如图10至12所示,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一个顶盖3,该顶盖3安装在上壳体21的顶部。顶盖3的顶部结构可根据客户的需求设置,增加产品的使用范围。

其中,顶盖3的安装方式包含多种,本实施例中其中两种安装方式,其一,在上壳体21的顶部设有一个以上的注塑孔,在顶盖3的底部设有与注塑孔相对应的注塑柱,通过注塑柱插入注塑孔中注塑成一整体结构,防止使用者随意更换顶盖3。其二,在上壳体21顶部设置一个以上的凸起结构,在顶盖3底部设置一个以上的内凹结构,顶盖3与上壳体21通过内凹结构与凸起结构相配合实现顶盖3与上壳体21的安装。

此外,顶盖3上设有多个向外凸起的凸条或在顶盖上面设置客户所需的商标图标,使用者拉动拉链时,这些凸条或商标图案起到增加摩擦的作用,便于使用者在拉头外壳2上施力。

实施例三:本实施例是基于实施例一所述的一种不带外挂式拉片的拉头结构,这种拉头结构主要包括拉头本体1和拉头外壳2,其中,拉头外壳2的上壳体21顶部可根据用户需求粘贴不同的贴纸,使得拉头本体1具有多样化的外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