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移膜牛皮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97191阅读:1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移膜牛皮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腰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移膜牛皮带。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现在普遍使用的腰带有针扣式、平滑式和自动扣式几种,中国专利号为CN201510067608.0的一种腰带,由腰带带体和腰带扣组成;腰带带体是由皮带和长条形软质塑料片组成,长条形软质塑料片安装在皮带内侧面上,长条形软质塑料片上带有咬合固定圆孔;腰带扣由U形金属件、咬合金属件和螺丝柱组成,U形金属件带有方环,U形金属件的内端左右端头带有一个横向圆孔;咬合金属件内端带有条形方孔,咬合金属件通过条形方孔与皮带的一端连接固定在一起;咬合金属件外端内侧带有咬合牙,咬合牙顶端为圆球状;咬合金属件中部向外弯曲凸起;咬合金属件内端带有一个柱状凸起,柱状凸起内带有螺母;螺丝柱穿过U形金属件内端端头处的横向圆孔后与咬合金属件内端柱状凸起内的螺母安装在一起,并且U形金属件与咬合金属件都以螺丝柱为轴摆动。

现有的牛皮带存在着皮带质量不好,壳体容易翻开,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新型移膜牛皮带显得非常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着皮带质量不好,壳体容易翻开,使用不方便的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移膜牛皮带包括带身,卡口,转动轴,翻动卡体结构,所述的带身设置在翻动卡体结构的左侧;所述的转动轴设置在翻动卡体结构的左侧;所述的翻动卡体结构包括壳体,连接杆,输送口,压片,咬合齿,底座,卡扣,所述的壳体设置在底座的上部;所述的连接杆设置在转动轴的内侧;所述的输送口设置在转动轴的下部;所述的压片设置在壳体的左下部;所述的咬合齿设置在压片的下部;所述的卡扣设置在壳体的右下部。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所述的压片上设置有咬合齿,所述的压片具体采用不锈钢压片,所述的咬合齿具体采用不锈钢三角齿,有利于提高咬合齿的咬合性,使带身不容易脱落。

所述的带身上设置有卡口,所述的带身具体采用移膜革带身,提高了耐磨性与本身的使用寿命,而且成本较低,降低维护成本。

所述的壳体上设置有卡扣,所述的壳体具体采用不锈钢壳,有利于防护带身的安全性,提高安全程度。

所述的输送口设置在转动轴的下部,通过输送口可以输送带身,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翻动卡体结构,卡口的设置,其中压片上设置有咬合齿,所述的压片具体采用不锈钢压片,所述的咬合齿具体采用不锈钢三角齿,有利于提高咬合齿的咬合性,使带身不容易脱落,输送口设置在转动轴的下部,通过输送口可以输送带身,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翻动卡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带身,11-卡口,2-转动轴,3-翻动卡体结构,31-壳体,32-连接杆,33-输送口,34-压片,35-咬合齿,36-底座,37-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实现要素: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和图2:

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移膜牛皮带包括带身1,卡口11,转动轴2,翻动卡体结构3,所述的带身1设置在翻动卡体结构3的左侧;所述的转动轴2设置在翻动卡体结构3的左侧;所述的翻动卡体结构3包括壳体31,连接杆32,输送口33,压片34,咬合齿35,底座36,卡扣37,所述的壳体31设置在底座36的上部;所述的连接杆32设置在转动轴2的内侧;所述的输送口33设置在转动轴2的下部;所述的压片34设置在壳体31的左下部;所述的咬合齿35设置在压片34的下部;所述的卡扣37设置在壳体31的右下部。

所述的压片34上设置有咬合齿35,所述的压片34具体采用不锈钢压片,所述的咬合齿35具体采用不锈钢三角齿,有利于提高咬合齿35的咬合性,使带身1不容易脱落。

所述的带身1上设置有卡口11,所述的带身1具体采用移膜革带身,提高了耐磨性与本身的使用寿命,而且成本较低,降低维护成本。

所述的壳体31上设置有卡扣37,所述的壳体31具体采用不锈钢壳,有利于防护带身1的安全性,提高安全程度。

所述的输送口33设置在转动轴2的下部,通过输送口33可以输送带身1,提高工作效率。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需要使用时,通过转动轴翻开壳体,把带身从输送口穿进去,通过压片与咬合齿的设置紧固带身,再使卡扣与卡口结合,即可使用。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