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带式行李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39796阅读:2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带式行李箱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行李箱,尤其是一种背带式行李箱。



背景技术:

行李箱由于其方便性和实用性,如今几乎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物品。传统设计的行李箱由于其底部设置有滚轮,因而使得其只能在大部分地势平缓的道路使用。但在一些崎岖的山路地区或者涉水路段使用行李箱时,传统设计的行李箱则失去其优势,当使用者采用手提方式搬运行李箱时,不仅非常容易变得疲劳以致无法进一步搬动行李箱,而且极易造成行李箱的磕碰和进水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带式行李箱。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背带式行李箱,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上设置有背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行李箱,其进一步设计在于:

所述背带包括第一背带和第二背带,所述第一背带设置在箱体上,所述第二背带设置在箱体上与第一背带相对应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行李箱,其进一步设计在于:

所述第一背带上设置有第一调节扣;所述第二背带设置有第二调节扣。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行李箱,其进一步设计在于:

所述第一背带和第二背带之间设置有胸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行李箱,其进一步设计在于:

所述胸带上设置有胸带插扣。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行李箱,其进一步设计在于:

所述箱体上与背带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护垫。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行李箱,其进一步设计在于:

所述箱体上设置有横向固定带和纵向固定带;所述横向固定带和纵向固定带均用于对箱体进行加固。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行李箱,其进一步设计在于:

所述横向固定带包括第一横向固定带和第二横向固定带;所述纵向固定带包括第一纵向固定带和第二纵向固定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行李箱,其进一步设计在于:

所述第一横向固定带上设置有第一横向插扣和第一横向长度调节扣;第二横向固定带上设置有第二横向插扣和第二横向长度调节扣;第一纵向固定带上设置有第一纵向插扣和第一纵向长度调节扣;第二纵向固定带上设置有第二纵向插扣和第二纵向长度调节扣。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行李箱,其进一步设计在于:

所述箱体上还设置有挂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行李箱本体上设置背带,使得行李箱的应用场合被进一步扩大。在一些崎岖的山路地区或者涉水路段使用行李箱时,使用者可使用本设计中设有的背带将本行李箱背负在背上。采用背负行李箱的方式不仅解放了双手,而且避免了传统行李箱在非平缓道路使用时导致手臂疲劳而无法进一步搬动行李箱的情况,并且直接消除了行李箱的磕碰以及行李箱在涉水路段进水等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行李箱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行李箱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行李箱的结构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行李箱包括:

箱体1,所述箱体1上设置有背带2。

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箱体1的背部设置有背带2,该背带2的上端固定在箱体1的背部的上侧,该背带2的下端固定在箱体1的背部的下侧。

如图2所示,上述背带2包括:第一背带21和第二背带22。其中,第一背带21的上端固定在箱体1背部的上侧居中的位置,第一背带21的下端固定在箱体1背部的下侧靠近箱体1一侧边沿的位置。第二背带22的上端固定在箱体1背部的上侧居中的位置,第二背带22的下端固定在箱体1背部的下侧靠近箱体1另一侧边沿的位置。

考虑到每个使用者的体形不同,背带2的长度也需要灵活调整。由此,第一背带21的下端设置有第一调节扣211以便于调节第一背带21的长度。第二背带22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调节扣221以便于调节第二背带22的长度。

第一背带21和第二背带22之间设置有胸带3,该胸带3上设置有胸带插扣31。该胸带插扣31能够将第一背带21和第二背带22锁定从而防止背带2从人体的双肩滑落。但不限于此,胸带插扣31亦可替换为魔术贴或者绳结等形式。

在人体背负本行李箱的过程中,为了防止行李箱对人体的背部和腰部造成磨损和磕碰,箱体1的背部与背带2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护垫4。

如图2~图3所示,为了实现对箱体1进行加固,箱体1上设置有横向固定带5和纵向固定带6。所述横向固定带5和纵向固定带6还具有使得箱体1受力更加均匀的作用。

其中,横向固定带5包括第一横向固定带51和第二横向固定带52。所述第一横向固定带51固定在箱体1背部的下侧并环绕箱体1一周。所述第二横向固定带52固定在箱体1背部的上侧并环绕箱体1一周。

为了便于拆卸和安装横向固定带5以及便于对横向固定带5的长度进行调节。第一横向固定带51上设置有第一横向插扣511和第一横向长度调节扣512。第二横向固定带52上设置有第二横向插扣521和第二横向长度调节扣522。但不限于此,第一横向插扣511以及第二横向插扣521亦可替换为魔术贴或者绳结等形式。

纵向固定带6包括第一纵向固定带61和第二纵向固定带62。所述第一纵向固定带61固定在箱体1背部的一侧并环绕箱体1一周。所述第二纵向固定带62固定在箱体1背部的另一侧并环绕箱体1一周。

为了便于拆卸和安装纵向固定带6以及便于对纵向固定带6的长度进行调节。第一纵向固定带61上设置有第一纵向插扣611和第一纵向长度调节扣612。第二纵向固定带62上设置有第二纵向插扣621和第二纵向长度调节扣622。但不限于此,第一纵向插扣611以及第二纵向插扣621亦可替换为魔术贴或者绳结等形式。

为了便于快速地对横向固定带5进行连接以及快速地对纵向固定带6进行连接。第一横向固定带51和第一纵向固定带61上位于箱体1正面的交界处固定在一起;第一横向固定带51和第二纵向固定带62上位于箱体1正面的交界处固定在一起;第二横向固定带52和第一纵向固定带61上位于箱体1正面的交界处固定在一起;第二横向固定带52和第二纵向固定带62上位于箱体1正面的交界处固定在一起。上述设计还具有防止横向固定带5和纵向固定带6纠缠在一起的作用。

考虑到本行李箱在使用过程中,有可能需要将本箱体1挂在高处以防潮和防虫等。箱体1背部的上端设置有挂钩7。

箱体1还设置有拉手和立珠等,由于此类结构为传统行李箱常见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与传统行李箱相比,本实用新型非常适合于在一些崎岖的山路地区或者涉水路段使用。使用者可将本行李箱背负在背上,该方式不仅解放了双手,而且避免了传统行李箱在非平缓道路使用时导致手臂疲劳而无法进一步搬动行李箱的情况,并且直接消除了行李箱的磕碰以及行李箱在涉水路段进水等问题。本行李箱尤其适合户外探险者以及户外工程人员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