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35793阅读:495来源:国知局
女士鞋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类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女士鞋。



背景技术:

常见的女士鞋如图1所示,它包括鞋底1、鞋跟4、鞋面2、鞋帮3,鞋帮3呈半包围状至鞋面处,且通过鞋带进行紧固,鞋帮3的高度达到脚踝处,鞋帮3、鞋面2均采用皮革材质。

这种女士鞋虽然用鞋带紧固使用方便,但在穿着此鞋时,脚踝被包裹在鞋帮中,由于皮革的保暖效果较差,从而在秋冬季节,室外的风易从鞋帮处进入,而与人们的脚踝接触,使得脚踝受凉,脚踝长期受凉不做好保暖工作,易使得脚踝处产生类风湿等疾病,引起人体的不适,因此这种女士鞋存在一定的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女士鞋,具有对脚踝保暖的特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女士鞋,包括鞋底、鞋面和鞋帮,所述鞋底上具有鞋跟,还包括保暖革,所述保暖革沿鞋跟向鞋面一侧呈半包围状缝制在鞋帮上,且在鞋帮与保暖革之间形成有若干鼓包,所述鼓包内填充有羽绒材料。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穿着该鞋子时,脚踝被包裹在鞋帮中,秋冬天气出门时,由于人体有自产热的能力,腿部发散出的热量,经过鞋帮进入到鼓包中,鼓包中的羽绒材料将热量锁存在鼓包中,从而使得鞋子穿着时,脚踝部位能持续处于温暖状态;在室外的风经保暖革进入到鼓包中时,鼓包能对风进行缓冲,并经过羽绒材料进行阻隔,有效避免刺骨的冷风直接透过鞋帮与脚踝接触,使得冷风对脚踝造成刺激,长期以往之下而对脚踝造成伤害。

优选的,所述保暖革采用合成革材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合成革材质的保暖革具有更好的防水性能,在雨水时,能阻挡雨水进入到鼓包中造成羽绒材料的潮湿,而使得羽绒材料的保暖性能下降。

优选的,所述羽绒材料采用白鹅绒、灰鹅绒、白鸭绒或灰鸭绒。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羽绒材料更加天然,保暖效果好,且白鹅绒、灰鹅绒、白鸭绒或灰鸭绒无污染,以避免对人体造成化工伤害。

优选的,每个所述鼓包均呈菱形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菱形鼓包的设置,使得相邻鼓包之间边与边相接壤,从而使得相邻鼓包之间连接更加紧密,以最大程度在保暖革与鞋帮之间填充羽绒材料,达到全面保暖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鞋跟的底面上设有减震部以及围绕减震部呈U形分布的缓冲部,所述减震部沿鞋跟向鞋面一侧延伸,所述缓冲部包括若干间隔分体设置的梯形缓冲块,所述梯形缓冲块的小端朝向减震部一侧,所述梯形缓冲块小端的两侧均开设有缓冲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人们行走时,梯形缓冲块的大端将先接触地面,人体的重量后逐渐跟上,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从而地面将对梯形缓冲块进行挤压,从而挤压力顺着梯形缓冲块向小端一侧传递,挤压力在传递的过程中,通过缓冲槽的阻隔,使得梯形缓冲块在缓冲槽处形成富余的弹性空间,从而梯形缓冲块将在缓冲槽处进行收缩,因此通过缓冲槽能有效将挤压力释放、阻隔掉一部分,以减少挤压力传递至梯形缓冲块小端一侧的强度,从而使得地面反馈来的力传递至人体脚部强度更小,从而达到减震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减震部包括减震块以及设于减震块上的若干第一减震槽和第二减震槽,所述第一减震槽和第二减震槽均沿鞋底的长度方向分布,且每个所述第二减震槽均位于相邻两个第一减震槽之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减震块接触在地面上时,减震块受人体的重量而被挤压变形,由于减震块具有一定的弹性,从而在挤压力下,挤压力将第一减震槽和第二减震槽进行挤压,从而通过第一减震槽和第二减震槽的阻隔将减缓一部分的挤压力传递到地面,从而相应减小地面传递回来的反馈力,以进一步提高了鞋底的减震效果;并且第一减震槽和第二减震槽能相应使得后掌减震块形成不平整的表面,以防止水在后掌减震块上形成流体膜,以提高鞋跟的防滑效果。

优选的,所述第一减震槽呈八字形设置,所述第一减震槽具有开口大端和开口小端,其中开口小端朝向鞋面一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根据减震块接触地面的顺序,挤压力是从鞋跟向鞋面一侧传递的,从而第一减震槽首先两侧被挤压,从而挤压力向着开口小端汇聚,端部相向呈八字形的第一减震槽,能有效将两侧的挤压力进行抵消,以进一步提高鞋跟的减震效果。

优选的,所述第二减震槽呈V形设置,所述第二减震槽的封闭端朝向鞋面一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根据减震块接触地面的顺序,挤压力是从鞋跟向鞋面一侧传递的,从而第二减震槽首先两侧被挤压,从而挤压力向着封闭端汇聚,端部相向的第二减震槽,能有效将两侧的挤压力进行抵消,以进一步提高鞋跟的减震效果。

优选的,所述梯形缓冲块的大端宽度在1.5~2cm之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合适宽度的梯形防滑块的大端,缓冲部的疏密排布合适,在鞋跟受力,梯形防滑块受力形变时,保证了相邻两个梯形防滑块之间不发生抵触,有利于提高梯形缓冲块的减震效果。

优选的,所述减震部与缓冲部之间形成有排水槽,相邻两个梯形缓冲块之间形成有排水沟道,所述排水槽与排水沟道之间相互连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排水槽和排水沟道的设置,鞋跟在踩到水坑且离开水坑时,水能迅速从排水槽和排水沟道中流出,以避免在鞋跟处形成流体膜,从而提高了鞋跟的防滑能力;并且鞋跟在离开水坑时就已经流尽,从而保证了人们在行走时,水不会从鞋跟处甩出而粘附在裤腿上。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中女士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鞋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鞋垫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鞋底;101、前掌部;102、足弓部;103、后掌部;2、鞋面;3、鞋帮;4、鞋跟;5、保暖革;6、鼓包;7、减震部;701、减震块;702、第一减震槽;703、第二减震槽;8、缓冲部;801、梯形缓冲块;9、缓冲槽;10、开口大端;11、开口小端;12、排水槽;13、排水沟道;14、拉环;15、鞋垫。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女士鞋,如图2所示,包括鞋底1、鞋面2和鞋帮3,鞋底1上具有鞋跟4,鞋帮3沿鞋跟4向鞋面2一侧呈半包围状与鞋面2缝制在一起,且鞋帮3在鞋面2一侧具有开口,该开口通过鞋带进行收紧连接。

还包括保暖革5,保暖革5采用合成革材质,合成革具有更强的防水性能;保暖革5沿鞋跟4向鞋面2一侧呈半包围状缝制在鞋帮3上,且在鞋帮3与保暖革5之间形成有若干鼓包6,鼓包6通过丝线缝制单独形成;本实施例中每个鼓包6均呈菱形设置,其中每个鼓包6内均填充有羽绒材料,羽绒材料可采用白鹅绒、灰鹅绒、白鸭绒或灰鸭绒,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在室外的风经保暖革5进入到鼓包6中时,鼓包6能对风进行缓冲,并经过羽绒材料进行阻隔,有效避免刺骨的冷风直接透过鞋帮3与脚踝接触,使得冷风对脚踝造成刺激,长期以往之下而对脚踝造成伤害。

在鞋帮3上还设有鞋拉环,鞋拉环位于该女士鞋的后跟处。

如图4所示,该女士鞋里还设置有鞋垫15,使用该鞋垫15后舒适性、及透气性将大幅度提升。

结合图2和图3所示,鞋底1包括前掌部、足弓部和后掌部,鞋跟4设置在后掌部上,在鞋跟4的底面(与地面接触的面)上设有减震部7以及围绕减震部7呈U形分布的缓冲部8,减震部7沿鞋跟4向鞋面2一侧延伸,相应U形的缓冲部8的开口端朝向鞋面2一侧,其中减震部7与缓冲部8之间形成有排水槽12。

减震部7包括减震块701以及设于减震块701上的若干第一减震槽702和第二减震槽703,第一减震槽702和第二减震槽703均沿鞋底1的长度方向分布,每个第二减震槽703位于相邻两个第一减震槽702之间,其中第一减震槽702呈八字形设置,第一减震槽702具有开口大端10和开口小端11,开口小端11朝向鞋面2一侧;第二减震槽703呈V形设置,第二减震槽703的封闭端朝向鞋面2一侧,相应的第一减震槽702的开口小端11和第二减震槽703的封闭端处于同一直线上。

缓冲部8包括若干间隔分体设置的梯形缓冲块801,梯形缓冲块801凸起的高度与减震块701凸起的高度相同,且在相邻梯形缓冲块801之间形成有排水沟道13,排水沟道13与排水槽12相互连通;梯形缓冲块801具有大端和小端,梯形缓冲块801的大端宽度在1.5~2cm之间,梯形缓冲块801的小端宽度在1~1.2cm之间;其中,梯形缓冲块801的小端朝向减震部7一侧,梯形缓冲块801的小端两侧均开设有缓冲槽9;缓冲槽9的设置,在人们行走时,梯形缓冲块801的大端将先接触地面,将对梯形缓冲块801进行挤压,挤压力顺着梯形缓冲块801向小端一侧传递,挤压力在传递的过程中,通过缓冲槽9的阻隔,使得梯形缓冲块801在缓冲槽9处形成富余的弹性空间,从而梯形缓冲块801将在缓冲槽9处进行收缩,因此通过缓冲槽9能有效将挤压力释放、阻隔掉一部分,以减少挤压力传递至梯形缓冲块801小端一侧的强度,从而达到减震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