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荧光发光式亮光手腕带拐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39766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一种荧光发光式亮光手腕带拐杖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拐杖,尤其涉及一种荧光发光式亮光手腕带拐杖。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老人有拄拐杖的习惯。(目前现有的产品没有夜光发光明亮的功能,所以在夜晚黑暗的环境中,不便于老年人轻易的寻找到拐杖,从而起身容易跌倒,存在安全隐患。

有照明功能的拐杖多采用干电池供电,经济性、环保性差,老年人若忘记更换干电池,浪费照明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荧光发光式亮光手腕带拐杖,在黑暗中可以发光,方便用户发现或寻找拐杖,还可以机械发电,经济环保。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荧光发光式亮光手腕带拐杖,包括一拐柄及一拐体,所述拐体的一端与所述拐柄固定连接,所述荧光发光式亮光手腕带拐杖还包括一手腕带,所述手腕带套接在所述拐体上,所述手腕带的一部分或者全部采用荧光材料制成,所述拐柄包括一本体、一发电装置及一照明装置,所述本体内部中空,所述照明装置与所述发电装置电连接,所述照明装置安装在所述本体的一端端面上,所述发电装置为所述照明装置供电并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储存起来。

优选的,所述发电装置包括一手压柄、一齿轮箱、一微型发电机及一蓄电池,所述手压柄为一摇柄,所述手压柄与所述齿轮箱连接,所述齿轮箱与所述微型发电机连接,经所述齿轮箱的传动和增速后带动所述微型发电机发电,所述微型发电机与所述蓄电池连接,所述蓄电池与所述照明装置电连接,所述齿轮箱、所述微型发电机与所述蓄电池位于所述本体内部。

优选的,所述拐柄还包括一电池装置,所述电池装置包括一电池仓和一电池装入口,所述电池装入口盖覆于所述电池仓上,所述电池装入口位于所述本体与所述照明装置相对的一端端面上,所述电池仓容纳两节干电池,所述干电池从所述电池装入口装入,所述电池装置为所述照明装置供电。

优选的,所述拐体包括一内管和一外管,所述内管套接在所述外管中。

优选的,所述内管一端有一弹珠,所述外管上设有若干圆孔,所述弹珠外凸于所述内管侧壁并卡放在一所述圆孔中,通过所述弹珠与不同的所述圆孔配合调整所述荧光发光式亮光手腕带拐杖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拐体还包括一锁箍,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套接后通过所述锁箍锁紧。

优选的,所述拐脚包括至少一脚套,所述脚套直接套接在所述内管的一端或者所述至少一脚套固定在一底座上,所述底座与所述内管一端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拐柄还包括一防滑槽,以便于人手持握。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微型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为所述照明装置供电,环保经济,所述手腕带采用荧光材料制成,在夜间发光,便于用户夜间寻找拐杖;所述弹珠与不同所述圆孔配合,调整拐杖高度。

附图说明

图1为荧光发光式亮光手腕带拐杖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立体图。

图2为图1中一拐柄的剖视图。

图中:1、拐柄;10、本体;11、照明装置;12、发电装置;121、手压柄;122、齿轮箱;123、微型发电机;124、蓄电池;125、卡扣;13、电池装置;131、电池仓;132、电池安装口;14、开关;15、防滑槽;2、拐体;21、外管;211、圆孔;22、锁箍;23、内管;231、弹珠;3、手腕带;4、拐脚;41、脚套;42、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一种荧光发光式亮光手腕带拐杖,包括一拐柄1、一拐体2、一手腕带3和一拐脚4。

所述拐柄1包括一本体10、一照明装置11、一发电装置12、一电池装置13、一开关14和若干防滑槽15。

所述本体10内部中空,所述照明装置11安装在所述本体10一端端面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照明装置11为一白光LED灯。

所述发电装置12包括一手压柄121、一齿轮箱122、一微型发电机123、一蓄电池124和一卡扣125。所述手压柄121有压入和弹出两种状态,所述手压柄121处于压入状态时与所述本体10的外表面平齐,所述手压柄121处于弹出状态时外凸于所述本体10的外表面。所述手压柄121为一摇柄。所述齿轮箱122包括一传动轴(图未示)和一增速齿轮组(图未示)。所述手压柄121与所述传动轴相连并带动所述传动轴旋转。所述传动轴与所述微型发电机123之间通过所述增速齿轮组相连。所述齿轮箱122、所述微型发电机123与所述蓄电池124安装在所述本体10的内部。所述微型发电机123发电并将电能储备在所述蓄电池124中。所述蓄电池124与所述照明装置11连接。向所述照明装置11方向推动所述卡扣125,所述手压柄121将处于弹出状态,向相反方向推动所述卡扣125,所述手压柄121将处于压入状态。

所述电池装置13安装在所述拐柄1的一端,与所述照明装置11相对。所述电池装置13包括一所述电池仓131与一所述电池安装口132。所述电池仓131设在所述本体10的内部,可以容纳两节干电池(图未视)。所述电池安装口132设在所述本体10的一端端面上,每一所述干电池从所述电池安装口132装入所述电池仓131内,为所述照明装置11供电。在所述电池装置13不能正常供电时,所述发电装置12作为储备电源为所述照明装置11供电。

所述开关14与所述发电装置12、所述电池装置13分别电连接。所述开关14设有三个档位,位于所述本体10的旁侧,具有电源开关的作用。

每一所述防滑槽15向所述本体10的内部方向凹陷,位于所述拐柄1手持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滑槽15处采用软胶材料,具有防滑,便于用户手持所述拐柄1。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滑槽15处采用ABS材料并增加手感纹路设计,实现防滑和按摩效果。

所述拐柄1呈T型、弧线形或者L型,符合人体工程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拐柄1呈L型。

所述拐体2为一中空管状结构,包括一外管21、一锁箍22和一内管23。所述内管23套接在所述外管21中。所述外管21上设有若干圆孔211,所述内管23包括一弹珠231。所述弹珠231靠近所述内管23的一端,外凸于所述内管23的外壁并卡放在一所述圆孔211中。所述锁箍22采用螺纹锁紧套接在一起的所述外管21和所述内管23。所述拐体2采用优质铝合金材料,为管状结构,质量轻,方便老人使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圆孔211有十个,相邻两个所述圆孔211间的距离为2cm。

所述手腕带3一部分或者整体采用无辐射的荧光材料制成,这样在黑暗环境中不用开灯就能看清楚拐杖的位置。

所述拐脚4包括至少一脚套41。每一所述脚套41采用耐磨防滑材料制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拐脚还包括一底座42,所述底座42外沿轮廓呈正方形,各边角平滑过渡。每一所述脚套41通过螺钉与所述底座42连接。

整体而言,所述拐体2一端与所述拐柄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拐脚4连接。具体地,所述本体10与所述外管21固定连接。所述底座42与所述内管23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手腕带3套接在所述外管21上。

所述发电装置12运用电磁感应原理,将机械能转变为电能,作为储备电源,以防所述电池装置13突然没电或是忘记更换所述干电池。出厂状态下,所述手压柄121处于压入状态,向所述照明装置11方向推动所述卡扣125,所述手压柄121弹出,边走路边按压所述手压柄121,通过所述手压柄121的齿条与所述齿轮箱122中一齿轮的啮合实现传动,进而带动所述微型发电机123发电,所发的电能流经所述蓄电池124并储存起来。所述发电装置12经济环保,同时还能锻炼用户手指的灵活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照明装置11有两种供电方式,一种用所述发电装置12供电,另一种用所述电池装置13供电。所述开关14控制所述照明装置11的亮灭并选择供电方式。在出厂状态下,所述开关14处于中间档。当所述开关14推向所述照明装置11方向时,由所述电池装置13供电,所述照明装置11发光;当所述开关14拨回中间时,所述照明装置11处于关闭状态,不再发光。当所述开关14推向所述电池安装口132方向时,由所述蓄电池124为所述照明装置11供电,当所述开关14拨回中间档时,所述照明装置11关灭。

在使用时,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身高调整拐杖的高度。先旋松所述锁箍22,抓住所述外管21,按下所述弹珠231,拉动所述外管21,到合适的一所述圆孔211,听到所述弹珠231“咔哒”一声,表明所述弹珠231与所述圆孔211卡扣到位,然后旋紧所述锁箍22,加强所述内管23与所述外管21之间连接的稳固性。行走时,所述手腕带3套在用户手腕上,防止拐杖从用户手中脱落。用户还可以根据路况调整所述拐脚4的组合方式。路况较好时拆下所述底座42,将一所述脚套41与所述内管23远离所述弹珠231的一端直接连接。路况较差时,四个所述脚套41固定在所述底座42一侧面上,所述底座42一端与所述拐体2可拆卸连接,多个所述脚套41增强行走时平稳性。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