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口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65246阅读:7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口罩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公开属于卫生用品领域,涉及一种口罩。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大多口罩主要是覆盖用户的嘴鼻处空间,口罩贴合紧则呼吸困难,贴合宽松则起不到良好的过滤效果,口罩佩戴不舒适。

在口罩上设置耳挂带,并将耳挂带固定在口罩的边缘,其中,耳挂带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口罩的底部和顶部边缘,当口罩紧贴使用时,耳挂带对耳朵产生的拉力大,舒适度差。用户佩戴口罩时,耳挂带在脸部显得突兀。在一些需要安装或更换滤芯的口罩中,滤芯与口罩之间的固定和更换过程复杂,操作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供一种口罩。它具有安装和更换滤芯方便,耳挂佩戴舒适的效果。

具体地,本公开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口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罩及安装在外罩上的面板,所述面板上设有收容槽用以安装和收纳耳挂带,所述收容槽朝向外罩的中心方向延伸。

本公开提供的口罩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在外罩与面板之间设置收容槽,耳挂带安装在收容槽内,可以使耳挂带拉结口罩的受力点前移至口鼻部附近,使口罩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同时,使得耳挂带可以在收容槽内自由地移动拉伸,对外部以及佩戴感受不会产生影响,用户体验时不会感觉到耳挂带的伸缩移动,佩戴舒适。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罩上设有对称的尾翼部,所述面板贴合在所述尾翼部上,在所述面板与所述尾翼部之间设有两收容槽。在外罩上设置尾翼部,增加外罩的保护面积。收容槽设置在面板与尾翼部之间,可以提高收容槽的深度,使耳挂带与面部直接接触的接触面减小,提升用户体验,隐蔽性好。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尾翼部包括顶边缘和底边缘,所述顶边缘与所述底边缘之间的宽度自所述尾翼部与所述外罩的交界处向尾翼部的末端逐渐减小,所述面板与所述尾翼部的形状向匹配。将尾翼部设置成尖角状凸出的形状,可以延长尾翼部与脸颊的贴合部分,同时可以是尾翼部的受力逐渐向尾翼部的末端汇聚,使尾翼部的收缩形变位置靠近与外罩的相交处,提升密封效果。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容槽包括顶收容槽和底收容槽,所述顶收容槽位于外罩的上部,所述底收容槽位于外罩的下部。收容槽分开设置在外罩的上部和下部,可以增加耳挂带带动口罩贴合在用户脸部的范围。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收容槽的长度大于底收容槽的长度。顶收容槽靠近耳部,增加顶收容槽的长度,在口罩停止使用时,耳挂带可以缩回到顶收容槽中,提高口罩的美观度和耳挂带的隐蔽性。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收容槽平行于所述底收容槽。使得耳挂带的延伸角度保持平行,耳朵受力均衡,佩戴舒适。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外罩两侧设有尾翼部,所述面板贴合在所述尾翼部上,所述顶收容槽位于尾翼部的上部,所述底收容槽位于尾翼部的下部。设置尾翼部扩大外罩包裹脸部的范围,顶收容槽和底收容槽设置在尾翼部上,可以沿尾翼部延伸至面板与外罩相交处的内部边缘,提高顶收容槽和底收容槽深度。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尾翼部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连通至所述收容槽,所述耳挂带穿过通孔固定至所述收容槽。耳挂带由通孔进入到收容槽,耳挂带可以挤压尾翼部的端部贴合在脸颊上,使耳挂带减少与面部皮肤的接触和挤压,舒适性好。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收容槽的开口设于面板与尾翼部的边缘处,所述耳挂带固定于所述底收容槽内。可以使耳挂带的收缩和延伸更加顺畅,整体的平整性好。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耳挂带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收容槽的底端。可以最大程度的使耳挂带靠近脸部的中央位置,提高口罩的密封性。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耳挂带上安装有调节扣,所述调节扣沿耳挂带滑动并夹紧。调节扣能调节耳挂带的长度以使之包裹不同的面部轮廓。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滤芯,所述滤芯安装在所述面板上。设置面板固定滤芯,滤芯的安装和更换方便。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面板上设有凸台,所述滤芯上设有挂扣孔,所述挂扣孔扣接在凸台上。通过凸台与挂扣孔配合的形式固定滤芯,安装方便。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台设有至少一定位面,所述挂扣孔与所述凸台相匹配。在凸台上设置定位面,滤芯与凸台配合紧密,安装位置精度高。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耳挂带由弹性带状材料制成。耳挂带具有弹性可以沿收容槽滑动收缩,适应不同的面部轮廓。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面板胶结在所述外罩上。面板与外罩采用胶合连接,整体柔软性好,与皮肤的贴合效果一致。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面板由TPU材料制成。注塑成型的弹性环保TPU面板,材质柔软,整个面板直接附着在超纤外罩上,增加了口罩的手持触感,舒适度好。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罩为超细纤维热压成型件。外罩一体加工,整体性好,外形美观,外罩各部分的延展性和柔韧性差异小。

本公开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的明显,或通过本公开的实践了解到。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口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口罩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滤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口罩的使用状态图。

其中,外罩 10;本体部 11;过滤腔 111;第二佩戴部 112;第一佩戴部 113;避让槽 114;透气孔 115;过渡部 116;尾翼部 12;底边缘 121;顶边缘 122;通孔 123;面板 20;第二边 201;第一边 202;弧形边 203;收容槽 21;顶收容槽 211;底收容槽 212;凸台 22;定位面 221;耳挂带 30;调节扣 31;滤芯 40;挂扣孔 41。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公开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一种口罩,包括:外罩10及安装在外罩10上的面板20,所述面板20上设有收容槽21用以安装和收纳耳挂带30。

在面板20与外罩10之间设有两收容槽21,耳挂带30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收容槽21上,耳挂带30可以收纳在收容槽21内,隐蔽性好。收容槽21朝向外罩的中心方向延伸,使耳挂带30拉结口罩的受力点前移至口鼻部附近,使口罩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耳挂带30设于面板20与外罩10之间,使得耳挂带30可以在收容槽21内自由地移动拉伸,对外部以及佩戴感受不会产生影响,用户体验时不会感觉到耳挂带30的伸缩移动,佩戴舒适。

本实施例中,外罩10上设有对称的尾翼部12,所述面板20贴合在所述尾翼部12上,在所述面板20与所述尾翼部12之间设有两收容槽。面板20胶合在尾翼部12上,在面板20与尾翼部12之间形成两中空的收容槽21,收容槽21沿面板20向本体部11方向延伸,耳挂带30的端部安装在收容槽21内。

其中,耳挂带30由弹性带状材料制成,耳挂带30部分收缩到收容槽21内,减少外露部分。使用时,拉动耳挂带30可以使之从收容槽21内拉伸出来,起到隐藏的作用。收容槽21朝向本体部11方向延伸,耳挂带30安装在收容槽21内,可以使耳挂带30拉紧口罩的受力点移动至脸颊部位。

由于耳挂带30越靠近脸部的中央位置,口罩的密封性越好,设置收容槽21可以延长耳挂带30与口罩的连接点,使耳挂带30的固定点提前到接近面板20的边缘,该边缘接近口罩中心,口罩的密封性好。而耳挂带30沿收容槽21延伸,收容槽21起到限定和导向的作用,使耳挂带30贴紧在面板20上,使面板20和尾翼部12贴合在脸部,提高密封性。

本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1和图2,收容槽21包括顶收容槽211和底收容槽212,顶收容槽211位于外罩10的上部,底收容槽212位于外罩10的下部,顶收容槽211的长度大于底收容槽212的长度。尾翼部12朝向耳部方向倾斜凸出,顶收容槽211设置在面板20上靠近尾翼部12的上侧边缘位置。顶收容槽211的延伸长度可尽可能的靠近面板20的边缘,用以提升顶收容槽211的长度,提高导向性能和接近面板20中心,为耳挂带30的安装位置提供基础。底收容槽212设置在尾翼部12的下边缘部位上并朝向本体部11方向延伸,面板20的纵深小。同时,尾翼部12已接近面部中心,底收容槽212可以导向耳挂带30和张紧尾翼部12下部。

本实施例中,顶收容槽211平行于底收容槽212。顶收容槽211与底收容槽212相互平行,可使得耳挂带30平行受力,减少了耳挂带30对耳朵产生的压力,形成舒适的耳挂带30佩戴体验。

在尾翼部12上设有通孔123,通孔123连通至收容槽21,耳挂带30穿过通孔123固定至收容槽21。其中,可将通孔123连通至顶收容槽211,通孔123由尾翼部12的外侧表面导通至收容槽21,耳挂带30可以沿通孔123进入到顶收容槽211内,在面板20的内侧皮肤不会感觉到耳挂带30的移动、拉伸或收缩,用户体验好。同时,耳挂带30可以挤压尾翼部12的端部贴合在脸颊上,使耳挂带30减少与面部皮肤的接触和挤压,舒适性好。

底收容槽212的开口设与面板20与尾翼部12的边缘处,耳挂带30穿入底收容槽212并固定。耳挂带30的另一端沿面板20与尾翼部12的边缘处进入到底收容槽212中,可以使耳挂带30的收缩和延伸更加顺畅,耳挂带30在尾翼部12的中部不会凸出其表面,整体的平整性好。

本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1和图2,耳挂带30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收容槽21的末端。将耳挂带30的两端分别固定的收容槽21的末端,可以最大程度的使耳挂带30靠近脸部的中心位置,提高口罩的密封性。

在耳挂带30上安装有调节扣31,调节扣31沿耳挂带30滑动并夹紧。耳挂带30上安装调节扣31调节耳挂带30的长度,使耳挂带30能适应不同头型的用户,应用范围更广。

如图1所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口罩,两尾翼部12对称的设在外罩10上。面板20安装并贴合在尾翼部12上。面板20采用柔性材料制成,其中,面板20伏贴于用户的脸颊部位。

尾翼部12沿外罩10的两侧凸出且对称分布,外罩10的中心处正对在用户的口鼻部分,尾翼部12朝向用户的耳部方向延伸。其中,在口罩中朝向用户的耳鼻方向为上部或顶部,朝向用户的口部为下部或底部。在尾翼部12上安装耳挂带30,面板20贴合在尾翼部12的内侧。

佩戴时,面板20贴合在用户的脸颊两侧,并使外罩10的第一佩戴部113及第二佩戴部112贴合在用户的口鼻部位,形成相对封闭的呼吸空间。在尾翼部12上安装面板20,增加了面部皮肤与外罩10之间的距离,进而可以增加外罩10与口鼻部位之间的呼吸空间,扩大了口罩的过滤面积。增大的过滤空间还可帮助减轻口罩因聚集于口鼻部位而带来的集中压力,并将压力通过尾翼部12分散到脸部,佩戴舒适。尾翼部12向两侧凸出扩展到脸颊两侧,扩大口罩对于用户面部的保护范围。尾翼部12朝向耳部延伸并将耳挂带30安装在尾翼部12上,口罩佩戴在脸部时不显突兀。面板20贴合至尾翼部12起到加固和支撑尾翼部12的效果。

如图2所示,其中,所述外罩10设有本体部11,所述本体部11上设有第一佩戴部113及第二佩戴部112,所述尾翼部12自第一佩戴部113及第二佩戴部112延伸形成。尾翼部12对称设置在本体部11的两侧,两面板20沿外罩10的中心对称安装分别贴合在尾翼部12上。外罩10呈中心对称分布,两面板20在外罩10上并不直接相交或重叠。两面板20之间通过本体部11上的第一佩戴部113及第二佩戴部112间隔开,外罩10上的间隔部分的内侧表面与用户的面部皮肤直接或间接接触。

在用户佩戴口罩时,外罩的第一佩戴部113直接贴合在鼻梁部位,外罩10的第二佩戴部112直接贴合在下巴部位。面板20没有覆盖在口罩与鼻梁及下巴的接触面处,第一佩戴部113及第二佩戴部112弯曲贴合在用户的面部皮肤不会引起面板20的弯曲,使得面板20紧密贴合在用户的两侧脸颊上。外罩10采用整体一体加工,增加了口罩的整体美观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佩戴部113及第二佩戴部112之间的本体部11形成一过滤腔111,连接所述过滤腔111内表面与尾翼部12的过渡部116为一连续弧形面。

第一佩戴部113及第二佩戴部112设于本体部11的上下两侧,尾翼部12设于本体部11的两侧向外延伸,过滤腔111位于本体部的中心,且通过连续弧形面圆滑过渡至两尾翼部12、第一佩戴部113及第二佩戴部112,其中,两尾翼部12向过滤腔111中心围拢。尾翼部12受力时,由尾翼部12带动过渡部116收缩进而使过滤腔111整体向两侧扩展,第一佩戴部113及第二佩戴部112上下贴合在用户的皮肤上,整体密封性好,形变均匀。

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本体部11的部分呈曲面状朝外凸出,过滤腔111形成于本体部11的内侧凹陷部分,在本体部11上开设有贯穿的若干透气孔115,透气孔115连通过滤腔111与外界。过滤腔111对应于用户的口鼻部位。口罩佩戴至用户的脸部时,口鼻部位处于正对过滤腔111的位置,在过滤腔111内可设置滤芯40或其他过滤装置,用于过滤和消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两尾翼部12围拢在过滤腔111的周边,尾翼部12受力拉紧外罩10时,本体部11上过渡部116可以将力传递,使过滤腔111均匀收缩,贴合效果好。

尾翼部12自所述第一佩戴部113延伸的边为顶边缘122,所述尾翼部12自所述第二佩戴部112延伸的边为底边缘121,所述顶边缘122与所述底边缘121之间的宽度自所述尾翼部12与所述过滤腔111的交界处向尾翼部12的末端逐渐减小。尾翼部12呈尖角状凸出于本体部11的两侧。其中,尾翼部12朝向耳部方向倾斜向上延伸。

尾翼部12呈尖角状设置在外罩10上,在尾翼部12的端部设置有圆弧倒角,面板20与尾翼部12的形状相匹配。尾翼部12的圆弧倒角接近耳部,尾翼部12由本体部11逐渐向尾翼部12的末端呈锐角状收拢,美观性好。同时,耳挂带30安装在尾翼部12上,耳挂带30得到尾翼部12的延伸而接近耳部,可以改善口罩佩戴时耳部的受力情况,提高口罩长时间佩戴的舒适度。

面板20的形状与尾翼部12相匹配,面板20为薄片状,将面板20的外形设为三角状并贴合在尾翼部12上。其中将面板20上尾翼部12的尖角相对的一侧边缘设为弧形边203,弧形边203环绕在过滤腔111的外围,弧形边相适配于过渡部116上的弧形面。

即面板20接近过滤腔111的位置设有凹形缺口状的弧形边203,面板20环绕设置在过滤腔111的周边,贴近而不突入到过滤腔111的范围内,增加过滤腔111的空间,并对过滤腔111的周边起到加固的作用。

如图1和图2所示,面板20的第一边202平行于尾翼部的顶边缘122,面板20的第二边201平行于尾翼部的底边缘121。将第一边202和第二边201分别与尾翼部的顶边缘122和底边缘121设为平行或者重合。从外表上看不能直观看到贴合在尾翼部12上的面板20,使口罩更呈现整体性,外形美观。同时,面板20与尾翼部12的边缘平行或重合可以使得面板20与尾翼部12形变或受力的情况相同或相似,继而使得其形变同步性好,佩戴舒适。其中,第一边202朝向鼻部的方向延伸;第二边201朝向口部的方向延伸。

如图2所示,所述尾翼部的底边缘121设为直边,且延伸至所述本体部11。即在外罩10上沿中心对称设置的两个尾翼部12的底边缘121呈直线并相交至第二佩戴部112,其相交处接近用户的佩戴时的口部。耳挂带30佩戴至耳部时,耳挂带30拉紧尾翼部12,尾翼部12带动底边缘121贴紧在脸颊上。口罩的底边缘121设置成直边,口罩受力时可以沿直线传递张紧力,边缘受力均衡,口罩与皮肤的贴合效果好,密封性好。

贴合在本体部11两侧的面板10的第二边201向本体部11的底部延伸,其中,第二佩戴部112位于两第二边201之间的本体部11上。两面板20隔开设于本体部11上,第二佩戴部112位于本体部11的底部。面板20上设置的弧形边203朝向过滤腔111,因此面板20上接近第二佩戴部112的部位其截面逐渐减小。用户佩戴口罩时,第二佩戴部112可以直接包裹用户的至少部分下巴。面板20上接近下巴方向,其与面部的贴合面逐渐减小,面板20贴合在下巴两侧,不受弯曲力的影响或者受到的弯曲力影响小,继而对尾翼部12或面板20的形变小,具有良好的贴合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佩戴部113与所述尾翼部的顶边缘122的相交处设有呈下凹槽口状的避让槽114。面板20上的第一边202延伸至避让槽114,避让槽114可以使第一佩戴部113与尾翼部的顶边缘122圆滑过渡。第一佩戴部113的形状可以适于用户的鼻部形状设置。第一佩戴部113连通至过滤腔111,尾翼部12的顶边缘122延伸并包容避让槽114,对避让槽114起到支撑,美观度好。

如图4所示,避让槽114位于用户的鼻部两侧,头部在该处具有凸出的颧骨部位,避让槽114的设置可以使颧骨部位的脸部皮肤凸出口罩的包裹范围,避免面板20在该处直接贴合产生较大的弯曲应力,引起褶皱而导致密封效果不好,提高口罩与脸部的贴合紧密度。

沿佩戴方向尾翼部12的最高处位于第一佩戴部113最高处的上方。尾翼部12沿两侧向耳部凸出,口罩佩戴至用户时,尾翼部12的最高处接近耳部,延长口罩与脸颊的接触面积。在尾翼部12上安装耳挂带30,延长了耳挂带30对口罩的拉动距离,耳挂带30距离耳部近,对耳部的拉力减小佩戴舒适。

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口罩还包括滤芯40,滤芯40安装在面板20上且位于过滤腔111内。过滤腔111正对着口鼻部位,滤芯40安装在口罩内的过滤腔111中,空气从透气孔115进入并经滤芯40过滤后被口鼻部位吸入,空气中的病菌或灰尘等有害物质被滤芯40吸附或隔离,滤芯40可拆卸的安装在面板20上,不需额外设置固定滤芯40的部件或方法,滤芯40固定和更换方便。

在面板20上设有凸台22,凸台22位于面板20上靠近过滤腔111的一端。凸台22越靠近过滤腔111,滤芯40与凸台22连接处就越接近过滤腔111,滤芯40对面板20贴合在用户脸部的影响小。在滤芯40上设有挂扣孔41,挂扣孔41扣接在凸台22上。凸台22凸出面板20的表面,挂扣孔41为通孔123或沉孔状设置在滤芯40的两端。

滤芯40安装至过滤腔111时,挂扣孔41对应扣入到凸台22中,滤芯40的安装和更换方便。在面板20上设置凸台22,无需额外增加固定滤芯40的部件,口罩的部件少,整体更加简洁。凸台22可以设置成圆柱形、棱柱形或设有削边的定位面221的柱形等规则结构,或者其它不规则图形。挂扣孔41与凸台22的形状相匹配,可以定位和固定滤芯40。

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凸台22设有至少一定位面221,如凸台22设置为圆柱形,其圆柱的侧面上开设有定位面221,定位面221平行于凸台22的轴线,挂扣孔41与凸台22相匹配。在凸台22上设置定位面221,滤芯40与凸台22配合紧密,滤芯40在凸台22上不会转动,位置精度高,安装位置准确。

本实施例中,面板20胶结在外罩10上。面板20与外罩10之间通过胶结连接,胶结可以使面板20平整的贴合在外罩10上,起伏或褶皱少,与皮肤贴合时更加舒适。同时,胶结可以使面板20和外罩10之间的柔软程度变化小,连接方便。

面板20由TPU材料制成,TPU(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化学中文名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注塑成型的弹性环保TPU面板20,材质柔软。该柔性面板20需要紧贴面部,材料通过亲肤测试,同时也更加适合人脸肌肤长时间接触佩戴。面板20由TPU材料制成,在佩戴后可以对其进行清洁,重复利用。

外罩10为超细纤维热压成型件,超细纤维可采用(PU(poly urethane化学中文名为聚氨酯)、尼龙等)。面板20贴合在尾翼部12上可以支撑外罩10上的尾翼结构,整个面板20直接附着在超细纤维制成的外罩10上,增加了口罩的手持触感,舒适度好。外罩10由超细纤维热压成型,一体加工,整体性好,外形美观,外罩10各部分的延展性和柔韧性差异小。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