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链头及其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26130阅读:1378来源:国知局
拉链头及其成型模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拉链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拉链头及其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拉链头都包括用于与链带配合的拉头以及连接至拉头上以便拉动拉头的拉片,拉头上通常设有锁鼻,拉片的一端设有拉环。在组装时,锁鼻具有开口,可将拉环套在锁鼻上,然后再使锁鼻闭合与拉环实现环扣连接。这种现有的拉链头由于需要分别成型拉头和拉片再进行组装,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拉链头,方便实现高效率地生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一步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拉链头成型模具,能高效率地生产拉链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拉链头,包括拉头和拉片,所述拉头上设有第一连接环,拉片上设有第二连接环,所述拉头和拉片由金属材料一体铸造成型而连为一体,所述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均为连续、无开口的闭环结构且相互环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拉头上还设有凸出设置的锁片,所述锁片上开设有锁孔。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拉链头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下模在对应于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的位置分别设有上模仁和下模仁,所述上模仁又包括左右并排设置的第一左模仁和第一右模仁,所述下模仁又包括左右并排设置的第二左模仁和第二右模仁,所述第一左模仁、第一右模仁、第二左模仁和第二右模仁相互配合形成与第一连接环相匹配的第一环形型腔及与第二连接环相匹配的第二环形型腔,所述第一环形型腔和第二环形型腔相互环扣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内还设有第一左滑道和第一右滑道,所述第一左模仁的一侧设有对应滑设于所述第一左滑道内的第一左滑块,第一右模仁的一侧设有对应滑设于所述第一右滑道内的第一右滑块;所述下模内还设有第二左滑道和第二右滑道,所述第二左模仁的一侧设有对应滑设于所述第二左滑道内的第二左滑块,第二右模仁的一侧设有对应滑设于所述第二右滑道内的第二右滑块。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左滑道和第一右滑道呈八字形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左模仁和第一右模仁的贴合面的顶部处设有V形槽,所述上模还设有可插入所述V形槽内并进一步抵推第一左模仁和第一右模仁以使第一左模仁和第一右模仁分离的第一顶针以及抵顶于第一顶针上以使第一顶针伸出的第一压缩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左滑道和第二右滑道呈倒八字形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左模仁和第二右模仁的贴合面的底部处设有倒V形槽,所述下模还设有可插入所述倒V形槽内并进一步抵推第二左模仁和第二右模仁以使第二左模仁和第二右模仁分离的第二顶针以及抵顶于第二顶针上以使第二顶针伸出的第二压缩弹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拉链头通过采用金属材料一体铸造成型而成,且在铸造成型时,分别设于拉头和拉片上的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能即可实现环扣连接,从而可以有效避免传统制造工艺中拉头和拉片的组装工序,生产效率高。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拉链头成型模具巧妙地设置相互环扣的第一环形型腔和第二环形型腔,可以直接在铸造时即成型出拉头和拉片上相互环扣的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无需传统的组装拉头和拉片的工序,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拉链头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拉链头成型模具的一个实施例的上模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拉链头成型模具的一个实施例的下模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拉链头成型模具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左模仁和第一右模仁配合的侧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拉链头成型模具的一个实施例中合模时的上模和下模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拉链头成型模具的一个实施例中开模时的上模和下模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而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拉链头,包括拉头1和拉片2。所述拉头1上设有第一连接环10,拉片2上设有第二连接环20。所述拉头1和拉片2由金属材料一体铸造成型而连为一体,所述第一连接环10和第二连接环20均为连续、无开口的闭环结构且相互环扣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拉链头的拉头1和拉片2通过直接采用金属材料一体铸造成型而成,而且分别设于拉头1和拉片2上的第一连接环10和第二连接环20能在铸造成型时即实现环扣连接,从而可以有效避免传统制造工艺中拉头和拉片的组装工序,生产效率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拉头1上还设有凸出设置的锁片12,所述锁片12上开设有锁孔120。通过设计锁片12和锁孔120,可以配合锁具使拉头锁固在相应的物件上,而有效防止他人非法拉动拉链头而打开拉链。

另一方面,如图2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拉链头成型模具,包括上模3和下模4,所述上模3和下模4上除了设有用于成型拉头1和拉片2的常规部位的型腔30、40之外,所述上模3和下模4还在对应于第一连接环10和第二连接环20的位置分别设有上模仁5和下模仁6,所述上模仁5又包括左右并排设置的第一左模仁50和第一右模仁52,所述下模仁6又包括左右并排设置的第二左模仁60和第二右模仁62,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左模仁50、第一右模仁52、第二左模仁60和第二右模仁62相互配合形成与第一连接环10相匹配的第一环形型腔70以及与第二连接环20相匹配的第二环形型腔80,所述第一环形型腔70和第二环形型腔80相互环扣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在图2及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在上模3及下模4中分别对应设有两套相应的型腔及模仁,从而可以一次铸造两个拉链头,生产效率更高。

通过采用上述的成型模具,可以采用金属材料一体铸造成型拉链头,且成型出来的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20即会环扣连接,避免了后续的组装拉头和拉片的工序,生产效率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上模3内还设有第一左滑道31和第一右滑道32,所述第一左模仁50的一侧设有对应滑设于所述第一左滑道31内的第一左滑块500,第一右模仁52的一侧设有对应滑设于所述第一右滑道32内的第一右滑块520;所述下模4内还设有第二左滑道41和第二右滑道42,所述第二左模仁60的一侧设有对应滑设于所述第二左滑道41内的第二左滑块600,第二右模仁62的一侧设有对应滑设于所述第二右滑道42内的第二右滑块620。第一左模仁50和第一右模仁52分别借助对应的第一左滑块500和第一右滑块520可滑动地组装至上模3中,第二左模仁60和第二右模仁62分别借助对应的第二左滑块600和第二右滑块620可滑动地组装至下模4中,从而可以方便脱模时进行滑动,有利于脱模的操作。

而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左滑道31和第一右滑道32呈八字形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左模仁50和第一右模仁52的贴合面的顶部处设有V形槽53,所述上模3还设有可插入所述V形槽53内并进一步抵推第一左模仁50和第一右模仁52以使第一左模仁50和第一右模仁52分离的第一顶针54以及抵顶于第一顶针54上以使第一顶针54伸出的第一压缩弹簧56。在合模时,第一左模仁50和第二右模仁52相贴合,且弹性压缩所述第一压缩弹簧56,而当成型结束需要脱模时,如图6所示,在上模3和下模4分离的过程中,第一压缩弹簧56即同步地抵推第一顶针54使第一顶针54伸出入所述V形槽53内并进一步抵推第一左模仁50和第一右模仁52从而使第一左模仁50和第一右模仁52分离,脱模操作简捷易行。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左滑道41和第二右滑道42呈倒八字形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左模仁60和第二右模仁62的贴合面的底部处设有倒V形槽63,所述下模4还设有可插入所述倒V形槽63内并进一步抵推第二左模仁60和第二右模仁62以使第二左模仁60和第二右模仁62分离的第二顶针64以及抵顶于第二顶针64上以使第二顶针64伸出的第二压缩弹簧66。在下模4中设置的倒V形槽63、第二顶针64及第二压缩弹簧66的工作原理与上模3中设置的V形槽53、第一顶针54及第一压缩弹簧56相同,同样可以实现第一左模仁50和第一右模仁52的分离(如图6所示),提升脱模效率。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范围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