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救援的作训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39574阅读:546来源:国知局
便于救援的作训服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于救援的作训服。



背景技术:

在野外训练过程中,往往难以避免人员受伤的情况出现,当有人出现严重的伤情时,往往需要立即采取救援措施,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这时,就需要将受伤的人员快速的转移到医务人员所在的区域,以便于医务人员对其进行救治,但是,在转移时需要较多的人员,不便于对伤者进行及早的救治。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人就能对伤者进行转移的便于救援的作训服。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便于救援的作训服,包括上衣、裤子和救援束带;

所述上衣包括上衣本体,所述上衣本体的腰部水平设置有腰部拉带通道,所述上衣本体的背部交叉设置有两条背部拉带通道,其中一条所述背部拉带通道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在右肩部和左腋下,另一条所述背部拉带通道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在左肩部和右腋下;所述腰部拉带通道内设置有腰部拉带,所述腰部拉带的长度不小于1.5m,所述腰部拉带的一端设置有锁紧卡扣;所述背部拉带通道内设置有背部拉带,所述背部拉带的长度不小于2m,所述背部拉带的一端设置有锁紧卡扣;

所述裤子包括裤子本体,所述裤子本体的裤腿的上端设置有两个环形的加强圈,所述裤腿朝向另一个裤腿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加强圈连接的挂环;

所述救援束带包括一条束带,所述束带的一端设置有锁紧卡扣,所述束带上滑动设置有两个挂钩,所述挂钩与所述挂环相适配。

进一步地,所述背部拉带与所述背部拉带通道滑动配合,所述背部拉带的锁紧卡扣的宽度大于所述背部拉带通道的宽度,所述上衣的腋下设置有由于容置背部拉带的容置兜;

所述腰部拉带的锁紧卡扣的宽度大于所述腰部拉带通道的宽度,所述腰部拉带与所述腰部拉带通道滑动配合,所述腰部拉带通道远离锁紧卡扣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容置腰部拉带的容置兜。

进一步地,所述上衣本体的前侧设置有若干气囊,各所述气囊呈阵列式分布;各所述气囊相互连通,其中一个气囊设置有充放气口。

进一步地,所述背部拉带和背部拉带均包括依次设置的内层和外层,所述内层包括至少一层棉布,所述外层为改性尼龙编织层,所述内层和外层之间填充有海绵或棉花。

进一步地,所述锁紧卡扣包括卡固部和连接部,所述卡固部包括一块平板和至少一根与所述平板连接的立柱,所述平板的上下两个侧边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滑轨和棘齿,所述连接部包括外面板和所述外面板设置的内侧设置有两立边,所述两立边上设置有与所述滑轨适配的滑槽和与所述棘齿适配的簧片;所述簧片与所述立边铰接,所述簧片的一端与所述棘齿相适配,所述簧片的另一端设置有按压块;

所述背部拉带和所述腰部拉带上都设置与所述立柱相适配的锁紧孔。

进一步地,所述卡固部的平板上设置有一根齿条,所述外面板的内侧设置有与所述齿条啮合的齿轮,所述齿轮的外侧设置有齿轮轴,所述齿轮轴伸出所述外面板且与所述外面板旋转连接,所述齿轮轴的外端与旋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齿条、滑轨和棘齿的长度等于所述背部拉带和所述腰部拉带上相邻两锁紧孔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便于救援的作训服,当穿着者受伤需要救援时,一个人就可以将穿着者进行转移,对救援人数的限制大大减少。当穿着者受伤时,救援人员可以将救援束带束在腰部,将受伤者的挂环挂在救援束带的挂钩上,然后将两条背部拉带拉倒自己的胸前并锁紧,然后腰部拉带拉倒自己的腹部并锁紧,这样,就能够将受伤者固定在救援者的背部,并且不影响救援者的四肢行动,便于救援者的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便于救援的作训服的上衣的背部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便于救援的作训服的裤子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便于救援的作训服的救援束带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

图5是图4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便于救援的作训服,包括上衣、裤子和救援束带;

所述上衣包括上衣本体,所述上衣本体的腰部水平设置有腰部拉带通道2,所述上衣本体的背部交叉设置有两条背部拉带通道1,其中一条所述背部拉带通道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在右肩部和左腋下,另一条所述背部拉带通道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在左肩部和右腋下;所述腰部拉带通道2内设置有腰部拉带,所述腰部拉带的长度不小于1.5m,所述腰部拉带的一端设置有锁紧卡扣5;所述背部拉带通道1内设置有背部拉带,所述背部拉带的长度不小于2m,所述背部拉带的一端设置有锁紧卡扣5;

所述裤子包括裤子本体,所述裤子本体的裤腿的上端设置有两个环形的加强圈3,所述裤腿朝向另一个裤腿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加强圈3连接的挂环4;

所述救援束带包括一条束带,所述束带的一端设置有锁紧卡扣5,所述束带上滑动设置有两个挂钩6,所述挂钩6与所述挂环4相适配。

本实施例便于救援的作训服,当穿着者受伤需要救援时,一个人就可以将穿着者进行转移,对救援人数的限制大大减少。当穿着者受伤时,救援人员可以将救援束带束在腰部,将受伤者的挂环4挂在救援束带的挂钩6上,然后将两条背部拉带拉倒自己的胸前并锁紧,然后腰部拉带拉倒自己的腹部并锁紧,这样,就能够将受伤者固定在救援者的背部,并且不影响救援者的四肢行动,便于救援者的活动。

实施例2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背部拉带与所述背部拉带通道1滑动配合,所述背部拉带的锁紧卡扣5的宽度大于所述背部拉带通道1的宽度,所述上衣的腋下设置有由于容置背部拉带的容置兜;

所述腰部拉带的锁紧卡扣5的宽度大于所述腰部拉带通道2的宽度,所述腰部拉带与所述腰部拉带通道2滑动配合,所述腰部拉带通道2远离锁紧卡扣5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容置腰部拉带的容置兜。

本实施例在上衣和裤子上设置容置兜,在不使用背部拉带和腰部拉带时,将拉带上的锁紧卡扣5抽到拉带通道的端部,将拉带的另一端折叠后放置在容置兜内,在使用时可以直接从容置兜内抽出,便于快速救援。

实施例3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上衣本体的前侧设置有若干气囊,各所述气囊呈阵列式分布;各所述气囊相互连通,其中一个气囊设置有充放气口。

本实施例在上衣本体的前侧设置气囊,当进行救援时,将气囊中充气,在受伤者和救援者之间形成一层柔性的起点,这样,能够避免在跑动过程中对伤者造成二次伤害。

实施例4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背部拉带和背部拉带均包括依次设置的内层和外层,所述内层包括至少一层棉布,所述外层为改性尼龙编织层,所述内层和外层之间填充有海绵或棉花。

本实施例的拉带的设置方式能够提高救援者的舒适性,避免了较硬的拉带对救援者的皮肤造成擦伤。

实施例5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锁紧卡扣5包括卡固部52和连接部51,所述卡固部52包括一块平板和至少一根与所述平板连接的立柱57,所述平板的上下两个侧边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滑轨54和棘齿53,所述连接部51包括外面板和所述外面板设置的内侧设置有两立边,所述两立边上设置有与所述滑轨54适配的滑槽和与所述棘齿53适配的簧片55;所述簧片55与所述立边铰接,所述簧片55的一端与所述棘齿53相适配,所述簧片55的另一端设置有按压块56;

所述背部拉带和所述腰部拉带上都设置与所述立柱57相适配的锁紧孔。

本实施的便于救援的作训服,在锁紧时,将拉带拉紧,然后将立柱57插入拉带的锁紧孔中,然后将卡固部52和连接部51进行滑动,由于卡固部52设置有棘齿53,而连接部51设置有簧片55,在将卡固部52和滑动部向拉紧的方向滑动时,两者会自动锁死,不会脱开,而向放松的方向滑动时,需要按住按压块56,簧片55与棘齿53脱离,就能够放松拉带,放开按压块56,簧片55与棘齿53自动锁死。

实施例6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行,本实施例的便于救援的作训服中,所述卡固部52的平板上设置有一根齿条,所述外面板的内侧设置有与所述齿条啮合的齿轮,所述齿轮的外侧设置有齿轮轴,所述齿轮轴伸出所述外面板且与所述外面板旋转连接,所述齿轮轴的外端与旋钮连接。

所述齿条和滑轨54的长度等于所述背部拉带和所述腰部拉带上相邻两锁紧孔之间的距离。

本实施例便于救援的作训服通过旋钮的旋转使连接部51和卡固部52相对运动,调节拉带的松紧,便于使用,另外,齿条和滑轨54的长度的设计能够使拉带形成的环形的周长为任意值,便于调节松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