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滩伞的钻地式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86992阅读:1613来源:国知局
沙滩伞的钻地式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伞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沙滩伞的钻地式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去沙滩游玩的人越来越多,沙滩伞的使用率也在不断提高。目前,沙滩伞的固定大多采用加底座的办法,但底座往往很重,给搬运带来了不便;且沙滩风力较大,普通底座很容易被拔离地面。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申请号为:CN201120136929.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太阳伞用钻地式固定装置,圆型金属外套管上端开口,外套管的下端处外侧套制紧固圈,外套管的下端内侧与紧固圈对应处伸出式固定制有螺旋钻头,螺旋钻头顶端部上侧置有倒结构的下圆台体,下圆台体上部的外套管内空间中通过铰接件固连转动式制有下支撑爪,下支撑爪上部置有倒结构的上圆台体,上圆台体的上部制有上支撑爪,下支撑爪、上圆台体和上支撑爪均固定在直杆状丝杠式内螺杆上,外套管的上部内侧处固定制有使内螺杆串过并转动的固定板,内螺杆的顶端横向固连式制有踏杆式摇柄;外套管的侧壁上对应着支撑爪的三个爪处分别制有长方形槽。

上述专利文件通过设置可撑开的支撑爪来加强抓地性能,但是实心的支撑爪对沙土的抓握性能一般,且在支撑爪的尺寸较长时,不便于收纳,故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对沙土抓握性能更好的沙滩伞的钻地式固定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沙滩伞的钻地式固定装置,包括下支撑爪和铰接件,所述下支撑爪为伸缩管,所述伸缩管包括若干节依次紧密套接的节管,最远离铰接件的节管包括远离铰接件的抓地部和靠近铰接件的实心部,其余每节节管在靠近铰接件的一端均设有管盖,所述管盖沿其厚度方向开设有气孔,最靠近铰接件的节管上的气孔可拆卸连接有气管,所述气管内设有单向阀,所述气管可拆卸连接有打气装置;相邻两个节管之间设有限位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抓地部的外壁面上设有若干增加抓地力的凸环。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节管之间设有密封环。

进一步地,所述打气装置为伸缩打气筒。

或者,所述打气装置为打气球。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装置包括设置于节管的外壁面的凸块和设置于节管的内壁面的限位环。

或者,所述限位装置包括设置于节管的外壁面的卡块和设置于节管的内壁面的卡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下支撑爪设为伸缩管结构,并设置空心的抓地部来增加抓地力,尤其可以改善对沙土的抓握性,不使用时方便收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沙滩伞的钻地式固定装置的前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沙滩伞的钻地式固定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沙滩伞的钻地式固定装置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沙滩伞的钻地式固定装置中下支撑爪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沙滩伞的钻地式固定装置中下支撑爪撑开后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沙滩伞的钻地式固定装置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1、下支撑爪;2、铰接件;3、节管;4、抓地部;5、实心部;6、管盖;7、气孔;8、气管;9、凸环;10、凸块;11、限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6对本实用新型沙滩伞的钻地式固定装置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沙滩伞的钻地式固定装置,包括下支撑爪1和铰接件2,所述下支撑爪1为伸缩管,所述伸缩管包括若干节依次紧密套接的节管3,最远离铰接件2的节管3包括远离铰接件2的抓地部4和靠近铰接件2的实心部5,其余每节节管3在靠近铰接件2的一端均设有管盖6,所述管盖6沿其厚度方向开设有气孔7,最靠近铰接件2的节管3上的气孔7可拆卸连接有气管8,所述气管8内设有单向阀,所述气管8可拆卸连接有打气装置;相邻两个节管3之间设有限位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按现有技术(申请号为:CN201120136929.9的中国专利)的方法,将整个装置通过摇柄钻入地下,然后旋转丝杠式内螺杆,下、上支撑爪触及圆台,上下两层支撑爪各自顺着圆台打开。

然后用打气装置向气管8打气,由于气管8内设有单向阀,因此不会漏气,且打气后可以保有一定的压力,这样若干节伸缩管逐渐被撑开,如图5所示,最远离铰接件2的节管3上的抓地部4由于是中空的,因此伸出阻力较小,且沙土可以进入其空腔内,增加与沙土的接触面积,形成框式紧固,从而改善抓地效果。

当回收装置时,拆下气管8,伸缩管得到泄压,然后反向转动踏杆式摇柄便可收起支撑爪,再将整个装置转出地面,转出地面后,清洗抓地部4,按压节管3回位即可,方便收纳,占用空间较小,重量较轻。

除了采用空压式打气装置将伸缩管推出,还可以采用液压式或其他方式将伸缩管推出。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抓地部4的外壁面上设有若干增加抓地力的凸环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如图4和图5所示,凸环9可以增加与沙土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对沙土的抓握效果。

本实施例优选的,相邻两个节管3之间设有密封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环可以增加相邻两个节管3之间气密性,防止漏气。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打气装置为伸缩打气筒。

伸缩打气筒为现有技术,可以采用申请号为:CN201120321426.9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便携式伸缩打气筒,包括筒体、伸缩杆和与其连接的横杆,以及设于筒体上的踩板,所述横杆为三节伸缩式套管结构,且两端均套接在中间一节的外围,筒体侧壁上沿其长度方向对称开有两条滑槽,踩板为U型,且其两端分别嵌于滑槽内,筒体外壁中部套接有一个带灯泡的套管,旁边设有一个为灯泡供电的电池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伸缩打气筒打气行程较长,打气效率较高,使用方便。

或者,所述打气装置为打气球。

打气球为现有技术,可以采用申请号为:CN200920146869.1的中国专利公开的打气球,鸭嘴、输气管8顺序连接,输气管8与一个止回阀三通的出气孔7连接,三通止回阀另一端与一个空心螺栓、螺母、压片、空心橡胶球顺序连接,橡胶球的外面是夹板,从夹板脊中部的圆孔处穿过空心螺栓用螺母锁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打气球单次打气需要的压力较小,使用方便,成本较低。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限位装置包括设置于节管3的外壁面的凸块10和设置于节管3的内壁面的限位环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如图4所示,凸块10和限位环11抵接以限制其中一个节管3在另一个节管3中的极限位置,防止节管3脱出或顶压另一个节管3;凸块10和限位环11均便于加工,成本较低。

或者,所述限位装置包括设置于节管3的外壁面的卡块和设置于节管3的内壁面的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块和卡槽与凸块10和限位环11起相同的效果,但是这种方式可以减小相邻两个节管3之间的间隙,提高气密性。

综上所述,先按现有技术的方法,将整个装置通过摇柄钻入地下,然后旋转丝杠式内螺杆,下、上支撑爪触及圆台,上下两层支撑爪各自顺着圆台打开。

然后用打气装置向气管8打气,由于气管8内设有单向阀,因此不会漏气,且打气后可以保有一定的压力,这样若干节伸缩管逐渐被撑开,如图5所示,最远离铰接件2的节管3上的抓地部4由于是中空的,因此伸出阻力较小,且沙土可以进入其空腔内,增加与沙土的接触面积,形成框式紧固,从而改善抓地效果。

当回收装置时,拆下气管8,伸缩管得到泄压,然后反向转动踏杆式摇柄便可收起支撑爪,再将整个装置转出地面,转出地面后,清洗抓地部4,按压节管3回位即可,方便收纳,占用空间较小,重量较轻。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