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减少背部出汗的背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3351阅读:1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减少背部出汗的背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包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减少背部出汗的背包。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背的书包、旅行者背的旅行包在使用时都会和人体后背紧密接触,这样使人体后背闷热、容易出汗、且不利于排汗,常常导致背包者汗流浃背,摘掉背包后衣服上仍然有一片湿渍,给人们生活带来不便。

为了减少背部出汗,有些背包采用铁架支撑,实际上与后背贴合的就是一张网,汗液能够迅速排出,但因钢架撑起部分过多,包内空间弯曲,存放能力非常有限且背包本身的重量较重;此外,还有一些背包采用的是充气时栅栏背负系统,与前者相比最大的好处就是轻量化,同时内置空间相对较为充足,但是其造价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减少背部出汗的背包,既能在背包的过程中减少背部出汗,又能克服背包造价高、空间小、重量重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可减少背部出汗的背包,包括背包本体,所述背包本体的靠背上设置有肩部支撑架和腰部支撑架,所述肩部支撑架和腰部支撑架分别与人体肩部和腰部的位置相对应,所述肩部支撑架和腰部支撑架均通过弹簧与所述背包本体相连,所述肩部支撑架和腰部支撑架的边缘与背包靠背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而形成一个密闭空间,所述肩部支撑架和腰部支撑架均由空心管围成并在外部包裹上一层弹性垫,所述弹性垫的表面上设置有透气孔。优选的,所述密封圈分别通过粘扣与背包靠背和支撑架相连,可以进行拆卸和位置的移动,此外,所述靠背上设置有滑杆,所述肩部和背部支撑架上的弹簧均通过弹簧垫与滑杆相连,通过调节肩部和腰部所对应的弹簧垫在滑杆上的位置,来调整腰部和肩部支撑架的位置。

达到的技术效果是,所述肩部支撑架和腰部支撑架可有效的减少人体背部与背包的接触面积,大大增加了空气的流动性,可有效减少背部出汗,同时肩部和腰部的支撑架也可以增加背包的舒适度,利于缓解疲劳。更重要的是,肩部和腰部支撑架通过弹簧与背包靠背相连,弹簧位于靠背与支撑架相对面之间,同时,支撑架与背包靠背相连接一侧的边缘处设置有密封圈,这就使得支撑架与背包靠背共同组成一个小风箱,在人体背上背包行走时,支撑架就会在弹簧的作用下进行向外或向内运动,也就完成了推拉风箱的过程,空气会通过支撑架上的透气孔进出,以此,加速了空气流速,减少背部出汗和汗液的蒸发。此外,使用者可根据自己的身高来调节肩部和腰部支撑架的位置。

进一步,所述肩部支撑架和腰部支撑架的形状分别与人体肩部和腰部的形状相匹配。这样支撑架会与人体的肩部和腰部的贴合性更好,增加人体的舒适度,也会更加省力。

进一步,所述肩部支撑架和腰部支撑架上弹簧的数量均不少于4个,弹簧的数量过少不能够带动支撑架的运动,弹簧数量在4个以上可以充分带动支撑架向内外运动,同时也可以保持运动中的平衡性,使空气流动更加均匀。

进一步,所述透气孔孔径大小为3-5mm,气孔过大会背包者的舒适度降低,气孔过小其透气性会不显著。

进一步,所述透气孔呈漏斗状,其中透气孔较窄处朝向人体一侧,透气孔较宽处朝向背包本体一侧。在背背包的过程中,由于运动,使空气流动性增加,当支撑架与背包靠背之间的空气被挤压出来的时候,由于透气孔呈现漏斗状,那么空气就从透气孔的较宽处进入较窄处,在这过程中压力发生变化,气流在流出支撑架时就会被冷却了,可以有效降低吹向人体背部空气的热量,使背包者有舒适感,避免出汗。

进一步,肩部支撑架和腰部支撑架的形状分别为上弧线形和下弧线形。这是更加符合人体肩部和腰部曲线的,可以使使用者更加舒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有效减少在背包过程中背部的出汗,此外,其造价低,不额外增加背包重量和缩小背包容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

一种可减少背部出汗的背包,包括背包本体1,所述背包本体1的靠背上设置有肩部支撑架2和腰部支撑架3。所述肩部支撑架2和腰部支撑架3分别与人体肩部和腰部的位置相对应,其形状分别与人体肩部和腰部的形状相匹配,其中,肩部支撑架2和腰部支撑架3的形状分别为上弧线形和下弧线形。

所述肩部支撑架2和腰部支撑架3均通过4个弹簧4与所述背包本体1相连,所述肩部支撑架2和腰部支撑架3与背包靠背相连接一侧的边缘处设置有密封圈5,使支撑架与背包之间形成一个风箱,所述肩部支撑架2和腰部支撑架3均由空心管围成并在外部包裹上一层弹性垫,所述弹性垫的表面上设置有透气孔6,所述透气孔6孔径大小为5mm,所述透气孔6呈漏斗状,其中透气孔6较宽处朝向人体一侧,透气孔6较窄处朝向背包本体1一侧。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