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崴脚的绑带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9797阅读:94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崴脚的绑带鞋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崴脚的绑带鞋,属于体育运动鞋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在运动中保护脚踝的产品分为两种,一种是运动鞋做高帮处理,来保护运动员脚踝;第二种就是各种各样的护踝装置,其中应用最广泛的就是护踝绑带,直接与脚部接触,然后最大程度的限制脚踝过度屈伸;这种绑带式护踝装置需要进行穿着后再穿鞋,无疑会增加运动的灵活性。

以上两种保护脚踝的方法存在以下问题,

问题1:高帮鞋和绑带护踝都无法彻底避免崴脚,在受到外力时(比如运动员下落时踩在了别人的脚面上),这两种保护方法都只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不能彻底杜绝运动员脚踝受伤。

问题2:高帮鞋最主要的缺点就是限制了脚踝灵活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脚踝(比如脚踝受到轻微的屈伸),但是脚踝的灵活性在运动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最终可能导致比赛走向甚至结果。穿着护踝后,再穿着运动鞋进行运动,无疑会减弱鞋子对脚踝保护,因为护踝绑带的存在会极大影响鞋子与脚本身的贴合。并且穿着护踝绑带也会极大的限制脚踝的灵活性,会影响运动员的发挥。

问题3:高帮球鞋和护踝绑带都会影响透气性,在运动过程中,让脚长时间处在一个密闭或透气性差的环境下,会导致脚部产生大量汗液,增大崴脚的风险。

要解决以上问题,首要难题是如何彻底的保护脚踝,不仅仅是对脚踝起到一定保护作用,而是脚踝在运动过程中要能随意屈伸,但不能过度屈伸。要做到这一点好像只能彻底固定脚踝,就像给脚踝打上石膏一样,但是打上石膏是无法运动的。第二个难点就是如何不限制脚踝的自由活动,不要裹上厚厚的绑带,也不要又厚又高的鞋帮,这一点似乎与保护脚踝有很大的矛盾,因为又要保护脚踝不能过度屈伸,而另一方面又要使脚踝不加束缚的活动。还有一点,就是使脚踝的透气性得到保证,不加厚厚的保护装置,还能使脚踝得到最自然的活动度,似乎不可能,这些问题相互矛盾。还有一点就是保证轻量化,不能加装太多的重物,不能像铁架那样把脚踝固定起来,那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脚踝活动的灵活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崴脚的绑带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彻底的避免脚踝过度屈伸,且尽可能地将脚踝负重减轻,保障脚踝灵活性和透气性。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崴脚的绑带鞋,包括鞋本体,所述鞋本体的鞋帮上方设有弹性棉质连接面,弹性棉质连接面上端连接绑带,在鞋本体侧面的鞋帮夹层内设有一个金属盒,金属盒内均匀设置三根金属杆,每根金属杆上套有两个挡板,挡板能上下移动,下挡板与上挡板之间设有大弹簧,上挡板上方设有小弹簧;在下挡板上固定有高强度线,高强度线依次穿过大弹簧、上挡板、小弹簧、弹性棉质连接面,高强度线上端连接绑带。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鞋本体的正后方,即脚后跟位置也设有金属盒,金属盒内均匀设置三根金属杆,每根金属杆上设有两个挡板,挡板能上下移动,下挡板与上挡板之间设有大弹簧,上挡板上方设有小弹簧;在下挡板上固定有高强度线,高强度线依次穿过大弹簧、上挡板、小弹簧、弹性棉质连接面,高强度线上端连接绑带;即该金属盒的结构与鞋本体侧面的金属盒结构相同。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在鞋本体的另一侧面也设有金属盒,金属盒内均匀设置三根金属杆,每根金属杆上设有两个挡板,挡板能上下移动,下挡板与上挡板之间设有大弹簧,上挡板上方设有小弹簧;在下挡板上固定有高强度线,高强度线依次穿过大弹簧、上挡板、小弹簧、弹性棉质连接面,高强度线上端连接绑带;即该金属盒的结构与鞋本体侧面原有的金属盒结构相同。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在鞋本体的正后方以及另一侧面均设有金属盒,金属盒内均匀设置三根金属杆,每根金属杆上设有两个挡板,挡板能上下移动,下挡板与上挡板之间设有大弹簧,上挡板上方设有小弹簧;在下挡板上固定有高强度线,高强度线依次穿过大弹簧、上挡板、小弹簧、弹性棉质连接面,高强度线上端连接绑带。即在脚踝双侧及脚后跟分别设置了金属盒防崴脚装置,脚踝双侧是为了保护两侧的韧带不被损伤,设置在脚后跟是为了防止跟腱过度拉伸,三重保护达到彻底保护脚踝的目的。

进一步地,在金属盒上方的位置设有缓冲垫,缓冲垫设置在鞋帮夹层内,缓冲垫内设有孔,高强度线从该孔中穿过。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棉质连接面为圆筒状结构,弹性棉质连接面与鞋帮之间为无缝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绑带上设有调节旋钮,可根据自身调节高强度线的松紧。高强度线在接头处由三根汇合成一根,然后与调节旋钮轴承相连接,调节旋钮在不用力的按压下,只能向右旋转,经高强度线调紧;如果要放松高强度线,就必须用力按压调节旋钮,这样就能实现松紧的调节。具体结构就是有个线槽,然后调节旋钮的轴承上套有弹簧,在不用力按压旋钮的情况下,旋钮旋转后就会被拨片卡住,防止回轮。

或者,所述鞋帮上设有调节旋钮,可根据自身调节高强度线的松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金属盒,可以是塑料、铝合金、碳纤维等具有高硬度和质量轻的材质,以减轻脚踝负重。

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

(1)在每根金属杆上放置两根弹簧:目的是为了实现运动中的二级缓冲;第一级缓冲就是在脚踝正常活动范围内提供必要的回弹,可以使脚踝在运动过程中富有力量感,迅速回弹,原理同紧身压缩衣一样;第二级缓冲就是在脚踝过度屈伸的临界点前有一个很小的距离,比如还有0.5厘米就要超出脚踝的活动范围,这时一级缓冲已经彻底被压缩,二级缓冲就要发挥作用了,设置第二级缓冲的意义在于保护脚踝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锁住时不会受到伤害,由于崴脚时的时间非常短暂,脚踝在瞬间就会过度的屈伸,设置了二级缓冲就是保护脚踝彻底锁住时,在最大活动限度的临界点的微缓冲,使得瞬间保护脚踝不过度屈伸的同时不受伤;

(2)内置拉线(是指线内置于棉质材料内部,弹性棉质连接面内部可以设有柔软的细管,防止线在运动过程中与弹性棉质连接面摩擦,进而损伤皮肤):本实用新型从仿生学角度出发,依照人类骨骼和韧带的关系设计高强度线,在鞋帮及弹性棉质材料内部延伸直到绑带处,在运动的过程中,线会在内部运动,但是在脚踝过度屈伸时会彻底锁住脚踝,防止发生崴脚而损伤脚踝;运动过程中,脚踝的灵活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证,而且不会使脚踝发生过度屈伸;弹性棉质连接面与脚踝紧紧贴合,其材料非常透气,保持良好的透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运动中能够彻底避免脚踝的过度屈伸,在脚踝正常活动到最大限度时彻底锁住脚踝,从而有效避免脚踝在受到外力时发生过度屈伸而受伤,这是目前所有保护脚踝的措施在运动中无法做到的。

2、保证了脚踝在运动中的灵活性,内置拉线会配合弹簧在脚踝活动的正常范围内不受限制,弹性棉质连接面可以释放脚踝的灵活性。现有的高帮鞋和脚踝护具都会对脚踝的灵活性产生一定影响。

3、透气性,现有保护措施都是提前将脚踝紧紧绑死,这极大地降低了运动中的透气性,本发明有鞋帮,鞋帮上部与弹性棉质连接面无缝连接,弹性棉质连接面的透气性能良好,可以保证运动当中脚踝的舒适与透气。

4、弹性棉质连接面有利于减轻鞋子重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金属盒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充气保护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弹性棉质连接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绑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金属盒,2为大弹簧,3为上挡板,4为小弹簧,5为绑带,6为调节旋钮,7为高强度线,8为弹性棉质连接面,9为绑带卡口,10为缓冲垫,11为金属杆,12为下挡板,13为孔,14为魔术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脚踝一侧设有金属盒

如图1~3所示,一种防崴脚的绑带鞋,包括鞋本体,所述鞋本体的鞋帮上方设有弹性棉质连接面8,弹性棉质连接面8上端连接绑带5,在鞋本体侧面的鞋帮夹层内设有一个金属盒1,金属盒1内均匀设置三根金属杆11,每根金属杆11上套有两个挡板,挡板能上下移动,下挡板12与上挡板3之间设有大弹簧2,上挡板3上方设有小弹簧4;在下挡板12上固定有高强度线7,高强度线7依次穿过大弹簧2、小弹簧4、弹性棉质连接面8,高强度线7上端连接绑带5。

进一步地,在金属盒1上方的位置设有缓冲垫10,缓冲垫10设置在鞋帮夹层内,缓冲垫内设有孔13,高强度线7从该孔13中穿过。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棉质连接面8为圆筒状结构,弹性棉质连接面8与鞋帮之间为无缝连接。见图4所示,高强度线7从弹性棉质连接面8中心穿过。

进一步地,所述绑带上设有调节旋钮6,可根据自身调节高强度线的松紧。高强度线在接头处由三根汇合成一根,然后与调节旋钮轴承相连接,调节旋钮在不用力的按压下,只能向右旋转,经高强度线调紧;如果要放松高强度线,就必须用力按压调节旋钮,这样就能实现松紧的调节。具体结构就是有个线槽,然后调节旋钮的轴承上套有弹簧,在不用力按压旋钮的情况下,旋钮旋转后就会被拨片卡住,防止回轮。如图5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金属盒,可以是塑料、铝合金、碳纤维等具有高硬度和质量轻的材质,以减轻脚踝负重。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变形,调节旋钮可设置在鞋帮上,可根据自身调节高强度线的松紧。

实施例2:脚踝侧面和脚后跟设有金属盒

如图6所示,一种防崴脚的绑带鞋,包括鞋本体,所述鞋本体的鞋帮上方设有弹性棉质连接面8,弹性棉质连接面8上端连接绑带5,在鞋本体侧面的鞋帮夹层内设有一个金属盒1,金属盒1内均匀设置三根金属杆11,每根金属杆11上套有两个挡板,挡板能上下移动,下挡板12与上挡板3之间设有大弹簧2,上挡板3上方设有小弹簧4;在下挡板12上固定有高强度线7,高强度线7依次穿过大弹簧2、小弹簧4、弹性棉质连接面8,高强度线7上端连接绑带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鞋本体的正后方,即脚后跟位置也设有金属盒,金属盒内均匀设置三根金属杆,每根金属杆上设有两个挡板,挡板能上下移动,下挡板与上挡板之间设有大弹簧,上挡板上方设有小弹簧;在下挡板上固定有高强度线,高强度线依次穿过大弹簧、小弹簧、弹性棉质连接面,高强度线上端连接绑带;即该金属盒的结构与鞋本体侧面的金属盒结构相同。

实施例3:脚踝两侧和脚后跟设有金属盒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鞋本体的正后方以及另一侧面均设有金属盒,金属盒内均匀设置三根金属杆,每根金属杆上设有两个挡板,挡板能上下移动,下挡板与上挡板之间设有大弹簧,上挡板上方设有小弹簧;在下挡板上固定有高强度线,高强度线依次穿过大弹簧、小弹簧、弹性棉质连接面,高强度线上端连接绑带。即在脚踝双侧及脚后跟分别设置了金属盒防崴脚装置,脚踝双侧是为了保护两侧的韧带不被损伤,设置在脚后跟是为了防止跟腱过度拉伸,三重保护达到彻底保护脚踝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