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脚踝的机车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92055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保护脚踝的机车鞋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车鞋,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保护脚踝的机车鞋。



背景技术:

机车鞋及用于赛车的摩托车鞋,其具有良好的保护骑者的性能。

现检索到一篇公开号为CN2860158Y的中国专利文件,该其名称为一种保护脚踝关节的赛车鞋,其方案中记载,通过多个护甲对脚踝处进行保护。

但是可以看到,到车手发生事故时,脚踝因为碰撞而受伤,使得组织渗血,加重病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保护脚踝的机车鞋,该对脚踝进行冷却血管,减少组织渗血,减轻局部的充血水肿,也就是可以减缓患肢肿胀。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保护脚踝的机车鞋,包括鞋体,鞋体的脚踝处固定有软性块,所述软性块开设有空腔,空腔内放置有药剂与液包,当软性块与脚踝碰撞导致破损后的液包与药剂反应吸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软性块对人体的脚踝进行保护,由于其柔软的性能使得人体脚踝更为舒适;若车祸发生,导致骑者的脚踝与软性块挤压时,可以软性块内的液包因为挤压而爆破,液体流出与药剂反应发生相应的化学发生,该化学反应吸收热能,使得脚踝处的温度下降,可以看到,脚踝处血管冷却,减少组织渗血,减轻局部的充血水肿,也就是可以减缓患肢肿胀,车祸后的骑者其脚踝处得到了及时的保护。

较佳的,软性块开设有出气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孔便于软性块内与脚踝处的内外能量的交换,使得脚踝处的降温更为快速,骑者的脚踝在撞击后得到了良好的保护与急救措施。

较佳的,所述出气孔设置于临近鞋体内壁的一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气孔可以置于鞋体内壁或者鞋体的外壁,显然,置于鞋体内壁,出气孔更加临近脚踝处,有利于脚踝心思在撞击后的快速冷却。

较佳的,所述空腔设有将空腔分为上腔与下腔的软性隔板,软性隔板开设有走液孔,所述药剂填充于下腔,所述液包固定于上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液包固定在上腔内,液包被挤压时上腔内没有多余空隙供液包形变,液泡更易被挤压破。

较佳的,所述液包以过渡配合方安装于所述上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渡配合使得液包在上腔内的形变空间极小。

较佳的,所述软性块包括凹形片,所述软性隔板热熔于凹形片,所述凹形片扣合有盖片以形成所述的空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凹形片与盖片的拆卸扣合方式便于在空腔内放置药剂与液包。

较佳的,液包为水包,所述药剂为氯化钾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氯化钾与水相遇,将快速吸热。

较佳的,所述空腔内设有透水药包,药剂置于透水药包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透水药包可以将药剂提前包裹,透水药包具有良好的疏水性,便于水与药剂接触;以药包的形式将药剂放在空腔内,便于药包与空腔的快速安装。

较佳的,所述鞋体包括内布与外布,所述软性块置于外布与内布之间且针织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布与内布通过夹持的方式将软性块固定,减少了软性块形变移动。

较佳的,所述外布固定有护甲。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护甲减少了尖刺部刺入脚踝;而且由于软性块夹持在护甲,脚踝与夹板硬度较大,液泡便于挤破。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内布、软性块、外布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软性块中各部件相对内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鞋体;11、内布;12、外布;13、护甲;2、软性块;21、凹形片;22、盖片;3、空腔;31、下腔;32、上腔;33、出气孔;34、软性隔板;35、走液孔;41、液包;42、透水药包;51、卡孔;52、卡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保护脚踝的机车鞋,如图1所示,包括高帮的鞋体1,骑者由鞋体1的上方将脚穿入鞋体1内部;当鞋体1放入鞋体1内部,骑者的脚踝部将被鞋体1的两个鞋面弹性抵触。

鞋体1的外布11胶合有护甲13。

护甲13为半椭圆状,护甲13的椭圆面朝向外部;护甲13的平整面胶合在鞋体1,平面有利于增加护甲13与鞋体1的粘合面,提高护甲13与鞋体1的牢固性,而护甲13置于骑者的脚踝处,当骑者穿上本机车鞋,其脚踝自然被护甲13包裹。护甲13有硬度较高的塑料制成,能够隔挡尖刺物的刺入,且根据鞋子的尺码不同,使得护甲13置于脚踝位置,满足绝大多数穿戴者对脚踝保护的位置要求。

护甲13粘合在鞋体1的外布12上。

如图2所示,外布12的内侧针织有内布11,外布12与内布11之间形成夹层,该夹层内放置有软性块2,软性块2整体为球面体状,软性块2的平整面贴合在内布11上。

外布12与内布11上通过双针线缝制固定,连接的棉线围绕软性块2的圆心轨迹针织,将软性块2固定在内布11与外布12之间,使得软性块2无法进一步移动,当软性块2被挤压时,内布11与外布12之间没有多余空间容纳软性块2的形变部。

如图3所示,软性块2包括球面形的凹形片21,凹形片21内凹形成空腔3,该空腔3中间设有与凹形片21一体成型的软性隔板34,软性隔板34上开设有密布的走液孔35,走液孔35为圆形孔,走液孔35便于气体与液体的流动。

该软性隔板34将空腔3分为上腔32与下腔31;而凹形片21的凹面卡合有一个盖片22。盖片22与凹形片21的边沿贴合,凹形片21开设有两个矩形装的卡孔51,盖片22上一体成型有卡勾52,卡勾52卡入卡孔51实现了盖片22与凹形片21的贴合固定并对空腔3进行隔挡。

由于盖片22与凹形片21均是由橡胶制成,极为的柔软,当软性块2置于机车鞋的脚踝位置时,人体会感到十分的舒适,且对人体脚踝具有良好的缓冲保护作用。

上腔32内以过渡配合的方式放置有液包41,液包41被挤压时,上腔没有足够的空间容乃其形变部,液泡41更易被挤破;液包41由较薄的塑料薄膜制成,对液包41进行挤压将使得液包41被压破,液泡内放有大量水。

而下腔31内放置有透水药包42,透水药包42由纱布制成,纱布具有良好疏水性能,在透水药包42内放有大量的氯化钾粉末。

当液包41被压破,水与氯化钾相遇反应,吸收热量;使得周边温度降低,可以看到盖片22上开设有大量的出气孔33,该出气孔33用于对内布11处的热量交换,使得脚踝处快速降温;内布11才有透气较好的棉布,加速气流流动。

工作原理:如图1与图3所示,当骑着发生车祸时,骑车翻到在地,当骑车的脚踝发生碰撞时,脚踝挤压软性块2,对内部的液包41进行挤压,液包41在脚踝与护甲13之间,且由于剧烈的冲击力,液包41将被压破,液包41里面的水通过走液孔35与透水药包42内的氯化钾反应,使得脚踝处制冷,减少脚踝处组织渗血,减轻局部的充血水肿,也就是可以减缓患肢肿胀。

需注意的是,该设计是针对车祸时,脚踝发生剧烈碰撞而设计的急救措施;平时轻微撞击,在软性块2缓冲与护甲13的保护下,不会对脚踝造成损坏,当然这种轻微的碰撞也难以使得液包41破损。对液包41的破损的测试,经过撞击实验,得出相应液包41的塑料膜厚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