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型膝盖护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33608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运动型膝盖护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膝盖护具,特别涉及一种运动型膝盖护具。

(二)、

背景技术: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受到过膝关节疼痛的困扰。不良的步行姿势、长时间行走和过度负荷都会造成膝部关节的劳损从而产生疼痛,运动损伤(如过度跑跳、上下楼梯、下蹲、爬山等)以及骨关节炎都也会引起膝关节疼痛;中老年人或有其他慢性病病史的人体质虚弱,加之工作劳累,或是存在跌扑损伤,往往都很容易患上膝关节病,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渐变得频繁,膝关节不仅会出现肿胀、退化、活动幅度减少,连下蹲和上下楼梯变得困难,而且疼痛也会加剧。由以上可知,在日常活动中主动对膝盖采取一些保护措施很有必要,而现有膝部保护器具大多只是对膝盖的外部进行防护,并不能减轻膝盖的负荷,进行强体力运动时仍会对膝盖产生损伤,因此,保护效果并不明显。

(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运动型膝盖护具,该运动型膝盖护具不仅能减轻膝盖受到的负荷,而且活动自由。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运动型膝盖护具,含有一上一下且水平设置的上卡箍和下卡箍,上卡箍和下卡箍分别卡紧在人的大腿和小腿上,上卡箍和下卡箍的左侧通过一根活动支撑杆连接,活动支撑杆含有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上支撑杆的上端与上卡箍连接,下支撑杆的下端与下卡箍连接,上支撑杆的下端与下支撑杆的上端通过万向活动接头连接。

上卡箍和下卡箍的右侧也通过一根活动支撑杆连接。

万向活动接头含有相互匹配的转球和球碗,转球安装在球碗中,转球和球碗之间滑动连接,转球和球碗分别固定在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的端部。

球碗的前、后碗沿上对应设有凹槽,该凹槽的宽度大于上支撑杆与转球连接处的外径,该凹槽可以扩大转球在球碗中前后方向的活动范围,从而有利于人腿部关节的前后活动。

或者,转球和球碗分别固定在下支撑杆和上支撑杆的端部,球碗的前、后碗沿上对应设有凹槽,该凹槽的宽度大于下支撑杆与转球连接处的外径。

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均为可定位伸缩杆,可定位伸缩杆含有外管和内管,外管的内径和内管的外径匹配,外管和内管的一端套装在一起形成一根管,外管的侧面均匀设有N个定位通孔,N个定位通孔从上到下排成一列,内管的侧面设有一个弹性伸缩头,该弹性伸缩头的大小与定位通孔的大小匹配。

实际使用时,弹性伸缩头位于一个定位通孔中,从而使外管和内管稳固地连接在一起;当需要调节可定位伸缩杆的长度时,可按压弹性伸缩头并拉动或压缩外管,使弹性伸缩头移动到其它的定位通孔中即可。

上卡箍和下卡箍均为可调节卡箍,可调节卡箍含有左、右两个卡体,左、右两个卡体的一端通过弹性连接片连接,另一端通过可调节紧固扣和皮带连接。通过调节紧固扣可使卡箍紧固地安装在人的大腿和小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上卡箍和下卡箍分别卡紧在人的大腿和小腿上,人的膝盖位于上卡箍和下卡箍之间,上卡箍和下卡箍通过活动支撑杆连接,活动支撑杆上设有万向活动接头;当人走路时,活动支撑杆会起到支撑作用,减轻膝盖受到的负荷,从而减少膝盖的磨损,减轻膝盖的疼痛,起到保护膝盖的作用;本实用新型适于普通人进行登山等强体力活动时使用,防止膝盖受到损伤,也适于老年人及膝盖受损人员的日常使用,缓解膝盖疼痛和不适。

2、本实用新型的万向活动接头不仅能使人的腿在前后方向自由弯曲,还能使人的腿在左右方向自由扭转,活动自由、不受约束。

3、本实用新型的上卡箍和下卡箍的大小、以及活动支撑杆的长度都可以调节,以适应不同体型的人,使用方便。

(四)、附图说明:

图1为运动型膝盖护具的结构意图之一;

图2为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运动型膝盖护具的结构意图之二;

图6为图5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5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万向活动接头转动时运动型膝盖护具的结构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参见图1~图4、图9,图中,运动型膝盖护具含有一上一下且水平设置的上卡箍1和下卡箍2,上卡箍1和下卡箍2分别卡紧在人的大腿和小腿上,上卡箍1和下卡箍2的左侧通过一根活动支撑杆连接,活动支撑杆含有上支撑杆3和下支撑杆4,上支撑杆3的上端与上卡箍1连接,下支撑杆4的下端与下卡箍2连接,上支撑杆3的下端与下支撑杆4的上端通过万向活动接头连接。

万向活动接头含有相互匹配的转球6和球碗5,转球6安装在球碗5中,转球6和球碗5之间滑动连接,转球6和球碗5分别固定在上支撑杆3和下支撑杆4的端部。

球碗5的前、后碗沿上对应设有凹槽8,该凹槽8的宽度大于上支撑杆3与转球6连接处的外径,该凹槽8可以扩大转球6在球碗5中前后方向的活动范围,从而有利于人腿部关节的前后活动。

上支撑杆3和下支撑杆4均为可定位伸缩杆,可定位伸缩杆含有外管和内管,外管的内径和内管的外径匹配,外管和内管的一端套装在一起形成一根管,外管的侧面均匀设有3个定位通孔9,3个定位通孔9从上到下排成一列,内管的侧面设有一个弹性伸缩头10,该弹性伸缩头10的大小与定位通孔9的大小匹配。

实际使用时,弹性伸缩头10位于一个定位通孔9中,从而使外管和内管稳固地连接在一起;当需要调节可定位伸缩杆的长度时,可按压弹性伸缩头10并拉动或压缩外管,使弹性伸缩头10移动到其它的定位通孔9中即可。

上卡箍1和下卡箍2均为可调节卡箍,可调节卡箍含有左、右两个卡体,左、右两个卡体的一端通过弹性连接片12连接,另一端通过可调节紧固扣13和皮带11连接。通过调节紧固扣13可使卡箍紧固地安装在人的大腿和小腿上。

实施例二:参见图5~图9,图中编号与实施例一相同的,代表的意义相同,其工作过程也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之处是:上卡箍1和下卡箍2的右侧也通过一根活动支撑杆连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