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手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2249阅读:7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手环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手环。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日异月新的发展发展和人们对运动、健康的重视,智能穿戴类产品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锻炼中得到广泛普及与应用。在此使用需求下,智能穿戴,特别是在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的结构开发过程中,也面临到更多的设计诉求、设计风险,以及设计弊端,在此影响下,需要结构工程师提供更为灵活的设计思路以及有效的风险和弊端改善方案。

目前的智能手环产品中,产品构成为:由外壳、底壳构成主体,左表带和右表带通过表带固定件卡合固定到外壳卡槽实现锁紧定位,两颗电极放置到外壳顶面。在内部,电极与电极弹片接触导通到PCB板,用于实现接触测量功能,其余位置用于堆叠如电池、显示屏等其他功能器件。其结构设计中需两颗电极,两颗电极分别设计到外壳顶面上下位置,两颗电极的中间是显示区域。这种设计的问题在于:

1、电极放置到外壳外观区域,影响外壳的外观效果;

2、电极与外壳的结合与固定实现困难,特别是防水设计,生产工艺难实现,效率低、不良率高;

3、因为电极占用了外壳的外观区域,导致产品显示区域需做避让,显示区域小。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智能手环,以在实现防水的前提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不良率,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手环,以在实现防水的前提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不良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手环,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左表带、右表带、电子元器件和外壳,所述左表带通过左表带固定件固定在所述外壳的左端,所述右表带通过右表带固定件固定在所述外壳的右端,所述电子元器件内置在所述外壳中,还包括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所述左表带固定件上设置有左凹槽和左通孔,所述左凹槽通过所述左通孔与所述外壳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一电极内置在所述左凹槽中,所述第一导体内置在所述左通孔中且将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电子元器件电连接,所述右表带固定件上设置有右凹槽和右通孔,所述右凹槽通过所述右通孔与所述外壳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二电极内置在所述右凹槽中,所述第二导体内置在所述右通孔中且将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电子元器件电连接。

优选的,上述电子元器件包括左pogo pin连接器、左电极弹片、右pogo pin连接器、右电极弹片和PCB装置,所述左pogo pin连接器的尾部与左电极弹片所述电连接,其头部与所述第一导体接触连接,所述左电极弹片与所述PCB装置电连接,所述右pogo pin连接器的尾部与右电极弹片所述电连接,其头部与所述第二导体接触连接,所述右电极弹片与所述PCB装置电连接。

优选的,上述第一导体为电极螺钉。

优选的,上述第二导体为电极螺钉。

优选的,上述左通孔为圆形通孔。

优选的,上述右通孔为圆形通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手环,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左表带、右表带、电子元器件和外壳,所述左表带通过左表带固定件固定在所述外壳的左端,所述右表带通过右表带固定件固定在所述外壳的右端,所述电子元器件内置在所述外壳中,还包括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所述左表带固定件上设置有左凹槽和左通孔,所述左凹槽通过所述左通孔与所述外壳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一电极内置在所述左凹槽中,所述第一导体内置在所述左通孔中且将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电子元器件电连接,所述右表带固定件上设置有右凹槽和右通孔,所述右凹槽通过所述右通孔与所述外壳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二电极内置在所述右凹槽中,所述第二导体内置在所述右通孔中且将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电子元器件电连接。由于两颗电极,即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都设置在了外壳以外的区域,从而避免了电极与外壳的结合与固定实现困难,特别是防水设计,生产工艺难实现,效率低、不良率高的问题,并且不会占用外壳的外观区域,因此也不会导致产品显示区域需做避让,显示区域小等问题。

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手环还能够实现:

1、最大限度保证手环主体部分的外观一致性;

2、表带为可拆卸结构,对于不同颜色、材质需求,可单独开发表带用于市场销售;

3、表带电极的导通结构简单易实现,不需要增加额外的装配零部件和组装工艺要求;

4、电极移动到表带部分对整体产品而言无额外的设计空间需求,并且可以增大手环主体部分的内部空间,去掉外壳上的电极后,内部显示屏可以做大,并增大显示区域,获得更好的操作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手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手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上图1-2中:

左表带1、第一电极2、左表带固定件3、第一导体4、外壳5、左pogo pin连接器6、右pogo pin连接器7、第二导体8、第二电极9、右表带固定件10、右表带11、电子元器件12、左电极弹片1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手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手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手环,包括第一电极2、第二电极9、左表带1、右表带11、电子元器件12和外壳5,左表带1通过左表带固定件3固定在外壳5的左端,右表带11通过右表带固定件10固定在外壳5的右端,电子元器件12内置在外壳5中,还包括第一导体4和第二导体8,左表带固定件3上设置有左凹槽和左通孔,左凹槽通过左通孔与外壳5的内部连通,第一电极2内置在左凹槽中,第一导体4内置在左通孔中且将第一电极2与电子元器件12电连接,右表带固定件10上设置有右凹槽和右通孔,右凹槽通过右通孔与外壳5的内部连通,第二电极9内置在右凹槽中,第二导体8内置在右通孔中且将第二电极9与电子元器件12电连接。由于两颗电极,即第一电极2和第二电极9都设置在了外壳5以外的区域,从而避免了电极与外壳5的结合与固定实现困难,特别是防水设计,生产工艺难实现,效率低、不良率高的问题,并且不会占用外壳5的外观区域,因此也不会导致产品显示区域需做避让,显示区域小等问题。

并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手环还能够实现:

1、最大限度保证手环主体部分的外观一致性;

2、表带为可拆卸结构,对于不同颜色、材质需求,可单独开发表带用于市场销售;

3、表带电极的导通结构简单易实现,不需要增加额外的装配零部件和组装工艺要求;

4、电极移动到表带部分对整体产品而言无额外的设计空间需求,并且可以增大手环主体部分的内部空间,去掉外壳5上的电极后,内部显示屏可以做大,并增大显示区域,获得更好的操作体验。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电子元器件12包括左pogo pin连接器6、左电极弹片13、右pogo pin连接器7、右电极弹片和PCB装置,左pogo pin连接器6的尾部与左电极弹片13电连接,其头部与第一导体4接触连接,左电极弹片13与PCB装置电连接,右pogo pin连接器的尾部与右电极弹片电连接,其头部与第二导体8接触连接,右电极弹片与PCB装置电连接。pogo pin连接器为现有装置,第一导体4为电极螺钉,第二导体8为电极螺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手环将两颗电极的固定位置由外壳5改动至表带固定件,并通过电极螺钉锁紧固定,电极螺钉同时还承担导电的作用。在手环主体部分,在壳体两端各装配一颗pogo pin连接器,pogo pin连接器的底面位置通过电极弹片接通到PCB装置。当表带装配到主体上时,pogo pin连接器的头部与电极螺钉实现压合接触。这样就实现了表带上的电极、电极螺钉、pogo pin连接器、电极弹片、PCB装置的导通电路,从而实现了导通功能。

其中,左通孔可以为圆形通孔,右通孔可以为圆形通孔。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