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积水易收纳雨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92169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不积水易收纳雨伞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雨伞,具体涉及一种不积水易收纳雨伞。



背景技术:

雨伞是人们生活中必备的生活用品,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演变,雨伞结构不断改进,功能也不断丰富,由最初的无法折叠到如今的三折甚至四折结构,雨伞功能也由最初的只能遮雨变为可以防风遮阳,但是,雨伞收纳时的体积受其结构限制始终无法再进一步缩小,同时,雨伞在使用过后伞面都会存有积水,如果直接收纳起来,雨水会腐蚀伞杆、龙骨等部件,久而久之雨伞会生锈,使用寿命大大降低,虽然各大雨伞厂家也在致力雨伞功能结构的改进,但是目前仍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不积水易收纳雨伞,收纳后体积小巧,不易积水,雨伞使用寿命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不积水易收纳雨伞,包括包括伞杆、龙骨、伞面和伞把,龙骨设置在伞杆的顶部,伞把设置在伞杆的底部,伞面内侧设有套筒,套筒套在龙骨外;伞面有三层,分别为表层、中层和内层,中层位于表层、内层中间,中层材质为莱卡氨纶,表层、内层材质均为硅胶。

进一步的,还包括缸、支撑杆和支撑杆扣,缸设置在伞杆内部,支撑杆扣设置在伞杆外部,龙骨为伸缩缸,龙骨一端通过波纹管与伞杆顶部连接,龙骨与缸的缸室连通,支撑杆扣与缸的活塞杆连接,支撑杆一端与支撑杆扣连接,支撑杆另一端与龙骨最外侧伸缩节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缸和变向装置,缸和变向装置均设置在伞杆内部;龙骨为伸缩缸,龙骨一端通过波纹管与伞杆顶部连接,龙骨与缸的缸室连通,变向装置一端与缸的活塞连接,变向装置另一端与伞把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支撑杆和支撑杆扣,支撑杆扣设置在伞杆外侧,支撑杆一端与支撑杆扣连接,支撑杆另一端与龙骨最外侧伸缩节连接。

进一步的,变向装置为齿轮链条总成,链条绕过齿轮后两端分别与缸、伞把连接,变向装置主要起到变向、助力作用,以结构实用、稳定性好,经济性好的结构为宜。

缸可以为油缸也可以为气缸,根据需要可灵活选择。

伞面内侧设有套筒,套筒套在龙骨外,伞面与套筒为一体成型,结构更加牢固,不易损坏,使用方便,不易积水,收纳效果好。

为了增加雨伞整体的抗风性和稳定性,增设支撑杆和支撑杆扣,支撑杆扣套嵌在伞杆外侧,支撑杆一端与支撑杆扣连接,支撑杆另一端与龙骨最外侧伸缩节连接。

还包括伞套,伞套设置在伞杆的顶部;伞套为伸缩结构,伞套最内侧伸缩节与伞杆顶部连接,伞套最外侧伸缩节底部设置有磁铁,伞把与伞套接触部位为铁质材料,伞套与雨伞为一个整体,使用携带方便,收纳效果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伞面为复合结构,复合材质,弹性佳,抗风性稳定性好,不易附着雨水;龙骨采用伸缩缸结构,配合弹性伞面,将整个雨伞的结构进行了革命性的改进,收纳后无论是伞面的表面积还是龙骨的体积都大大缩小,收纳后伞面表面积缩小也从根本上解决了雨水积水问题,本实用新型使用寿命大大提高,携带、使用、打理均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伞面撑开后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伞面界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伞面与龙骨连接示意图;

图中:1、伞杆,2、龙骨,3、伞面,4、伞把,5、支撑杆,6、支撑杆扣,7、开关,8、套筒,9、缸,10、变向装置,11、伞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伞杆1、龙骨2、伞面3和伞把4,龙骨2设置在伞杆1的顶部,伞把4设置在伞杆1的底部,如图3和图4所示,伞面3内侧设有套筒8,套筒8套在龙骨2外;伞面3有三层,分别为表层、中层和内层,中层位于表层、内层中间,中层为伞面3的主要组成部分,要求回弹性好、弹力足,中层材质采用莱卡氨纶;表层、内层要求防高温、低温,不易沾水,材质均采用硅胶,附着于中层的外侧面、内侧面;复合结构且具有弹性的伞面3易于收纳,不占空间,不易残留雨水的同时抗风性好,强度好。

为了配合复合结构的伞面3,进一步缩小收纳空间,本实用新型有两种撑伞结构。

其一:增设缸9、支撑杆5和支撑杆扣6,缸9设置在伞杆1内部,支撑杆扣6设置在伞杆1外部,龙骨2为伸缩缸,龙骨2一端通过波纹管与伞杆1顶部连接,保证密封的同时便于龙骨2收纳,龙骨2与缸9的缸室连通,支撑杆扣6与缸9的活塞杆连接,支撑杆5一端与支撑杆扣6连接,支撑杆5另一端与龙骨2最外侧伸缩节连接,伞杆1上开设有供支撑杆扣6与缸9的活塞杆连接的槽,且该槽还用于为支撑杆扣6导向,龙骨2是多节的液压式或者气压式的伸缩缸管,相应的缸9可以为油缸也可以为气缸,当打开伞面3时,一手握住伞把4,另一只手向上推动支撑杆扣6,支撑杆扣6带动缸9的活塞运动,通过对大液压室或者大气压室增压从而向龙骨2中充液压油或者充气,最终使得龙骨2的伸缩节一一向外侧推出,龙骨2伸出到位后,此时伞面3自动呈现完全展开的弧面状态,使用后需要收纳时,一手握住伞把4,另一只手向下回拉支撑杆扣6,支撑杆扣6带动缸9的活塞运动,通过对大液压室或者大气压室泄压从而将龙骨2中的液压油或者气抽出,最终使得龙骨2的伸缩节一一向外侧推出,此时龙骨2的伸缩节一一向内侧缩回,龙骨2缩回到位后伞面3呈现完全收纳状态,收纳后伞面3表面积大大缩小,其上的积水也大大减少,稍微打理一下即可将积水完全去除。

其二:增设缸9和变向装置10,缸9和变向装置10均设置在伞杆1内部;龙骨2为伸缩缸,龙骨2一端通过波纹管与伞杆1顶部连接,龙骨2与缸9的缸室连通,变向装置10一端与缸9的活塞连接,变向装置10另一端与伞把4连接;使用时,握住伞把4向外抽拉伞杆1,通过变向装置10带动缸9工作,缸9向龙骨2中充气或者充液压油,由此将龙骨2的伸缩节一一向外侧推出,如图2所示,龙骨2伸出到位后,此时伞面3自动呈现完全展开的弧面状态,使用后需要收纳时,握住伞把4向伞杆1内推进,通过变向装置10带动缸9工作,缸9将龙骨2中的气或者液压油抽出,此时龙骨2的伸缩节一一向内侧缩回,龙骨2缩回到位后伞面3呈现完全收纳状态,收纳后伞面3表面积大大缩小,其上的积水也大大减少,稍微打理一下即可将积水完全去除;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的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抗风性能和整体的稳定性,还包括支撑杆5和支撑杆扣6,支撑杆扣6套嵌在伞杆1外侧,支撑杆5一端与支撑杆扣6连接,支撑杆5另一端与龙骨2最外侧伸缩节连接,通过支撑杆5增强龙骨2的强度。

为了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增设伞套11,伞套11设置在伞杆1的顶部,伞套11为伸缩结构,伞套11最内侧伸缩节与伞杆1顶部连接,伞套11最外侧伸缩节底部设置有磁铁,伞把4与伞套11接触部位为铁质材料;伞套11与雨伞为一个整体,使用时,先将伞套11向雨伞的顶部掀起来,撑开伞后,此时伞套11位于伞杆1的最顶部,并不影响雨伞的使用,使用后,雨伞收纳好,再将伞套11向雨伞的底部掀回来,将整个雨伞包裹在伞套11内部,此时伞套11最外侧伸缩节底部与伞把4接触,由于两者材质一个为磁铁,一个为铁质材料,而且伞把4外侧包裹一层薄薄的橡胶,因此两者可以紧密吸附,即使有残存的积水也不会外外溢,使用携带方便,收纳效果好,免去了伞套11易丢失不易携带的缺点。

伞把4上设置有开关7,开关7可以实现缸9的锁定,防止在撑伞的时候缸9回缩。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它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