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携带套件及可穿戴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72225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出行携带套件及可穿戴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出行携带套件及可穿戴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商务、旅行的人们来说,经常拉着行李箱到处走动、办理各种事务,并不是一种愉悦的体验。携带多个行李箱,必然使得人们的出行变得极为不便。长时间拉着行李箱也会使人觉得疲劳,此外,行李箱的安全也一直是主人需要关注的问题。

另一方面,可穿戴电子装置在生活中得到普及,但其集成度或功能性仍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期望研发一种便于携带的出行套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出行携带套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出行携带套件,包括:可穿戴电子装置,其包括:第一组传感器,用于采集穿戴者的至少一运动特征;第一中央处理器,与第一组传感器分别耦合,用于至少根据至少一运动特征来计算穿戴者的运动信息;以及第一无线通信单元,与第一中央处理器耦合;以及自动行驶行李箱,其包括:第二无线通信单元,从第一无线通信单元接收穿戴者的运动信息;第二组传感器,用于采集自动行驶行李箱的至少一运动特征;第二中央处理器,分别与第二无线通信单元、第二组传感器耦合,用于至少基于穿戴者的运动信息、至少一运动特征而生成电动机控制指令;以及电动机,与第二中央处理器耦合,以根据电动机控制指令来驱动行李箱的轮子。

优选地,第一组传感器包括如下项中的任一个或多个:电子罗盘;加速计;以及,陀螺仪;第二组传感器包括如下项中的任一个或多个:电子罗盘;加速计;压力计;以及,陀螺仪。

优选地,自动行驶行李箱还包括定位单元,定位单元通过全球定位系统确定自动行驶行李箱的位置,并经由第二无线通信单元向可穿戴电子装置报告。

优选地,自动行驶行李箱还包括报警单元,报警单元在确定可穿戴电子装置与自动行驶行李箱之间的距离超出阈值后发出报警信号。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度更高、为用户出行带来便利的可穿戴电子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另一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穿戴电子装置,其包括:至少一传感器,用于采集穿戴者的至少一运动特征;中央处理器,与至少一传感器分别耦合,用于至少根据至少一运动特征来计算穿戴者的运动信息;以及无线通信单元,与中央处理器耦合,用于将穿戴者的运动信息传送至自动行驶行李箱。

优选地,传感器包括如下项中的任一个或多个:电子罗盘;加速计;以及,陀螺仪。

优选地,其还包括控制单元,控制单元与穿戴者进行交互,并经由无线通信单元向自动行驶行李箱传送控制指令。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出行携带套件,能够接收可穿戴电子装置获取的行李箱主人的运动信息,并结合自身的运动特征来生成电动机控制指令,进而实现行李箱自动跟随主人行驶的功能性,这不仅解放了用户双手、给出行带来了便利,也提高了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穿戴电子装置,能够采集穿戴者的运动特征并转换为运动信息发送至行李箱,以实现行李箱的自动跟随行驶,其不仅具有高集成度,也给用户出行提供了便利。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出行携带套件中自动行驶行李箱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出行携带套件中可穿戴电子装置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出行携带套件,其由自动行驶行李箱与可穿戴电子装置组成,两者配套使用。

具体地,自动行驶行李箱10底部安装有能够滑行的轮子(附图未示出),自动行驶行李箱10还包括:无线通信单元11、第一传感器121、第二传感器122以及中央处理器13、电动机14。

虽然图1中仅示出两个传感器121、122,但是,可以理解,根据需要,自动行驶行李箱可以包括任何数量、任何种类的、适合测量自动行驶行李箱自身至少一种运动特征的一组传感器。

其中,无线通信单元11与穿戴者(行李箱主人)所携带的可穿戴电子装置进行通信。中央处理器13与两个传感器121、122、无线通信单元11分别耦合,接受无线通信单元11、第一传感器121、第二传感器122的输入信号,并向电动机14提供输出信号。

具体地,无线通信单元11包括蓝牙通信模块,可以采用蓝牙通信方式与可穿戴电子装置或其他电子装置进行通信。

第一传感器121、第二传感器122可以为电子罗盘、加速计、压力计、以及陀螺仪其中的任一种。利用这些传感器,第一、第二传感器121、122可以向中央处理器13提供位置信号、方向信号、(角)速度信号、加速度信号、压力信号等等,这些信号表征自动行驶行李箱10的运动特征。

中央处理器13可以实现为,例如,计算机的微核、单片机等,中央处理器13将第一、第二传感器121、122提供的传感器信号、以及可穿戴电子装置传送至无线通信单元11的行李箱主人运动信息综合起来计算,以生成电动机控制指令,并输出至电动机14。

根据上述实施例进一步改进的实施方式,自动行驶行李箱10的中央处理器13还可接收可穿戴电子装置传送来的控制指令,并结合穿戴者(行李箱主人)运动信息、自动行驶行李箱自身的运动特征一起,来生成电动机控制指令。

电动机14可以具体实现为步进式电动机或伺服式电动机,其接收来自中央处理器13的控制指令,并驱动自动行驶行李箱10底部的4个轮子,使得自动行驶行李箱10能够直行、转向、逆行,以使得其自动跟随主人。

优选情况下,自动行驶行李箱10还包括定位单元(附图未示出),定位单元通过全球定位系统确定自动行驶行李箱10的位置,并经由无线通信单元11向主人报告。

自动行驶行李箱10还可以包括报警单元(附图未示出),报警单元在确定可穿戴电子装置与自动行驶行李箱之间的距离超出阈值后发出报警信号。作为示例,报警单元可以利用蓝牙信号的强弱、或者红外测距来确定自动行驶行李箱与携带可穿戴电子装置的主人之间的距离。

上述各种优选方式能够使得自动行驶行李箱10在遇到路障时提醒主人,也可以防止自动行驶行李箱10丢失或被盗。

进一步地,自动行驶行李箱10还可以包括信息显示单元(附图未示出),以用于显示与穿戴者相关的出行信息。例如,可以通过无线方式连接互联网,将用户(穿戴者)的机票信息、火车信息、以及其他旅途中的必要信息显示在与自动行驶行李箱集成的屏幕上,从而时时刻刻让用户方便地浏览出行信息。

作为一种改进实施方式,行李箱主人还可在自动行驶行李箱10上设定目的地并规划路线,从而使行李箱转变成为出行向导,带领主人到达目的地。

作为另一改进实施方式,自动行驶行李箱10可以设置或安装一摄像装置,行李箱主人可以通过可穿戴电子装置遥控该摄像装置进行拍照、摄录,记录沿路风景,这也给主人的出行带来便利和从容。

可以理解,自动行驶行李箱10还设置由可充电电源,提供自动行驶行李箱10工作所需的电功率。

以下描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出行携带套件中可穿戴电子装置,可穿戴电子装置20包括第三传感器211、第四传感器212、中央处理器22以及无线通信单元23,如图2所示。

其中,第三传感器211、第四传感器212(或一组数个传感器)可以采集穿戴者的至少一项运动特征。中央处理器22与第三、第四传感器211、212分别耦合,并至少根据穿戴者的至少一项运动特征来计算穿戴者的运动信息。无线通信单元23与中央处理器22耦合,用于将穿戴者的运动信息传送至自动行驶行李箱,以便于实现行李箱自动跟随主人(穿戴者)行驶。

作为示例,第三、第四传感器211、212可以为电子罗盘、加速计、陀螺仪等,采集穿戴者的运动特征,例如,当前位置、前进方向、(角)速度、加速度等。

中央处理器22获取穿戴者的各项运动特征后,计算出穿戴者的运动信息,并经由无线通信单元23发送至自动行驶行李箱10。

无线通信单元23包括蓝牙通信模块,以与自动行驶行李箱10进行通信。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可穿戴电子装置20还可包括一控制单元(附图未示出),控制单元与穿戴者进行交互,并经由无线通信单元23向自动行驶行李箱传送控制指令。控制单元可以实现为例如一个滑块、触摸球等,穿戴者触摸其的方向、力度可以具体化为对自动行驶行李箱的控制指令。

作为示例,可穿戴电子装置20可以为智能手表、智能眼镜、车钥匙、以及,其他便携式电子装置。可以理解,在提供手表、眼镜、车钥匙的基本功能之外,可穿戴电子装置20还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功能性,从而具有更高的集成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出行携带套件,通过可穿戴电子装置与自动行驶行李箱的配套使用,不仅解放了用户双手、给人们出行带来了便利,也提高了安全性,从而为用户提供了优秀体验。

该出行携带套件可以利用现有技术中的成熟技术来制备,各部件及各子部件、子单元可更换、升级。

上述说明仅针对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作出各种变形设计,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及附随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