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口可伸缩的一体式3D鞋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72003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开口可伸缩的一体式3D鞋体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体,具体涉及一种开口可伸缩的一体式3D鞋体。



背景技术:

日常的鞋类产品一般包括鞋体以及缝合在鞋体边缘的鞋面。鞋面一般由多块面料拼接而成,鞋面覆盖在鞋底厚,与鞋底之间形成一用于容纳脚部的容纳腔。但鞋面与鞋底的缝合处容易开裂、破损。而鞋底由于硬度较高,表面粗糙,一般在穿着时还需要在鞋底表面加上鞋垫,以提高穿着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开口可伸缩的一体式3D鞋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实现:一种开口可伸缩的一体式3D鞋体,包括鞋底,以及固定在鞋底顶部、与鞋底隔离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包括设置在前端、沿鞋底轴向设置的鞋头部以及由鞋头部末端向上弯折形成的鞋尾部,所述容纳腔是由织物围合而成的腔体,容纳腔底面的织物固定在所述鞋底的顶部;所述容纳腔的顶部设有一开口,所述开口的边缘的内侧环绕有第一弹性区。

本实用新型中,容纳腔为单独一体结构,其避免将容纳腔与鞋底分离。由织物构成的容纳腔底部具有较为柔软的触感,在穿着时无需另外在容纳腔底部垫上鞋垫。此外,一体式的容纳腔整个底部固定在鞋底顶部,可避免现有技术边缘缝合的缝合处发生破损的问题。为了维持容纳腔的形状,使之不容易变形,应当采用具有一定强度的织物材料构成容纳腔(如帆布、棉布、尼龙等)。为了穿着更舒适,容纳腔要求与脚部贴合。但在运动过程中,脚部的形状会发生尺寸地变化,尤其是脚趾、脚跟区域,其形状变换的幅度较大。而现有的采用一定强度材料制成的鞋类鞋头、开口形状固定,难以随脚趾的运动发生动态地变化,造成损伤脚部肌肉、皮肤等问题。因此,本申请特别在开口部位设置具有弹性的第一弹性区,其具有一定的伸缩性能,可以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与脚跟、脚踝部位的贴合,避免磨损脚部的皮肤。第一弹性区可选用任意一种弹性材料实现,如橡筋等。

进一步的,所述容纳腔的壁面包括面层以及与面层叠合的底层;第一弹性区的面层和底层互不接触而围合成至少一个第一弹性腔;所述第一弹性腔内设有第一弹性层。

弹性层可选用任意一种现有的弹性面料构成,如橡筋、氨纶面料、涤纶面料等。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腔为一个;所述第一弹性腔为环绕开口边缘的首尾相接;所述第一弹性层为多个环绕开口的橡筋带;所述多个橡筋带并列设置。

优选的,所述鞋头部的壁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具有弹性的第二弹性区;第二弹性区包括第二弹性腔;所述第二弹性腔内设有第二弹性层;所述第二弹性层由多个并列橡筋带构成。

优选的,所述橡筋带垂直于鞋面的轴向。由于脚趾部位在运动中,通常只发生脚部径向(趾骨径向)上的变形,因此所述橡筋带垂直于鞋面的轴向(鞋头向鞋跟方向)设置,使弹性子区具有定向的延展性,有利于维持产品轴向的形状稳定性。

优选的,相邻的橡筋带通过补强筋连接;所述补强筋为棉布条;所述补强筋缝合在橡筋带上。

设有多个橡筋带时,由于脚部的表面并不平整,各个橡筋带不同的部位受力不同,其被拉伸的幅度不一致,长期使用将导致容纳腔局部变形。因此本实用新型特别通过补强筋将相邻的橡筋带连接起,通过相邻的橡筋带之间的相互约束,避免其中某跟橡筋带因拉伸过度导致的鞋开口变形、松散。

优选的,补强筋和橡筋带之间还夹有弹性块。

所述弹性块可选用任意一种现有技术实现。弹性块可以增强橡筋带局部的张力,避免橡筋带被过度拉伸而变形、松弛。同时,弹性块还具有缓冲作用,可以缓冲外部对脚趾的冲击,避免脚趾部位受伤。

优选的,所述弹性块为硅胶块。

优选的,所述补强筋设置在弹性层与面层之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弹性区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弹性区的局部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开口可伸缩的一体式3D鞋体,包括鞋底1,以及固定在鞋底1顶部、与鞋底隔离的容纳腔2,所述容纳腔包括设置在前端、沿鞋底轴向设置的鞋头部21以及由鞋头部21末端向上弯折形成的鞋尾部22,所述容纳腔2是由织物(本实施例中为棉布)围合而成的腔体,容纳腔底面23的织物固定(本实施例为缝合)在所述鞋底1的顶部;所述容纳腔的顶部设有一开口24,所述开口24的边缘的内侧环绕有第一弹性区5。

进一步的,所述容纳腔的壁面包括面层51以及与面层叠合的底层52;第一弹性区的面层51和底层52互不接触而围合成至少一个第一弹性腔53;所述第一弹性腔53内设有第一弹性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腔53为一个;所述第一弹性腔53为环绕开口边缘的首尾相接;所述第一弹性层为多个环绕开口的橡筋带6;所述多个橡筋带并列设置。

更进一步的,所述鞋头部的壁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具有弹性的第二弹性区7;第二弹性区包括第二弹性腔71;所述第二弹性腔71内设有第二弹性层;所述第二弹性层由多个并列橡筋6带构成。

优选的,所述橡筋带垂直于鞋面的轴向。

优选的,相邻的橡筋带通过补强筋61连接;所述补强筋为棉布条;所述补强筋缝合在橡筋带上。

优选的,补强筋和橡筋带之间还夹有弹性块62。

优选的,所述弹性块为硅胶块62。

优选的,所述补强筋设置在弹性层与面层之间。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具体实现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显而易见的替换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