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当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5782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当盒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日用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便当盒。



背景技术:

便当盒是社会节奏加快的重要体现,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餐具。

便当盒的好坏体现在其是否小巧、易于携带,是否功能齐全、满足日常所需,对应中国人而言,便当盒仍然需要满足盛饭和盛菜两种功能,根据生活经验,今发明一种新型的便当盒,能够实现盛饭空间的可变,以满足不同饭量的人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便当盒,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饭盒体积可变,以满足不同人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便当盒,其特征在于,便当盒包括菜盒、饭盒和盒盖,所述饭盒与菜盒之间通过一卡接结构相连,所述盒盖与饭盒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饭盒包括一内胆和一个设置在内胆外的套筒,所述内胆外表面设置有两个凹口,两个所述凹口处于内胆的同一横截面上,所述凹口内插设有一凸块,所述凸块与凹口内壁之间通过一弹簧相抵靠,所述套筒的内壁上具有两个限位块一和两个限位块二,两个限位块一和两个限位块二分别处于套筒不同的两个横截面上,两个所述凸块能够分别抵靠在两个限位块一或两个限位块二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如果饭盒盛的饭较少时,将内胆 从套筒的上端开口放入,使内胆上的两个凸块分别抵靠在两个限位块一上,然后通过卡接结构将饭盒和菜盒固定,将盒盖旋紧在套筒上即可;当饭量较大时,可将内胆从套筒的下端开口放入,使内胆上的两个凸块抵靠在限位块二上,并在凹口的作用下,凸块越过限位块二,达到限位块二的上端,在弹簧的作用下,凸块能够抵靠在限位块二的上端。

这样就可以实现饭盒体积的变化,适应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在上述的一种便当盒中,所述卡接结构包括铰接在菜盒外壁上的两根卡接臂,所述卡接臂上相间设置有两个卡齿,所述套筒的外壁上设置有两个能够分别与两个卡齿对应的卡块一和两个卡块二。当内胆处于大容积位置时,卡接臂外端的卡齿卡在位于套筒偏上位置的卡块一上,当内胆处于小容积位置时候,卡接臂内端的卡齿卡在位于套筒偏下位置的卡块二上,这样就可以将饭盒和菜盒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便当盒的饭盒容积可变,能够使用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2、本便当盒的饭盒和菜盒通过卡接结构实现连接,使本便当盒拆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便当盒的剖视图。

图2是本便当盒中饭盒处于小容积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便当盒中饭盒处于大容积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局部A的放大图。

图中,1、菜盒;2、饭盒;21、内胆;22、套筒;3、盒盖;41、凹口;42、凸块;43、弹簧;44、限位块一;45、限位块二;51、卡接臂;52、卡齿;53、卡块一;54、卡块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和图4所示,本便当盒包括菜盒1、饭盒2和盒盖3,饭盒2与菜盒1之间通过一卡接结构相连,盒盖与饭盒2之间通过螺纹连接,饭盒2包括一内胆21和一个设置在内胆21外的套筒22,内胆21外表面设置有两个凹口41,两个凹口41处于内胆21的同一横截面上,凹口41内插设有一凸块42,凸块42与凹口41内壁之间通过一弹簧43相抵靠,套筒22的内壁上具有两个限位块一44和两个限位块二45,两个限位块一44和两个限位块二45分别处于套筒22不同的两个横截面上,两个凸块42能够分别抵靠在两个限位块一44或两个限位块二45上。

如图2和图3所示,如果饭盒2盛的饭较少时,将内胆21从套筒22的上端开口放入,使内胆21上的两个凸块42分别抵靠在两个限位块一44上,然后通过卡接结构将饭盒2和菜盒1固定,将盒盖3旋紧在套筒22上即可;当饭量较大时,可将内胆21从套筒22的下端开口放入,使内胆21上的两个凸块42抵靠在限位块二45上,并在凹口41的作用下,凸块42越过限位块二45,达到限位块二45的上端,在弹簧43的作用下,凸块42能够抵靠在限位块二45的上端,这样就可以实现饭盒2体积的变化,适应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如图1所示,卡接结构包括铰接在菜盒1外壁上的两根卡接臂51,卡接臂51上相间设置有两个卡齿52,套筒22的外壁上设置有两个能够分别与两个卡齿52对应的卡块一53和两个卡块二54。当内胆21处于大容积位置时,卡接臂51外端的卡齿52卡在位于套筒22偏上位置的卡块一53上,当内胆21处于小容积位置时候,卡接臂51内端的卡齿52卡在位于套筒22偏下位置的卡块二54上,这样就可以将饭盒2和菜盒1固定。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