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带扣以及皮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99410发布日期:2018-06-30 01:09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皮带扣以及皮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皮带扣以及具有所述皮带扣的皮带。



背景技术:

皮带的作用不仅作为裤子穿戴时的辅助件,皮带带身与皮带扣的配合还具有个性特色,甚至引领时尚潮流风格。现有的皮带扣结构较常见为一端设置棘齿咬合结构,另一端设置弹性卡持结构,弹性卡持结构具有抵持片,用以在皮带穿带时,带身的另一端穿回皮带扣至合适的长度时,抵持片弹性地抵持在带身齿槽上相应的位置,如此限定带身退出皮带扣,实现皮带稳定地穿带,在需要退出带身时,外力作用转动抵持片,解除抵持片与齿槽的抵持即可。然,弹性卡持结构结构复杂,不简洁,与消费者日益追求的简洁时尚美观的理念不符,并且皮带扣不耐用、制作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耐用的皮带扣。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皮带扣,包括板体,板体上设置有带头固定座以及卡抵结构,带头固定座用于卡固带身的一端,所述卡抵结构包括相对地设置在板体上的承载壁,通过承载壁承载且可转动地设置在两承载壁之间的转轴,设置在转轴上的抵持片与固定地设置在转轴上的按压板,抵持片倾向下朝向板体,按压板的两端伸出于转轴的两侧,所述卡抵结构用以在穿带时带身的另一端套入皮带扣后,通过按压按压板带动抵持片转动而将所述带身的另一端抵持。

进一步地,所述带头固定座包括设置在板体上的铰接座以及设置在铰接座上的带头夹持体,带头夹持体通过一铰接轴铰接在铰接座上,且与铰接座之间的板体表面形成有预设带身穿过的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抵持片可转动地设置在转轴上,所述抵持片与按压板一端之间通过一弹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抵持片与按压板省略,提供一弹片固定地夹持在转轴上,弹片的一端曲向下,作为与带身相抵持的抵持端,另一端作为按压端。

进一步地,所述带头固定座省略,板体的一端开设固接孔用以固接带身的一端,板体的表面设置所述卡抵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抵持片省略,按压板在转轴的两侧分别形成为长度不同的卡位端与按压端。

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所述皮带扣的皮带。

一种皮带,包括带身及安装在带身一端的所述的皮带扣。

进一步地,所述带身表面的一端开设有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带身表面未开设所述卡槽。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皮带扣结构简单,通过按压按压板即可使抵持片完成对带身的锁持或解锁,方便用户对带身的锁持或解锁的操作,皮带在穿上时,用户的腰围对带身所围成的带圈具有将带圈扩张作用力,可以将卡抵结构的抵持片稳定地与带身相抵持,带身不易脱出。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及其有益效果,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皮带扣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皮带扣的分解图;

图3为用于与图1所示的皮带扣相配合的带身的立体图;

图4为图3所示的带身与图1所示的皮带扣穿带配合状态过程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皮带扣在扣合时与解锁时状态过程示意图(带头固定座未示出);

图6为皮带扣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中皮带扣的立体图;

图7为皮带扣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8为皮带扣的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9为皮带扣的第五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0为用于与皮带扣相配合的另一带身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皮带,包括带身10与用以安装在带身一端的皮带扣20。带身10表面的一端设有卡持槽15,卡持槽15内设置有若干卡齿。

皮带扣20包括板体21以及设置在板体21同一表面上的带头固定座22与卡抵结构23。带头固定座22以供固定带身10的一端。带头固定座22包括设置在板体 21上的铰接座211以及设置在铰接座211上的带头夹持体212,带头夹持体212通过一铰接轴(图未示)铰接在铰接座211上,且与铰接座211之间的板体21表面形成有预设带身穿过的间隙。带头夹持体212用于夹持带身的一端,较常见地可采用棘齿咬合结构,通过设置可转动的棘齿板将带身的一端咬合固定。

卡抵结构23用以在穿带时带身10具有卡持槽15的一端套入皮带扣20后,卡抵结构23将所述带身10的卡持槽15的一端抵持。卡抵结构23包括相对设置的承载壁231,通过承载壁231承载且可转动地设置在两承载壁231之间的转轴232,固定地设置在转轴232上的抵持片233与按压板234。本实施例中,两承载壁231 上分别设置销钉235与转轴232的两端套接。抵持片233倾向下朝向板体21,按压板234的两端伸出于转轴232的两侧,如此,通过按压按压片234的一端,可带动转轴232转动,从而带动抵持片233转动。

请参阅图4,使用皮带穿带时,皮带扣20的转轴232与板体21表面之间大致形成有对应带身10厚度的穿入间隙,带身10的具有卡持槽15的一端穿过所述穿入间隙,至适应腰身穿带后,下压按压板234的一端,使得抵持片233与卡持槽 15内对应的卡齿相抵持,结合人体腰围保持向带身10的扩张的作用力,使得抵持片233与卡持槽15稳定抵持,从而可以可靠地阻止带身10退出皮带扣20,实现皮带稳定地穿带,在需要退出带身时,结合人体腰围收缩,按压按压板234的另一端,转轴旋转带动抵持片233旋转,解除抵持片233与卡齿的抵持,从而带身 10可从皮带扣20顺利地退出。卡抵结构23锁持与解锁的过程可参阅图5,按压按压板234,使得卡抵结构23从图示B状态至A状态时,则实现抵持片233对带身10 的锁持;按压按压板234,使得卡抵结构23从图示A状态至C状态时,则实现抵持片233对带身10的解锁。

实施例2

为了进一步提高抵持片233与卡持槽15内对应的卡齿相抵持的稳定性,请参阅图6,将抵持片233可转动地设置在转轴232上,并且抵持片233与按压板234之间通过弹簧51连接,如此,在按压按压板234的与弹簧51连接的一端时,抵持片 233抵至卡齿上,并且在弹簧51的弹力作用下,提高了抵持的稳定性,在需要抵持片233解除抵持时,按压按压板234的另一端,使得连接弹簧的一端摆转,弹簧拉转抵持片233脱离卡齿。

实施例3

请参阅图7,将抵持片233与按压板234省略,提供一弹片61固定地夹持在转轴232上,弹片61的一端弯曲向下,作为用于与卡齿相抵持的抵持端,另一端作为按压端,在需要摆转弹片61的抵持端时,只需按压按压端,则带动转轴232转动,进而带动弹片61的抵持端摆转,解除与卡齿的抵持。

实施例4

请参阅图8,所述带头固定座22省略,板体21的一端开设固接孔201用以固接带身的一端,板体21的表面设置所述卡抵结构23。

实施例5

请参阅图9,在实施例4上的进一步改进,将固定地设置在转轴232上的抵持片233省略,按压板234在转轴232的两侧分别形成为长度不同的卡位端与按压端,通过按压所述按压端可实现卡位端对带身的锁持或解锁。

可以理解,上述各个实施例中,提供的皮带扣20中的抵持片233可采用具有高摩擦性能的材质,如橡胶抵持片,在皮带穿带后,通过抵持片与带身相抵持的摩擦力紧固固定带身,结合用户在穿带后腰围对带身所围成的带圈具有将带圈扩张作用力,可以增大抵持片与带身的摩擦力,可充分阻挡带身脱出皮带扣 20,从而带身上无需设置卡槽15(请参阅图10)。

综上,本实用新型皮带扣结构简单,通过按压按压板即可使抵持片完成对带身的锁持或解锁,方便用户对带身的锁持或解锁的操作,皮带在穿上时,用户的腰围对带身所围成的带圈具有将带圈扩张作用力,可以将卡抵结构的抵持片稳定地与带身相抵持,带身不易脱出。

只要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思想,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实施例进行任意组合,均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对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的变型及不同实施例进行的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思想的任意组合,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