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童享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00011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童享伞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伞领域,具体的说是指一种童享伞。



背景技术:

伞,是一种遮阳或遮雨的工具,其发展历史悠久,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具。当孩子与大人一起外出,若是遇到下雨天气时伞往往不够用,大人与孩子需要共用一把伞,而此时为了让孩子不被淋湿,大人会将伞的大部分或者全部给孩子挡雨而自己被淋湿。为了能实现一伞多用,确保大人和孩子在雨天出行时不被淋湿,本申请人经过潜心研究,遂有本案的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是一种童享伞,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大人与孩子在雨天外出时伞不够用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童享伞,包括伞杆、套设于伞杆上的伞骨架以及盖设于伞骨架顶面的下伞面,该下伞面的顶面盖设有可拆卸的上伞面,该上伞面的顶面中部开设有供头部穿过的开口,所述上伞面的底面设有可拆卸的雨衣帽,该雨衣帽与开口对应的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开口的内周沿环设有第一魔术贴毛面,所述下伞面的顶面环设有与第一魔术贴毛面贴合的第一魔术钩面,所述雨衣帽设有与第一魔术贴毛面贴合的第二魔术贴钩面,所述下伞面的顶面下部环设有第三魔术贴钩面,所述上伞面的底面下部环设有与第三魔术贴钩面贴合的第三魔术贴毛面。

进一步的,所述伞杆上套设有可在其上滑动且具有弹性的垫肩,所述伞杆的底部连接有一握把,所述垫肩滑动到伞杆的底部时所述握把位于垫肩内,该垫肩内设有一隔板,该垫肩的顶部设有一腔盖,所述隔板与腔盖之间形成一用于收纳雨衣帽的容纳腔,所述伞杆穿过隔板和腔盖。

更进一步的,所述垫肩的外周面设有一与肩膀相适配的圆弧凹部,该垫肩由海绵材料制成。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设计巧妙,当大人与孩子一同在雨天外出时,可将上伞面从下伞面卸下,并将上伞面翻过来后在开口处连接上雨衣帽,所述开口供孩子头部的穿入,此时即可将上伞面当做儿童雨衣使用,而大人依旧可撑伞进行挡雨,这样在只有一把伞的情况下,大人和孩子都不会被淋湿。本实用新型为人们在雨天出行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实现了一伞多用,大人与小孩无需各自携带和使用一把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去掉上伞面后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伞面的仰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伞杆与垫肩和握把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伞杆与垫肩和握把在另一角度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一种童享伞,包括伞杆1、套设于伞杆1上的伞骨架(图中未标出)以及盖设于伞骨架(图中未标出)顶面的下伞面2,该下伞面2的顶面盖设有可拆卸的上伞面3,该上伞面3的顶面中部开设有供头部穿过的开口31。所述上伞面3的底面设有可拆卸的雨衣帽4,该雨衣帽4与开口31对应的设置。

参照图2和图3。所述开口31的内周沿环设有第一魔术贴毛面32,所述下伞面2的顶面环设有与第一魔术贴毛面32贴合的第一魔术钩面21,所述雨衣帽4设有与第一魔术贴毛面32贴合的第二魔术贴钩面(图中未标出)。所述下伞面2的顶面下部环设有第三魔术贴钩面22,所述上伞面3的底面下部环设有与第三魔术贴钩面22贴合的第三魔术贴毛面33。所述上伞面3和下伞面2之间通过魔术贴粘合,所述雨衣帽4也通过魔术贴与上伞面3粘合,通过磨损贴粘合的方式拆装简易、方便。

参照图1、图3、图4和图5。所述伞杆1上套设有可在其上滑动且由海绵材料制成的垫肩5,所述伞杆1的底部连接有一握把6,所述垫肩5滑动到伞杆1的底部时所述握把6位于垫肩5内。所述垫肩5内设有一隔板51,该垫肩5的顶部设有一腔盖52,所述隔板51与腔盖52之间形成一用于收纳雨衣帽4的容纳腔53,所述伞杆1穿过隔板51和腔盖52。所述垫肩5的外周面设有一与肩膀相适配的圆弧凹部54。当人们撑伞外出时,其可将垫肩5上滑至合适的位置并靠在肩膀上,此时伞杆1与肩膀之间被垫肩5隔开,且垫肩5由海绵材料制成,其对肩膀不会有压迫感,从而使得肩膀也不会有疼痛感。再者,当垫肩5下滑至伞杆1的底部时,所述握把6位于垫肩5内,此时垫肩5即可作为把手使用,所述容纳腔53可用于收纳雨衣帽4,防止人们容易将雨衣帽4弄丢的问题。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