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25794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一种雨伞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雨伞。



背景技术:

折叠式雨伞,通常包括伞面、伞柄与把手,在收伞时,将伞面按照一个方向包裹住伞柄,可实现雨伞整体的最小体积的收纳,同时,伞面的各个伞骨单元的端部可形成一个近似圆,这个近似圆可内置与把手的内圈中,避免伞骨单元的端部扎到人,从而获得最佳的收纳效果,但是,若要获得这种收纳效果,每个伞骨单元对应的伞面必须要严格按照同一个方向的收纳,才能最终使每个伞骨单元的端部内置在把手的内圈中,操作较繁琐,稍有不慎,伞骨单元的端部就无法顺利的放置进把手的内圈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雨伞,它可以方便的将各个伞骨单元的端部内置进把手的内圈中。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雨伞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雨伞,包括伞面、伞柄与把手,所述伞面与伞柄之间设有骨架结构,骨架结构包括用于支撑伞面的骨架单元,所述把手包括底座、布置在底座内的本体以及设在本体内的若干斜孔里可以纵向移动导向的若干包裹爪,包裹爪具有螺纹部与连接部,相邻的两个包裹爪的连接部之间连接有包裹布,收紧螺母套设在本体上并与包裹爪的螺纹部相啮合,收紧螺母套设在本体上并与包裹爪的螺纹相啮合,所述本体上螺接固定有一垫片,垫片处于收紧螺母的下方;所述收紧螺母外套设有旋转套,所述旋转套外壁与底座外壁吻合;所述若干包裹爪与包裹布配合形成了上部包围空间,所述上部包围空间与骨架单元匹配,且上部包围空间呈向外扩张的喇叭状;所述包裹爪的内壁具有斜度。

所述垫片与收紧螺母之间形成了间隔空间,在间隔空间内设有滚珠轴承。

本实用新型可以达到的技术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雨伞,通过旋转收紧螺母,可驱动包裹爪沿斜孔上移或下移,上移时,包裹爪的上部包围空间呈放大趋势,有利于骨架单元的端部落入包裹爪与包裹布形成的上部包围空间;下移时,上部包围空间呈递减趋势,有利于收紧并包裹住骨架单元的端部,方便了折叠式雨伞的收纳。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雨伞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雨伞的骨架单元处于上部包围空间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雨伞的骨架单元被收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雨伞的包裹爪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雨伞,包括伞面1、伞柄2与把手3,所述伞面1与伞柄2之间设有骨架结构,骨架结构包括用于支撑伞面1的骨架单元4,所述把手3包括底座5、布置在底座5内的本体6以及设在本体6内的若干斜孔里可以纵向移动导向的若干包裹爪7,包裹爪7具有螺纹部8与连接部9,相邻的两个包裹爪7的连接部9之间连接有包裹布(图中未标出),收紧螺母10套设在本体6上并与包裹爪7的螺纹部8相啮合,所述本体6上螺接固定有一垫片11,垫片11处于收紧螺母10的下方;所述收紧螺母10外套设有旋转套12,所述旋转套12外壁与底座5外壁吻合;所述若干包裹爪7与包裹布(图中未标出)配合形成了上部包围空间13,所述上部包围空间13与骨架单元4匹配,且上部包围空13间呈向外扩张的喇叭状;所述包裹爪7的内壁具有斜度14。

所述垫片11与收紧螺母10之间形成了间隔空间,在间隔空间内设有滚珠轴承15。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雨伞的工作原理作出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雨伞,提供了较为新颖的把手结构,主要应用于折叠式雨伞,折叠式雨伞的伞柄具有伸缩功能,在收伞时,骨架结构会成折叠收拢,然后,缩短伞柄2,使最外端的骨架单元4的外端可以顺利的进入把手的内圈中,本实用新型的把手,通过转动旋转套12,带动收紧螺母10相对本体6转动,从而驱动包裹爪7沿斜孔上移或下移,从而改变上部包裹空间13的大小,当包裹爪7上移时,上部包裹空间13递增,这样,在缩短伞柄2后,即使在雨伞的伞面1没有收拢到位的情况下,骨架单元4的外端依然能够顺利的进入上部包裹空间13,然后,反向选择收紧螺母10,继而驱动包裹爪7下移, 从而缩小上部包裹空间13,这样,包裹布(图中未标出)被收紧,从而收紧骨架单元4的外端,达到收纳雨伞的目的。为了达到快速调整上部包裹空间13的目的,可增大包裹爪上的螺纹的螺距。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雨伞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方案;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