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滑式弹力换气型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71228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防滑式弹力换气型鞋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底,具体涉及防滑式弹力换气型鞋底。



背景技术:

鞋底的构造相当复杂,就广义而言,可包括外底、中底与鞋跟等所有构成底部的材料。依狭义来说,则仅指外底而言,一般鞋底材料共通的特性应具备耐磨、耐水,耐油、耐热、耐压、耐冲击、弹性好、容易适合脚型、定型后不易变型、保温、易吸收湿气等,同时更要配合中底,在走路换脚时有刹车作用不致于滑倒及易于停步等各项条件。鞋底用料的种类很多,可分为天然类底料和合成类底料两种。天然类底料包括天然底革、竹、木材等,合成类底料包括橡胶、塑料、橡塑合用材料、再生革、弹性硬纸板等。

鞋底是鞋子的重要组成部分,鞋底的质量决定了鞋子的质量;目前,由于鞋子质量的问题,发生了许多涉及人身安全的事故;为了鞋子的美观及较轻的重量,许多鞋子的防滑性能差,在雨雪天气,容易滑倒而造成难以挽回的人身伤害,特别是对于老人、小孩及孕妇,一旦摔倒会发生严重的安全事故。即使,防滑性能好的鞋底,长时间磨损后,鞋底的防滑性能也会变差甚至起不到防滑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鞋子的防滑问题,目的在于提供防滑式弹力换气型鞋底,解决鞋子防滑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防滑式弹力换气型鞋底,包括安装有换气装置的鞋底本体,所述鞋底本体包括与地面接触的底层,所述底层包括上底层、上底层下方连接的下底层,上底层的下表面设置有向下凸起的第一防滑块,下底层的下表面设置有向下凸起的第二防滑块,第二防滑块内部设置有供第一防滑块完全插入进第二防滑块内的凹槽,所述凹槽内壁上覆盖有粘结第一防滑块的胶粘层。

本实用新型在鞋底上安装了防滑装置,解决了鞋子的防滑问题;本实用新型增加了鞋底本体的厚度,一方面便于鞋子安装透气装置,另一方面便于鞋子安装防滑装置;本实用新型中的防滑装置既具有很好的防滑性能,而且在鞋子长时间磨损后,鞋底的防滑装置可以更换;本实用新型中底层及第一防滑块、第二防滑块组成了鞋子的防滑装置,第一防滑块、第二防滑块是主要的防滑装置,第一防滑块相当于第二防滑块的替换块;下底层长时间磨损后,可以直接将下底层从鞋底本体上撕下,上底层作为新的与地面接触的下底层,上底层与下底层同时具备防滑的功效;本实用新型的实现原理为:初始状态时,下底层与地面接触,第二防滑块起到了防滑的功效,第二防滑块能够减少下底层与地面接触而面积,第二防滑块与地面的摩擦大,防滑效果好,长时间后,第二防滑块会被磨损掉,下底层的防滑性能会变差,此时,直接将下底层撕去,上底层变成新的下底层,第一防滑块起到了防滑作用,防滑性好;本实用新型中上底层与下底层通过第一防滑块与第二防滑块连接,第一防滑块插入进第二防滑块内,上底层与下底层在连接状态时,紧密连接,不会增加底层的厚度,而且通过胶粘层连接,便于撕下下底层;底层设置两层是为了保证鞋底的重量,避免鞋底重量太重。本实用新型将底层设置为两层叠加的情况,设置了备用层,在不影响鞋子重量的情况下,延长了鞋底防滑性能的持续时间。

所述上底层、下底层的下表面上均设置有橡胶圈,所述橡胶圈绕着上底层、下底层的下表面边缘均匀设置。橡胶圈是为了减缓上底层、下底层除去防滑块以外的其他部分的磨损速度,橡胶圈同样具有一定的防滑功效。

所述换气装置包括位于上底层上方的气垫层,上底层上设置有与气垫层连通的第一导气管,下底层上设置有与第一导气管连通的第二导气管,第一导气管、第二导气管的均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二导气管的管径大于第一导气管的管径,上底层与下底层连接时,第一导气管插入进第二导气管内。第一导气管、第二导气管的管长分别小于第一防滑块、第二防滑块的高度。第一导气管、第二导气管用于将气囊中的气体喷向鞋子所在地面,气体能够风干地面,而第一导气管与第二导气管并不会影响鞋子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防滑式弹力换气型鞋底将底层设置为两层叠加的情况,设置了备用层,在不影响鞋子重量的情况下,延长了鞋底防滑性能的持续时间;

2、本实用新型防滑式弹力换气型鞋底通过橡胶圈减缓了鞋底部的磨损度;

3、本实用新型防滑式弹力换气型鞋底结构简单,防滑性能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鞋底本体,2-上底层,3-下底层,4-第一防滑块,5-第二防滑块,6-凹槽,7-橡胶圈,8-气垫层,9-第一导气管,10-第二导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防滑式弹力换气型鞋底,包括安装有换气装置的鞋底本体1,所述鞋底本体1包括与地面接触的底层,所述底层包括上底层2、上底层2下方连接的下底层3,上底层2的下表面设置有向下凸起的第一防滑块4,下底层3的下表面设置有向下凸起的第二防滑块5,第二防滑块5内部设置有供第一防滑块4完全插入进第二防滑块5内的凹槽6,所述凹槽6内壁上覆盖有粘结第一防滑块4的胶粘层。

本实用新型的实现方式为:初始状态时,下底层与地面接触,第二防滑块起到了防滑的功效,第二防滑块能够减少下底层与地面接触而面积,第二防滑块与地面的摩擦大,防滑效果好,长时间后,第二防滑块会被磨损掉,下底层的防滑性能会变差,此时,直接将下底层撕去,上底层变成新的下底层,第一防滑块起到了防滑作用,防滑性好;本实用新型中上底层与下底层通过第一防滑块与第二防滑块连接,第一防滑块插入进第二防滑块内,上底层与下底层在连接状态时,紧密连接,不会增加底层的厚度,而且通过胶粘层连接,便于撕下下底层;底层设置两层是为了保证鞋底的重量,避免鞋底重量太重。本实用新型将底层设置为两层叠加的情况,设置了备用层,在不影响鞋子重量的情况下,延长了鞋底防滑性能的持续时间。

实施例2

基于实施例1,所述上底层2、下底层3的下表面上均设置有橡胶圈7,所述橡胶圈7绕着上底层2、下底层3的下表面边缘均匀设置。橡胶圈是为了减缓上底层、下底层除去防滑块以外的其他部分的磨损速度,橡胶圈同样具有一定的防滑功效。

实施例3

基于上述实施例,所述换气装置包括位于上底层2上方的气垫层8,上底层2上设置有与气垫层8连通的第一导气管9,下底层3上设置有与第一导气管9连通的第二导气管10,第一导气管9、第二导气管10的均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二导气管10的管径大于第一导气管9的管径,上底层2与下底层3连接时,第一导气管9插入进第二导气管10内。第一导气管9、第二导气管10的管长分别小于第一防滑块4、第二防滑块5的高度。第一导气管、第二导气管用于将气囊中的气体喷向鞋子所在地面,气体能够风干地面,地面上液体少了,鞋底自然而然就不会滑了;而第一导气管与第二导气管并不会影响鞋子的舒适度。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