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作鞋靴大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16793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安全工作鞋靴大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靴的生产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全工作鞋靴大底。



背景技术:

安全工作鞋靴大底的防滑移、耐油、高弹性主要取决于大底的原材料和大底的几何图案,其中大底的几何图案决定了其防滑移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问题,提供一种安全工作鞋靴大底。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安全工作鞋靴大底,大底底面设有至少一组围城形状凸起,所述围城形状凸起包括柱状凸起的台体以及条状凸起的墙体,所述墙体非闭合式的围绕在台体的周围。

所述台体的周围至少设置两个墙体,墙体之间相互独立不相连。

相邻台体之间的墙体可重合设置为一体。

所述台体的周围设置四个墙体,四个所述墙体均匀分布围绕在台体的周围,且四个所述墙体之间相互独立不相连。

所述台体横截面为正菱形或三角形或圆形。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通过在大底底面设置多组相同的围城形状凸起,并有序排列,形成多重防滑、移的围城矩阵几何形状,而且墙体为非闭合式即断开的,使大底具有超群的抓地能力,与地面摩擦力增大,防滑、移效果明显,稳定性强,穿着舒适平稳,行走轻松自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一组围城形状凸起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的多组围城形状凸起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二的一组围城形状凸起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二的多组围城形状凸起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三的一组围城形状凸起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三的多组围城形状凸起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四的一组围城形状凸起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四的多组围城形状凸起结构示意图。

其中:1、大底 2、台体 3、墙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安全工作鞋靴大底,大底1底面设有至少一组围城形状凸起,大底1与围城形状凸起为一体结构,优选由多组相同的围城形状凸起有序排列设置在大底底面,每组所述围城形状凸起包括柱状凸起的台体2以及条状凸起的墙体3,所述台体为主要承重部分,用以支撑人体重量,可为正菱形或三角形或圆形,但不局限于上述形状,所述墙体3非闭合式的围绕在台体2的周围,且所述墙体3采用高弹性材料制作,当有外力入侵时,抵抗外力方向的墙体受力弯曲形成弓墙型,从而增大抵抗力,形成较大摩擦力,使大底具有超强稳定性,不易滑、移,由于墙体是非闭合式的,便于空气流动,墙体容易切入泥水、沙尘中,增大摩擦力,增加抓地能力,围绕在台体周围的墙体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当墙体为多个时,墙体3之间相互独立不相连,且相邻台体2之间的墙体3可重合设置为一体。

实施例一:

大底1底面设有多组相同的且有序排列的围城形状凸起,如图2、3所示,围城形状凸起中台体横截面为圆形,墙体个数为一个,且非闭合式的围绕在台体2的周围。

实施例二:

大底1底面设有多组相同的且有序排列的围城形状凸起,如图4、5所示,围城形状凸起中台体横截面为圆形,墙体个数为两个,两个墙体均匀分布围绕在台体2的周围,且两个墙体3之间相互独立不相连。

实施例三:

大底1底面设有多组相同的且有序排列的围城形状凸起,如图6、7所示,围城形状凸起中台体横截面为三角形,墙体个数为三个,三个墙体均匀分布围绕在台体2的周围,且三个墙体3之间相互独立不相连,位于相邻台体2之间的墙体3可重合设置为一体。

实施例四:

大底1底面设有多组相同的且有序排列的围城形状凸起,如图8、9所示,围城形状凸起横截面为正菱形,墙体3个数为四个,四个所述墙体3均匀分布围绕在台体2的周围,且四个所述墙体3之间相互独立不相连,位于相邻台体2之间的墙体3可重合设置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的大底可使用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等高弹性原料作为大底主要材料,使大底具有高弹性能,穿着舒适,而且由于工作、行走的环境不同,特别在油污地面易跌倒,造成人体伤害,因此大底使用耐油配方材料,使大底具有耐油性,再通过在大底1底面设置多组相同的围城形状凸起,并有序排列,形成多重防滑、移的围城矩阵几何形状,使大底具有超群的抓地能力,而且大底与地面摩擦力增大,防滑、移效果明显,穿着舒适平稳,行走轻松自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