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伞把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61823阅读:5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雨伞把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雨伞,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雨伞把手。



背景技术:

伞是人们必不可少的出行工具,晴天时可阻挡紫外线,下雨可以遮挡雨水。伞,包括伞把、支撑杆和伞面。伞把通过支撑杆和伞面连接。

目前公告号为CN20514374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雨伞把手,包括伞柄、伞把、伞拖,伞把与伞拖外形为圆柱形,伞把与伞拖通过螺纹连接,伞柄与伞把胶接在一起;伞拖设有充电插头、开关、LED灯、收纳腔、防护盖、挂钩、滑动槽;防护盖通过活动轴与收纳腔连接,挂钩通过连接销固定在收纳腔中;伞拖一侧设有容置腔,充电插头存放于容置腔中,充电插头另一端与滑动钮相连,滑动钮沿滑动槽左右滑动。

这种多功能雨伞把手的结构简单,但在下雨天时,由于人们的手部往往会沾上较多水,较为湿滑,手需要施加较大的握紧力才能够握稳圆柱形的伞把,在长时间握伞把的过程中较为劳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雨伞把手,通过增加手部与伞把本体之间的摩擦力,达到长时间握伞把本体不易劳累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雨伞把手,包括伞把本体,所述的伞把本体的一端连接有张紧绳,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与张紧绳抵触的定位机构,所述伞把本体与张紧绳之间形成用于放置手的容纳腔,所述的定位机构包括与伞把本体连接的定位环和铰接于定位环上用于与张紧绳抵触的定位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手握着伞把本体,将张紧绳与手背抵触,并将张紧绳张紧,张紧绳对手部施加往靠近伞把本体方向的压力,手部与伞把本体之间产生较大的摩擦力,继而将通过定位组件与张紧绳抵触,将张紧绳定位,从而能够使人们通过较小的握紧力即可握稳伞把本体,在长时间握伞把本体的过程中不会劳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定位环上连接有限位组件,所述的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座和开设于限位座上的限位孔,所述的张紧绳远离伞把本体的一端穿设于限位孔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张紧绳穿设于限位孔中,握住张紧绳远离伞把本体的一端,并拉动张紧绳,即可便于将张紧绳与手背抵触,并且对手背施加压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板、第一弹性件,所述的定位板铰接于定位环上,所述的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定位板、定位环连接,所述的定位板与张紧绳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弹性件对定位板施加弹力,通过弹力的作用,将定位板与张紧绳抵触,使定位板与张紧绳之间产生较大的摩擦力,通过摩擦力的作用,将张紧绳定位,操作简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定位板通过驱动杆螺纹连接有张紧块,所述定位板通过所述张紧块与张紧绳抵触,所述的驱动杆通过限位组件与定位板连接,所述的张紧块背对驱动杆的一侧开设有用于与张紧绳抵触的限位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张紧绳置于限位凹槽中,通过转动驱动杆,使驱动杆带动张紧块沿着驱动杆的轴心转动,将张紧绳进一步张紧,提升对手部的压力,进一步提升手部与伞把本体之间的摩擦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限位组件包括六角定位套和开设于定位板上用于嵌设六角定位套的定位凹孔,所述的六角定位套的内壁上固定有滑块,所述的驱动杆的外壁上开设有用于与滑块滑动连接的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驱动杆转动一定的角度之后,将六角定位套沿着驱动杆的长度方向移动,将六角定位套嵌设于定位凹孔中,将六角定位套定位,同时,通过滑块与滑槽的内壁之间的抵触,将驱动杆定位,使得驱动杆不易随意发生转动,从而对张紧块定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张紧绳包括包覆层和多个用于支撑包覆层的支撑段,所述的支撑段穿设于所述限位孔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包覆层能够增加与人们手部的接触面积,减小对手部的压强,不易对手部造成较大的损伤,增加对手部的保护作用,同时,不易使雨水透过包覆层而与手部接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伞把本体上开设有多个用于放置手指的放置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放置凹槽增加了与手持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升摩擦力,能够便于握紧伞把本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伞把本体远离定位组件的一端固定有挂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挂钩的设置,能够便于将伞把本体挂设在钩子上,便于伞把本体存放,同时也能够便于将雨伞晾干。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伞把本体上铰接有用于与挂钩远离伞把本体一端抵触的封板,所述的封板通过第二弹性件与伞把本体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挂钩挂设之后,通过第二弹性件的弹力作用,将封板沿着铰接处翻转,并将封板与挂钩远离伞把本体一端抵触,从而使挂钩不易掉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封板靠近挂钩远离伞把本体一端的一侧开设有引导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引导斜面的设置,能够便于将封板顶开,从而能够便于对挂钩挂设在钉子上。

综上,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人们将手握住伞把本体,拉动张紧绳远离伞把本体的一端,通过定位组件将张紧绳定位,使张紧绳对手部产生一定的压力,通过压力的作用,使得手与伞把本体之间产生一定的摩擦力,从而使人们不必使用较大的力即可握紧伞把本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体现驱动杆与张紧块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伞把本体;11、放置凹槽;2、张紧绳;21、支撑段;22、包覆层;3、容纳腔;4、定位机构;41、定位环;42、定位组件;421、限位座;422、限位孔;423、定位板;424、第一弹性件;5、间隙;6、驱动杆;61、张紧块;611、限位凹槽;62、滑槽;71、六角定位套;72、滑块;73、定位凹孔;81、挂钩;82、第二弹性件;83、封板;831、引导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雨伞把手,包括呈圆柱形设置的伞把本体1。在伞把本体1上设置有一个张紧绳2。张紧绳2包括包覆层22和两个呈圆柱形的采用橡胶制成的支撑段21。包覆层22为采用橡胶制成的薄膜。将包覆层2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段21固定连接。使包覆层22与伞把本体1之间形成用于放置手的容纳腔3。在伞把本体1的外壁上开设有四个用于放置手指的放置凹槽11。放置凹槽11呈环形。且四个放置凹槽11沿着伞把本体1的长度方向排布。

伞把本体1远离伞面的一端与支撑段21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将支撑段21远离伞把本体1一端定位的定位机构4。定位机构4包括定位环41和定位组件42。定位环41呈圆环状,套设并固定在伞把本体1靠近伞面的一端。定位组件42包括限位座421以及开设在限位座421上的限位孔422。限位座421呈块状,将限位孔422的轴心与伞把本体1的轴心平行设置。将支撑段21远离伞把本体1的一端穿设于限位孔422中。

定位组件42还包括定位板423和第一弹性件424。定位板423位于限位座421朝向伞把本体1远离伞面一端的一侧。第一弹性件424为弹簧。定位板423呈弧形设置。将定位板423的一端通过销轴铰接在定位环41的外壁上。使得定位板423的中部与定位环41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5。将第一弹性件424的一端固定在定位板423上,另一端固定在定位环41上。

定位板423上螺纹连接有一个圆柱形的驱动杆6。在驱动杆6上固定有一个张紧块61。将张紧块61置于上述的间隙5中。在张紧块61朝向定位环41的一侧开设有两个截面呈半圆形的限位凹槽611。将支撑段21置于限位凹槽611中,将支撑段21与限位凹槽611的内壁抵触。

在驱动杆6的外壁上开设有一个滑槽62,滑槽62的长度方向与驱动杆6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在驱动杆6上套设并滑动连接有一个六角定位套71。在六角定位套71的内壁上一体化设置有一个滑块72,将滑块72滑动连接于滑槽62中。

在定位板423背对定位环41的一侧开设有一个定位凹孔73。定位凹孔73的截面呈六边形。在将六角定位套71沿着驱动杆6往靠近定位板423的方向移动时,能够将六角定位套71嵌设于定位凹孔73中。

综上所述,使用时,先将支撑段21穿过上述的限位孔422中,并且将支撑段21的中部置于限位凹槽611中。人们将手握住伞把本体1,并且将手置于容纳腔3中。将手指置于放置凹槽11中。拉动支撑段21远离伞把本体1的一端,支撑段21和包覆层22张紧,将包覆层22覆盖在手背处,并且对手背施加往靠近伞把本体1方向的力。使得手部与伞把本体1之间具有较大的摩擦力。继而旋转驱动杆6,使驱动杆6往靠近定位环41的方向移动,将支撑段21的中部发生扭转,并且与定位环41之间产生较大的摩擦力,通过摩擦力的作用,将支撑段21定位。继而将六角定位套71往靠近定位板423的方向移动,将六角定位套71嵌设于定位凹孔73中。将驱动杆6限位,不易因张紧绳2自身的弹力作用而随意发生转动。

为了便于放置伞把本体1。在伞把本体1远离定位环41的一端固定的有一个呈J形的挂钩81。在伞把本体1远离定位环41的一端铰接有一个封板83,封板83呈方形设置。在封板83上设置有第二弹性件82。第二弹性件82为弹簧,将第二弹性件82的一端固定在封板83上,另一端固定在封板83上。将封板83始终位于挂钩81内部。通过第二弹性件82的弹力作用,将封板83远离铰接处的一端与挂钩81抵触。为了便于将挂钩81挂设在钉子上,在封板83与挂钩81抵触的一侧开设有引导斜面831。从而在钉子与封板83抵触时,通过引导斜面831的引导作用,能够便于实现封板83的翻转。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