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对非平面地形的拉杆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57765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对非平面地形的拉杆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拉杆箱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应对非平面地形的拉杆箱。



背景技术:

拉杆箱指具有拉杆和滚轮的行李箱。因其使用方便,携带衣物等成为旅行,出门而受到广泛使用。同时,拉杆箱也因箱子置一拉杆,有单管拉杆及双管拉杆之分,拉杆的管亦有方管和圆管之分,以方便行走时拖着,大大减轻负担。其材料主要以布箱、ABS硬箱、皮箱、PC等为主要材质,并将使用性分为定向轮、万向轮以及最新的可拆卸万向轮拉杆箱三大类。

拉杆箱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其在结构上的弊端就开始显露出来。比如目前市面上的拉杆箱只适合在平面上拉动,而对于其他常见地形,如不平的道路,楼梯等均存在拉动困难,上下颠簸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应对非平面地形的拉杆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对非平面地形的拉杆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应对非平面地形的拉杆箱,包括箱体和扭转弹簧,箱体的上端连接有拉手和平拉杆,箱体的上端开设有拉线存储腔,拉线存储腔内连接有拉绳,箱体的下端中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箱体的前端连接有拖行架,所述拖行架由两个竖杆和三个横杆构成,三个横杆连接在两个竖杆相向的一端侧壁上,所述竖杆的上端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竖杆的下端开设有第二凹槽,两个所述第一凹槽内插接有拖行上拉杆,拖行上拉杆呈U型状结构,所述拖行上拉杆位于第一凹槽的两端相向的侧壁均开设有两个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凹槽内插接有下拉腿,两个下拉腿相向的一端均开设有两个第二卡槽,下拉腿的两侧对称开设有滑槽,不相邻的两个所述横杆的两端开设有第三凹槽,上方横杆上的第三凹槽与第一凹槽连通,下方横杆上的第三凹槽与第二凹槽连通,所述第三凹槽的底端连接有限位弹簧,限位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有限位球,所述下拉腿的下端转动连接有滚轮,所述拖行架的下端位于第二凹槽的两端对称连接有挡板,两个所述挡板相向的一端连接有销轴,所述销轴的另一端与滑槽滑动连接,两个所述挡板相对的一端连接有直杆,所述扭转弹簧的两端环绕在直杆上,扭转弹簧横向一段与下拉腿的后侧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上端铰接有位于拉线存储腔上方的翻盖,所述翻盖的上端连接有上纽扣,箱体的上端连接有与上纽扣相对应的下纽扣。

优选的,所述下拉腿位于第二凹槽内的一端呈球冠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均呈半球弧状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应对非平面地形的拉杆箱,1、在平面地形运动模式为拖行上拉杆和下拉腿不拉出,人员通过拉动平拉杆实现运动;2、楼梯面运动模式是将拖行上拉杆拉到极限位置,上方的限位球卡在拖行上拉杆下方的第一卡槽内,下拉腿拉出一段距离,下方的限位球卡在下拉腿下方的第二卡槽内,然后将拉线存储腔内的拉绳拉出,系在拉手上,工作时,拖行上拉杆、拖行架和下拉腿所在平面与楼梯棱角接触,人员通过拉动拉绳实现无颠婆拉动;3、崎岖路面运动模式时,拖行上拉杆不拉出,下拉腿全部拉出,销轴卡在滑槽的上端,扭转弹簧限制下拉腿向后转动,在崎岖路面提供缓冲,减小冲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拖行上拉杆1、第一卡槽11、拖行架2、竖杆21、第一凹槽211、第二凹槽212、横杆22、第三凹槽221、限位弹簧222、限位球223、挡板23、销轴24、直杆25、扭转弹簧3、下拉腿4、第二卡槽41、滑槽42、滚轮5、支撑板6、箱体7、拉线存储腔8、拉手9、平拉杆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应对非平面地形的拉杆箱,包括箱体7和扭转弹簧3,箱体7的上端连接有拉手9和平拉杆10,箱体7的上端开设有拉线存储腔8,拉线存储腔8内连接有拉绳,箱体7的上端铰接有位于拉线存储腔8上方的翻盖,翻盖的上端连接有上纽扣,箱体7的上端连接有与上纽扣相对应的下纽扣,便于将拉绳隐藏,箱体7的下端中部连接有支撑板6,箱体7的前端连接有拖行架2,拖行架2由两个竖杆21和三个横杆22构成,三个横杆22连接在两个竖杆21相向的一端侧壁上,竖杆21的上端开设有第一凹槽211,竖杆21的下端开设有第二凹槽212,两个第一凹槽211内插接有拖行上拉杆1,拖行上拉杆1呈U型状结构,拖行上拉杆1位于第一凹槽211的两端相向的侧壁均开设有两个第一卡槽11,第二凹槽212内插接有下拉腿4。

下拉腿4位于第二凹槽212内的一端呈球冠状结构,两个下拉腿4相向的一端均开设有两个第二卡槽41,第一卡槽11和第二卡槽41均呈半球弧状结构,便于限位球223的卡合,下拉腿4的两侧对称开设有滑槽42,不相邻的两个横杆22的两端开设有第三凹槽221,上方横杆22上的第三凹槽221与第一凹槽211连通,下方横杆22上的第三凹槽221与第二凹槽212连通,第三凹槽221的底端连接有限位弹簧222,限位弹簧222的另一端连接有限位球223,下拉腿4的下端转动连接有滚轮5,拖行架2的下端位于第二凹槽212的两端对称连接有挡板23,两个挡板23相向的一端连接有销轴24,销轴24的另一端与滑槽42滑动连接,两个挡板23相对的一端连接有直杆25,扭转弹簧3的两端环绕在直杆25上,扭转弹簧3横向一段与下拉腿4的后侧滑动连接。

本应对非平面地形的拉杆箱,1、在平面地形运动模式为拖行上拉杆1和下拉腿4不拉出,人员通过拉动平拉杆10实现运动;2、楼梯面运动模式是将拖行上拉杆1拉到极限位置,上方的限位球223卡在拖行上拉杆1下方的第一卡槽11内,下拉腿4拉出一段距离,下方的限位球223卡在下拉腿4下方的第二卡槽41内,然后将拉线存储腔8内的拉绳拉出,系在拉手9上,工作时,拖行上拉杆1、拖行架2和下拉腿4所在平面与楼梯棱角接触,人员通过拉动拉绳实现无颠婆拉动;3、崎岖路面运动模式时,拖行上拉杆1不拉出,下拉腿4全部拉出,下拉腿4脱离第二凹槽212,销轴24卡在滑槽42的上端,扭转弹簧3限制下拉腿4向后转动,在崎岖路面提供缓冲,减小冲击。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