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盗防丢功能的书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00934发布日期:2018-06-05 18:41阅读:57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书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防盗防丢功能的书包。



背景技术:

书包是学生的必备品,外出、上课或自习时,学生的所有重要学习生活用品均需要置于书包内,因此,书包的防盗尤其重要。现有的防盗书包仅具有非正常拉取拉链报警、破坏性盗窃报警,但对于由于学生遗漏或离开座位引起的书包内文具、文件的丢失或盗失方面,对其涉及或研究的书包少之甚少,同时,学生收拾书包时往往需要自己检查,效率慢,且容易产生遗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防止书包内文件或文具丢失或偷盗,并可自动检查书包内物件的具有防盗防丢功能的书包。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防盗防丢功能的书包,包括位于书包正面的控制面板、与控制面板分别电性连接的无线芯片、GPS定位器、蜂鸣式报警器以及磁条感应器,书包面料为内置柔性金属网的防盗面料,柔性金属网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控制面板上设有显示屏、数字按键、设置按键和选择按键,无线芯片建立监控终端与控制面板的无线连接,无线芯片、GPS定位器以及磁条感应器均内置于书包夹层中,书包还包括数个固定于物品上的磁性标签,磁条感应器与书包内的磁性标签分别磁性感应连接,并将感应获得磁性标签数量反馈至控制面板。

进一步地,书包还包括与控制面板分别电性连接的电阻拉链和用于拉合电阻拉链的指纹读取拉头锁,电阻拉链接入电路的电阻与拉合长度成正比关系。

进一步地,磁性标签包括多个颜色的磁性分类签,每个颜色的磁性分类签分别对应一类感应信号。

进一步地,磁性标签包括多个形状的磁性分类签,每个形状的磁性分类签分别对应一类感应信号。

进一步地,多个形状的磁性分类签包括磁性贴、磁性套和磁性夹。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防盗防丢功能的书包通过与监控终端无线连接,让学生根据需求设置书包使用模式以及掌握书包的使用状态,书包的防盗面料可在出现破坏性偷盗时及时提醒学生,GPS定位器可在书包丢失时迅速定位书包的位置,帮助学生迅速找回书包,磁条感应器提高学生整理书包效率,在书包内物品遗漏或不慎丢失时提醒,以便及时寻回。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防盗防丢功能的书包,包括位于书包正面的控制面板、与控制面板分别电性连接的无线芯片、GPS定位器、蜂鸣式报警器以及磁条感应器,无线芯片、GPS定位器以及磁条感应器均内置于书包夹层内,书包面料为内置柔性金属网的防盗面料,柔性金属网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当柔性金属网因破坏力出现断裂时,书包电路网因柔性金属网出现断裂部分失电,通过控制面板发送信号至报警器提示学生;

控制面板通过无线芯片与监控终端无线连接,监控终端可为手机或智能手表,无线芯片可为3G卡,控制面板通过无线信号将书包的各种状态、位置发送给监控终端,控制面板上设有显示屏、数字按键、设置按键和选择按键,通过各类按键可录入书包内物品的信息或开闭报警器,并直观通过显示屏观察,当然,通过监控终端也可设置各类信息;

书包还包括数个固定于物品上的磁性标签,磁条感应器与书包内的磁性标签分别磁性感应连接,并将感应获得磁性标签数量反馈至控制面板,当数量与预设的数量不一致时,报警器报警提醒学生遗落物品。

因此,该书包通过与监控终端无线连接,让学生根据需求设置书包使用模式以及掌握书包的使用状态,书包的防盗面料可在出现破坏性偷盗时及时提醒学生,GPS定位器可在书包丢失时迅速定位书包的位置,帮助学生迅速找回书包,磁条感应器提高学生整理书包效率,在书包内物品遗漏或不慎丢失时提醒,以便及时寻回。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书包还包括与控制面板分别电性连接的电阻拉链和用于拉合电阻拉链的指纹读取拉头锁,电阻拉链接入电路的电阻与拉合长度成正比关系,当非默认开锁指纹的人拉动拉片,并拉开电阻拉链,导致接入电路的电阻发生变化,控制面板切通报警器,并发送报警信号至监控终端通知学生,默认开锁指纹可通过拉片上的指纹扫描区域录入,也可通过监控终端录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了便于学生快速整理书包内的学习用品或随身物品,可通过磁性标签进行分类,以便快速锁定丢失或遗失的物品种类,磁性标签包括多个颜色的磁性分类签,每个颜色的磁性分类签分别对应一类感应信号,或者,磁性标签包括多个形状的磁性分类签,同样的,每个形状的磁性分类签分别对应一类感应信号,为了适应不同物品的形状和使用方式,防止磁性标签脱落,多个形状的磁性分类签包括磁性贴、磁性套和磁性夹,磁性贴可贴设于钱包、标尺等物品,磁性套可套设在各种笔或者圆柱状物品上,便于固定,磁性夹可用于文件上,一举多得。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