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型皮带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5247发布日期:2018-07-13 16:30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皮带扣,具体来说是一种智能型皮带扣。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智能设备越来越便携越来越融入人们生活,智能穿戴设备成为未来最重要的发展趋势。智能手表、智能项链、智能鞋、智能眼镜等穿戴设备发展迅速,功能多样,与使用者的日常生活以及身体健康紧密相连。尤其是以健康、运动为主打的智能手环,更是得到众多用户的普遍欢迎。

然而,这些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都是戴着手腕上的,这给消费者带来了一定的不便。因为部分消费者往往会穿戴传统机械手表和金银首饰等,如果再穿戴一种智能手环或智能手表,两只手腕上所穿戴的东西就会显得杂乱无章且多余且尴尬,而且由于智能手环或智能手表是固定在手部,在进行运动检测时会受手部运动的干扰,记录不够准确,比如计步功能,原地坐着活动手臂就可能内判定为移动,计步数增加,因此数据不够准确。

而人们常用的穿戴用品之一的腰带,目前只用于防止裤子松垮,功能较单一,同时,调节基本都需要手动操作,有时吃饭过多后会感觉勒的太紧,不舒服,在大庭广众之下又不方便去调节,不利于身心健康。

因此,特别需要一种新技术,以解决智能设备需要额外穿戴在身上的不足、现有腰带功能单一需要手动调整松紧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自动调整松紧的智能型皮带扣。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智能型皮带扣,包括本体、松紧调整机构、锁扣、智能模块和用于固定皮带头的连接头,所述本体包括上盖和底座,所述上盖和底座之间形成内腔,所述内腔用于安装所述智能模块,所述底座上设有供皮带穿过的通道,所述连接头通过所述松紧调整机构可动安装在所述底座上并能够在底座上左右移动,所述锁扣设在所述底座的下面并能够将穿过所述本体的皮带锁紧固定。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智能模块包括集成电路板、微处理器、运动传感器、GPS定位模块、振动器、无线通信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微处理器、运动传感器、无线通信模块和GPS定位模块集成在集成电路板上,所述振动器固定在所述底座上并连接所述微处理,所述电源模块为整个智能模块提供电能,所述集成电路板设有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安装在所述上盖上。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蓝牙模块。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电源模块包括锂电池和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可为锂电池充电,所述充电装置在所述底座上设有充电口。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松紧调整机构包括设在底座两个侧面上的滑槽、固定在底座两个侧面之间的固定杆和活动设在所述滑槽中的滑槽杆,所述固定杆和滑槽杆之间的设有若干处于拉伸状态的弹簧,所述连接头铰接在所述滑槽杆上。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滑槽呈弧形。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固定杆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弹簧的第一沟槽,所述滑槽杆上对应所述第一沟槽设有第二沟槽,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钩套在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内,所述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的数目均与所述弹簧数目相等。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连接头包括皮带座和夹紧片,所述皮带座前端的两侧设有耳座,所述耳座上设有可与所述滑槽杆配合转动的轴孔,所述皮带座的后端底部设有用于插入皮带头的插槽,所述夹紧片上端面设有多个尖齿,所述夹紧片铰接于所述插槽内壁并可翻转封盖所述插槽。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通道与所述滑槽之间设有隔板将通道和滑槽分隔开。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锁扣为针扣、板扣、磁吸式自动扣和夹扣的任一种。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原本皮带扣用于防止裤子松垮的基础上增加了松紧调整机构,能够在一定范围自动地调整皮带的松紧,以适应人体饮食吃饭等日常活动导致的腰围临时性的增大,防止皮带过紧损害健康;并且增加了智能模块,可替代现有的智能手环、智能手表,避免了同时戴传统手表和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的造成的杂乱无章、多余与尴尬;此外,由于本智能型皮带扣是固定在腰间,避免了手部日常动作带来的运动干扰,运动监测更加准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爆炸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仰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轴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智能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全部附图的视图中,对应的参考符号表示对应的部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型皮带扣,包括本体1、松紧调整机构2、锁扣3、智能模块4和用于固定皮带头的连接头5,所述本体1包括上盖11和底座12,所述上盖11和底座12之间形成内腔用于安装所述智能模块4,所述底座12上设有供皮带穿过的通道121,所述连接头5通过所述松紧调整机构2可动安装在所述底座12上并能够在底座12上左右移动,所述锁扣3设在所述底座12的下面并能够将穿过所述本体1的皮带锁紧固定。通过连接头5可以将皮带固定连接上本智能型皮带扣,借助松紧调整机构2,能够在一定范围自动地调整皮带的松紧,以适应人体饮食吃饭等日常活动导致的腰围临时性的增大,防止皮带过紧损害健康;智能模块4的设置,使本智能型皮带扣可替代现有的智能手环、智能手表,避免了同时戴传统手表和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的造成的杂乱无章、多余与尴尬;此外,由于本智能型皮带扣是固定在腰间,避免了手部日常动作带来的运动干扰,运动监测更加准确。

其中,所述智能模块4包括集成电路板41、微处理器42、运动传感器、GPS定位模块、振动器44、无线通信模块和电源模块43,所述微处理器42、运动传感器、无线通信模块和GPS定位模块集成在集成电路板41上,能够减小体积,方便安装在上盖11和底座12之间,减小整个智能型皮带扣的大小;所述振动器44固定在所述底座12上与底座12紧密贴合,使振动器44产生的振动能够传导到底座12上进而让使用者感受到,振动器44同时连接所述微处理器42并受微处理器42控制;所述电源模块43为整个智能模块4提供电能,所述集成电路板41设有控制开关411,所述控制开关411安装在所述上盖11上。借助运动传感器能够感应使用者自身的运动,并将收集到的运动信息提交给为处理器进行处理;同时GPS定位模块记录使用者的移动路线,配合运动传感器综合记录使用者的运动路径。

通过智能模块4,可以实现久坐提醒、计步、运动路线记录、实时定位的效果。当使用者工作时间过长,长时间停住不动,振动器44产生振动提醒使用者该运动了;当使用者移动时,每一步均会发生加速度的变化,可被运动传感器感受到并记录下来,实现计步功能;GPS定位模块通过记录使用者的移动路线,运动路线记录,并可进行实时定位;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可与使用者的手机、平板电脑连接,使用者可以查询自身的运动情况,及时调整自身的运动量。

其中,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可以选用蓝牙模块或WIFI模块,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选用蓝牙模块,能耗相对更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减少充电次数。

电源模块43,可进行反复充电,所述电源模块43包括锂电池和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可为锂电池充电,所述充电装置在所述底座12上设有充电口431。当电量过低时,可以通过充电口431为锂电池充电。

为了防止由于人体饮食吃饭等日常活动导致的腰围临时性的增大,皮带过紧,影响身体健康的问题,设置了松紧调整机构2来自动调整皮带的松紧度。所述松紧调整机构2包括设在底座12两个侧面上的滑槽21、固定在底座12两个侧面之间的固定杆22和活动设在所述滑槽21中的滑槽杆23,所述固定杆22和滑槽杆23之间的设有若干处于拉伸状态的弹簧24,所述连接头5铰接在所述滑槽杆23上。通过滑槽杆23与弹簧24的作用,皮带与皮带扣的连接是弹性的,可以根据皮带对腰腹的压力进行调整长度,适应人体饮食吃饭等日常活动导致的腰围临时性的增大。当腰围增大时,整个皮带的拉力增大,进而拉动连接头5带动滑槽杆23,弹簧24进一步被拉伸,皮带对腰腹的束紧力减小,避免影响身体健康。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滑槽21呈弧形。这样在弹簧24拉伸后,皮带与皮带扣之间变长时依然能够贴合腹部,提高舒适度。所述用于穿皮带的通道121与所述滑槽之间设有隔板121a将通道121和滑槽分隔开,防止穿戴时皮带与松紧调整机构2相互干涉、摩擦皮带、干扰调整松紧。

所述固定杆22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弹簧24的第一沟槽221,所述滑槽杆23上对应所述第一沟槽221设有第二沟槽231,所述弹簧24的两端分别钩套在第一沟槽221和第二沟槽231内,所述第一沟槽221和第二沟槽231的数目均与所述弹簧24的数目相等,能够防止弹簧24在滑槽杆23和/或固定杆22上左右移动,造成受力不均匀,影响舒适度。

所述连接头5包括皮带座51和夹紧片52,所述皮带座51前端的两侧设有耳座511,所述耳座511上设有可与所述滑槽杆23配合转动的轴孔511a,所述皮带座51的后端底部设有用于插入皮带头的插槽512,所述夹紧片52上端面设有多个尖齿521,所述夹紧片52铰接于所述插槽512内壁并可翻转封盖所述插槽。将皮带头插入到插槽512中,转动夹紧片52并压紧,使尖齿521嵌入皮带中,进而将皮带头固定到连接头5上,则皮带与本智能型皮带扣连接固定。

所述锁扣3为针扣、板扣、磁吸式自动扣和夹扣的任一种。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锁扣3选用磁吸式自动扣,磁吸式自动扣锁紧更加方便。

上述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本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