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穿型婴儿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83109发布日期:2018-10-02 18:04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婴儿服。



背景技术:

婴儿是指出生后至1周岁左右的孩子,此年龄段的婴儿主要活动是吃奶、睡觉,且该年龄段的婴儿的生长速度飞快,穿用时间短,需时常购买;因此,现有家庭的婴儿大多数会穿用别人的婴儿服来节省生活开支,也不会造成浪费。然而,此种阶段的婴儿在吃奶或水果时常常会把母乳或水果汁吐在衣服胸前,母乳或水果汁又不易清洗,造成穿过的婴儿服的胸前部位或领口部位大多数有奶渍或水果渍遗留,此奶渍或水果渍遗留一方面造成不干净、卫生,另一方面也不美观,这就使穿过的婴儿服很难再给他人穿用,而婴儿服的其它部位都还是暂新的,所以整件婴儿服扔掉挺浪费的。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由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穿型婴儿服,以解决现有的婴儿服常常因具有奶渍或水果渍遗留造成整件婴儿服无法再次循环穿用而丢弃的问题。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一种耐穿型婴儿服,包括前衣片、后衣片和衣袖,该前衣片、后衣片及衣袖缝固在一起形成婴儿服,此婴儿服为婴儿上衣、婴儿连体衣或婴儿裙中的一种,还包括有二片胸垫片,其一胸垫片为棉质胸垫片,另一胸垫片为由防水透气膜与棉布片缝合在一起的防水胸垫片,上述胸垫片的上侧沿具有与前衣片的领沿相吻合的凹弧沿和处于凹弧沿左、右两侧并与前衣片左、右两侧的肩沿相吻合的斜线沿,上述胸垫片的左、右两侧沿分别为与前衣片的左、右两袖沿的弧度相匹配的弧形沿,上述胸垫片的下侧沿位于人体胸部下方,上述胸垫片位于两斜线沿处的部位与上述婴儿服位于两肩线的部位上分别设有拆卸连接的上连接结构,上述胸垫片下部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上述婴儿服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拆卸连接的下连接结构。

上述胸垫片的下侧沿呈直线结构,并位于上述婴儿服的腋下部位下方,上述上连接结构和上述下连接结构均由纽扣和纽扣相扣合的弹力橡筋圈组成。

上述婴儿服内位于左、右两肩线处分别设有上弹力橡筋带,上述上弹力橡筋带对弯设置,且上弹力橡筋带的两端端部分别并排靠紧与后衣片的内表面相贴配合,并与后衣片共同缝固一起,上弹力橡筋带构成闭合圈体造型,此上弹力橡筋带即为所述的上连接结构的弹力橡筋圈,上述上弹力橡筋带的对弯部位向前延伸与上述前衣片相叠配合,上述后衣片的肩沿与上述前衣片的肩沿位于此弹力橡筋圈的部位处呈非缝合结构,上述婴儿服的肩缝部位位于此非缝合结构处形成有供上弹力橡筋带的对弯部位伸出的上伸出开口;上述婴儿服内位于左、右两侧缝线处分别设有处于婴儿服腋下下方的下弹力橡筋带,上述下弹力橡筋带对弯设置,且下弹力橡筋带的两端端部分别并排靠紧与后衣片的内表面相贴配合,并与后衣片共同缝固一起,下弹力橡筋带构成闭合圈体造型,此下弹力橡胶带即为所述的下连接结构的弹力橡筋圈,下弹力橡筋带的对弯部位向前延伸与前衣片相叠配合,上述后衣片的侧沿与上述前衣片的侧沿位于此下弹力橡筋带的部位处呈非缝合结构,上述婴儿服的侧缝部位位于该非缝合结构形成有供下弹力橡筋带的对弯部位伸出的侧伸出开口;上述胸垫片的背面位于两斜线沿下方处分别缝固有上述上连接结构的纽扣,上述胸垫片背面位于胸垫片下部的两角处分别分别缝固有上述下连接结构的纽扣。

上述胸垫片的正面设有袋片,上述袋片的下边沿、左侧沿及右侧沿均与上述胸垫片缝固在一起。

上述前衣片左、右两侧的的肩沿处分别缝固有其长度与前衣片一侧的肩沿长度相同,宽度为2cm的前竹纤维棉纱布肩片,上述后衣片左、右两侧的肩沿处分别缝固有前竹纤维棉纱布肩片相吻合,并具有上下两层的双层竹纤维棉纱布肩片,上述前竹纤维棉纱布肩片与双层竹纤维棉纱布肩片相叠配合,且上述前竹纤维棉纱布肩片与上述双层竹纤维棉纱布肩片上设有相互扣合的透明树脂按扣。

上述双层竹纤维棉纱布肩片叠设于上述前竹纤维棉纱布肩片的下方,上述前竹纤维棉纱布肩片的内表面缝固有透明树脂公扣,上述双层竹纤维棉纱布肩片的上层外表面缝固有透明树脂母扣,上述透明树脂公扣与透明树脂母扣构成上述透明树脂按扣。

上述上连接结构的弹力橡筋圈由一根上弹力橡筋带围成,上述上弹力橡筋带对弯设置,并叠放于双层竹纤维棉纱布肩片的上表面上,上述上弹力橡筋带在婴儿服处的部位与上述透明树脂按扣在婴儿服处的部位不重合,上述上弹力橡筋带的两端端部分别并排靠紧与双层竹纤维棉纱布肩片的后侧沿共同与后衣片缝固一起,上弹力橡筋带构成闭合圈体造型,上述上弹力橡筋带的对弯部位叠压于双层竹纤维棉纱布肩片与前竹纤维棉纱布肩片之间,上述胸垫片的背面位于两斜线沿下方处分别缝固有上述上连接结构的纽扣;上述婴儿服内位于左、右两侧缝线处分别设有处于婴儿服腋下下方的下弹力橡筋带,上述下弹力橡筋带对弯设置,且下弹力橡筋带的两端端部分别并排靠紧与后衣片的内表面相贴配合,并与后衣片共同缝固一起,下弹力橡筋带构成闭合圈体造型,此下弹力橡胶带即为所述的下连接结构的弹力橡筋圈,下弹力橡筋带的对弯部位向前延伸与前衣片相叠配合,上述后衣片的侧沿与上述前衣片的侧沿位于此下弹力橡筋带的部位处呈非缝合结构,上述婴儿服的侧缝部位位于该非缝合结构形成有供下弹力橡筋带的对弯部位伸出的侧伸出开口;上述胸垫片背面位于胸垫片下部的两角处分别分别缝固有上述下连接结构的纽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耐穿型婴儿服,通过与婴儿服拆卸连接的胸垫片使婴儿吐出的奶渍或水果汁渍会直接流在胸垫片上,此时弄脏的胸垫片可更换下来,更换上另一干净的胸垫片,使婴儿服胸前能长时间保持干爽状态,不易使婴儿下巴长湿疹;同时,奶渍或水果汁渍不会流至婴儿服上,使婴儿服的胸前不会有污渍遗留,给他人穿用时可将胸垫片丢弃,使婴儿服整体较干净,以便其它婴儿再次循环穿用,避免传统婴儿服因普遍具有奶渍或水果汁渍遗留造成无法再次循环穿用而丢弃的问题;再有其一胸垫片为防水胸垫片,可防止婴儿在服用液体时滴在胸垫片上的液体渗透至婴儿服的前衣片上,使婴儿服的前衣片能保持干爽效果,并可根据婴儿的具体情况适当地选择不同材质的胸垫片,穿用灵活,并设计合理;另,胸垫片的上侧沿由凹弧沿和两斜线沿构成,使胸垫片呈非闭合结构,与前衣片的形状相吻合,不会影响婴儿服的穿着舒适度,避免传统单独穿用的围兜对婴儿穿用不舒适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一中婴儿服与其一胸垫片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省略衣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耐穿型婴儿服,实施例一,如图1、2所示,包括前衣片1、后衣片2、衣袖3和二片胸垫片4,该前衣片1、后衣片2及衣袖3缝固在一起形成婴儿服,此婴儿服为婴儿上衣、婴儿连体衣或婴儿裙中的一种,本实施例以婴儿短袖上衣为例,二片胸垫片 4中,其一胸垫片4为棉质胸垫片,另一胸垫片为由防水透气膜与棉布片缝合在一起的防水胸垫片,该棉质胸垫片的花色和防水胸垫片的棉布片的花色优选为与婴儿服的花色相同,二胸垫片4的外形一致,以其一胸垫片4为例,胸垫片4的上侧沿具有与前衣片1的领沿相吻合的凹弧沿41和处于凹弧沿41左、右两侧并与前衣片左、右两侧的肩沿相吻合的斜线沿42,胸垫片42的左、右两侧沿分别为与前衣片的左、右两袖沿的弧度相匹配的弧形沿,胸垫片42的下侧沿位于人体胸部下方,胸垫片4位于两斜线沿42处的部位与婴儿服位于两肩线的部位上分别设有拆卸连接的上连接结构,胸垫片4下部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婴儿服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拆卸连接的下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耐穿型婴儿服,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通过婴儿服胸前的胸垫片及二片胸垫片的设置使婴儿吐出的奶渍或水果汁渍会直接流在胸垫片4上,此时弄脏的胸垫片可更换下来,更换上另一干净的胸垫片,使婴儿服胸前能长时间保持干爽状态,不易使婴儿下巴长湿疹;同时,奶渍或水果汁渍不会流至婴儿服上,使婴儿服的胸前不会有污渍遗留,给他人穿用时可将胸垫片丢弃,使婴儿服整体较干净,以便其它婴儿再次循环穿用,避免传统婴儿服因普遍具有奶渍或水果汁渍遗留造成无法再次循环穿用而丢弃的问题;

二、通过防水胸垫片可防止婴儿在服用液体时滴在胸垫片上的液体渗透至婴儿服的前衣片上,使婴儿服的前衣片能保持干爽效果;

三、二胸垫片不同材质的限制使大人能根据不同情况给婴儿适当地选择不同材质的胸垫片来穿用,穿用灵活,设计合理;且胸垫片数量的限定一方面不会造成浪费,另一方面不会增加过多的制造成本;

四、胸垫片4的上侧沿由凹弧沿和两斜线沿构成,使胸垫片呈非闭合结构,与前衣片的形状相吻合,胸垫片4的上侧沿不会与婴儿的脖子相勒配合,从而不会影响婴儿服的穿着舒适度,避免传统单独穿用的围兜对婴儿穿用不舒适的问题;

五、利用胸垫片4使婴儿服的正面具有层次感,较为美观;且胸垫片4的下部可与婴儿服不连接,使胸垫片呈活动的,穿用较为凉爽。

本新型的耐穿型婴儿服,优佳的,该胸垫片4的下侧沿呈直线结构,并位于婴儿服的腋下部位下方,即胸垫片4的下侧沿与婴儿服的腋下最低点的距离为3-5cm,上连接结构和上述下连接结构均由纽扣51和纽扣51相扣合的弹力橡筋圈52组成。

具体的是:该婴儿服内位于左、右两肩线处(即人体肩膀处)分别设有上弹力橡筋带,上弹力橡筋带对弯设置,且上弹力橡筋带的两端端部分别并排靠紧与后衣片2的内表面相贴配合,并与后衣片共同缝固一起,即上弹力橡筋带构成闭合圈体造型,此上弹力橡筋带即构成上连接结构的弹力橡筋圈52,上弹力橡筋带的对弯部位向前延伸与前衣片1相叠配合,后衣片2的肩沿与前衣片1的肩沿位于婴儿服肩线的弹力橡筋圈52的部位处呈非缝合结构,即婴儿服的肩缝部位位于此非缝合结构处形成有供上弹力橡筋带的对弯部位伸出的上伸出开口(图中未画出);婴儿服内位于左、右两侧缝线处分别设有处于婴儿服腋下下方的下弹力橡筋带,下弹力橡筋带对弯设置,且下弹力橡筋带的两端端部分别并排靠紧与后衣片的内表面相贴配合,并与后衣片共同缝固一起,即下弹力橡筋带构成闭合圈体造型,此下弹力橡胶带即构成所述下连接结构的弹力橡筋圈52,下弹力橡筋带的对弯部位向前延伸与前衣片相叠配合,即被前衣片压着,后衣片的左、右两侧沿与前衣片的左、右两侧沿位于此下弹力橡筋带的部位处呈非缝合结构,即婴儿服的两侧缝部位位于婴儿服左、右两侧的非缝合结构区域处分别形成有供下弹力橡筋带的对弯部位伸出的侧伸出开口;本新型中,该弹力橡筋圈52的缝制方式与现有与纽扣配合的橡筋圈的缝制方式相同;胸垫片4的背面位于两斜线沿下方处分别缝固有上连接结构的纽扣51,胸垫片4背面位于胸垫片下部的两角处分别分别缝固有上述下连接结构的纽扣51。采用该方案后,利用纽扣51与弹性橡筋圈52的配合可使胸垫片实现拆卸安装,且胸垫片的四角均被固定住,不易发生跑位,同时,利用侧伸出开口和上伸出开口使胸垫片4未使用时,可将弹力橡筋圈隐藏于婴儿服内,使婴儿服的整体外形美观不受影响,同时,婴儿服给别人穿用时不会因弹力橡筋圈而影响外形美观;胸垫片4使用时,再将弹力橡筋圈从伸出开口中拉出,显露出来,以便纽扣扣合;另,利用弹力橡筋圈的弹力方便纽扣的扣合。本新型中,为了使胸垫片的安装较为牢固,后衣片左、右两侧上均缝固有二个左右间隔并排设置的上连接结构的弹性橡筋圈,相应的上伸出开口及纽扣也相应设置二个。

本新型的耐穿型婴儿服,该胸垫片4的正面设有袋片6,袋片6 的下边沿、左侧沿及右侧沿均与胸垫片4缝固在一起,这样利用此袋片6使胸垫片4的正面形成有一个口袋,此口袋可用于放置手帕,使用方便。

本新型中,胸垫片4下部的宽度也小于前衣片的宽度,使胸垫片与前衣片的层次感更强,视觉效果更为美观。

本新型的耐穿型婴儿服,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其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前衣片1左、右两侧的的肩沿处分别缝固有其长度与前衣片1单侧的肩沿长度相同,宽度为2cm的前竹纤维棉纱布肩片11,后衣片2左、右两侧的肩沿处分别缝固有前竹纤维棉纱布肩片11相吻合,并具有上下两层的双层竹纤维棉纱布肩片21,前竹纤维棉纱布肩片11与双层竹纤维棉纱布肩片21相叠配合,且前竹纤维棉纱布肩片11与双层竹纤维棉纱布肩片21上设有相互扣合的透明树脂按扣,即双层竹纤维棉纱布肩片21叠设于前竹纤维棉纱布肩片21 的下方,前竹纤维棉纱布肩片11的内表面(即下表面)缝固有透明树脂公扣71,透明树脂公扣71优佳设置有二个,二透明树脂公扣71 左右并排设置,双层竹纤维棉纱布肩片21的上层外表面缝固有透明树脂母扣72,透明树脂母扣72相应设置二个,二透明树脂公扣71 与二透明树脂母扣72一一对位设置,透明树脂公扣71与透明树脂母扣72构成所述的透明树脂按扣;利用前竹纤维棉纱布肩片11、双层竹纤维棉纱布肩片21、透明树脂公扣71和透明树脂母扣72的配合使婴儿服在穿用时婴儿服的肩线部位呈敞开状,方便婴儿穿脱,并利用双层竹纤维棉纱布肩片的双层结构使透明树脂按扣不会对婴儿的穿用造成不舒适感。

为了适应双层竹纤维棉纱布肩片设置,上连接结构的设置方式与上述实施例一的设置方式有所不同,即上连接结构的弹力橡筋圈由一根上弹力橡筋带100围成,上弹力橡筋带100对弯设置,并叠放于双层竹纤维棉纱布肩片12的上表面上,上弹力橡筋带100在婴儿服处的部位与透明树脂按扣在婴儿服处的部位不重合,即上弹力橡筋带与透明树脂按扣的位置不重合,上弹力橡筋带100的两端端部分别并排靠紧与双层竹纤维棉纱布肩片12的后侧沿共同与后衣片12缝固一起,上弹力橡筋带100构成闭合圈体造型,上弹力橡筋带的对弯部位叠压于双层竹纤维棉纱布肩片与前竹纤维棉纱布肩片之间,此上弹力橡筋带100即构成所述的上连接结构的弹力橡筋圈;即上弹力橡筋带 100的位置设置与前竹纤维棉纱布肩片11和双层竹纤维棉纱布肩片 21的相叠配合的组合,使婴儿服无需开上伸出开口即可使上弹力橡筋带100无需使用时能隐藏于前竹纤维棉纱布肩片11和双层竹纤维棉纱布肩片21之间,不被显露出来;本实施例二中,该上连接结构的纽扣和下连接结构的设置位置和方式与上述实施例一的上连接结构纽扣和下连接结构的设置位置和方式相同,在此不再累述。

上述实施例和附图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