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电弧丁腈手套及其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69891发布日期:2019-01-18 23:30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防电弧丁腈手套及其生产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劳保手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电弧丁腈手套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电弧是一种气体放电现象,电流通过某些绝缘介质(如空气)所产生的瞬间火花。目前,建筑、机械制造、焊接设备及钎焊设备制造、电气设备制造、运输工具制造以及维修和维护等行业均会产生电弧。电弧发生时,极短的时间内会释放巨大的能量。电弧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灼伤、损坏听力、视力以及呼吸系统等。

电弧强度通过电弧量级(atpv,arcthermalperformancevalue)描述。电弧量级的单位是cal/cm2(每平方厘米卡路里);它是指在一单位面积上的总能量,用于检测电弧的强度。1cal/cm2的暴露能量相当于一个点燃的烟头在指尖上1秒钟,只要1-2cal/cm2就会使人的皮肤造成2级灼伤。根据美国nfpa协会,得知电弧伤归根结底主要是电弧爆炸时产生的巨大热能导致人体的烧伤,所以,衡量电弧可能带来伤害的等级标准通常是使用电弧能量标准,即cal/cm2(每平方厘米卡路里)。防电弧丁腈手套的atpv值越大,说明其防电弧性能越好。

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平均每32秒就有一双手部受伤事故发生,尤其是在电弧的操作过程中,佩戴防电弧丁腈手套大约可减少70%的手部受伤。由此可见,合适的防电弧丁腈手套重要性不容小视。

因此,如何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点进行研发改良,实为相关业界所需努力研发的目标,本申请设计人有鉴于此,乃思及创作的意念,遂以多年的经验加以设计,经多方探讨并试作样品试验,及多次修正改良,乃推出本申请。

例如申请号为201510936445.5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抗电弧手套的生产方法,包括步骤如下:a、抗电弧乳胶的制备:首先,将抗电弧粉与水按照重量比为1:1的比例混合,球磨40-50小时制得抗电弧浆料;然后选用羧基丁腈橡胶加入抗电弧浆料中配制成抗电弧丁腈乳胶;所述抗电弧粉的组分按照重量份计如下:红磷10-30份聚磷酸铵20-40份氢氧化铝10-20份。但是该工艺仅通过在丁腈胶乳中加入红磷、聚磷酸铵等来提高抗电弧性,抗电弧效果较差,无法满足手套行业对手套抗电弧性能的要求。

再如申请号为201720037656.x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阻燃防电弧安全手套,包括手套本体,所述手套本体采用五指分离式,手套本体从外到内依次为抗爆破阻燃外层、隔热防护层、相变层,绝缘层设置于相变层内,绝缘层与手套本体形状相配合,手套本体设有四指连体结构,四指连体结构通过阻燃绝缘拉链与手套本体相连,手套本体外层手心部位设有防滑阻燃橡胶突点。但该技术方式通过在手套本体上设置了多个功能层,其本质仅为多个功能层的叠加,仅能在电弧产生时起到减少电弧的伤害,并不能真正避免电弧对操作人员手部的伤害,且该手套设置了多个功能层,比较厚重,穿戴不方便。

申请号为201720663801.5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防电弧绝缘手套,包括手套本体,所述手套本体至内而外依次设置有基底层、防刺穿层以及防电弧层,所述基底层为醋酸纤维针织布,所述防刺穿层为玻璃纤维网格布,所述防电弧层为绝缘表皮层,所述基底层、防刺穿层以及防电弧层相邻层之间采用胶粘剂连接。但该技术方案也是通过在手套本体上设置多个功能层,其本质仅为多个功能层的叠加,仅能在电弧产生时起到减少电弧的伤害,并不能真正避免电弧对操作人员手部的伤害,且该手套设置多个功能层,比较厚重,穿戴不方便不灵活。

综上,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够避免、减少电弧操作过程中对操作人员手部的伤害,防电弧性能良好,阻燃效果好,穿戴轻便、灵活,透气性好并且健康环保的防电弧丁腈手套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避免、减少电弧操作过程中对操作人员手部伤害,防电弧性能良好,阻燃效果好,穿戴轻便、灵活,透气性好并且健康环保的防电弧丁腈手套及其生产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电弧丁腈手套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编织手套芯;

s2、制备防电弧浆料:

选取防电弧粉和防电弧粉溶剂,将所述防电弧粉和所述防电弧粉溶剂混合,制得防电弧浆料;其中,所述防电弧粉为微胶囊包覆红磷、微胶囊包覆聚磷酸铵、氢氧化铝、氢氧化镁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防电弧粉和所述防电弧粉溶剂的重量份数比为1:1-10;

s3、制备防电弧丁腈胶乳:

选取重量份数的防电弧浆料10-60份,改性丁腈胶乳50-100份,将防电弧浆料与改性丁腈胶乳混合均匀,制得防电弧丁腈胶乳;

s4、预热:根据待生产手套的规格选择相适配的手模,在手模上套上手套芯,进行预热;

s5、浸防电弧丁腈胶乳:将手模浸入凝固剂中,并通过凝固剂进行干燥处理,接着浸防电弧丁腈胶乳,然后浸固化剂后送入烘箱;

s6、硫化:进入烘箱硫化1-2h,硫化温度为90-110℃;

s7、脱模:脱模后即制得防电弧丁腈手套。

优选地,所述微胶囊包覆红磷为无机-有机多层连续包覆的红磷母粒,所述微胶囊包覆红磷的磷含量为65-80%。

具体地,所述微胶囊包覆聚磷酸铵通过如下方法制得:选取三聚氰胺和甲醛,将三聚氰胺和甲醛混合并连续搅拌制得预聚体,将聚磷酸铵与预聚体在70-90℃混合并搅拌,制得微胶囊聚磷酸铵,所述聚磷酸铵为水溶性聚磷酸铵。

进一步地,所述防电弧粉为微胶囊包覆红磷、微胶囊包覆聚磷酸铵和氢氧化铝,所述微胶囊包覆红磷、微胶囊包覆聚磷酸铵和氢氧化铝的重量份数比为2-3:1.2-4:1。

进一步地,所述防电弧粉球磨的粒度为100-300目。

优选地,所述防电弧溶剂为水、乙醇或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改性丁腈胶乳为羧基丁腈胶乳通过蒙脱土和石墨烯进行改性制得,所述石墨烯、蒙脱土、羧基丁腈胶乳的重量份数比为0.0008-0.001:0.0025-0.04:1。

进一步地,所述手套芯由混合长纤维包芯纱线以10针、13针或18针毛圈机编织而成,所述手套芯为无缝手套芯。

进一步地,所述混合纤维包括阻燃腈氯纶纤维、莱赛尔纤维和芳纶纤维,所述阻燃腈氯纶纤维、莱赛尔纤维、芳纶纤维的质量比为4-6:2-5:1。

相应地,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防电弧丁腈手套,所述防电弧丁腈手套采用上述所述的防电弧丁腈手套的生产方法制成。

实施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防电弧丁腈手套的生产方法制得的防电弧丁腈手套,aptv值高,具有优异的防电弧性能,防电弧性能远远超过国家标准和欧盟标准,并且防电弧性能不会因为水洗导致失效或变质。

(2)本发明的防电弧丁腈手套的生产方法中使用的防电弧粉,防电弧粉微胶囊包覆红磷、微胶囊包覆聚磷酸铵、氢氧化铝、氢氧化镁中的一种或多种,改善了与丁腈胶乳之间的界面状态,增强结合力,制得的手套氧指数升高,大大提高了手套的防电弧性能和阻燃性能。

(3)本发明的防电弧丁腈手套的生产方法中使用混合纤维编织的手套芯,混合纤维包括阻燃腈氯纶纤维、莱赛尔纤维和芳纶纤维,所述阻燃腈氯纶纤维、莱赛尔纤维、芳纶纤维的质量比为4-6:2-5:1,一旦接触到电弧火焰或炙热时,手套芯能够自动迅速膨胀,从而使手套变厚且密度变高,形成对手部保护性的屏障。

(4)本发明的防电弧丁腈手套的生产方法制得的防电弧丁腈手套,具有永久的防电弧性能,阻燃效果佳,不助燃,防静电、热防护性能优越,穿戴轻巧、柔软、灵活,透气性好、健康环保、耐磨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适用于消防、电工、机械保养及维修、骑行、货运、施工等。

(5)本发明的防电弧丁腈手套的生产方法,生产成本低,工艺操作简单,能够大批量生产,批量生产效率高、通用性强,节省人力物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是本发明防电弧丁腈手套的生产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防电弧丁腈手套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编织手套芯;

s2、制备防电弧浆料:

选取微胶囊包覆红磷为防电弧粉,水为防电弧粉溶剂,所述微胶囊包覆红磷和水的重量份数比为1:1,将微胶囊包覆红磷和水均匀混合,其中微胶囊包覆红磷为200份,水为200份。

s3、制备防电弧丁腈胶乳:

选取上述s1中制备的防电弧浆料50份,改性丁腈胶乳100份,将防电弧浆料与改性丁腈胶乳混合均匀,制得防电弧丁腈胶乳;

s4、预热:根据待生产手套的规格选择相适配的手模,在手模上套上手套芯,进行预热;

s5、浸防电弧丁腈胶乳:将手模浸入凝固剂中,并通过凝固剂进行干燥处理,接着浸防电弧丁腈胶乳,然后浸固化剂后送入烘箱;

s6、硫化:进入烘箱硫化1.5h,硫化温度为100℃;

s7、脱模:脱模后即制得防电弧丁腈手套。

所述微胶囊包覆红磷为无机-有机多层连续包覆的红磷母粒,所述微胶囊包覆红磷的磷含量为75%。

所述微胶囊包覆红磷球磨的粒度为150目。

所述改性丁腈胶乳为羧基丁腈胶乳通过蒙脱土和石墨烯进行改性制得,所述石墨烯、蒙脱土、羧基丁腈胶乳的重量份数比为0.001:0.03:1。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防电弧丁腈手套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编织手套芯;

s2、制备防电弧浆料:

选取微胶囊包覆红磷和微胶囊包覆聚磷酸铵为防电弧粉,所述微胶囊包覆红磷和微胶囊包覆聚磷酸铵的重量份数之比为1:1。选取水为防电弧粉溶剂,所述防电弧粉和水的重量份数比为1:1,将防电弧粉和水混合。水为200份,微胶囊包覆红磷为100份,微胶囊包覆聚磷酸铵为100份;

s3、制备防电弧丁腈胶乳:

选取上述s1中制备的防电弧浆料50份,改性丁腈胶乳100份,将防电弧浆料与改性丁腈胶乳混合均匀,制得防电弧丁腈胶乳;

s4、预热:根据待生产手套的规格选择相适配的手模,在手模上套上手套芯,进行预热;

s5、浸防电弧丁腈胶乳:将手模浸入凝固剂中,并通过凝固剂进行干燥处理,接着浸防电弧丁腈胶乳,然后浸固化剂后送入烘箱;

s6、硫化:进入烘箱硫化1h,硫化温度为95℃;

s7、脱模:脱模后即制得防电弧丁腈手套。

所述微胶囊包覆红磷为无机-有机多层连续包覆的红磷母粒,所述微胶囊包覆红磷的磷含量为75%。

所述微胶囊包覆聚磷酸铵通过如下方法制得:选取三聚氰胺和甲醛,将三聚氰胺和甲醛混合并连续搅拌制得预聚体,将聚磷酸铵与预聚体在70-90℃混合并搅拌,制得微胶囊聚磷酸铵,所述聚磷酸铵为水溶性聚磷酸铵。

所述微胶囊包覆红磷和微胶囊包覆聚磷酸铵球磨的粒度为200目。

所述改性丁腈胶乳为羧基丁腈胶乳通过蒙脱土和石墨烯进行改性制得,所述石墨烯、蒙脱土、羧基丁腈胶乳的重量份数比为0.001:0.03:1。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防电弧丁腈手套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编织手套芯;

s2、制备防电弧浆料:

选取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为防电弧粉,所述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的重量份数之比为1:1。选取乙醇为防电弧粉溶剂,所述防电弧粉和乙醇的重量份数比为1:2,将防电弧粉和乙醇混合。乙醇为400份,氢氧化铝为100份,氢氧化镁为100份;

s3、制备防电弧丁腈胶乳:

选取上述s1中制备的防电弧浆料50份,改性丁腈胶乳100份,将防电弧浆料与改性丁腈胶乳混合均匀,制得防电弧丁腈胶乳;

s4、预热:根据待生产手套的规格选择相适配的手模,在手模上套上手套芯,进行预热;

s5、浸防电弧丁腈胶乳:将手模浸入凝固剂中,并通过凝固剂进行干燥处理,接着浸防电弧丁腈胶乳,然后浸固化剂后送入烘箱;

s6、硫化:进入烘箱硫化2h,硫化温度为100℃;

s7、脱模:脱模后即制得防电弧丁腈手套。

所述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球磨的粒度为150目。

所述改性丁腈胶乳为羧基丁腈胶乳通过蒙脱土和石墨烯进行改性制得,所述石墨烯、蒙脱土、羧基丁腈胶乳的重量份数比为0.001:0.04:1。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防电弧丁腈手套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编织手套芯;

s2、制备防电弧浆料:

选取微胶囊包覆红磷和微胶囊包覆聚磷酸铵为防电弧粉,所述微胶囊包覆红磷和微胶囊包覆聚磷酸铵的重量份数之比为1:1。选取水为防电弧粉溶剂,所述防电弧粉和水的重量份数比为1:1,将防电弧粉和水混合。水为200份,微胶囊包覆红磷为100份,微胶囊包覆聚磷酸铵为100份;

s3、制备防电弧丁腈胶乳:

选取上述s1中制备的防电弧浆料50份,改性丁腈胶乳100份,将防电弧浆料与改性丁腈胶乳混合均匀,制得防电弧丁腈胶乳;

s4、预热:根据待生产手套的规格选择相适配的手模,在手模上套上手套芯,进行预热;

s5、浸防电弧丁腈胶乳:将手模浸入凝固剂中,并通过凝固剂进行干燥处理,接着浸防电弧丁腈胶乳,然后浸固化剂后送入烘箱;

s6、硫化:进入烘箱硫化1h,硫化温度为95℃;

s7、脱模:脱模后即制得防电弧丁腈手套。

所述微胶囊包覆红磷为无机-有机多层连续包覆的红磷母粒,所述微胶囊包覆红磷的磷含量为75%。

所述微胶囊包覆聚磷酸铵通过如下方法制得:选取三聚氰胺和甲醛,将三聚氰胺和甲醛混合并连续搅拌制得预聚体,将聚磷酸铵与预聚体在70-90℃混合并搅拌,制得微胶囊聚磷酸铵,所述聚磷酸铵为水溶性聚磷酸铵。

所述微胶囊包覆红磷和微胶囊包覆聚磷酸铵球磨的粒度为150目。

所述改性丁腈胶乳为羧基丁腈胶乳通过蒙脱土和石墨烯进行改性制得,所述石墨烯、蒙脱土、羧基丁腈胶乳的重量份数比为0.001:0.04:1。

所述手套芯由混合长纤维包芯纱线以18针毛圈机编织而成,所述手套芯为无缝手套芯。

所述混合纤维包括阻燃腈氯纶纤维、莱赛尔纤维和芳纶纤维,所述阻燃腈氯纶纤维、莱赛尔纤维、芳纶纤维的质量比为4:2:1。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防电弧丁腈手套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编织手套芯;

s2、制备防电弧浆料:

选取微胶囊包覆红磷为防电弧粉,水为防电弧粉溶剂,所述微胶囊包覆红磷和水的重量份数比为1:1,将微胶囊包覆红磷和水均匀混合,微胶囊包覆红磷为200份,水为200份。

s3、制备防电弧丁腈胶乳:

选取上述s1中制备的防电弧浆料50份,改性丁腈胶乳100份,将防电弧浆料与改性丁腈胶乳混合均匀,制得防电弧丁腈胶乳;

s4、预热:根据待生产手套的规格选择相适配的手模,在手模上套上手套芯,进行预热;

s5、浸防电弧丁腈胶乳:将手模浸入凝固剂中,并通过凝固剂进行干燥处理,接着浸防电弧丁腈胶乳,然后浸固化剂后送入烘箱;

s6、硫化:进入烘箱硫化1h,硫化温度为100℃;

s7、脱模:脱模后即制得防电弧丁腈手套。

所述微胶囊包覆红磷为无机-有机多层连续包覆的红磷母粒,所述微胶囊包覆红磷的磷含量为80%。

所述微胶囊包覆红磷球磨的粒度为200目。

所述改性丁腈胶乳为羧基丁腈胶乳通过蒙脱土和石墨烯进行改性制得,所述石墨烯、蒙脱土、羧基丁腈胶乳的重量份数比为0.001:0.03:1。

所述手套芯由混合长纤维包芯纱线以13针毛圈机编织而成,所述手套芯为无缝手套芯。

所述混合纤维包括阻燃腈氯纶纤维、莱赛尔纤维和芳纶纤维,所述阻燃腈氯纶纤维、莱赛尔纤维、芳纶纤维的质量比为5:3:1。

实施例6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防电弧丁腈手套,所述防电弧丁腈手套采用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或实施例5中的防电弧丁腈手套的生产方法制得。

对比例1

现有技术中丁腈手套的常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编织手套芯;

s2、制备丁腈胶乳:

s3、预热;

s4、浸渍丁腈胶乳;

s5、硫化;

s6、脱模。

所述手套芯由芳纶纤维包芯纱线编织而成。

对比例2

现有技术中,红磷加入丁腈胶乳制备丁腈手套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编织手套芯;

s2、将红磷加入丁腈胶乳中,制备丁腈胶乳:

s3、预热;

s4、浸渍丁腈胶乳;

s5、硫化;

s6、脱模。

手套性能测试涉及的标准有:

《gbt12624-2009手部防护通用技术条件及测试方法》、《gb24541-2009手部防护机械危害防护手套标准》、《gbt32103-2015织物浸渍胶乳防护手套》、《gb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astmf1506-02a供暴露于瞬时电弧和相关热危害的电气工人使用的服装的阻燃纺织材料的标准性能规格》。在本申请中,为验证本发明之实施效果,手套性能的测试方法参考上述标准中的试验方法。

一、测试方法

(1)外观检查方法

采用目视法检查产品外观。

(2)规格尺寸测量方法

采用直尺测量手套总长、中指深。掌围的测定:拇指和食指的分叉处向上20mm处的围长。

(3)灵活性测试方法

抽取完整的没有经过任何软化处理的手套(例如拍打或挤压等),准备一根直径为6.5mm、长40mm的光滑不锈钢测试棒。将测试棒放在一个平整表面上,测试者戴上手套,用食指和拇指夹拾测试棒,测试者在30s内连续拾起测试棒应不小于3次。

(4)耐摩擦性能测试方法

手套耐摩擦性的测定按gb24541的规定进行。

(5)抗切割性能测试方法

手套抗切割性的测定按gb24541的规定进行。

(6)抗撕裂性能测试方法

手套抗撕裂性的测定按gb24541的规定进行。

(7)耐刺穿性能测试方法

手套耐刺穿性的测定按gb24541的规定进行。

(8)热空气老化测试方法

将样品经(100℃±1℃)×(24h±0.25h)热空气加速老化试验后,按gb24541的规定进行产品老化后耐摩擦性的测定。

(9)耐油性测试方法

根据测试要求抽取手套样品,在室温条件下,将手套涂层部分浸没在标准0号机械油中,时间为24h,取出后,用清水冲洗,晾干,按gb24541的规定进行耐摩擦性的测定。

(10)耐酸性测试方法

根据测试要求抽取手套样品,在室温条件下,将手套涂层部分浸没在质量分数为40%的硫酸溶液中,时间为24h,取出,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按gb24541的规定进行耐摩擦性的测定。

(11)耐碱性测试方法

根据测试要求抽取手套样品,在室温条件下,将手套涂层部分浸没在质量分数为35%的强氧化钠溶液中,时间为24h,取出,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按gb24541的规定进行耐摩擦性的测定。

(12)基本安全性能测试方法

基本安全性能的测定按gb18401的规定执行。

(13)防电弧性能测试方法

按照astmf1506标准的要求在国际电弧检测机构中通过了atpv(电弧热性能值)检测性能检测。

(14)阻燃性能测试方法

阻燃性能的测定通过垂直燃烧测试进行(astmd-6413)

测试结果:该项测试检测的是织物在暴露于火源时是不是会被点燃并持续燃烧。

(15)抗静电性能测试方法

使用兆欧表对手套表面进行电阻测试。

二、测试结果分析

对比例及实施例的测试结果见表1和表2。

表1外观检查缺陷项目

(1)外观检查结果分析

通过对比例1、对比例2和实施例1-5的生产方法生产出来的手套进行表2中缺陷项目检查,对比例1、对比例2和实施例1-5均没有外观缺陷,满足手套外观检查项目的要求。

表2对比例1-2及实施例1-5的测试结果

(2)规格尺寸测量结果分析

通过对比例1、对比例2和实施例1-5的生产方法生产出来的手套均符合规格和尺寸要求。

(3)灵活性测试结果分析

通过对比例1、对比例2和实施例1-5的生产方法生产出来的手套均符合灵活性的要求。

(4)耐摩擦性能测试结果分析

通过对比例1、对比例2和实施例1-5的生产方法生产出来的手套的耐摩擦性能通过耐磨损力确定,其中对比例1的耐磨损力为9000rad,对比例2的耐磨损力为9500rad,实施例1的耐磨损力为11420rad,实施例2的耐磨损力为12300rad,实施例3的耐磨损力为15000rad,实施例4的耐磨损力为10400rad,实施例5的耐磨损力为13080rad。实施例1-5的耐磨损力均大于对比例1-2的耐磨损力,其中实施例3的耐磨损力最大,即耐摩擦性能最好。

(5)抗切割性能测试结果分析

通过对比例1、对比例2和实施例1-5的生产方法生产出来的手套的抗切割性能有所不同,其中对比例1和对比例2的抗撕裂性能达到2级,实施例1-5的抗撕裂性能达到3级。

(6)抗撕裂性能测试结果分析

通过对比例1、对比例2和实施例1-5的生产方法生产出来的手套的抗撕裂性能有所不同,其中对比例1和对比例2的抗切割性能达到2级,实施例1-5的抗切割性能达到3级。

(7)耐刺穿性能测试结果分析

通过对比例1、对比例2和实施例1-5的生产方法生产出来的手套的耐刺穿性能有所不同,其中对比例1和对比例2的耐刺穿性能达到2级,实施例1-5的耐刺穿性能达到1级。

(8)热空气老化测试结果分析

通过对比例1、对比例2和实施例1-5的生产方法生产出来的手套的热空气老化性能有所不同,其中对比例1和对比例2的热空气老化性能达到2级,实施例1-5的热空气老化性能达到1级。

(9)耐油性测试结果分析

通过对比例1、对比例2和实施例1-5的生产方法生产出来的手套均合格,符合耐油性要求。

(10)耐酸性测试结果分析

通过对比例1、对比例2和实施例1-5的生产方法生产出来的手套均合格,符合耐酸性要求。

(11)耐碱性测试结果分析

通过对比例1、对比例2和实施例1-5的生产方法生产出来的手套均合格,符合耐碱性要求。

(12)基本安全性能测试结果分析

通过对比例1、对比例2和实施例1-5的生产方法生产出来的手套均合格,符合基本安全性能要求。

(13)防电弧性能测试结果分析

通过对比例1、对比例2和实施例1-5的生产方法生产出来的手套的防电弧性能有所不同,其中,对比例1的aptv值为20cal/cm2,对比例2的aptv值为64cal/cm2,实施例1的aptv值为112cal/cm2,实施例2的aptv值为125cal/cm2,实施例3的aptv值为119cal/cm2,实施例4的aptv值为130cal/cm2,实施例5的aptv值为121cal/cm2。实施例1-5的aptv值远远大于对比例1和对比例2的aptv值,实施例4的aptv值最大。由此分析可知,随着防电弧浆料的组分和配比不同,制得的手套的aptv值不同,防电弧性能不同。当防电弧粉为微胶囊包覆红磷、微胶囊包覆聚磷酸铵,防电弧粉溶剂为水,防电弧粉与防电弧粉溶剂的重量份数之比为1:2,微胶囊包覆红磷与微胶囊包覆聚磷酸铵的重量份数之比为1:1时,制得的手套防电弧性能最佳,一方面,微胶囊包覆红磷、微胶囊包覆聚磷酸铵与改性丁腈胶乳的相容性好,因为微胶囊红磷、微胶囊包覆聚磷酸铵表面包覆有一层树脂,由亲水性变为疏水亲油性,容易分散,并大大改善红磷粉体、聚磷酸铵与改性丁腈胶乳的亲和与粘结。

(14)阻燃性能测试结果分析

通过对比例1、对比例2和实施例1-5的生产方法生产出来的手套阻燃级别不同,其中对比例1的阻燃级别为3级,对比例2的阻燃级别为2级,实施例1-5的阻燃级别均为1级。

防电弧粉采用氢氧化铝、氢氧化镁、微胶囊包覆红磷、微胶囊包覆聚磷酸铵的一种或多种,当选用多种作为防电弧粉时,能够相互协同,起到协同的防电弧及阻燃作用,防电弧、阻燃作用机理分别如下:

当电弧燃烧手套表面时,局部材料表面的湿度显著提高,氢氧化铝在加热到220℃左右会迅速分解出结晶水并吸收大量的热量,从而降低了材料表面的温度。氢氧化铝分解出的结晶水在三氧化二铝的催化作用下可与胶乳分解时产生的游离碳发生反应,生产挥发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阻止导电的炭化通道的形成。

氢氧化镁在340℃-490℃的条件下受热时,会发生分解吸收燃烧物表面的热量,从而起到阻燃的作用。同时,还会释放出大量的水分稀释燃烧物表面的氧气,分解生成的活性氧化镁会附着在可燃物的表面,进一步地阻止燃烧的进行。其次,氢氧化镁在整个阻燃的过程中不仅不会产生任何的有害物质,而且氢氧化镁分解的产物在起到阻燃效果的同时,还可以大量吸收胶乳等燃烧产生的烟雾及有害气体,活性氧化镁可以不断吸收未完全燃烧的熔化残留物,进而使燃烧很快停止,并消除烟雾与阻止熔滴。

微胶囊包覆红磷能够增加红磷与胶乳的相容性,减少或消除红磷对胶乳物理机械性能的不利影响;改变红磷色泽;优化红磷的比重、容积等特性,保护红磷免受气侯等环境条件的影响和外界的破坏,以延长贮存期。当微胶囊包覆红磷温度达到400℃-450℃时,红磷解聚形成白磷,白磷在水气存在下会被迅速氧化为具有粘性的含氧酸,这类酸在覆盖基材表面的同时,又可在材料表面加速脱水炭化,形成的液膜和炭层则可将外部的氧、挥发性可燃物和热与内部的基材隔开,从而让燃烧中断。

微胶囊包覆聚磷酸铵的防电弧和阻燃机理主要分为凝聚相和气相机理。凝聚相机理主要指覆盖在燃烧物表面相互交联的玻璃态正磷酸,使含氧有机物迅速脱水碳化生成具有三维空间致密结构的碳化物,从而阻断燃烧。气相机理是指微胶囊包覆聚磷酸铵在髙温下会分解出氨,将燃烧体笼罩,起到隔绝作用。微胶囊包覆聚磷酸铵在实际防电弧和阻燃应用中凝聚相机理和气相机理同时发挥作用。

(15)抗静电性能测试结果分析

通过对比例1、对比例2和实施例1-5的生产方法生产出来的手套抗静电级别不同,其中对比例1的抗静电级别为b级,对比例2的抗静电级别为b级,实施例1-5的抗静电级别均为a级。

实施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防电弧丁腈手套的生产方法制得的防电弧丁腈手套,aptv值高,具有优异的防电弧性能,防电弧性能远远超过国家标准和欧盟标准,并且防电弧性能不会因为水洗导致失效或变质。

(2)本发明的防电弧丁腈手套的生产方法中使用的防电弧粉,防电弧粉微胶囊包覆红磷、微胶囊包覆聚磷酸铵、氢氧化铝、氢氧化镁中的一种或多种,改善了与丁腈胶乳之间的界面状态,增强结合力,制得的手套氧指数升高,大大提高了手套的防电弧性能和阻燃性能。

(3)本发明的防电弧丁腈手套的生产方法中使用混合纤维编织的手套芯,混合纤维包括阻燃腈氯纶纤维、莱赛尔纤维和芳纶纤维,所述阻燃腈氯纶纤维、莱赛尔纤维、芳纶纤维的质量比为4-6:2-5:1,一旦接触到电弧火焰或炙热时,手套芯能够自动迅速膨胀,从而使手套变厚且密度变高,形成对手部保护性的屏障。

(4)本发明的防电弧丁腈手套的生产方法制得的防电弧丁腈手套,具有永久的防电弧性能,阻燃效果佳,不助燃,防静电、热防护性能优越,穿戴轻巧、柔软、灵活,透气性好、健康环保、耐磨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适用于消防、电工、机械保养及维修、骑行、货运、施工等。

(5)本发明的防电弧丁腈手套的生产方法,生产成本低,工艺操作简单,能够大批量生产,批量生产效率高、通用性强,节省人力物力。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