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94829发布日期:2018-11-20 18:40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吹风机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吹风机。

背景技术

基于吹风机能够迅速造型和烘干的特性,使之具有较大的受众群体。吹风机内的风扇单元能够从吹风机的进风口抽吸气流,并将抽入的气流从与进风口相对的出风口送出,从而达到烘干的目的。进一步地,在吹风机的出风口处还可以连接风嘴,通过风嘴能够提高气流的风速并且能够集中气流,达到造型目的。

在一相关技术中,风嘴与外壳之间可以通过可拆卸卡接的形式进行连接。由此,会导致外壳与风嘴的结构复杂化,并且卡接连接不稳定,风嘴容易松动。

在另一相关技术中,为了克服卡接连接的弊端,采用磁吸方式连接风嘴与外壳。例如,专利申请人为戴森技术有限公司,专利号为cn201490000143.6的专利中披露,可以在外壳上设置磁性材料,附件的上游端部设置磁体,以通过磁体与外壳上磁性材料之间的吸附作用,实现附件与体部之间的连接。

但是,在该技术中,由于磁性材料设置于外壳,从而需要破坏外壳的结构,影响美观,而且也会导致外壳结构的复杂化;并且,磁性材料与外壳之间的存在装配关系,从而外壳表面与磁性材料之间必然存在装配间隙,容易隐藏灰尘,当风嘴没有装配在外壳上时,外壳端部处存在较多装配间隙,不美观;另外,该专利中披露的吹风机是无叶电吹风,体部中空且实现可穿过,出风口为环形,且不存在出风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提供一种吹风机,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不足。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吹风机,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进风口、具有出风口的外壳、用于将气流从进风口抽吸进入主体内部并从出风口吹出的风扇单元;

所述出风口处设有出风网;

其中,所述吹风机还包括风嘴,所述风嘴上设有磁体,所述出风网的至少一部分采用铁磁性材料制以形成与所述磁体进行吸附的吸附区域成。

在具有出风网的吹风机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利用出风网实现风嘴和主体的磁吸配合,结构简单,容易实现,降低成本,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具有出风网的吹风机,风嘴与主体卡扣或旋扣配合方式的弊端,也解决了无叶电吹风需要破坏外壳结构才能实现风嘴磁吸结构的弊端。

可选的,所述主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的发热组件及隔离所述发热组件的隔热件,所述出风网上对应所述隔热件的区域形成一低温区域域,所述低温区域域与所述吸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重合。高温会破坏磁体和铁磁性材料的磁性,如果铁磁性材料或者磁体长期处于高温状态下,会使风嘴与出风网的磁吸不可靠;通过隔热件隔离发热组件的热量,在出风网上构造出一个比对应发热组件的区域温度低的低温区域,使磁体与铁磁性材料的配合更加可靠,进而使风嘴与出风网的配合更加可靠。

可选的,所述隔热件包括第一隔热筒,所述隔热筒位于所述发热组件和所述外壳之间。

好处是,现有的吹风机为了使隔离外壳和发热组件之间的热量,防止在使用吹风机后外壳烫手,在外壳和发热组件之间设置隔热筒,而在隔热筒和外壳之间存在配合间隙,低温区域可以对应于该配合间隙,不会缩小出风区域且能实现风嘴和出风网的磁吸配合;且通过该磁吸配合结构可以形成对配合间隙的遮挡,更加美观。

可选的,所述隔热件包括第二隔热筒,所述发热组件位于所述第二隔热筒和所述外壳之间。

好处是,通过低温区域对外壳内部的结构件进行遮挡,当不安装风嘴时,外观更加美观。

可选的,所述主体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隔热筒内的水离子组件,所述低温区域对所述水离子组件形成遮挡。

好处是,通过低温区域对外壳内部的结构件进行遮挡,当不安装风嘴时,外观更加美观。

可选的,所述低温区域包括至少一部分封闭区域,所述封闭区域的面积为s1,低温区域的面积为s,s1/s≥50%。

好处是,使风嘴和出风网的磁吸更加可靠;当s1/s<50%时,磁体和铁磁性材料进行吸附的面积过小,磁吸不可靠。

可选的,所述出风网设于外壳内,所述外壳位于出风网和外壳端部之间的部分围绕的空间形成收容部,所述风嘴包括至少部分伸入所述收容部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与收容部的侧壁配合。

好处是,对风嘴的安装进行定位,避免风嘴的中心线偏离外壳中心线,导致磁体和铁磁性材料吸附时产生偏移堵住出风网上的出风孔,导致出风面积变小,进而导致出风量变小;在气流和吸附面积两个因素的影响下,风嘴与出风网的吸附不可靠。

可选的,所述风嘴还包括设于定位部外侧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外壳的端部抵接。

好处是,在沿外壳中心线的方向上对风嘴的安装进行限位,使主体与风嘴之间配合美观。

可选的,所述定位部与出风网之间具有间隙。

好处是,为了防止出风网、风嘴由于反复拆装造成出风网或磁体刮花,影响外观。

可选的,所述定位部与出风网之间的间隙l不大于10mm。

好处是,即保证风嘴与出风网磁吸配合的可靠性,有防止出风网或者磁体被刮花;当l大于10mm时,磁吸可行性很难保证,而且使风嘴装在外壳上以后,轴向方向的长度很长,使用起来不方便。

可选的,所述定位部为磁体。简化结构。

可选的,所述磁体的截面呈阶梯状,所述定位部上设有与所述磁体配合凹槽。

好处是,防止风嘴掉落时磁体被摔出。

可选的,所述定位部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磁体设于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二凹槽的外侧壁不低于磁体与出风网吸附的端面,且第二凹槽的外侧壁和收容部的侧壁配合。

好处是,当风嘴掉落时,外侧壁先着地,防止磁铁被摔碎、或摔断。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吹风机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吹风机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吹风机的局部截面图之一。

图4-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吹风机的后视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吹风机的局部截面图之二。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吹风机的局部截面图之三。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吹风机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吹风机的局部放大图。

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定位件与磁体的配合示意图。

图1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定位件与磁体的配合示意图。

图1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吹风机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吹风机;1、主体;11外壳;111、出风口;12、出风网;121、吸附区域;122、热风区域;123、低温区域;124、出风孔;13、第一隔热筒;14、第二隔热筒;15、发热组件;16、热风通道;17、定位部;18、限位部;19、收容部;2、风嘴;21、磁体;221、磁体固定支架;222、外筒;223、第一凹槽;224、第二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公开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吹风机100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吹分机的局部分解示意图、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吹风机的局部截面示意图。如图1-图3所示,一种吹风机100,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包括进风口(图中未示出)、具有出风口111的外壳11、用于将气流从进风口抽吸进入主体内部并从出风口吹出的风扇单元(图中未示出);

所述出风口111处设有出风网12;

其中,所述吹风机100还包括风嘴2,在一些情况下,用户可以通过风嘴2进行烘干与造型,所述风嘴2上设有磁体21,所述出风网12的至少一部分采用铁磁性材料制成以形成与所述磁体21进行吸附的吸附区域121,所述风嘴2与出风网12磁吸配合。

进风口和风扇单元在图中未示出,进风口可以位于外壳11上,也可以设置在吹风机100的手柄上,风扇单元可以设置在外壳11内,也可以设置在吹风机100的手柄内。

由此,当用户握持风嘴2使之朝向主体1进行移动时,在磁体21与出风网12上的吸附区域121接近或者非常靠近时,磁体21可以被吸附,实现风嘴2与主体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相对于戴森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相关技术,由于吹风机的主体为中空视线可穿过的结构从而不存在出风网,需要在外壳11上设置磁性材料的技术方案,本公开中由于出风网12自身的一部分采用铁磁性材料制成,能够与磁体21进行吸附,从而能够简化外壳结构;并且,能够避免铁磁性材料与外壳11之间进行装配,不存在装配间隙,防止灰尘累积,有利于保持吹风机100的洁净。

其中,铁磁性材料可以包括磁体、能够与磁体进行吸附的金属材料,例如,铁、钴、镍、或者包含铁、钴、镍材料的合金等,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且当该铁磁性材料为磁体时,其朝向风嘴2一侧磁极与磁体21上朝向主体1的磁极相异,从而利用两块磁体之间异性相吸的特性,实现风嘴2与主体1之间的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当出风网12全部为铁磁性材料制成时,出风网12优选为金属网,例如铁网;当出风网12仅存在一部分区域是采用铁磁性材料制成时,出风网12上区别于吸附区域121的其他位置可以采用塑胶材质制成;或者,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出风网12上的吸附区域121可以采用塑胶材质和铁磁性材料、或者塑胶材质和磁体共同制成,例如,可以是塑胶包裹磁性材料、或者塑胶包裹磁体,从而可以避免磁性材料或者磁体被刮花,有利于保持吸附区域121与磁体21之间的吸附力度。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主体1还包括位于外壳11内部的发热组件15及隔离发热组件的隔热件,所述出风网12上对应隔热件的区域形成一低温区域123,所述低温区域包括所述吸附区域121的至少一部分。“对应隔热件的区域”可以是出风网12上对应隔热件壁厚的区域;也可以是出风网12上对应隔热件形成的隔离发热组件热量的区域;也可以是出风网12上对应隔热件和其他结构件形成的隔离发热组件热量的区域。

气流从进风口进入主体1内部时经过发热组件后的气流经过出风网12从出风口111吹出,出风网12上对应该热气流吹出的区域为热风区域122,热风区域122和低温区域123具有温度差。吸附区域121可以完全位于低温区域,此时为最优方案,磁性吸附效果受温度的影响最小,吸附最可靠;替代的,吸附区域121可以部分位于低温区域,可以部分位于热风区域122,此时优选吸附区域121在低温区域的投影面积大于在其在热风区域122的投影面积。

举例而言,仍以图3所示,吹风机100还可以包括被外壳11包围的第一隔热筒13、第二隔热筒14和发热组件15。发热组件15可以包括云母片以及绕在云母片上的发热丝。第一隔热筒13与外壳11的内壁之间存在空间,可以利用这部分空间进行散热,降低外壳11的温升速度。或者也可以利用第二隔热筒14隔离大部分发热丝产生的热量,使出风网12上靠近中央的区域温度相对热风区域121的温度较低。

假定吹风机100的进风口位于外壳11上,并与出风口111相对设置,那么,当吹风机100处于加热工作模式时,经进风口进入的一部分气流会流向第一隔热筒13和第二隔热筒14之间,并被发热组件15加热得到热气流。所以,可以认为第一隔热筒13与第二隔热筒14可以配合形成位于外壳11内部的热风通道16,而出风网12上对应于第一隔热筒13的内壁的位置、和对应于第二隔热筒14外壁之间的位置之间为与热风通道16对应的热风区域122。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隔热件包括第一隔热筒13且设于发热组件15和外壳11之间,低温区域123由外壳11向第一隔热筒13延伸。在此例中,低温区域123可以为环形,低温区域123可以为封闭的实体、或者低温区域123上具有与外壳11与第一隔热筒13之间的腔体连通的孔洞;当低温区域123为封闭的实体时,可以有未经发热组件15加热的冷气流吹向低温区域123的内侧,可以起到降温多用,提高磁吸可靠性;当低温区域123上具有孔洞时,低温区域123可以无气流吹出,也可以有未经发热组件15加热的冷气流吹出。

其中,低温区域由外壳11向第一隔热筒13延伸,可以是指出风网12上对应于外壳11外侧壁的位置向内延伸形成,或者也可以是对应于外壳11的内侧壁的位置向内延伸形成,当然也可以是外壳11的厚度区域内任意一处的位置向内延伸形成。进一步地,可以是由外壳11的对应位置延伸至对应于第一隔热筒13的外壁的对应位置、也可以是延伸至第一隔热筒13的内壁的对应值,或者是对应于第一隔热筒13的厚度区域内任意一处对应位置。

如图4所示,位于出风网12边缘的、呈环状设置的吸附区域121包围热风区域122。举例而言,吸附区域121可以对应于第一隔热筒13与外壳11之间的空间设置,由于热风通道16位于第一隔热筒13与第二隔热筒14之间,从而可以避免热气流直接吹向吸附区域。其中,第一隔热筒13与外壳11之间的空间可以存在未经加热的气流,或者也可以是无气流通过,本公开对此并不进行限制。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隔热件包括第二隔热筒14,低温区域123至少部分的跨第二隔热筒14延伸。第二隔热筒14可以是一端封闭的筒体、或者两端都封闭的筒体、或者侧壁穿孔的筒体;可以是实心的,也可以是空心的、或者部分空心部分实心,或者如上所举例的各种方式的组合。

其中,低温区域123至少部分跨第二隔热筒14延伸是指,由第二隔热筒114的外壁对应的位置向内延伸,可以是延伸至第二隔热筒114的内壁对应的位置、或者是延伸至第二隔热筒114厚度区域内任意一处对应位置;当然,也可以是延伸至超过第二隔热筒113的内壁对应的位置。

如图5所示,可以是热风区域122包围位于出风网12中部的吸附区域121。举例而言,吸附区域121可以对应第二隔热筒14的端部设置,在本公开中,第二隔热筒14内部亦可以存在气流通过,但是由于第二隔热筒14的内部与发热组件15之间被隔离,从而位于第二隔热筒14内部的气流温度相对较低,从而即使该气流吹向吸附区域121,亦基本不会影响吸附区域121与磁体21之间的磁吸强度。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隔热筒14内亦可以不存在气流通过;或者吸附区域121对应于第二隔热筒12上区别与气流出口的位置设置,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再或者如图6所述,吸附区域121均位于出风网12的边缘与中部之间,而且吸附区域12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所述第二隔热筒14内设有水离子组件,所述低温区域对所述水离子组件形成遮挡。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述低温区域至少包括一部分封闭区域,所述封闭区域的面积为s1,低温区域的面积为s,s1/s≥50%。优选s1/s=1。

在另一实施例中,热风区域122的至少一部分与吸附区域121重合,尽管,在该技术方案中中,会导致吸附区域121上的一部分存在温度较高的热气流通过,但是,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使得磁体21与吸附区域121相吸附的位置区别于吸附区域121上存在热气流通过的区域,避免热气流影响风嘴2与主体1之间的吸附强度。

在上述各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出风网12还可以包括多个出风孔124,在一实施例中,仍以图7所示,吸附区域121和热风区域122上均存在出风孔124,区别在于热风区域122上的出风孔124用于供来自热风通道16的热气流通过、吸附区域121上的出风孔124用于供未经过发热组件15的冷气流通过。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尽管吸附区域121上设置有出风孔124,但是吸附区域121上的出风孔124并不用于供气流通过。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出风网12还可以包括多个出风孔124,该出风孔124可以供气流穿过,并且,该出风孔124与吸附区域121分离。换言之,吸附区域121上无出风孔124,从而相对来自主体1的气流不会直接作用在吸附区域121与磁体21之间的吸附表面,确保风嘴2与主体1持续保持于连接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当吸附区域121上不存在出风孔124,或者吸附区域121上具有出风孔,但是不存在气流经过、而主体1同时包括被外壳11包围的热风通道16和冷风通道时,出风网12上可以存在用于吸附风嘴2的吸附区域121、与热风通道16对应的热风区域122、和与冷风通道对应的冷风区域。

其中,吸附区域121、热风区域122和冷风区域可以是层层环绕设置,例如,吸附区域121位于出风网12的中部、热风区域122位于出风网12的边缘、冷风区域位于热风区域122与吸附区域121之间;或者,也可以是热风区域122位于出风网12的中部、吸附区域121位于出风网12的边缘冷风区域位于热风区域122与吸附区域121之间。固然,吸附区域121、热风区域122和冷风区域三者之间还可以存在其他的排布方式,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基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如图9所示,当风嘴2与主体1之间处于吸附状态时,在外壳11的中心线l方向上,风嘴2上磁体21的投影面积与吸附区域121的投影面积堆叠,并且,磁体21的投影面积不大于吸附区域121的投影面积,从而在气流的运动方向上,由于吸附区域121的阻挡,可以避免来自热风通道16的气流吹向磁体21的充磁面,影响磁体21的吸附能力。

在一种情况下,当吸附区域121包围热风通道16对应的热风区域122时,仍以图9所示,假定在垂直于外壳11中心线l的各个方向上,磁体21上靠近中心线l的表面至中心线l的距离起l1、热风区域122上远离中心线l的一侧至中心线l的距离为l2,那么,当l1≥l2时,来自热风区域122的气流不会吹向磁体21,有利于保证磁体21的吸附能力。

在另一种情况下,当热风通道16对应的热风区域122包围吸附区域121时,如图10所示,假定在垂直于中心线l的各个方向上,磁体21上远离中心线l的表面至中心线l的距离为l3、热风区域122上靠近中心线l一侧至中心线l的距离为l4,那么当l3≤l4时,来自热风区域122的气流不会吹向磁体21,可以保证磁体21的吸附能力。

在上述两种情况下,无论磁体21的投影面积与吸附区域121的投影面积相等、亦或者是磁体21的投影面积小于吸附区域121的投影面积,经过热风区域122的气流始终不会抵达磁体21,从而有利于保持磁体21的磁性。

基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如图11所示,所述出风网12设于外壳11内,所述外壳11位于出风网12和外壳11端部之间的部分围绕的空间形成收容部19,所述风嘴2包括至少部分伸入所述收容部19的定位部17,所述定位部17与收容部19的侧壁配合。此种情况下,定位部17的端部与出风网12接触配合。

为了使风嘴2与外壳11的配合更加可靠,且保证外观美观度,所述风嘴2还包括设于定位部17外侧的限位部18,所述限位部18与外壳11的端部抵接。优选的,外壳11的端部为弧面,限位部18与外壳11的端部抵接的面也为弧面,通过两个弧面的配合,通过两个弧面配合,摩擦面积小,便于风嘴旋转;优选的,两个弧面进行配合时为线接触。

所述风嘴2包括外筒222,所述磁体21设有外筒222的端部,可以理解的,所述风嘴2包括外筒222、磁体固定支架221、磁体21,所述磁体21通过注塑方式设在磁体固定支架221上,然后磁体固定支架221和外筒222连接成一体,定位部17设置在磁体固定支架221上。或者,图12所示,磁体21与外筒222通过注塑成为一体,所述定位部17由外筒222向外筒222的轴线收缩形成。

在上述各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定位部17还可以包括第一凹槽223,磁体21可以与第一凹槽223进行过盈配合,从而实现对磁体21的固定。其中,本公开并不对第一凹槽223的深度进行限定。

或者,如图14所示,所述磁体21的截面呈阶梯状,所述定位部17上设有与所述磁体21配合第一凹槽223。所述磁体21与吸附区域121配合的面与定位部17的端面齐平,或者凸出设置。

在上述各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17为磁体21。从而可以在磁体21与吸附区域121进行吸附的同时,由磁体21对风嘴2的安装进行定位,从而简化风嘴2的结构。或者,所述定位部17上设有第二凹槽224,所述磁体设于第二凹槽224内,所述第二凹槽224的外侧壁不低于磁体21与出风网12吸附的端面,且第二凹槽224的外侧壁和收容部19的侧壁配合,保护磁体21,当风嘴2掉到地上时降低磁体21被摔碎的概率。

进一步的,如图15所示,为了防止反复拆装风嘴2造成磁体21或者出风网12刮花影响外观,所述定位部17与出风网12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定位部17与出风网12之间的间隙为l,l不大于10mm,可以是0.05mm、0.1mm、1mm、5mm、8mm、10mm等,本例中,l=0.1mm,既能防止磁体21的端面被刮花,又能保证加工精度磁吸可靠性。

第一种情况,当定位部17为磁体21时,磁体21的端面与出风网12在轴向上的间隙为l,l不大于10mm,可以是0.05mm、0.1mm、1mm、5mm、8mm、10mm等,优选l=0.1mm,既能防止磁体21的端面被刮花,又能保证加工精度及磁吸可靠性。

第二种情况,磁体21设置在定位部17上时,在风嘴2的中心线方向上,定位件22的端面相对于磁体21的端面更加靠近于出风网12。定位部17的端面与磁体21的端面之间存在间隙l1,从而若风嘴2不慎掉落或者发生碰撞时,可以通过定位部17对磁体21进行保护;而且,由于定位部17为塑胶件,能够对磁体21进行缓冲,进一步减小磁体21的受力,避免磁体21碎裂。该间隙l1可以为1mm、1.5mm等,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定。

在风嘴2的安装过程中,限位部18抵靠外壳11的端部,并通过定位部17与收容部19内侧壁之间的配合作用实现风嘴2和外壳11的可靠安装,当风嘴2与外壳11处于配合状态时,出风网12与风嘴2之间相对设置的表面之间具有间隙l2,从而避免在反复拆装风嘴2时,出风网12或者磁体21被刮花。其中,该间隙l2可以用于表征磁体21与出风网12之间的间隙,此时该间隙l2不大于10mm,例如,可以是0.05mm、0.1mm、1mm、5mm、8mm、10mm等,以使得磁体21与出风网12之间存在间隙的同时,保证磁体21与出风网12的吸附区域121能够吸住,实现风嘴2的固定。其中,间隙l2可以用于表征磁体21与出风网12之间的间隙时,若l1=l2时,定位部17与出风网12之间不存在间隙、而磁体21与出风网12之间存在s1的间隙;当l1<l2时,说明定位部17和磁体21与出风网12之间存在间隙;当间隙l2用于表征定位部17的端面与出风网12之间的间隙时,说明定位部17和磁体21与出风网12之间存在间隙。

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还可能存在磁体21与出风网12之间的间隙小于定位部17与出风网12之间间隙的情况,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