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户外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33645发布日期:2018-09-04 21:17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户外鞋。



背景技术:

鞋是每个人所必须的生活用品,不但种类繁多,而且每年的消费量极大;这么巨大的消费市场是鞋类厂家的必争之地,故鞋子不再单单只是保护人们脚部不受伤的一种工具,而是根据实际需求,应运而生了各种类型的鞋,作为从事不同类型户外运动的户外鞋是目前登山、徒步、健行运动的首选鞋,现有的户外鞋在制造时多考虑的是鞋子的形状、结构的改变,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并未在鞋子做他用方面进行开发,造成鞋子的功能、作用有效,灵活性、实用性较差,不能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比如在登山时,人们需要另外制备充电设备方便及时对手机等数码电器进行充电,这样就会加重人们登山时的负担,如何将充电设备和户外鞋结合使用,继而能及时对手机等数码电器进行充电,满足人们的充电需求是鞋类厂家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有效解决户外充电问题,使用安全可靠的多功能户外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功能户外鞋,包括鞋子本体和充电组件,所述鞋子本体的鞋前面上开设有充电组件放置槽,所述充电组件放置槽的上表面布设放置槽盖,放置槽盖的下平面布设有海绵层;所述充电组件卡接至充电组件放置槽内,充电组件的电源输出端自放置槽盖的上平面伸出且伸出长度不超过2mm;充电组件包括充电壳体、内置于充电壳体中的充电模块和供电模块,所述充电模块与供电模块电连接,所述充电壳体的侧面布设卡块,所述卡块为上部呈八边形、下部呈方形的块状结构,卡块的下部布设有倒角,充电组件放置槽的侧边纵向布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为板状结构,卡接槽的侧面上部呈八边形、下部呈方形,卡接槽的两边中部均向内相对布设两个倒刺,所述倒刺为片状结构,倒刺的一端向内折弯形成挡板,卡接槽的开口端面向放置槽盖的方向,卡块嵌入卡接槽内,倒刺分别贴合卡块两边的外侧壁。

进一步地,所述放置槽盖的一端和充电组件放置槽铰接,放置槽盖的另一端和充电组件放置槽插接,放置槽盖对应充电组件的电源输出端的位置开设有伸出孔,放置槽盖的上平面一端向上凸设有拉环。

进一步地,所述插接为放置槽盖的一端下平面向下凸设有连接块,所述充电组件放置槽的一端上平面向下凹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块插至连接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壳体包括外壳、外壳盖和内壳,所述外壳呈中空腔体结构,外壳盖位于外壳的上表面,外壳盖的一端和外壳铰接,外壳盖的另一端和外壳吸附连接,所述内壳固定于外壳的腔体内,所述内壳中安装供电模块,内壳的外壁上安装充电模块,所述充电模块的电源输出端穿过外壳盖的上平面自放置槽盖的上平面伸出。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壳体内置于充电组件放置槽中,充电壳体的上平面距充电组件放置槽的上平面之间的距离不大于2mm;外壳盖上开设有若干个透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模块包括AC/DC电源模块和布设于AC/DC电源模块上的USB接口,所述AC/DC电源模块与USB接口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在鞋子本体上加设充电组件,不需要另外制备充电设施,可通过充电组件对手机等数码电器进行充电,在户外运动时,可及时满足人们的充电需求,有效提高鞋子本体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同时节约空间,达到一物两用的目的;

鞋子本体和充电组件通过卡块和卡接槽进行卡接固定,便于在充电组件没电时及时更换充电组件,卡块下部的倒角有导向作用,利于将卡块插入至卡接槽内,便于将充电组件和充电组件放置槽进行固定,卡接槽上的倒刺箍住卡块两边的外侧壁,避免卡块和卡接槽连接后发生“移位”现象,使卡接槽和卡块的连接更加紧固、不易分离,提高充电组件使用的可靠性。

卡块和卡接槽均为上部呈八边形、下部呈方形的结构,八边形结构可增大卡块和卡接槽的接触面积,且卡接槽的八边形上部形成的内折弯面(即卡接槽的开口端)的宽度小于卡接槽的八边形中部形成的垂直面的宽度,故在卡块和卡接槽卡接后,可对卡块进行夹固,提高卡块和卡接槽连接时的牢固性。

放置槽盖的下平面布设有海绵层,海绵层位于充电组件的上部即可对充电组件进行缓冲保护同时不影响充电组件的散热,还对充电组件起到压实的作用,避免因充电组件与充电组件放置槽之间间隙过大在行走过程中产生晃动,利于充电组件的固定,提高充电组件使用的可靠性。

外壳盖上开设有若干个透气孔,方便充电组件在供电时散热,提高充电组件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户外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户外鞋的卡接槽和充电组件放置槽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户外鞋的卡接槽和倒刺连接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户外鞋的充电组件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户外鞋的充电组件关闭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为:1为鞋子本体,2为卡接槽,3为外壳,4为供电模块,5为放置槽盖,6为海绵层,7为充电组件放置槽,8为外壳盖,9为USB接口,10为内壳,11为AC/DC电源模块,12为卡块,13为倒刺,14为连接块,15为伸出孔,16为拉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5所示,一种多功能户外鞋,包括鞋子本体1和充电组件,所述鞋子本体1的鞋前面上开设有充电组件放置槽7,所述充电组件放置槽7的上表面布设放置槽盖5,放置槽盖5的下平面布设有海绵层6;所述充电组件卡接至充电组件放置槽7内,充电组件的电源输出端自放置槽盖5的上平面伸出且伸出长度不超过2mm;充电组件包括充电壳体、内置于充电壳体中的充电模块和供电模块4,所述充电模块与供电模块4电连接,所述充电壳体的侧面布设卡块12,所述卡块12为上部呈八边形、下部呈方形的块状结构,卡块12的下部布设有倒角,充电组件放置槽7的侧边纵向布设有卡接槽2,所述卡接槽2为板状结构,卡接槽2的侧面上部呈八边形、下部呈方形,卡接槽2的两边中部均向内相对布设两个倒刺13,所述倒刺13为片状结构,倒刺13的一端向内折弯形成挡板,卡接槽2的开口端面向放置槽盖5的方向,卡块12嵌入卡接槽2内,倒刺13分别贴合卡块12两边的外侧壁。

所述放置槽盖5的一端和充电组件放置槽7铰接,放置槽盖5的另一端和充电组件放置槽7插接,放置槽盖5对应充电组件的电源输出端的位置开设有伸出孔15,放置槽盖5的上平面一端向上凸设有拉环16。

所述插接为放置槽盖5的一端下平面向下凸设有连接块14,所述充电组件放置槽7的一端上平面向下凹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块14插至连接孔内。

所述充电壳体包括外壳3、外壳盖8和内壳10,所述外壳3呈中空腔体结构,外壳盖8位于外壳3的上表面,外壳盖8的一端和外壳3铰接,外壳盖8的另一端和外壳3吸附连接,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的吸附连接为外壳盖8的另一端和外壳3上分别布设有相互吸合的磁铁;所述内壳10固定于外壳3的腔体内,所述内壳10中安装供电模块4,内壳10的外壁上安装充电模块,所述充电模块的电源输出端穿过外壳盖8的上平面自放置槽盖5的上平面伸出。

所述充电壳体内置于充电组件放置槽7中,充电壳体的上平面距充电组件放置槽7的上平面之间的距离不大于2mm;外壳盖8上开设有若干个透气孔。

所述充电模块包括AC/DC电源模块11和布设于AC/DC电源模块11上的USB接口9,所述AC/DC电源模块11与USB接口9电连接;所述充电组件的电源输出端即为USB接口9。

将供电模块4安装于内壳10中,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的供电模块4为锂电池,内壳10的外壁上通过胶水粘固充电模块,充电模块中USB接口9面向放置槽盖5的方向,然后,将内壳10粘固至外壳3中,扣合外壳3上平面的外壳盖8使充电组件处于密封的腔体中,同时使USB接口9穿过外壳盖8的上平面,沿卡接槽2的方向推送卡块12,将组装好的充电组件卡接至充电组件放置槽7内,扣合放置槽盖5,使连接块14插至连接孔内,继而盖上充电组件放置槽7,USB接口9自伸出孔15伸出;在户外需要充电时,通过将电源线和USB接口9插接,即可实现充电需求;当充电组件无电量时,只需相继打开放置槽盖5和外壳盖8,更换内壳10中的供电模块4即可继续使用。

值得说明的是,在不使用时,在USB接口9处安装硅胶套,避免雨水浸入USB接口9、通过USB接口9浸入充电组件内,有效保护充电组件的使用效果、延长充电组件的使用寿命。

为了便于理解鞋子本体1和充电组件之间连接时的结构,故图1中对充电组件在鞋子本体1上的占比进行放大,其不代表实际使用过程中,充电组件在鞋子本体1上的占比。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