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坠心可晃动的吊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25253发布日期:2018-09-14 20:45阅读:77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饰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坠心可晃动的吊坠。



背景技术:

吊坠通过项链佩带在胸前,吊坠内部一般采用钻石、水晶等贵重且闪亮的物品作为主要突出饰品,以起到美观的作用。

为了更加美观,镶嵌有钻石、水晶等核心饰品的坠心,采用看了晃动结构,即,该坠心与连接本体之间一般是可转动连接,或采用吊钩连接,其中连接本体指的是固定在项链上的结构。但是经过发明人长期实践研究发现,目前晃动坠心吊坠,坠饰后尾部突出容易扎入皮肤中,而且目前的钻石型结构,由于前端偏重,所以在吊坠悬吊时,钻石前段向下呈低头状,进而造成不美观。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晃动吊坠前端下坠、钻石后端尖端露出危险的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坠心可晃动的吊坠,该吊坠可以有效地解决晃动吊坠前端下坠、钻石后端尖端露出危险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坠心可晃动的吊坠,包括连接本体和与所述连接本体可晃动连接的坠心,所述坠心设置有用于镶嵌钻石型宝石的镶口,所述镶口后侧设置有用于罩设在钻石型宝石后侧的配重罩部,以在所述坠心自然放置时所述坠心朝向正前方。

优选地,所述配重罩部设置有用于将外侧光线引导至钻石型宝石后端的通光孔。

优选地,所述配重罩部的内腔面为半球型曲面,以将接收到的光线返射向所述钻石型宝石。

优选地,所述通光孔为圆柱型通光孔,所述圆柱型通光孔的轴线与所述钻石型宝石的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优选地,所述坠心具有镶环,所述镶环的中部设置有所述镶口,所述镶环的外侧面与所述配重罩部的外侧面自然过渡,且所述镶环与所述配重罩部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镶环的两侧设置有水平方向延伸的柄部,所述柄部的外端设置有轴线朝前的连接环,所述连接本体设置有与所述连接环套接的吊环,所述吊环的轴线水平延伸且与所述连接环的轴线垂直设置。

优选地,所述连接本体呈环型且沿包围在所述坠心外侧。

优选地,所述连接本体包括前环、后环以及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前环和所述后环的连接杆,所述钻石型宝石位于所述前环的前侧面所在平面后侧且所述配重罩部的后侧面位于所述后环的后侧面所在平面前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坠心可晃动的吊坠,该吊坠包括连接本体和坠心。其中连接本体,用于与项链连接,一般设置有吊环,或者设置有穿线孔。其中坠心设置有镶口,以镶嵌有钻石型宝石。而在镶口的后侧设置用于罩设在钻石型宝石后侧的配重罩部,以在坠心自然放置时坠心朝向正前方。

根据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知道在该坠心可晃动的吊坠上,当吊坠被人体佩戴时,当吊坠后侧与人体相抵时,即使人体皮肤柔软,也能够通过配重罩部,阻止人体与钻石型宝石的后端尖端相抵,同时因为配重罩部设置在镶口后侧,以对钻石进行配重,使得在自然佩戴时,坠心朝向正前方,即使晃动也会绕正前方上下等幅偏向晃动,而不会在自然状态下前端呈下坠状态。综上所述,该吊坠能够有效地解决晃动吊坠前端下坠、钻石后端尖端露出危险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吊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吊坠的上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吊坠的左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坠心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如下:

连接本体1、坠心2、钻石型宝石3、前环11、后环12、连接杆13、吊环14、镶环21、配重罩部22、通光孔23、连接环24、柄部25。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坠心可晃动的吊坠,以有效地解决晃动吊坠前端下坠、钻石后端尖端露出危险的问题。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吊坠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吊坠的上下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吊坠的左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坠心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坠心可晃动的吊坠,其中坠心2可晃动,指的是,坠心2不是固死的,而是能够活动,具体的活动方式还可以参考现有技术。具体的,该吊坠包括连接本体1和坠心2。

其中连接本体1,用于与项链连接,一般设置有吊环,或者设置有穿线孔。其中连接本体1可以呈弧线型,也可以呈环形,具体的形状可以参考现有技术。其中坠心2与连接本体1活动连接,以使坠心2可以在自由的在连接本体1上欢动,具体的活动连接形式也可以参考现有技术。

其中坠心2设置有镶口,以镶嵌有钻石型宝石3。其中镶口的形式以及形状均可以参考现有技术。其中镶口一般具有套设钻石型宝石3锥部并与钻石型宝石3相抵,且设置有卡在钻石型宝石3前侧的镶爪。一般在坠心2上设置有镶环21,而镶环21的内环孔即为镶口,为了增大宝石的闪亮效果,此处优选镶环21的前侧面为加分刻面,以实现增大宝石闪光面。需要说明的是,其中钻石型宝石3,指的是,宝石形状呈钻石形状,而钻石也是宝石的一种,所以钻石型宝石3应当包括钻石。

而在镶口的后侧设置用于罩设在钻石型宝石3后侧的配重罩部22,以在所述坠心2自然放置时所述坠心朝向正前方。其中配重罩部22罩设在钻石型宝石3后侧,应当凸出至钻石型宝石3后端设置,以避免钻石型宝石3后端尖锥凸出设置。另外,该配重罩部22用于进行配重,以在坠心2自然放置时坠心2朝向正前方,其中坠心2自然放置指的是,当吊坠在悬吊状态下时,且除连接本体1的连接结构受限外,无外力推动坠心2晃动或阻止移动,此时坠心2的前侧面即朝向正前方,而不会出现前端下垂或者上仰,其中正前方,即为悬吊状态下的吊坠前侧方向。通过配重罩部22的设置,改变坠心2的重心位置,以使重心在坠心2的支点所在的竖直平面上。

在该坠心可晃动的吊坠上,当吊坠被人体佩戴时,当吊坠后侧与人体相抵时,即使人体皮肤柔软,也能够通过配重罩部22,阻止人体与钻石型宝石3的后端尖端相抵,同时因为配重罩部22设置在镶口后侧,以对钻石进行配重,使得在自然佩戴时,坠心2朝向正前方,即使晃动也会绕正前方上下等幅偏向晃动,而不会在自然状态下前端呈下坠状态。综上所述,该吊坠能够有效地解决晃动吊坠前端下坠、钻石后端尖端露出危险的问题。

进一步的,因为配重罩部22,一般为金属材质,不具有透光性,而宝石一般为透明体或近似透明体,需要更多的光线穿射宝石,才能够使宝石具有闪亮的效果,为了方便光线穿射,此处优选配重罩部22设置有用于将外侧光线引导至钻石型宝石3后端的通光孔23。其中通光孔23可以采用圆柱孔,为了保证引导光线效果,此处优选通光孔23为设置配重罩部22底部的圆柱型通光孔,圆柱型通光孔的轴线与所述钻石型宝石3的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其中圆柱孔的直径不宜过大,且钻石型宝石3的尖端也不应突出圆柱孔,即该圆柱型通光孔23应当位于钻石型宝石3的后侧。

进一步的,考虑到圆柱型通光孔23的直径不宜过大,否者容易造成完全露出钻石后端。所以钻石后端折射出去的光线就会有一部分射向配重罩部22的内腔面。基于此,为了使钻石具有更好闪亮效果,此处优选配重罩部22的内侧面为半球型曲面,以将接收到的光线返射向钻石型宝石3,使钻石型宝石3具有更多的光线穿过,继而呈现更为闪亮的效果。

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更好设置坠心2,并使整体结构看上去更为简单,以方便清洁。此处优选,上述坠心2的镶环21的外侧面与配重罩部22的外侧面自然过渡,且镶环21与配重罩部22一体成型。具体的可以使配重罩部22外侧面剖面轮廓与镶环21的外侧面剖面轮廓组合成圆弧型,且该圆弧为半圆弧和三分之二圆弧之间。

进一步的,为了使连接本体1与坠心2之间具有更好的活动连接,以保证坠心2晃动的平稳,此处优选镶环21的两侧设置有水平方向延伸的柄部25,柄部25的外端设置有轴线朝前的连接环24,而连接本体1设置有与所述连接环24套接的吊环14,吊环14的轴线水平延伸且与连接环24的轴线垂直设置,以使连接环24可以前后均匀摆动。其中吊环14和连接环24均优选采用圆环,当然可以采用椭圆环。为了更好的保护坠心2,此处优选连接本体1呈环型且沿包围在坠心2外侧。

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保护坠心,此处优选连接本体1包括前环11、后环12以及两端分别连接前环11和后环12的连接杆13,钻石型宝石3位于前环11的前侧面所在平面后侧,且配重罩部22的后侧面位于后环12的后侧面所在平面前侧。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