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具伞骨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08337发布日期:2018-11-13 20:04阅读:647来源:国知局
伞具伞骨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伞具的技术范畴,尤指以双平行伞骨来轻量并具强化伞骨抗风性能的结构。



背景技术:

多折伞具,作为一种容易携带、遮阳、挡雨等多功能的伞具,不论是各行各业、男女老少,都得到广泛使用。该多折伞具的伞面骨结构,通常由复数支主骨、中骨、尾骨所构成,且骨、中骨、尾骨均由金属所制成,而增加了伞具的携带重量。

另外,在多折伞具使用的历史中,对于一些长年的弊端确无法有效解决,其中最为显著且明显者,即对于风力的干扰,因风力乃自然界中最为普遍的现象的一,在人类撑伞的过程中,肇因于伞面的面积过大,故对于风力的感受也甚为明显,当风力由伞面内侧往外吹袭时,其力道会对持伞人造成困扰,其中,最容易看到的,即伞面会朝外翻开,如此,该伞具即难以对持伞人产生遮阳蔽雨的功效。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多折伞具的伞骨结构仍有结构强度不足的问题点,而亟待加以改良。



技术实现要素:

缘此,鉴于上述现有多折伞具的伞骨结构的问题点,于是本实用新型设计人创作出一种伞具伞骨改良结构,故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质轻且抗风性佳的一种伞具伞骨改良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兼具操作性的一种伞具伞骨改良结构。

为达上述目的,故本实用新型运用了下述技术手段:

一种伞具伞骨改良结构,其特征是包含有:

一中棒,是在一棒体上设有一上伞巢及一下伞巢,其中该上伞巢固接于该棒体的顶端,而该下伞巢能够相对于该棒体滑动;

复数支主骨,该主骨的内侧端枢设于该上伞巢,其中该主骨的杆体设为一第一双平行杆组,且该双平行杆组的中间设有一枢座;

复数支撑骨,该撑骨的内侧端枢接于该下伞槽,该撑骨的外侧端接于该枢座;

复数支中骨,该中骨的内侧端枢接于该主骨的外侧端;

复数支尾骨,该尾骨的内侧端枢接于该中骨的外侧端,且该尾骨的外侧端接设有一尾块。

所述伞具伞骨改良结构,其中:还包含有复数支第一细骨,其中该第一细骨的内侧端枢接于该撑骨的上方处,而该第一细骨的外侧端枢接于该中骨的内侧端。

所述伞具伞骨改良结构,其中:还包含有复数支第二细骨,其中该第二细骨的内侧端枢接于该枢座,而该第二细骨的外侧端枢接于该尾骨的内侧端。

所述伞具伞骨改良结构,其中:该第一双平行杆组为双矩形形状,而该枢座的内穿伸孔也为双矩形形状。

所述伞具伞骨改良结构,其中:该中骨的杆体设为一第二双平行杆组,且以一束环座将该第二细骨的中间处固定于该第二双平行杆组的中间位置。

所述伞具伞骨改良结构,其中:该第二双平行杆组为双矩形形状,而该束环座的内穿伸孔也为双矩形形状。

所述伞具伞骨改良结构,其中:该尾块设有一绑穿孔。

所述伞具伞骨改良结构,其中:该主骨、中骨、尾骨均为玻纤复合材料所制成。

本实用新型可以达成如下功效:

1.本实用新型伞骨结构主要以至少一双平行杆组以替代传统单一根的主骨或中骨,进而可强化多折伞骨的结构强度,抗风性较一般的多折伞佳。

2.本实用新型以双平行杆组做为主骨、中骨的主体,降低各伞骨的组合间隙及晃动,以提升伞具的操作手感。

3.本实用新型的主骨、中骨、尾骨均设为以玻纤复合材料所制成,让伞骨兼具质轻、结构强度、弹性均佳的特性,并让伞具开伞时更为弧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伞具伞骨改良结构的局部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伞具伞骨改良结构的局部放大组合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伞具伞骨改良结构的另一局部放大组合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伞具伞骨改良结构的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伞具伞骨改良结构的局部俯视平面图。

图6a、图6b分别是本实用新型图5的a-a、b-b剖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伞具伞骨改良结构尾骨开伞时的局部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伞具伞骨改良结构开伞时的底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A-伞骨改良结构;1-中棒;11-上伞巢;12-下伞巢;2-主骨;21-内枢接头;22-外枢接头;221-顶枢耳;222-底凹槽;23-第一双平行杆组;24-枢座;241-底枢耳;242-内穿伸孔;3-撑骨;31-枢接部;4-中骨;41-内侧端;42-外侧端;43-第二双平行杆组;44-束环座;440-通孔;441-内穿伸孔;5-尾骨;51-内侧端;52-外侧端;53-尾块;531-穿绑孔;6-第一细骨;7-第二细骨;8-伞布面。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1至图6a、图6b所示,本实用新型系关于一种伞具伞骨改良结构,其中该伞骨改良结构A包含有:

一中棒1,是在一棒体上设有一上伞巢11及一下伞巢12,其中该上伞巢11固接于该中棒1的顶端,而该下伞巢12则设为可相对滑动于该中棒1。

复数支主骨2,该主骨2所设一内枢接头21系枢设于该上伞巢11的接槽内,其中该主骨2的杆体设为一第一双平行杆组23,且该双平行杆组23的中间设有一枢座24;进一步,该第一双平行杆组23设为双矩形形状,而该枢座24的内穿伸孔242也设为双矩形形状,如图6a所示,是图5的a-a剖面图,使该枢座24具有定位该第一双平行杆组23。

复数支撑骨3,该撑骨3其内侧端枢接于该下伞槽12所设的接槽内,又该撑骨3的外侧端则接于该枢座24所设的一底枢耳241。

复数支中骨4,该中骨4其内侧端41枢接于该主骨2的外枢接头22,特别一提,该外枢接头22设有一底凹槽222,让该内侧端41更陷入该底凹槽222(如图7所示者);进一步,该中骨4的杆体设为一第二双平行杆组43,且以一束环座44将该第二细骨7的中间处固定于该第二双平行杆组43的中间位置,又该第二双平行杆组43设为双矩形形状,而该束环座44的内穿伸孔441也设为双矩形形状,并设有一通孔440,如图6b所示,是图5的b-b剖面图,故该束环座44具有定位该第二双平行杆组43与该第二细骨7的作用。及

复数支尾骨5,该尾骨5其内侧端51枢接于该中骨4的外侧端42,且该尾骨5的外侧端52则接设有一尾块53,又该尾块设有一绑穿孔531,且该绑穿孔531用以绑伞布面8。

复数支第一细骨6,其中该第一细骨6的内侧端枢接于该撑骨3的上方处所设一枢接部31,而该第一细骨6的外侧端枢接于该中骨4的内侧端41,该第一细骨6具有辅助开伞、收伞的作用。

复数支第二细骨7,其中该第二细骨7的内侧端枢接于该主骨2的外枢接头22所设的顶枢耳221的,而该第二细骨7的外侧端则枢接于该尾骨5的内侧端51,又该第二细骨7的中间处则穿伸于该束环座44的通孔440,使该第二细骨7具有辅助开伞、收伞的作用。

凭借上述各元件构成新型伞具伞骨改良结构,如图5、图7及图8所示,其主要以第一双平行杆组23、第二双平行杆组43替代传统单一根的主骨或中骨,进而可强化其多折伞骨的结构强度,抗风性较一般的多折伞佳;又本实用新型以第一双平行杆组23、第二双平行杆组43分别做为其主骨2、中骨4的主体,降低各伞骨的组合间隙及晃动的缺点,具以提升伞具开伞、闭伞的操作手感;另本实用新型的主骨2、中骨4、尾骨5均设为以玻纤复合材料所制成,让本实用新型伞骨兼具质轻、结构强度及其弹性均佳的特性,并让伞具开伞时更为弧顺。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