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感染科医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23004发布日期:2018-11-23 18:38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感染科医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医护用品,具体涉及一种感染科医护装置。



背景技术:

感染科护理人员在为病人进行护理时,按规程应该佩戴医用手套进行操作,以避免和患者体液接触或器械刺破时发生交叉感染。但是,带上护理手套后,护士在做穿刺时由于手套的贴合度较差,导致护士在给病人做穿刺时手感差,经常会出现误差。导致需要反复做穿刺,给患者带来伤痛的同时,也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时间,降低了工作效率。因而,往往在医护过程中,护理人员嫌戴手套麻烦,而徒手进行医护操作,容易发生交叉感染,存在较大的安 全隐患。

目前的护理手套没有抑菌和过滤的作用,为了防止病员之间细菌的交叉感染。因而,医护人员需要做到一个病员更换一副手套。医护人员需要不停的更换手套,非常的麻烦。

而且现在的医护手套都是只到手腕部,手套在操作过程中会出现下滑的现象,使用非常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感染科医护装置,采用丝料制作医护手套,增加手套与皮肤的贴合度;丝料较薄,改善医护人员接触患者的手感。还在手心面增加了抑菌层和过滤层,即使戴着一副手套观察多位病人,也不会造成病员之间细菌的交叉感染。

(二)技术方案

一种感染科医护装置,包括手套本体和护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套本体和护袖可拆卸连接,所述的手套本体采用丝料制成,整个手心面设置有银纤维抗菌层,在掌心部位,银纤维抗菌层的外侧还设置有过滤层。

进一步的,所述的护袖的底部设置有连接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手套本体包括手腕部,手腕部设置有连接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装置为可拆卸的。

进一步的,所述的可拆卸的连接装置为拉链、暗扣、纽扣或者字母粘贴扣。

进一步的,所述的丝料采用桑蚕丝编制而成,包括经线和纬线,经线和纬线的比例为1:1。

进一步的,所述的银纤维抗菌层由银纤维制成,所述银纤维包括经线和纬线,所述经线由两根子经 线螺旋缠绕而成,所述纬线横穿于螺旋缠绕而成的两根子经线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的所述过滤层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微孔海绵层、活性炭颗粒与高聚碘树脂混合层、氧化 钛吸附层、活性炭吸附层。

进一步的,所述活性炭颗粒的平均颗粒大小为 500目至600 目。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感染科医护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丝料制作医护手套,增加手套与皮肤的贴合度;丝料较薄,改善医护人员接触患者的手感。

(2)手心面增加了抑菌层和过滤层,即使戴着一副手套观察多位病人,也不会造成病员之间细菌的交叉感染。

(3)护袖的设计能避免手套在操作时出现下滑的现象,使用更方便。

(4)手套与护袖可拆卸的设计,既方便穿戴,又节省材料。(当手套受到感染,需要淘汰时,护袖可以继续使用)

(5)将连接装置设置成拉链、暗扣、纽扣或者字母粘贴扣,使得更换手套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及零部件标注:1-手套本体、2-护袖、3-连接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感染科医护装置,包括手套本体和护袖;所述的手套本体和护袖连接,在护袖的底部设置有连接装置;所述的手套本体包括手腕部,掌心部和手指部位;在手腕部设置有连接装置。所述的连接装置为可拆卸的。所述的可拆卸的连接装置为拉链、暗扣、纽扣或者字母粘贴扣。

所述的手套本体采用丝料制成,整个手心面设置有银纤维抗菌层,在掌心部位,银纤维抗菌层的外侧还设置有过滤层。所述的丝料采用桑蚕丝编制而成,包括经线和纬线,经线和纬线的比例为1:1。所述的银纤维抗菌层由银纤维制成,所述银纤维包括经线和纬线,所述经线由两根子经 线螺旋缠绕而成,所述纬线横穿于螺旋缠绕而成的两根子经线之间。所述的所述过滤层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微孔海绵层、活性炭颗粒与高聚碘树脂混合层、氧化 钛吸附层、活性炭吸附层。所述活性炭颗粒的平均颗粒大小为 500目至600 目。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