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把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08705发布日期:2018-11-30 19:32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把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钓鱼袋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合把手。



背景技术:

市面上的钓鱼袋用把手都是与把手两边的连接杆固定的,所以市面上钓鱼袋用的把手都是无法旋转的,在使用时,如果受力角度不是垂直于地面的话,手提钓鱼袋时,受力不均,握着把手比较难受,手提比较费力,体验感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把手,其人手握持把手较为舒适,节省人力,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组合把手,包括第一把手、第二把手及连接件,所述第一把手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连接件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二把手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连接件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相平行;所述第一把手和所述第一侧面之间围合成适于放置第一连接杆的第一转动腔,以使所述第一连接杆能够在所述第一转动腔内转动;所述第二把手与所述第二侧面之间围合成适于放置第二连接杆的第二转动腔,以使所述第二连接杆能够在所述第二转动腔内转动;所述第一转动腔的轴线与所述第二转动腔的轴线相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把手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接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半圆形凹槽,所述第一侧面形成有第二半圆形凹槽,所述第一半圆形凹槽和所述第二半圆形凹槽围合成所述第一转动腔;所述第二把手与所述第二侧面相对接的表面设置有第三半圆形凹槽,所述第二侧面形成有第四半圆形凹槽,所述第三半圆形凹槽和所述第四半圆形凹槽围合成所述第二转动腔。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之间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相平行且平行于所述第一转动腔的轴线;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向外凸出的连接板,各所述连接板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向所述第一把手凸出的第一连接柱和至少一个向所述第二把手凸出的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一把手开设有与各所述第一连接柱相匹配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把手开设有与各所述第二连接柱相匹配的第二安装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把手和所述第二把手相对接,将所述连接件包围在所述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所围成的腔室内。

进一步地,对接在一起的所述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形成有适于人手握持的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把手和所述第二把手之间设置有相卡合的卡槽和卡块。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把手在所述第一半圆形凹槽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卡槽,所述第一把手在靠近各所述卡槽两端的位置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把手在所述第三半圆形凹槽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卡块,所述第二把手在靠近各所述卡块两端的位置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二安装孔。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和容器连接的第一提手,所述第一提手具有所述第一连接杆;用于和所述容器连接的第二提手,所述第二提手具有所述第二连接杆。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组合把手,通过第一把手和连接件的第一侧面围合成适于放置的第一连接杆的第一转动腔,第二把手和连接件的第二侧面围合成适于放置的第二连接杆的第二转动腔,其中,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分别能够在第一转动腔和第二转动腔转动,这样,使用把手去提物品时,人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节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方向,使受力均匀,节省人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合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组合把手在第一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3为图1的组合把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未示出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

图4为图1的第一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第二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把手;10、第一半圆形凹槽;11、第一安装孔;12、卡槽;2、第二把手;20、第三半圆形凹槽;21、第二安装孔;22、卡块;3、第一连接杆;4、第二连接杆;5、连接件;50、连接板;501、第二半圆形凹槽;502、第四半圆形凹槽;51、第一连接柱;52、第二连接柱;6、第一转动腔;7、第二转动腔;8、第一提手;9、第二提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合把手,包括第一把手1、第二把手2及连接件5,其中,第一把手1可拆卸地安装在连接件5的第一侧面,第二把手2可拆卸地安装在连接件5的第二侧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相平行。第一把手1和第一侧面之间围合成适于放置第一连接杆3的第一转动腔6,以使第一连接杆3能够在第一转动腔6内转动;第二把手2与第二侧面之间围合成适于放置第二连接杆4的第二转动腔7,以使第二连接杆4能够在第二转动腔7内转动,且第一转动腔6的轴线与第二转动腔7的轴线相平行。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把手1和第二把手2通过与连接件5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相配合连接,使第一连接杆3和第二连接杆4能够在第一转动腔6和第二转动腔7内可转动,在使用把手时,可灵活调节第一连接杆3和第二连接杆4之间的距离和位置,且握持把手较为舒适,节省人力。在不需要使用把手时,可以将第一把手1和第二把手2从连接件5拆卸下来,方便第一连接杆3和第二连接杆4的收纳,节省占地空间。

优选地,第一把手1与第一侧面相对接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半圆形凹槽10,第一侧面形成有第二半圆形凹槽501,第一半圆形凹槽10和第二半圆形凹槽501围合成第一转动腔6;第二把手2与第二侧面相对接的表面设置有第三半圆形凹槽20,第二侧面形成有第四半圆形凹槽502,第三半圆形凹槽20和第四半圆形凹槽502围合成第二转动腔7,这样,第一连接杆3容纳在第一半圆形凹槽10和第二半圆形凹槽501围合成圆形的第一转动腔6内,第二连接杆4容纳在第三半圆形凹槽20和第四半圆形凹槽502围合成圆形的第二转动腔7内,第一转动腔6和第二转动腔7的横截面积稍微大于第一连接杆3和第二连接杆4的横截面积,以使第一连接杆3和第二连接杆4能够分别在第一转动腔6和第二转动腔7内转动。当然,上述的第一半圆形凹槽10、第二半圆形凹槽501、第三半圆形凹槽20和第四半圆形凹槽502可以是其他形状的凹槽,如弧形、方形等,根据第一连接杆3和第二连接杆4的横截面积的形状选择,只要第一连接杆3和第二连接杆4能够在第一转动腔6和第二转动腔7转动即可,在这里不做限定。

优选地,本实施例示出了练接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连接件5上设置有位于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之间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相平行且平行于第一转动腔6的轴线;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向外凸出的连接板50,各所述连接板50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向所述第一把手1凸出的第一连接柱51和至少一个向第二把手2凸出的第二连接柱52,第一把手1开设有与各所述第一连接柱51相匹配的第一安装孔11,第二把手2开设有与各第二连接柱52相匹配的第二安装孔21。使用把手时,先将第一连接杆3放置在第一半圆形凹槽10内,然后第一把手1对准连接件5上的各第一连接柱51,接着各第一连接柱51插装在各第一安装孔11内,从而将第一把手1和连接件5的第一侧面连接;同样的,第二连接杆4放置在第三半圆形凹槽20内,然后第二把手2对准连接件5上的各第二连接柱52,接着各第二连接柱52插装在各第二安装孔21内,从而将第二把手2和连接件5的第二侧面连接。利用第一连接柱51和第二连接柱52将第一把手1和第二把手2固定在连接件5上,使用方便简单,又容易组装和拆卸。

具体地,第一把手1和第二把手2相对接,将连接件5包围在第一把手1和第二把手2所围成的腔室内,这样,将连接件5隐藏在腔室内,便于人手执握该把手。

另外,对接在一起的第一把手1和第二把手2形成有适于人手握持的结构,比如第一把手1和第二把手2上均设有楞条,其楞条可防滑,避免因手滑而不容易抓握把手。除此之外,对接在一起的第一把手1和第二把手2形成的握持形状,该握持形状以弧形过渡,抓握较为舒服。

优选地,为了进一步加强第一把手1、第二把手2与连接件5连接的稳定性,本实施例的第一把手1和第二把手2之间设置有相卡合的卡槽12和卡块22,利用卡槽12和卡块22可以防止第一把手1和第二把手2分开,但是卡槽12和卡块22之间没有设置卡扣结构,不使用时,可以将第一把手1和第二把手2分离。

具体地,第一把手1在第一半圆形凹槽1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卡槽12,第一把手1在靠近各卡槽12两端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1;第二把手2在第三半圆形凹槽2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卡块22,第二把手2在靠近各卡块22两端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二安装孔21。在使用时,当第一连接柱51、第二连接柱52插装在第一安装孔11和第二安装孔21的同时,卡块22也卡接在卡槽12中,从而将第一把手1和第二把手2连接。

优选地,本实施例示出了第一连接杆3和第二连接杆4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该组合把手还包括用于和容器连接的第一提手8,第一提手8具有第一连接杆3;用于和容器连接的第二提手9,第二提手9具有第二连接杆4。上述的第一提手8和第二提手9设有与容器连接的结构,使之方便固定在第一提手8和第二提手9上,使用简单方便。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