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脱落游泳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21490发布日期:2018-12-11 19:54阅读:517来源:国知局
防脱落游泳裤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幼儿一次性游泳裤领域。



背景技术:

婴幼儿一次性游泳裤,外观上看与婴幼儿拉拉裤相似,其通常是称为一次性游泳裤,但一般也能够使用五六次,其主体作用与拉拉裤完全不同,拉拉裤主要是吸水效果,而一次性游泳裤则是防水,不吸水。这种婴幼儿穿的一次性游泳裤其结构通常包括前腰片和后腰片两侧边分别相连接的弹性束腰段,前腰片和后腰片向下延伸形成的胯裆部分,由于其是防水的,再加上婴幼儿通常体型为腹部突出胯部较窄,因此婴幼儿在游泳活动时,这种一次性游泳裤容易在水流推动作用下脱落,还有特别是胯裆部分进入水时更容易使游泳裤脱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脱落游泳裤,其能够使得游泳裤更贴合身体不易脱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防脱落游泳裤,包括弹性束腰段和胯裆部分,所述弹性束腰段分为前腰片和后腰片,所述前腰片由上至下分为上段、中段和下段,所述中段的宽度大于上段和下段的宽度,所述上段和下段布设橡筋密度大于中段布设橡筋的密度。

所述后腰片由上至下分为上段和下段,所述下段布设橡筋的密度大于上段段布设橡筋的密度。

所述后腰片的下段对应婴幼儿股沟的中间区段为弹性密集区。

所述前腰片的两侧边沿延伸设置有贴片,所述后腰片上设有供贴片粘贴后腰贴片区。

所述胯裆部分的两侧边上分别设有收紧边条,所述收紧边条上设有沿长度方向设置的橡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上述结构的游泳裤的束腰段前腰片上段和下段设置橡筋的密度大于中段设置橡筋的密度,因此中段相对上段和下段会较为宽松,而上段和下段会较近,这样与婴幼儿肚子部分较为突出的体型相应,中段能够被肚子撑开,上段下段缩紧,即采用三段式腰围结构来实现防脱,穿着也舒适,上述进一步在后腰片的结构设置,由于婴幼儿游泳时屁股撅起时后腰相对屁股较凹,此时后腰片能够更好的贴合较凹的后腰,这样游泳裤就更不易脱落,总之上述游泳裤的结构更符合婴幼儿体型,从而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分别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防脱落游泳裤的前后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防脱落游泳裤胯裆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弹性束腰段A;前腰片1;上段11;中段12;下段13;贴片14;

后腰片2;上段21;下段22;弹性密集区23;后腰贴片区24;

橡筋3;胯裆部分B;收紧边条4;橡筋4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防脱落游泳裤,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弹性束腰段A和胯裆部分B,所述弹性束腰段A分为前腰片1和后腰片2,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改进之处,所述前腰片1由上至下分为上段11、中段12和下段13,所述中段12的宽度大于上段11和下段13的宽度,所述上段11和下段13布设橡筋3密度大于中段12布设橡筋3的密度,这样中段12更容易更撑开,而上段11和下段13则能够收紧,从而实现上述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结合后腰片2的结构设置来提升防脱落效果,具体是所述后腰片2由上至下分为上段21和下段22,所述下段22布设橡筋3的密度大于上段21布设橡筋3的密度,这样穿着是能够拉紧下段22贴合婴幼儿身体后腰,这样后腰部分也不容易脱落。

如图2所示,所述后腰片2的下段22对应婴幼儿股沟的中间区段为弹性密集区23,即在该处的弹力更大较紧,褶皱较多,能够使得该处贴合股沟,使得游泳裤更立体更贴合屁股形状,这样游泳裤自然更不易脱落。

对于部分体型偏瘦的婴幼儿,为更好的实现防脱落,本实用新型的游泳裤还可进一步设置,所述前腰片1的两侧边沿分别延伸设置有贴片14,所述后腰片2上设有供贴片14粘贴的后腰贴片区24,这样对于较瘦的体型穿着时,可通过将贴片14拉向后腰贴在后腰贴片区24上即可调整束腰大小,使得束腰更贴,从而实现防脱落。

上述的结构均是在弹性束腰段A上的所作出的防脱落的结构设置,而对于胯裆部份B则是通过减少水流胯裆部份B内,要达到该效果,则需使胯裆部分B更贴合大腿根部,即,提升胯裆部分B的弹性收紧立体效果,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胯裆部分B的两侧边上分别设有收紧边条4,所述收紧边条4上设有沿长度方向设置的橡筋41,通过橡筋41的弹性收紧,使得收紧边条4形成更贴合的弧度,从而实现上述效果。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