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末端加宽背带的童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25184发布日期:2018-10-23 15:56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童鞋,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具有末端加宽背带的童鞋。



背景技术:

儿童在穿着单鞋的时候经常或容易脱脚,所以现有技术中一般会在单鞋上固定一条背带,背带的一端通过魔术贴与单鞋的鞋面连接。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背带3的宽度在各个位置均相同,一般为了能够给魔术贴提供更大的粘附面积,背带3的宽度会设置的比较宽。而宽度较宽的背带3更难以形变使得会给儿童在穿着该鞋子时造成压迫的不适感。同时宽度较宽的背带3影响了工艺美观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末端加宽背带的童鞋,其优势在于可以让儿童在穿着该鞋子时感觉更加舒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末端加宽背带的童鞋,包括鞋体与鞋体底部的鞋底,所述鞋体一侧的外部表面通过缝线固定有背带的一端,所述背带包括防脱段以及远离固定在鞋体上的一端的粘贴段,所述粘贴段的宽度尺寸扩张并呈腰形,所述粘贴段上设置有魔术贴的母贴,鞋体上相对于固定背带的另一侧的表面上固定有魔术贴的公贴,所述背带远离粘贴段的一端位于鞋底与鞋体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童儿在穿着该童鞋时脚背与防脱段接触,因为防脱段的宽度较窄不会大面积的与儿童脚背接触,从而使得本背带能够相比于宽度较大的背带给予儿童脚背更小的压迫感。并且因为本背带的防脱段的宽度较窄使得儿童的脚背部分更加不容易有闷热的感觉。粘贴段上固定的是魔术贴的母贴,母贴表面是柔软的纤维毛。在出线儿童的脚部比较肥胖的情况下,粘贴段的一部分会与儿童的脚部接触。将母贴设置在粘贴段上使得儿童的脚背即使与粘贴段接触时也仅会与母贴上的软毛接触,相比于将公贴设置在该处与公贴上的硬质纤维线钩接触能够令儿童感觉更加舒适。背带远离粘贴段的一端位于鞋底与鞋体之间,使得背带能够与鞋体连接更为牢固不易分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背带包括与鞋体接触的柔性皮革层,所述柔性皮革层远离鞋体的一面上设置有表面光滑的漆皮层,所述防脱段的漆皮层两侧向内弯折至漆皮层与柔性皮革层之间,所述漆皮层两侧设置有将漆皮层与柔性皮革层缝制在一起的第一车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儿童在穿着该童鞋时脚背与柔性的皮革层接触不易对脚背皮肤造成损伤。因为防脱段的漆皮层两侧向内弯折至漆皮层与柔性皮革层之间使得漆皮层的两端形成圆角,儿童在行走时会有背带的一端圆角接触,从而令儿童的脚背皮肤不易受到损伤。第一车线牢固的将漆皮层与柔性皮革固定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鞋体与背带固定一侧的背带上的第一车线穿过背带与鞋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鞋体与背带固定一侧的背带上的第一车线穿过背带与鞋体,从而将鞋体与背带的一端牢固的固定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鞋体与背带固定一侧的背带上设置有一道两端分别连接背带上两侧第一车线的第二车线,所述第二车线穿过背带与鞋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车线使得相比于第一车线从另一个维度将背带与鞋体固定在一起,从而多维度的将背带与鞋体固定连接到一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母贴的面积大于所述公贴的面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母贴的面积大于公贴的面积,使得粘贴段能够更大范围的覆盖公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公贴靠近防脱段的一端延伸进入防脱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公贴靠近防脱段的一端延伸进入防脱段,增大了背带与公贴的配合范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鞋底面向鞋体的一端的边缘设置有突起部,所述突起部远离鞋底的一端与鞋底距离越远则越尖锐,所述突起部与背带接触并发生适应性形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突起部与背带接触并发生适应性形变将背带包裹,使得鞋底与鞋体之间因为背带的介入所产生的间隙能够尽可能的减小,从而尽可能的避免环境中水、灰尘等异物进入鞋底与鞋子之间对鞋体与鞋底之间胶水造成侵蚀,令鞋底脱胶与鞋体分离。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防脱段的宽度较窄不会大面积的与儿童脚背接触,从而使得本背带能够相比于宽度较大的背带给予儿童脚背更小的压迫感,从而穿着更加舒适;

2、设置第一车线、与第二车线令背带与鞋体连接更为牢固;

3、突起部与背带接触并发生适应性形变将背带包裹,使得鞋底与鞋体之间因为背带的介入所产生的间隙能够尽可能的减小,从而尽可能的避免环境中水、灰尘等异物进入鞋底与鞋子之间对鞋体与鞋底之间胶水造成侵蚀,令鞋底脱胶与鞋体分离。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背带与鞋垫、鞋体配合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背带与鞋垫、鞋体另一个视角的配合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1、鞋体;2、鞋底;3、背带;4、防脱段;5、粘贴段;6、母贴;7、公贴;8、皮革层;9、漆皮层;10、圆角;11、第一车线;12、第二车线;13、突起部。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有末端加宽背带的童鞋,如图2所示,包括鞋体1与鞋体1下端的鞋底2,还包括设置在鞋体1上的背带3。背带3包括一端与鞋体1固定的防脱段4以及远离固定在鞋体1上的一端的粘贴段5,防脱段4各处宽度相等,粘贴段5的宽度尺寸相比于防脱段4扩张并呈腰形,粘贴段5上通过缝线固定有魔术贴的母贴6,母贴6上为柔软的圆形纤维毛。鞋体1上相对于固定背带3的另一侧的表面上固定有魔术贴的公贴7,公贴7上为硬质的纤维线钩。

童儿在穿着该童鞋时脚背与防脱段4接触,因为防脱段4的宽度较窄不会大面积的与儿童脚背接触,从而使得本背带3能够相比于宽度较大的背带3给予儿童脚背更小的压迫感。并且因为本背带3的防脱段4的宽度较窄使得儿童的脚背部分更加不容易有闷热的感觉。粘贴段5上固定的是魔术贴的母贴6,母贴6表面是柔软的纤维毛。在出现儿童的脚部比较肥胖的情况下,粘贴段5的一部分会与儿童的脚背接触。将母贴6设置在粘贴段5上使得儿童的脚背即使与粘贴段5接触时也仅会与母贴6上的软毛接触,相比于将公贴7设置在该处与公贴7上的硬质纤维线钩接触能够令儿童感觉更加舒适。

如图2、3所示,为了让儿童穿着该鞋子时能够感觉更为舒适,背带3还设置成包括有与鞋体1接触的柔性皮革层8,柔性皮革层8远离鞋体1的一面上设置有表面光滑的漆皮层9,防脱段4的漆皮层9两侧向内弯折至漆皮层9与柔性皮革层8之间,因为防脱段4的漆皮层9两侧向内弯折至漆皮层9与柔性皮革层8之间使得漆皮层9的两端形成圆角10,漆皮层9两侧通过第一车线11将漆皮层9以及漆皮层9弯折后的部分与柔性皮革层8牢固的缝制在一起,第一车线11共有两条且分布在背带3的两侧并且沿着背带3的长度方向设置。

儿童在穿着该童鞋时脚背与柔性的皮革层8接触不易对脚背皮肤造成损伤。儿童在行走时会有背带3的一端圆角10接触,从而令儿童的脚背皮肤不易受到损伤。

如图2所示,为了让公贴7与母贴6能够更好的进行配合,母贴6的面积大于公贴7的面积,使得粘贴段5能够更大范围的覆盖公贴7。并且,公贴7靠近防脱段4的一端延伸进入防脱段4,增大了背带3与公贴7的配合范围。

如图2、3所示,为了让背带3与鞋体1连接的更加牢固,鞋体1与背带3固定一侧的背带3上的第一车线11穿过背带3与鞋体1。同时,鞋体1与背带3固定一侧的背带3上设置有一道两端分别连接背带3上两侧第一车线11的第二车线12,第二车线12穿过背带3与鞋体1。第二车线12使得相比于第一车线11从另一个维度将背带3与鞋体1固定在一起,从而多维度的将背带3与鞋体1固定连接到一起。

如图2、4所示,鞋底2为橡胶材质,鞋底2面向鞋体1的一端的边缘设置有突起部13,突起部13远离鞋底2的一端与鞋底2距离越远则越尖锐,突起部13与背带3接触并发生适应性形变。背带3远离粘贴段5的一端位于鞋底2与鞋体1之间,并且背带3的两侧通过胶水分别与鞋底2、鞋体1粘附到一起。

突起部13与背带3接触并发生适应性形变将背带3包裹,使得鞋底2与鞋体1之间因为背带3的介入所产生的间隙能够尽可能的减小,从而尽可能的避免环境中水、灰尘等异物进入鞋底2与鞋子之间对鞋体1与鞋底2之间胶水造成侵蚀,令鞋底2脱胶与鞋体1分离。

本具体实施例中的指定方向仅仅是为了便于表述各部件之间位置关系以及相互配合的关系。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