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鞋用压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37696发布日期:2018-10-12 21:40阅读:88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鞋用压底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鞋子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在鞋底涂抹胶水,然后将鞋面粘合在鞋底上,而此过程中,需要通过压底装置将鞋面压紧在鞋底上,才能使鞋底和鞋面较好的粘合。但是,现有的压底装置,主要还是依靠人工进行取放,效率较低。而压底时施加在鞋面一般是恒定的,且鞋面各个点的受力都是一样的,不能根据鞋面与鞋底在粘合位置不同而进行调节,操作起来较为不便。另外,在压底过程中也易出现鞋底移位的情况,导致整个鞋子报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鞋用压底装置,其可调节压在鞋面不同位置的力度,同时能够防止鞋底在压合过程中出现移位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包括,第一输送机构,压底机构以及第二输送机构,

第一输送机构的输送末端设有挡板,第一输送机构的侧部设有推送机构,推送机构包括推送气缸以及推板,推板可在推送气缸的带动下朝向压底机构运动;

压底机构包括压底台、压底模、第一驱动装置以及第二驱动装置,压底台的一端衔接于第一输送机构的输送末端;压底台上设有定位凹槽以及设于定位凹槽内的定位板,定位凹槽位于推板的运动轨迹上;定位板可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带动下沿定位凹槽的高度方向运动;压底模可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带动下向着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定位板运动;压底模上设有压底板、多个第一气泵以及多个气囊,多个气囊与多个第一气泵的气口一一对应连通,多个气囊沿压底模的长度方向排布;压底板固接于多个气囊的底端;

第二输送机构的起始端衔接于压底台远离第一输送机构的一端。

优选的,压底台内设有第二气泵;定位板上设有多个气孔,定位板内部设有气道,气孔的一端贯通于定位板的顶端面,气孔的另一端与气道连通;气道与第二气泵的气口通过软管连通。

优选的,定位凹槽两侧均设有滑槽以及刮块,滑槽沿定位凹槽的长度方向延伸,滑槽内设有电动滑台,刮块的一端伸出于滑槽并形成刮胶部,刮块的另一端与电动滑台的动力输出端同步联接。

优选的,所述刮胶部由橡胶材质制成。

优选的,定位板上设有检测摄像头,检测摄像头用于检测定位板上的工件并发送检测信号给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其可通过第一输送机构输送待压合的鞋子至输送末端,在输送末端的推料机构可将鞋子推送至压合机构,实现机动上料;此后,在压合完成后,可通过推送机构继续推送鞋子至压合机构的另一端的第二输送机构上,实现机动下料,如此上下料效率较高。

2、其压合模在进行压合时,压底板可与鞋面接触,而压底板上设有的多个气囊可以通入不同量的气体,可调节压底板不同位置的压力,根据鞋面与鞋底不同位置所需的粘合度进行压力的调节,使用方便灵活。

3、压底台上设有的定位板可在接收推送机构推送过来的鞋子之后沿定位凹槽向下运动,使压底作业在定位凹槽内完成,防止鞋底在压底过程中出现移位,压底质量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压底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压底台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0、第一输送机构;11、推送机构;111、推板;112、推送气缸;12、挡板;20、压底机构;21、压底台;211、定位凹槽;212、定位板;213、第二气泵;214、气道;215、气孔;216、滑槽;217、刮块;22、压底模;221、压底板;222、气囊;223、第一气泵;23、第一驱动装置;24、第二驱动装置;30、第二输送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的一种制鞋用压底装置,包括第一输送机构10、压合机构以及第二输送机构30,在第一输送机构10的输送末端设有挡板12,另外在第一输送机构10的侧部设有推送机构11,该推送机构11可位于第一输送机构10的输送末端的侧部,推送机构11包括推送气缸112以及推板111,推板111可在推送气缸112的带动下朝向压底机构20运动。

压底机构20包括压底台21、压底模22、第一驱动装置23以及第二驱动装置24,使压底台21的一端衔接于第一输送机构10的输送末端。具体压底台21上设有定位凹槽211以及定位板212,且定位凹槽211位于推板111的运动轨迹上,在定位板212可设于定位凹槽211内,在第一驱动装置23的带动下,定位板212可沿定位凹槽211的高度方向运动。另外,压底模22可在第二驱动装置24的带动下向着靠近或者远离定位板212运动。该压底模22上设有压底板221、多个第一气泵223以及多个气囊222,多个气囊222与多个第一气泵223的气口一一对应连通,多个气囊222沿压底模22的长度方向排布;压底板221固接于多个气囊222的底端。上述第二输送机构30的起始端衔接于压底台21远离第一输送机构10的一端。

在上述结构基础上,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制鞋用压底装置时,可将待压底鞋子放置在第一输送机构10的起始端,在第一输送机构10的输送下,鞋子可到达第一输送机构10的输送末端,且由挡板12挡住,防止掉落。

此时,可启动推动机构,在推动气缸的作用下,推板111可将鞋子推送至压底机构20的压底台21上,而定位凹槽211位于推板111的运动轨迹上,在推板111推送的过程中,鞋子可运动之定位凹槽211内并由定位进行接收。此时,可启动第一驱动装置23,使定位板212向下运动,即带动鞋子收纳在定位凹槽211内。与此同时,可启动第二驱动装置24,带动压底模22向下朝向定位板212运动,压底板221可与定位板212上的鞋面接触,而通过控制各个第一气泵223,可使压底板221上设有的多个气囊222可以通入不同量的气体,调节压底板221不同位置的压力,在定位凹槽211内完成压底作业。如此即可根据鞋面与鞋底不同位置所需的粘合度进行压力的调节,使用方便灵活。压底作业在定位凹槽211内完成,防止鞋底在压底过程中出现移位,压底质量更好。

在压底完成之后,使压底模22远离定位板212运动,同时使定位板212向上运动,压底后的鞋子露出定位凹槽211,此时可再通过推送机构11的推板111继续推送鞋子至压合机构的另一端的第二输送机构30上,实现机动下料,如此上下料效率较高。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驱动装置23和第二驱动装置24均可选用电动推杆或者直线电机来实现。另外,第一输送机构10和第二输送机构30可选用输送皮带。

优选的,还可在压底台21内设有第二气泵213,在定位板212上设有多个气孔215,定位板212内部设有气道214,使气孔215的一端贯通于定位板212的顶端面,气孔215的另一端与气道214连通;气道214与第二气泵213的气口通过软管连通。如此,在鞋子落在定位板212上时,可通过第二气泵213抽气,气道214内可形成负压,通过多个气孔215将定位板212上的鞋子吸住,可进一步防止鞋底在压底过程中移位,效果更好。

优选的,定位凹槽211两侧均可设有滑槽216以及刮块217,使滑槽216沿定位凹槽211的长度方向延伸,在滑槽216内设有电动滑台,刮块217的一端伸出于滑槽216并形成刮胶部,刮块217的另一端与电动滑台的动力输出端同步联接。在压底时,可启动电动滑台,带动刮块217的沿定位凹槽211的长度方向运动,刮块217上的刮胶部可与鞋子外部接触,刮除压底过程中由鞋面和鞋底衔接处渗出的胶液,便于压底后的鞋子表面清洁。

优选的,刮胶部由橡胶材质制成,防止刮块217在运动过程中对鞋子造成刮损。

优选的,还可在定位板212上设有检测摄像头,检测摄像头用于检测定位板212上的工件(即鞋子),并发送检测信号给第一驱动装置23和第二驱动装置24。即,在定位板212上有鞋子时,检测摄像头可进行拍摄,发送图像信号(即上述的检测信号)给到第一驱动装置23和第二驱动装置24,完成压底作业,操作更加方便。当然,在第一驱动装置23和第二驱动装置24选用伺服直线电机时,上述检测信号可直接由伺服直线电机接收,控制相应部件的运动。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