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效防止足畸形的个体化丁字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98504发布日期:2018-11-20 19:08阅读:6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有效防止足畸形的个体化丁字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足部变形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一种防止由于下肢长期缺乏锻炼引起患者足部变形方面的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为有效防止足畸形的个体化丁字鞋。



背景技术:

针对一些偏瘫、截瘫、骨折保守治疗等阶段的患者,由于其下肢处于功能失调、长期缺乏锻炼的状态下,从而导致足部无力、外旋畸形、运动功能障碍等。从而导致足部呈自然的向内或向外下垂的状态,长时间处于此种状态极容易出现足内翻、足外翻、足下垂等足畸形问题,从患者长远生活角度考虑,这些足畸形问题会影响患者将来穿鞋站立、负重,严重者可能会导致跛行,影响患者的外在形象,更甚者会出现足骨关节炎继发强直等严重并发症。

目前在临床康复、护理实践中,当患者平躺时都会为患者穿上丁字鞋,保证其足部不会左右旋转或下垂。为了维持在患者平卧时丁字鞋的稳定性,丁字鞋的后跟部固定有一根比鞋体宽的平衡板,平衡板与丁字鞋鞋体垂直。

目前临床上的钉子鞋多是在布置鞋的后根部固定一根长平衡板,固定方式粗糙,使用是还经常出现一定程度的足部向内或向外下垂的问题,其长平衡板占用空间大,不用时鞋子存放非常麻烦,且目前的丁字鞋都不是定制的鞋子,患者穿上后也会因过大或过小的问题具有一些不适性。

本实用新型针对目前的丁字鞋存在的平衡不稳,收放不便及鞋体舒适度差等问题,设计一种有效防止足畸形的个体化丁字鞋。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丁字鞋存在的平衡不稳,收放不便及鞋体舒适度差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有效防止足畸形的个体化丁字鞋。

一种有效防止足畸形的个体化丁字鞋,其包括一3D打印的鞋体部分,及带平衡板的底座部分,其特征在于,鞋体部分与底座部分分体设置;鞋体部分自脚底处向两侧吻合至脚面两侧,脚底处的吻合形成鞋底;脚面两侧的吻合形成鞋帮;鞋底组合设置于底座上;在底座部分设置一脚跟缺口,3D打印鞋体部分设置一与脚跟缺口形状对应的吻合突出。3D打印的鞋体个体化设置,且专门针对患者足部设置,舒适度高,不会出现挤脚或脚在鞋内晃动的问题;分离设置的鞋体部分可以有效减少3D打印的难度并减少用材;缺口及吻合突出的设置可以有效保证放置位置的准确性的准确性及放置后鞋体的稳定性。

进一步,鞋体部分通过任意方式组合设置与底座部分上,其中优选方式为:鞋体部分通过魔术贴固定设置于底座部分上,或者鞋体部分通过易撕黏胶固定设置于底座部分上。

进一步,另设置一个与鞋底底面结构组合的落地结构,落地结构上面与鞋底底面组合固定,落地结构底面设置为可落地行走的平面结构。进一步,所述平面结构上可设置增加摩擦力的突扣,上述设置可以保证在患者需要锻炼时进行落地行走,增加器械的使用功能。

进一步,3D打印的鞋体部分吻合至脚面上10-15mm处,其中优选吻合至脚面上12mm的位置处。此种吻合方式可以很好的起到固定脚部的目的,而且方面穿脱。

进一步,所述3D打印的鞋体部分吻合至脚面上12mm的位置处,此种设置适应人体工程学,保证脚部的舒适性。

进一步,在鞋帮上部两侧设置1-4对对应固定结构,固定结构可以为任意可实现将两侧鞋帮固定的结构,其中优选为系带结构或者为对应的魔术贴结构。

或者,在鞋帮上部上侧设置钩面魔术贴,另设置带毛面魔术贴的覆盖层,覆盖层完全覆盖在鞋帮上。此种方式设置简单,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暖御寒效果。

进一步,脚后跟部分的鞋帮自脚面部分向上吻合3-7cm,其中优选向上吻合 5cm。此种设置方式可以很好的保证脚跟部分的舒适程度。

进一步,所述脚后跟部分的鞋帮自脚面部分向上吻合5cm,此种设置保证了脚部的舒适性。

进一步,底座部分底部两侧分别设置可收起平衡板;平衡板与底座部分通过转轴连接,在底座两侧分别设置平衡板收纳槽;收纳槽的大小不小于平衡板大小;平衡板放开时底部平面与底座底部平面在同一平面上,且设置用于放开时锁死平衡板位置的放开锁死结构及用于收起时卡住平衡板位置的收起卡位结构。

进一步,所述收纳槽的大小等于平衡板的大小。

进一步,所述脚跟缺口由底座部分底部伸出的拉伸体形成,拉伸体上方围成脚跟缺口,拉伸体下方与底座部分底部水平,此种设置可以增加使用时底面的宽度,增加结构的稳定性,有效防止晃动。

进一步,所述吻合突出的外侧形状与脚跟缺口一致。

进一步,所述放开锁死结构包括平衡板平放时,设置在平衡板上的平衡板缺口及与平衡板缺口卡位的突起结构,突起结构通过矩形槽从上方伸出,突起结构与矩形槽壁间设置水平弹簧结构,平衡板平放时弹簧结构将突起结构推入平衡板缺口内对位置进行锁死,待需收起时,通过上方推动突起结构离开平衡板缺口后,再转动平衡板进行收回,操作简单方便。

进一步,设置1-4个水平弹簧结构,此种结构可以保证平放时结构的稳定性,并增加可操控性。

进一步,平衡板缺口设置在平放时平衡板后端的水平正中位置处,此位置方便操作;

进一步,在底座上设置一从底座顶部初始的缺失部,矩形槽贯穿到缺失部的底部平面;突起结构从缺失部底部平面伸出,此种设置可以减小突起结构的长度,增加对其的操控性。

进一步,缺失部自拉伸体顶部初始,矩形槽贯穿到缺失部的底部平面。

进一步,收起卡位结构为设置在平衡板前端及收纳槽前壁的卡位突。卡位突的设置可以很好的实现收起卡位。

进一步,平衡板后端设置一通孔,通孔内设置转轴;转轴通过通孔固定与底座上;转轴外套设一纵向弹簧,纵向弹簧一端固定连接底座,一端固定连接转轴,弹簧无形变状态时,保持平衡板处于收起状态,上述设置可以保证在平衡板平放时的弹性状态,有弹力作用可以保证放开锁死结构的位置稳定性。

进一步,平衡板上设置方便牵拉的牵拉把手。

进一步,所述底座由质轻的金属材料制备,此种设置方式可以增加韧性的同时,不会增加器械的重量,增加使用时的便利性。

进一步,在鞋体部分内部3D设置一层软质缓冲层,软质缓冲层的设置可以极大的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进一步,3D打印的鞋体部分可以选用任意硬质3D医用打印材料,其中优选为:高分子粉末材料、陶瓷粉末材料、覆膜砂粉材料、塑料粉末材料、金属粉末材料。

进一步,所述底座为一较大的矩形结构,此种设置可以减少制作难度。

上述有效防止足畸形的个体化丁字鞋设置两侧可收纳平衡板,操作简单,收纳容易,3D打印鞋体的设置可以增加穿脱的方便并带给患者更高的舒适度;且结构设置合理,成本低,可应用于患者卧床及初始锻炼时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平衡板伸开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平衡板收起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平衡板伸开整体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底座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鞋体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平衡板卡位突及收纳槽卡位突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带落地结构的鞋体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平衡板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放开锁死结构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放开锁死结构处以转轴中心纵向基座面为基础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放开锁死结构处可剖视处横向弹簧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放开锁死结构处一平衡板上平面为基准面的横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1、鞋底;12、鞋帮;13、吻合突出;14、固定结构;2、底座部分; 21、平衡板;211、通孔;212、纵向弹簧;22、脚跟缺口;23、转轴;24、平衡板缺口;25、突起结构;26、矩形槽;27、水平弹簧;28、缺失部;29、卡位突; 3、落地结构;31、平面结构;32、突扣;4、收纳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有效防止足畸形的个体化丁字鞋

一种有效防止足畸形的个体化丁字鞋,其包括一3D打印的鞋体部分,及带平衡板21的底座部分2,其特征在于,鞋体部分与底座部分2为分体设置;鞋体部分自脚底处向两侧吻合至脚面两侧,脚底处的吻合形成鞋底11;脚面两侧的吻合形成鞋帮12;鞋底11组合设置于底座上;在底座部分2设置一脚跟缺口 22,3D打印鞋体部分设置一与脚跟缺口22形状对应的吻合突出13。3D打印的鞋体个体化设置,专门针对患者足部设置,舒适度高,不会出现挤脚或脚在鞋内晃动的问题;分离设置的鞋体部分可以有效减少3D打印的难度并减少用材。缺口及吻合突出13的设置可以有效保证放置位置的准确性及放置后鞋体的稳定性。底座为一较大的矩形结构,此种设置可以减少制作难度。脚跟缺口22底部伸出的拉伸体形成,拉伸体上方围成脚跟缺口22,拉伸体下方与底座底部水平,此种设置可以增加使用时底面的宽度,增加结构的稳定性,有效防止晃动。吻合突出13的外侧形状与脚跟缺口22一致。

鞋体部分通过魔术贴固定设置于底座部分2上,或者鞋体部分通过易撕黏胶固定设置于底座部分2上。

3D打印的鞋体部分吻合至脚面上10-15mm处,其中优选吻合至脚面上 12mm的位置处。此种吻合方式可以很好的起到固定脚部的目的,而且方面穿脱。

在鞋帮12上部两侧设置1-4对对应固定结构14,固定结构14为系带结构或者为对应的魔术贴结构。

脚后跟部分的鞋帮12自脚面部分向上吻合3-7cm,其中优选向上吻合5cm。此种设置方式可以很好的保证脚跟部分的舒适程度。

底座由质轻的金属材料制备,此种设置方式可以增加韧性的同时,不会增加器械的重量,增加使用时的便利性。在鞋体部分内部3D设置一层软质缓冲层,软质缓冲层的设置可以极大的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实施例2一种有效防止足畸形的个体化丁字鞋

一种有效防止足畸形的个体化丁字鞋,其包括一3D打印的鞋体部分,及带平衡板21的底座部分2,其特征在于,鞋体部分与底座部分2为分体设置;鞋体部分自脚底处向两侧吻合至脚面两侧,脚底处的吻合形成鞋底11;脚面两侧的吻合形成鞋帮12;鞋底11组合设置于底座上;在底座部分2设置一脚跟缺口22,3D打印鞋体部分设置一与脚跟缺口22形状对应的吻合突出13。3D打印的鞋体个体化设置,专门针对患者足部设置,舒适度高,不会出现挤脚或脚在鞋内晃动的问题;分离设置的鞋体部分可以有效减少3D打印的难度并减少用材。缺口及吻合突出13的设置可以有效保证放置位置的准确性及放置后鞋体的稳定性。底座为一较大的矩形结构,此种设置可以减少制作难度。脚跟缺口22底部伸出的拉伸体形成,拉伸体上方围成脚跟缺口22,拉伸体下方与底座底部水平,此种设置可以增加使用时底面的宽度,增加结构的稳定性,有效防止晃动。吻合突出13的外侧形状与脚跟缺口22一致。

鞋体部分通过魔术贴固定设置于底座部分2上,或者鞋体部分通过易撕黏胶固定设置于底座部分2上。

3D打印的鞋体部分吻合至脚面上10-15mm处,其中优选吻合至脚面上 12mm的位置处。此种吻合方式可以很好的起到固定脚部的目的,而且方面穿脱。

在鞋帮12上部上侧设置钩面魔术贴,另设置毛面覆盖层,覆盖层完全覆盖在鞋帮12上。此种方式设置简单,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暖御寒效果。

脚后跟部分的鞋帮12自脚面部分向上吻合3-7cm,其中优选向上吻合5cm。此种设置方式可以很好的保证脚跟部分的舒适程度。

底座由质轻的金属材料制备,此种设置方式可以增加韧性的同时,不会增加器械的重量,增加使用时的便利性。在鞋体部分内部3D设置一层软质缓冲层,软质缓冲层的设置可以极大的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实施例3一种有效防止足畸形的个体化丁字鞋

一种有效防止足畸形的个体化丁字鞋,其包括一3D打印的鞋体部分,及带平衡板21的底座部分2,其特征在于,鞋体部分与底座部分2为分体设置;鞋体部分自脚底处向两侧吻合至脚面两侧,脚底处的吻合形成鞋底11;脚面两侧的吻合形成鞋帮12;鞋底11组合设置于底座上;在底座部分2设置一脚跟缺口 22,3D打印鞋体部分设置一与脚跟缺口22形状对应的吻合突出13。3D打印的鞋体个体化设置,专门针对患者足部设置,舒适度高,不会出现挤脚或脚在鞋内晃动的问题;分离设置的鞋体部分可以有效减少3D打印的难度并减少用材。缺口及吻合突出13的设置可以有效保证放置位置的准确性及放置后鞋体的稳定性。底座为一较大的矩形结构,此种设置可以减少制作难度。脚跟缺口22底部伸出的拉伸体形成,拉伸体上方围成脚跟缺口22,拉伸体下方与底座底部水平,此种设置可以增加使用时底面的宽度,增加结构的稳定性,有效防止晃动。吻合突出13的外侧形状与脚跟缺口22一致。

鞋体部分通过魔术贴固定设置于底座部分2上,或者鞋体部分通过易撕黏胶固定设置于底座部分2上。

另设置一个与鞋底11底面结构组合的落地结构3,落地结构3上面与鞋底 11底面组合固定,落地结构3底面设置为可落地行走的平面结构31。平面结构 31上可设置增加摩擦力的突扣32,上述设置可以保证在患者需要锻炼时进行落地行走,增加器械的使用功能。

3D打印的鞋体部分吻合至脚面上10-15mm处,其中优选吻合至脚面上 12mm的位置处。此种吻合方式可以很好的起到固定脚部的目的,而且方面穿脱。

在鞋帮12上部两侧设置1-4对对应固定结构14,固定结构14为系带结构或者为对应的魔术贴结构。

脚后跟部分的鞋帮12自脚面部分向上吻合3-7cm,其中优选向上吻合5cm。此种设置方式可以很好的保证脚跟部分的舒适程度。

底座由质轻的金属材料制备,此种设置方式可以增加韧性的同时,不会增加器械的重量,增加使用时的便利性。在鞋体部分内部3D设置一层软质缓冲层,软质缓冲层的设置可以极大的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实施例4一种有效防止足畸形的个体化丁字鞋

一种有效防止足畸形的个体化丁字鞋,其包括一3D打印的鞋体部分,及带平衡板21的底座部分2,其特征在于,鞋体部分与底座部分2为分体设置;鞋体部分自脚底处向两侧吻合至脚面两侧,脚底处的吻合形成鞋底11;脚面两侧的吻合形成鞋帮12;鞋底11组合设置于底座上;在底座部分2设置一脚跟缺口 22,3D打印鞋体部分设置一与脚跟缺口22形状对应的吻合突出13。3D打印的鞋体个体化设置,专门针对患者足部设置,舒适度高,不会出现挤脚或脚在鞋内晃动的问题;分离设置的鞋体部分可以有效减少3D打印的难度并减少用材。缺口及吻合突出13的设置可以有效保证放置位置的准确性及放置后鞋体的稳定性。底座为一较大的矩形结构,此种设置可以减少制作难度。脚跟缺口22底部伸出的拉伸体形成,拉伸体上方围成脚跟缺口22,拉伸体下方与底座底部水平,此种设置可以增加使用时底面的宽度,增加结构的稳定性,有效防止晃动。吻合突出13的外侧形状与脚跟缺口22一致。

鞋体部分通过魔术贴固定设置于底座部分2上,或者鞋体部分通过易撕黏胶固定设置于底座部分2上。

另设置一可以鞋底11底面结构组合的落地结构3,落地结构3上面与鞋底 11底面组合固定,落地结构3底面设置为可落地行走的平面结构31。平面结构 31上可设置增加摩擦力的突扣32,上述设置可以保证在患者需要锻炼时进行落地行走,增加器械的使用功能。

3D打印的鞋体部分吻合至脚面上10-15mm处,其中优选吻合至脚面上 12mm的位置处。此种吻合方式可以很好的起到固定脚部的目的,而且方面穿脱。

在鞋帮12上部两侧设置1-4对对应固定结构14,固定结构14为系带结构或者为对应的魔术贴结构。

另在鞋帮12上部上侧设置钩面魔术贴,另设置带毛面魔术贴的覆盖层,覆盖层完全覆盖在鞋帮12上。此种方式设置简单,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暖御寒效果。

脚后跟部分的鞋帮12自脚面部分向上吻合3-7cm,其中优选向上吻合5cm。此种设置方式可以很好的保证脚跟部分的舒适程度。

底座部分2底部两侧分别设置可收起平衡板21;平衡板21与底座部分2通过转轴23连接,在底座两侧分别设置平衡板21收纳槽4;收纳槽4的大小等于平衡板21的大小;平衡板21放开时底部平面与底座底部平面在同一平面上,且设置用于放开时锁死平衡板21位置的放开锁死结构及用于收起时卡住平衡板21 位置的收起卡位结构。

放开锁死结构包括平衡板21平放时,设置在平衡板21上的平衡板缺口24 及与平衡板缺口24卡位的突起结构25,突起结构25通过矩形槽26从上方伸出,突起结构25与矩形槽26壁间设置水平弹簧27结构,平衡板21平放时弹簧结构将突起结构25推入平衡板缺口24内对位置进行锁死,待需收起时,通过上方推动突起结构25离开平衡板缺口24后,再转动平衡板21进行收回,操作简单方便。设置1-4个水平弹簧27结构,此种结构可以保证平放时结构的稳定性,并增加可操控性。平衡板缺口24设置在平放时平衡板21后端的水平正中位置处,此位置方便操作;

在底座上设置一从底座顶部初始的缺失部28,矩形槽26贯穿到缺失部28 的底部平面;突起结构25从缺失部28底部平面伸出,此种设置可以减小突起结构25的长度,增加对其的操控性。缺失部28自拉伸体顶部初始,矩形槽26贯穿到缺失部28的底部平面。

收起卡位结构为设置在平衡板21前端及收纳槽4前壁的卡位突29。卡位突 29的设置可以很好的实现收起卡位。

底座由质轻的金属材料制备,此种设置方式可以增加韧性的同时,不会增加器械的重量,增加使用时的便利性。在鞋体部分内部3D设置一层软质缓冲层,软质缓冲层的设置可以极大的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实施例5一种有效防止足畸形的个体化丁字鞋

一种有效防止足畸形的个体化丁字鞋,其包括一3D打印的鞋体部分,及带平衡板21的底座部分2,其特征在于,鞋体部分与底座部分2为分体设置;鞋体部分自脚底处向两侧吻合至脚面两侧,脚底处的吻合形成鞋底11;脚面两侧的吻合形成鞋帮12;鞋底11组合设置于底座上;在底座部分2设置一脚跟缺口 22,3D打印鞋体部分设置一与脚跟缺口22形状对应的吻合突出13。3D打印的鞋体个体化设置,专门针对患者足部设置,舒适度高,不会出现挤脚或脚在鞋内晃动的问题;分离设置的鞋体部分可以有效减少3D打印的难度并减少用材。缺口及吻合突出13的设置可以有效保证放置位置的准确性及放置后鞋体的稳定性。底座为一较大的矩形结构,此种设置可以减少制作难度。脚跟缺口22底部伸出的拉伸体形成,拉伸体上方围成脚跟缺口22,拉伸体下方与底座底部水平,此种设置可以增加使用时底面的宽度,增加结构的稳定性,有效防止晃动。吻合突出13的外侧形状与脚跟缺口22一致。

鞋体部分通过魔术贴固定设置于底座部分2上,或者鞋体部分通过易撕黏胶固定设置于底座部分2上。

另设置一可以鞋底11底面结构组合的落地结构3,落地结构3上面与鞋底 11底面组合固定,落地结构3底面设置为可落地行走的平面结构31。平面结构 31上可设置增加摩擦力的突扣32,上述设置可以保证在患者需要锻炼时进行落地行走,增加器械的使用功能。

3D打印的鞋体部分吻合至脚面上10-15mm处,其中优选吻合至脚面上12mm的位置处。此种吻合方式可以很好的起到固定脚部的目的,而且方面穿脱。

在鞋帮12上部两侧设置1-4对对应固定结构14,固定结构14为系带结构或者为对应的魔术贴结构。

在鞋帮12上部上侧设置钩面魔术贴,另设置带毛面魔术贴的覆盖层,覆盖层完全覆盖在鞋帮12上。此种方式设置简单,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暖御寒效果。

脚后跟部分的鞋帮12自脚面部分向上吻合3-7cm,其中优选向上吻合5cm。此种设置方式可以很好的保证脚跟部分的舒适程度。

底座部分2底部两侧分别设置可收起平衡板21;平衡板21与底座部分2通过转轴23连接,在底座两侧分别设置平衡板21收纳槽4;收纳槽4的大小等于平衡板21的大小;平衡板21放开时底部平面与底座底部平面在同一平面上,且设置用于放开时锁死平衡板21位置的放开锁死结构及用于收起时卡住平衡板21 位置的收起卡位结构。

放开锁死结构包括平衡板21平放时,设置在平衡板21上的平衡板缺口24 及与平衡板缺口24卡位的突起结构25,突起结构25通过矩形槽26从上方伸出,突起结构25与矩形槽26壁间设置水平弹簧27结构,平衡板21平放时弹簧结构将突起结构25推入平衡板缺口24内对位置进行锁死,待需收起时,通过上方推动突起结构25离开平衡板缺口24后,再转动平衡板21进行收回,操作简单方便。设置1-4个水平弹簧27结构,此种结构可以保证平放时结构的稳定性,并增加可操控性。平衡板缺口24设置在平放时平衡板21后端的水平正中位置处,此位置方便操作;

在底座上设置一从底座顶部初始的缺失部28,矩形槽26贯穿到缺失部28 的底部平面;突起结构25从缺失部28底部平面伸出,此种设置可以减小突起结构25的长度,增加对其的操控性。缺失部28自拉伸体顶部初始,矩形槽26贯穿到缺失部28的底部平面。

收起卡位结构为设置在平衡板21前端及收纳槽4前壁的卡位突29。卡位突 29的设置可以很好的实现收起卡位。

平衡板21后端设置一通孔211,通孔211内设置转轴23;转轴23通过通孔 211固定与底座上;转轴23外套设一纵向弹簧212,纵向弹簧212一端固定连接底座,一端固定连接转轴23,弹簧无形变状态时,保持平衡板21处于收起状态,上述设置可以保证在平衡板21平放时的弹性状态,有弹力作用可以保证放开锁死结构的位置稳定性。

底座由质轻的金属材料制备,此种设置方式可以增加韧性的同时,不会增加器械的重量,增加使用时的便利性。在鞋体部分内部3D设置一层软质缓冲层,软质缓冲层的设置可以极大的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上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将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